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背景下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探究性學習十分重要。由于教育觀念的持續更新和科技迅猛發展,傳統的灌輸式和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已無法滿足學生的實驗學習需要。在新課標背景下,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更為注重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因此,初中物理教師應當探索新課標背景下的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新方法,充分利用探究式實驗教學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科素養。
一、新課標背景下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探究性學習的重要意義
在新課標背景下,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探究性學習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探究性學習作為一種積極的學習方式,不僅能使學生獲取知識,更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進行物理實驗教學時,采用探究性學習方法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的興趣,增強學生對物理領域的探究動力,并有助于學生更深刻地了解物理學的各種理論知識和實驗原理。學生可以通過實踐各類精心設計的實驗對物理問題進行深度思考,提出各種假設,然后通過實驗來驗證這些假設,從而對物理學科有更深的了解。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體系中,實施探究性學習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及創新思維能力。在實驗活動過程中,學生應該親自動手實驗,觀察各種現象,分析所得數據。這個過程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實際操作能力和觀察能力,提升學科素養,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新課標背景下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探究性學習的措施
(一)引入生活元素,引導學生實踐探究
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引人生活元素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探究性學習的關鍵一環。生活中所見的物理現象為實驗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實驗素材,將學生日常熟悉的場景與教材中的物理原理融合起來,有助于引導學生更積極地參與物理學科的實驗探究。
例如,在“探討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可以選擇身邊常用的鋁棒作為實驗材料。將鋁棒用繩子綁好,先浸入水中1/3,然后浸入水中一半,最后浸入水中2/3。然后使用彈簧測力計分別測量拉力并比較,從而得出浮力與物體浸入液體體積之間的關系;采用相同的方式將鋁棒浸泡在酒精中進行測試,從而探究浮力與液體密度之間的關系;再通過使用同一塊橡皮泥,改變其形態,并在水中進行測量,探究在液體的體積和密度保持不變的情況下,浮力與物體的形態之間的關系。這種實驗教學法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科的興趣,還能進一步拓寬他們的視野、豐富他們的想象力,更能顯著提升他們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結合實際生活經驗和物理課堂中的理論知識,可以進一步幫助學生深化對物理概念的理解,從而實現更為高效的學習目標。通過引入生活元素來設計實驗環節,不僅能為學生提供實踐探究的指引,還能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實驗效果。教師在授課時,應當高度重視學生的實際需求與興趣,靈活地采用多種教育策略和手段,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幫助學生更為積極地參與到物理學習中。
(二)利用情境教學,激發學生自主探究興趣
情境教學是一種基于真實生活場景的教學方法,通過引入情境,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知識和技能。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引入情境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并讓學生更有激情地參與到探究性學習中。教師可以通過策劃富有挑戰性和趣味性的實驗來激發學生的主動探究欲望,促使學生提出疑問。通過采用情境教學的方式來執行物理實驗的教程,能幫助學生更深入地掌握知識點在實際情境中的應用。通過把物理規律與日常生活場景相結合,學生能更深入地理解物理規律在現實中的作用方式,從而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例如,在講解“串聯和并聯電路”時,教師可以將傳統的課堂示范實驗轉變為學生分組自主實驗。首先,教師要設計實驗并繪制電路圖,讓學生根據這張圖連接電路。然后,學生通過關閉不同開關,觀察小燈泡是否會發光。最后,各個小組進行交流和匯報。教師依據各個小組的實驗報告,指導學生分析串聯和并聯電路的判斷方法,使學生能夠輕松地理解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顯然,學生在分組后進行的測量實驗,不僅為他們提供了實際操作的機會,還有助于培養他們的科學思維能力。此外,這種實驗還能增強學生的合作精神,加深他們對物理原理和規律的理解,培養他們的科學測量態度和實驗精神。設計富有挑戰性與趣味性的學習情景,能激發學生更大的參與熱情,并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因此,教師有必要持續探究與實踐不同的情境教學方法,以便為學生提供更為生動有趣的課堂,從而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指導學生探究,突破實驗困境
教師需要營造一個有效的學習環境,指導學生探究并突破實驗困境,可以通過為學生提供具有開放性的實驗設計,激勵學生主動提出問題并積極尋找答案來達成。教師應該起到向導的作用,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決策自主權和理論支持,并且在關鍵時刻給予學生必要的引導與建議。采用這種教學策略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活力,促使學生更加主動地投身于探究性的學習活動中。探究性學習的重點是培育學生出色的觀察技巧、實驗設計和問題解決能力。
例如,在“探究液體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的教學中,新的課程標準則規定學生必須進行實驗。首先,學生進行分組討論,以確定液體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以及應該使用哪種設備來進行測量,如何驗證壓強計的氣密性,在實驗過程中,需要確保哪些變量保持不變。其次,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詳細的探究實驗,處理實驗數據,并進行列表分析。最后,基于學生的研究成果,教師和學生共同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和總結,確定影響液體壓強的關鍵因素,如液體的浸入深度和密度等。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積極參與實驗,探索自我,進行推理,從而對研究的目標、實驗得出的結論以及物理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我們鼓勵學生從單純地學習知識轉向主動地探索自然的法則,使他們對知識的掌握更為穩固。
三、結語
新課標背景下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探究性學習具有重要的作用。傳統的物理實驗教學方式往往只是機械地傳授給學生基礎知識,這導致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以及應用能力相對較弱。采用探究式的學習模式,使學生能通過實際操作探究、識別并解決問題,進而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識,從而真正提升批判性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融入探究性學習具有深遠的教育意義和實踐意義。
(責任編輯:謝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