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教育階段,化學作為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轉化及應用的自然科學類科目,其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復雜性。如果教師依靠以往的填鴨式教學,那么學生往往只能被動地記憶化學知識,難以達到深度理解的狀態。對任務驅動下的初中化學課堂教學展開分析和探討,旨在扭轉這一不利局面,促進學生高效學習,建構富有魅力的化學課堂。
【關鍵詞】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任務驅動
作者簡介:丁愛琴(1971—),女,江蘇省南通市虹橋二中。
任務驅動下的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是以任務為驅動開展各項教學活動,引領學生結合自身知識基礎、生活經驗及個人認知展開獨立思考與合作探討,使學生以完成任務為前提取得長足進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初中化學教師可在任務驅動下進行課堂教學設計,使學生主動閱讀、思考、分析、討論、觀察與操作,深入探索化學原理與規律,提升學習效果。
一、任務驅動下的初中化學課前教學
(一)在預習環節安排任務,引導學生自主預習
從大課堂觀的視角來看,課前教學是課中教學的前奏,屬于課堂教學的一部分。而課前預習效果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的質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任務驅動下的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需做好課前教學準備工作,對預習環節予以重視。教師可在預習環節通過任務單的形式安排一定的任務,將任務單提前發放給學生,使學生按照任務單上的內容進行自主預習,主動閱讀教材,查找課外資源,為學生接下來的課中學習做鋪墊[1]。
例如,在進行“空氣”教學前,教師可用如下問題安排預習任務:1.你對空氣有什么了解?你是如何了解的?空氣含有什么物質?2.在拉瓦錫實驗中,你認為加入汞有什么作用?拉瓦錫將少量汞放在密閉容器里連續加熱12天的原因是什么?該實驗的原理是什么?該實驗關于空氣的各種成分的體積分數的結論是什么?3.氧氣主要有哪些用途?氮氣有哪些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稀有氣體通常被用來做什么?4.空氣污染的含義是什么?空氣污染防治的常用方法是什么?學生需要結合教材內容及其他資料,圍繞任務進行自主預習,總結自己的收獲,并記錄重點、難點內容。
(二)用任務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從嚴格意義上來講,新課導入屬于由課前教學過渡到課中教學的環節,影響著后續教學的實施。教師可以任務驅動為依托設置新課導入環節,結合學生的預習情況布置一些趣味性、開放性或生活化的任務,激發學生學習新課的熱情,使學生圍繞新課主題自覺主動地思考,對新知識充滿期待[2]。
例如,在開展“質量守恒定律”教學前,教師先結合身邊的現象創設情境,提出“在桌上放很多本書會把桌子壓塌嗎?”“在地面上蓋很多棟房子會使地球變形嗎?”等有趣的問題,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廣闊的想象空間,使學生分享自己的看法與見解,在快樂的氛圍中引出新課主題。然后,教師以“我們知道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種類會發生變化,那么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是否也會發生變化呢?”這一問題安排任務,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對于“質量會發生變化”與“質量不會發生變化”這兩種猜想,學生們各抒己見。最后,教師用“相信通過對本節課內容的學習,同學們可以學會做出科學、正確的選擇。為了研究反應物的質量與生成物的質量之間的關系,同學們要通過實踐檢驗真理,用事實說話,進行實驗操作”的話語來過渡,并順勢布置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利用實驗來研究物質在化學反應前后的質量變化情況,激活學生的思維,為學生指明學習的方向。
二、任務驅動下的初中化學課中教學
(一)明確學生主體地位,引入適當學習任務
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要想進一步展現出任務驅動的實際價值,課中教學是關鍵所在。教師在為課中教學安排任務時,需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確保學生能夠全身心地參與到學習中,使學生的學習效率變得更高。同時,教師不能過多干預學生的學習行為,這樣才有利于讓他們成為課堂的主人,在教師的適當引導下有目的地學習,提升學習的有效性,最終順利完成學習任務[3]。
例如,“金屬的化學性質”一課涉及常見金屬的化學性質以及置換反應的概念。由于學生在前一階段已經學過鐵絲、鋁箔、鎂條與氧氣發生的反應,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已有知識系統、深入地學習金屬的化學性質,形成更加完整的知識體系。在課中,教師可以先布置任務,要求學生歸納金屬一般具備的物理性質,進而使學生認識到金屬通常具有延展性、導熱性、導電性及金屬光澤。然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通過實例說明金屬與其他物質會發生什么化學反應,使學生在回顧舊知識和互動的過程中歸納相關的反應。最后,教師可以結合教學目標安排“研究金屬與氧氣的反應、活潑金屬與酸的反應、金屬與某些鹽溶液的反應”這項任務,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以金屬鈉為例展開實驗探究,使學生體驗猜想、假設、驗證等科學探究過程。
(二)設計不同層次任務,驅動每個學生學習
設計層次性任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之一。這一途徑需要教師業務能力較強、專業水平較高,能夠兼顧班內的所有學生,讓每個學生都踴躍地參與課堂學習。教師可圍繞具體教學內容設計不同層次的學習任務,使學生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任務,從而在原有的能力基礎上獲得進一步發展[4]。
