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核心素養(yǎng)教育背景下,數學教育作為初中階段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科學啟蒙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數學課堂中,應用差異化教學有助于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和教師的教學水平,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綜合素質。因此,探究核心素養(yǎng)教育背景下初中數學差異化教學路徑具有較強的現(xiàn)實意義。
一、差異化教學的重要性
(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差異化教學方式進行教學,符合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要求。教師需要通過調查、訪問等方式了解學生對于數學學科的認知水平與知識積累程度,以設計出符合學生學習需求的多層次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評價方式,從而達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的目的。在此基礎上,教師也可以設計并開展具有實踐性和探究性的活動,幫助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數學知識。
(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差異化教學要求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特點、能力水平和個性化需求進行深入了解,進而使教學計劃和方法更加科學、合理,以有效地提升學生學習的效率,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三)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
差異化教學強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地位,通過課堂教學,教師可以更有效地指導學生,以確保教學內容和方法與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能力水平相匹配,從而幫助教師更好地發(fā)揮其專業(yè)能力和執(zhí)教水平。同時,差異化教學還要求教師對學生進行深入了解。基于學生實際情況,設計具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以選擇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材料和工具。在差異化教學中,教師還需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持續(xù)評估,包括課堂表現(xiàn)、作業(yè)完成情況以及對新知識的應用能力,以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
二、核心素養(yǎng)下初中數學差異化教學路徑
(一)建立差異化評價體系
在核心素養(yǎng)導向下,建立差異化評價體系是初中數學差異化教學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其主要包括制定評價標準、多元化的評價方式、過程性評價、分層評價、個性化評價五個重要方面。關于制定評價標準,教師需要根據《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相關要求,以學生為評價主體、明確核心素養(yǎng)的主要內容,制定符合學生發(fā)展需求的評價標準,包括相關知識的掌握、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公式方法的應用等。關于多元化的評價方式,教師可在采用測試、作業(yè)布置等傳統(tǒng)評價方式的基礎上,結合實踐檢測、表達能力、知識應用等多元化的評價方式,以全面、科學地評估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和核心素養(yǎng),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同時,還可以運用自我評價、同桌或同組評價等評價方式,包括同桌交換閱卷.抽查知識點記憶情況等,以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和自我反思的能力。對于過程性評價,在教學活動中,應通過觀察、討論等方式加強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包括學習積極性,解題思路、方法選擇,公式套用等,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關于分層評價,教師應根據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知水平和吸收能力,設定難度分層的學習任務。對于學困生,教師可以要求其掌握最基礎的知識點,而對于學優(yōu)生,則可以要求他們接受更具挑戰(zhàn)性的任務。例如,在教授人教版數學七年級上冊第三章中的“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號與去分母”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上節(jié)課學生學習“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類型與移項”的情況,分層設定學習任務。對于表現(xiàn)不佳的學生,采取抽查的方式使其再次鞏固相關重要知識點,并基于上節(jié)課表現(xiàn)進行評價;對于能理解與應用上節(jié)課知識點的學生,教師可引導其進行本堂課“去括號與去分母”的預習,并對其預習能力、理解能力、“舉一反三”能力進行評價。這樣有助于確保各層級學生都有所進步。最后關于個性化評價,教師可以通過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教學評價,以明確指出其在數學學習中的優(yōu)點和不足,并引導其進行優(yōu)化、改進,這樣有助于學生在不斷學習中明確學習方向,提高學習效率。
(二)布置差異化作業(yè)
在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布置差異化的作業(yè),以符合個性化發(fā)展階段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能力水平,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將作業(yè)難度分為基礎、鞏固和進階三個層次。基礎作業(yè),應確保學生能掌握知識點的基本概念;鞏固作業(yè),要具備一定難度,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點的應用能力;進階作業(yè)則針對具有一定數學素養(yǎng)的學生,作業(yè)內容應引導其探索更深層次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也可以針對學生的興趣和學習方法,分別為其提供個性化的作業(yè)內容。
例如,在完成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下冊第五章“相交線與平行線”教學后,教師可以分別設計基礎題、鞏固題、進階題。基礎難度的練習題,包括識別垂直線和平行線、計算角度等:填空題可以給出平行四邊形、正方形等幾何圖形,讓學生用筆標出具有平行與相交特性的線段,以檢驗其對相關知識的基礎概念的理解;簡單證明題需要引導學生通過幾何推理,證明兩條直線是否垂直或平行,以及理解相關角的性質。鞏固題可設計為實際應用題,包括平移、翻轉、幾何拼圖等,并要求學生運用平行線和相交線的性質解決問題,內容包括探索不同角度下垂直線的判定方法、研究平行線在不同幾何圖形中的特性。對于進階題,教師可以設計一些需要借助幾何技巧進行解答的證明題,包括使用反證法以證明幾何圖形的垂直或平行關系;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讓學生進行動態(tài)幾何探索,學會構建幾何圖形,這樣不僅能進一步復習線段如何組成幾何圖形的知識點,還能使學生驗證平行線和相交線的性質。另外,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小組合作,開展探討“相交線和平行線的區(qū)別”的主題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還可以為學生提供與平行線、相交線有關的課外資料,包括鐵軌設計、房屋結構等,讓學生在課外實踐中運用相交線和平行線的知識,引導學生將書本知識運用到實踐中。
(三)開展差異化教學活動
開展差異化教學活動是初中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方向,設計差異化教學方案,包括活動目標、活動內容、活動方式、時間安排等,活動主要包括知識點講授、實踐活動、探究學習3個部分。以人教版九年級上冊中的“圖形的旋轉”的教學為例,教師首先通過分層教學的方式,分別進行不同程度的講解,如講解旋轉和中心對稱的基本概念和性質;結合輪胎、水車等實際案例,講解旋轉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在講解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提問、搶答等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在實踐操作中,教師應以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核心素養(yǎng)為教學目標,鼓勵學生嘗試畫一些與知識點相關的圖形或制作一些手工作品,包括小風車、五角星等,然后通過引導學生進行旋轉、平移等操作,使學生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軟件,鼓勵學生在電子白板上旋轉和平移圖形,使學生能更加直觀地探究圖形的變化過程,這樣不僅能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旋轉與中心對稱圖形的數學概念,還有助于培養(yǎng)其計算機操作技能。
三、結語
展望未來,隨著教育理念的更新和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差異化教學在學科教育中的應用將愈加普遍。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真正認識到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要性,為學生提供更加多元化、啟發(fā)性強的數學教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切實解決教育過程中的問題,進而更好地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保駕護航。
(責任編輯: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