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文擬允許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蘇州、福州、廣州、深圳和海南全島設立外商獨資醫院(不含中醫類醫院、并購公立醫院)。業內人士稱,此次對外商獨資醫院的開放,無疑是醫療領域對外開放的一次較大突破。
主動變革
外資醫院的引進是中國醫療界的一場主動變革。2014年,《關于開展設立外資獨資醫院試點工作的通知》發布,允許境外投資者在北京、天津、上海等7省市建立醫院。通知發布后,外資還是基本通過合資而非獨資方式建立醫院。2015年3月發布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將醫療機構列入限制類。
這次國家發文擬允許在多地設立外商獨資醫院,是醫療領域對外開放的一次較大突破。
當前,我國每年的醫療市場規模超過9萬億元,每年在境外進行體檢、治療等醫療消費的人群達幾十萬人次。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海外醫療旅游者已經達到60萬人次,有六成以上超高凈值人群有海外醫療經歷,以發達國家如美國、德國、日本為主要目的地,人均消費5萬元,是出境游人均消費的10倍。
廣州中醫藥大學金沙洲醫院院長劉文衛說:“與其讓高凈值人群去國外治療,不如歡迎外商獨資醫院來中國,這不僅滿足了一部分人群的醫療需求,也可以增加醫療市場競爭,提升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推動整個行業的發展。”
目前設立外商獨資醫院的具體條件、要求和程序等文件尚未公布。有業內人士表示,期待更全面的、明確的法律依據來監管外商獨資醫療機構。
市場競爭
“一些公立三甲綜合醫院雖然提供特需服務,但對一部分高凈值人群來說,環境服務等標準遠遠不夠。因此,這部分人群成為外商獨資醫院服務的目標。”劉文衛說。
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我國外商投資的醫療機構共302家,呈現出逐年增長趨勢。然而,與全國超過107萬個醫療衛生機構的總數相比,外商投資醫療機構所占市場份額仍然較小。這些機構主要以輕資產模式運營的診所和門診部為主,醫院的數量相對較少。
富力醫療健康產業管理公司總經理韓璐表示,目前我國已有一些高端醫療機構競爭者。面對市場競爭,他們在發展中不斷調整經營策略以吸引更多客戶。以廣州和睦家醫院為例,該院在2023年11月下調部分服務價格,其中全科/兒科的診費從1235元下調為800元,專科從1880元下調為1200元,急診(夜間)從1965元下調為1200元。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婦女兒童醫療中心新生兒科主任張華巖表示,來華投資的外資醫院很大概率會服務高端客戶,他們的醫生收入可能更高,會吸引一部分本地醫生加入。
不過,對國內優秀的專科醫生來說,離開體制的顧慮仍然存在。“離開了公立醫院這一平臺,中青年醫生在學術、科研上的發展可能受限。”劉文衛說,“外資醫院以營利為目的,臨床醫生很少作科研,這就成為他們執業生涯上的一道坎。因此,目前無論是民營醫院還是合資醫院,大多數會選擇聘請公立醫院的退休醫生。”
融入挑戰
外商獨資模式可以讓投資方在運營層面有著絕對的話語權,管理模式與運營理念上也相對新穎。不過,進入中國市場后,他們面臨著融入本地市場的挑戰。
韓璐表示,從技術層面講,醫療可以有較為統一的世界標準,但醫療也與文化緊密相關,是一種非常本地化的服務。“外資入場辦醫,除了將先進的診療理念、技術、人才帶進來外,還應重視如何融入市場,滿足本地民眾的切實需求,以獲得中國民眾的信任,防范水土不服。”
“外資醫院大概率不會被納入我國醫保系統。”劉文衛表示,外資醫院如果把目標人群定在醫保支付人群,那估計沒什么競爭優勢,他們傾向服務擁有高端商業保險的人群。
在廣州富力國際醫院的超級VIP病房,記者看到相當舒適的醫療環境。韓璐坦言,醫院引進了包括心血管介入治療領軍人物陳紀言在內的一批知名專家,同時與一系列醫療機構、保險公司達成合作。“這些高端客戶到醫院就醫時,直接刷保險卡就可以走人,不需要付錢或報銷,由保險公司和醫院直接結算。”
除了商保支付直接買單外,高端醫療機構常常提供國際醫療服務。比如,上海嘉會國際醫院與中國大多數商業保險公司合作,提供保費直接結算服務。
另外一種外商投資醫院形式也悄然實行。今年6月22日,妙佑醫療國際(美國梅奧診所)在上海開設妙佑醫療國際代表處(上海),為患者及其家屬、轉診醫生、健康保險提供商和保險經紀人提供幫助。有業內人士稱,這就是把國內擁有商保的高端客戶轉給美國梅奧診所。
(摘自《羊城晚報》張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