例如,在“生活中常見的鹽”教學中,教師可從實際生活中的調味品—食鹽來切入,引出化學領域的鹽這類化合物,再按照從易到難的順序安排各項學習任務,幫助學生整合鹽的相關知識,實現既定的學習目標,促使學生感受化學學習的樂趣。在課中,教師可以依托生活實例布置第一項任務:試著想象一下,假如菜肴里沒有添加食鹽,吃起來會是什么味道?在學生結合生活常識說出答案后,教師可以問學生:“有哪位同學知道食鹽是如何生產的嗎?”對此,學生需要主動翻閱資料,研究食鹽的主要成分、來源。然后,教師可以布置第二項任務,指導學生親自進行過濾、蒸發等實驗操作,嘗試去除粗鹽中存在的難溶性雜質,使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實踐能力得到強化。之后,教師可以布置第三項任務,要求學生把食鹽中的可溶性雜質(主要是氯化鎂與氯化鈣)去除。在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完成實驗后,學生需要說說自己的體會與認識。
(三)借助實驗任務元素,鍛煉學生問題解決
能力
在現階段的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師圍繞任務安排各個教學環節,指導學生采用獨立思考和合作學習等方式完成任務,有利于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既需關注理論知識的講授,也需重視實驗的教學,利用豐富的實驗任務元素,促使學生積極進行實驗學習,訓練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關于酸、堿的化學性質的實驗活動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實驗活動深化學生對酸與堿的化學性質的理解,幫助學生了解酸與堿反應的產物及特征,使學生從中學習對比、推理、歸納以及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在課中,教師可以酸和堿的中和反應為核心安排實驗任務,驅動學生主動了解有關中和反應的一系列知識,著重探索實驗現象和原理,推動他們深度理解這部分內容。在實驗環節,學生可按照以下步驟進行操作:1.準備好酸性溶液、堿性溶液、試管、酸堿指示劑、膠頭滴管等材料;2.把適量的酸性溶液加進試管1中,往試管2注入適量的堿性溶液;3.在這兩根試管中分別加入少量的酸堿指示劑;4.用膠頭滴管將試管1中的溶液滴入試管2中,仔細觀察看到的現象,注意顏色的變化,當變化不再發生時,記錄試管1中的溶液滴入的量;5.用不一樣濃度的酸性、堿性溶液完成第1步至第3步,對不同實驗的結果進行比較。
三、任務驅動下的初中化學課后教學
(一)布置課后復習任務,幫助學生鞏固知識
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過程中,為最大限度地發揮任務驅動的優勢,教師除在課前與課中階段應用任務驅動以外,還要在課后階段進行任務驅動,讓學生在課后也能借助任務主動復習所學內容,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可根據所教授的內容來布置課后復習任務,讓學生有針對性、有目的性地展開復習,自覺鞏固相關知識。
例如,“人類重要的營養物質”一課內容以四種營養物質為主,要求學生明白這些營養物質同身體健康存在緊密聯系,體會到營養對人體的重要性。為此,在課后復習環節,教師可安排以下任務及一些練習題:1.通過閱讀教材、觀察圖片和討論等活動,歸納本節課的重點知識。2.通過查閱資料總結合理膳食與均衡營養的含義。3.總結蛋白質的主要功能、構成、食物來源,血紅蛋白的作用,蛋白質的變性;糖類的主要功能、元素組成、分類和相關注意事項;油脂的主要功能與分類;維生素的主要功能與食物來源。如此,在復習本節課時,學生除翻閱教材以外,還可從網上搜集課外資料,結合生活現象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認知,提高后續學習效率,同時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
(二)安排課后實踐任務,拓展學生學習視野
在學生完成課前、課中學習任務以后,教師可圍繞課程知識安排課后實踐任務,如要求學生上網查詢相關信息或者觀察、研究生活中的化學現象,適當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深化學生對化學的認知,使學生的學習視野變得開闊,這有助于學生對知識及技能的牢固掌握[5]。
例如,在學習關于溶液酸堿性的檢驗的實驗活動內容時,學生可以掌握酸堿指示劑的作用,了解酸堿指示劑的檢驗方法,鍛煉自身的觀察能力與動手操作能力。在完成課中的教學任務以后,為進一步提升教學效果,教師可布置實踐任務,要求學生在課后利用家里的資源自主制作酸堿指示劑,檢驗生活中一些常見溶液的酸堿性。對此,學生可以利用紫色、紅色的蔬菜、水果來制作酸堿指示劑,在制作時將某種蔬菜或水果的有色部分進行研磨,加入適量酒精,再用得到的浸出液來試著檢測白醋、洗潔精、洗發水、肥皂水、食鹽水、白糖水、可樂的酸堿性,并認真記錄實驗現象和總結規律。可見,教師借助課后實踐任務,既能夠讓學生形成對化學知識的全面認識,又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
結語
總的來說,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樹立大課堂觀,精心設置課前、課中與課后的各個教學環節,讓任務驅動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充分發揮出任務的應有作用,驅動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使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學習始終保持濃厚興趣與高昂熱情。在任務驅動下,學生的學習效率會更高、學習效果會更佳,他們也能切實體會到化學的魅力,從而提升化學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 葉春華.任務驅動教學樣式在化學教學中的運用[J].華夏教師,2023(6):34-36.
[2] 南瓊.基于深度學習的初中化學任務驅動教學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2023(11):36-38.
[3] 唐云.在初中化學深度學習中應用任務驅動教學法的策略[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3(12):138-140.
[4] 何秀珍.基于深度學習的初中化學任務驅動教學策略[J].學周刊,2024(2):94-96.
[5] 麻菲菲.任務驅動模式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文理導航(中旬),2023(3):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