
川渝協同推動社會保障卡一卡通立法背后的故事
9月26日下午、9月29日上午,相隔兩天半,重慶市人大常委會和四川省人大常委會相繼表決通過了社會保障卡一卡通條例。兩部條例將于2025年1月1日起同步施行。
公交乘車卡、住房公積金卡、社會保障卡,讀書卡、醫院就診卡……你是否數過自己辦過多少張卡?伴隨社會保障卡一卡通條例在川渝的同步落地,一人持有多張公共服務類卡將逐步成為歷史。
實現“一卡通用、跨省通用”,并非易事。日前,記者走訪立法機關及政府有關職能部門,探尋本次協同立法背后的故事。
川渝為啥要通用一張卡
川渝為何要通用一張卡,并且為一張卡立法?
“廣大群眾對各類公共服務類卡過多過濫,且互不通用、使用不便反映較多。”重慶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李媛介紹,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加快推進,兩地人員往來越來越頻繁,群眾對公共服務領域實現川渝互通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社會保障卡因其承載的看病就醫、醫保結算功能,具有非常廣泛的使用基礎。”重慶市社會保障卡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社會保障卡采用全國統一標準制作,具有身份識別功能,其承載的信息真實有效。截至2023年6月底,我市已發放實體社會保障卡3636.58萬張。較高的持有率和較高的權威性,讓社會保障卡成為了一卡通的絕佳載體。
當前,國家及省級層面均在嘗試出臺相關制度性規范,探索以法治化手段推動解決社保卡“一卡通用、跨省通用”問題。
2020年8月印發的《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于開展社會保障卡“一卡通”創新應用示范工作的通知》顯示,全國已有79個地區開展社保卡一卡通創新應用示范建設工作。部分省級人大常委會已開展一卡通立法實踐,探索出臺地方性法規或地方政府規章。比如,長三角三省一市(上海、江蘇、安徽、浙江)人大常委會同步審議通過的《推進長三角區域社會保障卡居民服務一卡通規定》,自2022年10月1日起同步施行。
李媛表示,開展社會保障卡一卡通地方立法,以法治方式推動川渝兩地社會保障卡“一卡多用、跨省通用”,有利于更好回應人民群眾對社會保障服務便捷化、一體化的需求期盼,進一步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歷時7個月調研達成共識
2022年,重慶率先啟動了社會保障卡一卡通立法的前期工作,制定《重慶市社會保障卡一卡通服務管理條例》出現在重慶市政府立法調研項目目錄。2023年,重慶市人大常委會和市政府又將其列入立法預備項目。
重慶市人力社保局作為相關政府職能部門,立即開展了立法前期調研、論證、起草及征求意見工作。
重慶市人大社會委也提前介入立法,牽頭研究論證立法中的重大問題。四川省人社廳、四川省人大社會委也同步開展了立法調研、論證及文本起草工作。
實現“一卡通用”和“跨省通用”,工作千頭萬緒。
2023年4月至11月,重慶市人大常委會組建專題調研組,開展了社會保障卡一卡通立法專題調研。
在歷時7個月的調研過程中,調研組收獲頗豐。重慶市人大社會委工作人員介紹,調研組先后赴重慶大足、潼南等區縣以及上海、江蘇等省市開展實地調研,并委托重慶毗鄰四川省的部分區縣和重慶市律師協會同步開展立法調研。
同時,調研組多次召開市級部門調研座談會和區縣片區座談會,聽取了14家市級部門(單位)和相關區縣、區人大代表意見建議,3次會同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在川渝部分市區開展聯合調研,共同研究立法體例、主要制度設計、立法進程安排及川渝協同方式等重點問題。
7個月后,重慶和四川均形成了社會保障卡一卡通立法調研報告,達成了重要共識。
輪流改稿機制推進立法進度
由于川渝兩地及各自行政區域內經濟發展不平衡,立法啟動時間、文本成熟度等立法基礎有差異,社會保障卡一卡通立法需要協同的主要內容,兩地仍然需要進一步“對齊顆粒度”。
為此,2023年11月21日,川渝兩省市人大常委會齊聚四川遂寧,就協同立法開展座談研討。
會上,雙方結合實際困難和問題,圍繞立法規范、協同立法重點事項等方面提出了意見建議。
“當時川渝各有一個版本的草案文本,對于具體的協同條文,大家還有不同意見。”重慶市人大社會委副主任委員歐修權回憶,座談會召開了一個下午,雙方意見還沒有完全達成一致。
當天晚上,川渝兩省市人大社會委相關負責人又坐到一起,繼續討論社會保障卡一卡通協同立法的合作事項。
會商一直持續到深夜。
“通過深入研討,雙方決定以一個版本為基礎,然后在該基礎上輪流改稿,比如第一次由重慶改稿,然后四川則在我們修改的基礎上又改,如此反復。”歐修權說,確定輪流改稿機制之后,協同立法更加順暢了。
此后,川渝立法團隊在輪流改稿的過程中,多次探討至深夜,充分論證各自體例的邏輯優勢,此項協同立法工作初顯成效。
關于條例名稱,川渝兩地議定保持一致,分別為《重慶市社會保障卡一卡通條例》《四川省社會保障卡一卡通條例》。
通過多次協商,兩省市人大常委會在條例立法目的,一卡通法律地位、應用范圍,政府職責、川渝兩地協同機制等方面達成一致。在關于立法進度方面,將社會保障卡一卡通地方立法列入2024年川渝兩地人大常委會立法審議項目,同步審議,同步通過、同步施行。此外,兩省市人大常委會表示,在法規內容上可根據川渝兩地情況,個別條文可以體現地方特色。
同步立法避免一人多卡
“社會保障卡一卡通各項功能的實現是一個長期的、漸進的過程。”歐修權介紹,目前,川渝兩地在人社領域的服務項目已基本實現互通,醫保結算功能也在全部三級醫院和大部分二級醫院實現互通,其他功能在各區、市、縣之間略有不同。因此,川渝社會保障卡一卡通協同立法堅持漸進式、開放式、并行式原則,對社會保障卡一卡通立法中未寫明的其他應用事項實行清單化管理,可以明確由省級政府負責編制并動態調整。
這一理念在表決通過后的《重慶市社會保障卡一卡通條例》中得到印證。
《重慶市社會保障卡一卡通條例》和《四川省社會保障卡一卡通條例》同步規定,國家或者本市確定應當使用社會保障卡的公共服務領域,有關部門不再發放功能重復或者類似的民生服務卡、證、電子二維碼。
這一規定從立法層面要求遏制發卡過多過濫的情況,避免“一人多卡,一事一卡”,且在川渝兩地通用,社會保障卡將真正變成民生服務的“一卡通”。
同時,在川渝協同事項作出原則性規定的基礎上,川渝兩地均明確要求推動社會保障卡在社會保障、醫保費用結算、交通出行、旅游觀光、文化體驗等領域實現跨省通用。具體的應用領域和事項將依托兩地的人力社保部門進行共同編制,報兩地政府同意后向社會公布。
至此,川渝以法治方式強化頂層設計,固化成功經驗,加強互聯互通,更好地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提供法治化支持和保障。
“川渝協同立法在民生領域,特別是社會建設領域還有很大的拓展空間。”全程深度參與此次協同立法工作后,歐修權展望,川渝立法機構在常態化協作、制度化推進過程中,將進一步拓展協同范圍,共同制定更多法規,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