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從資源開發、形式創新、結果評價等方面分析利用信息技術講好紅色故事的實踐策略,提出借助信息技術開發和加工紅色故事資源、借助信息技術豐富紅色故事呈現形式、從信息技術運用效果對教學進行評價等策略,以期為廣大教師開展紅色教育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信息技術;紅色故事
作者簡介:王珊娜(1981—),女,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海陽一小。
講好紅色故事是每一個語文教師的歷史使命。《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中指出,要著眼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始終高揚愛國主義旗幟,著力培養愛國之情、砥礪強國之志、實踐報國之行。因此,在各級各類學校中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內在要求[1]。
小學階段是學生人生的奠基階段,在小學階段接受怎樣的教育,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的形成。面向當下的小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時,選擇什么內容、以什么形式呈現內容,在很大程度上考驗教師的教育教學智慧。在信息來源多元化的今天,讓學生了解紅色故事并完成自主建構,從而形成積極認識,更符合當下學生的認知特點與成長需要。講好紅色故事離不開現代教學手段的運用,信息技術對于講好紅色故事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面向小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講好紅色故事是一項重要的研究課題。
筆者圍繞資源開發、形式創新與結果評價等角度進行深入的思考,并在日常的教學中進行初步嘗試,現將自己的實踐與思考結果總結如下。
一、面向小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講好紅色故事的資源開發
在講述紅色故事時,部分教師往往直接照搬現成的紅色故事。事實證明這一方式不適應當下的愛國主義教育,學生在面對這些紅色故事資源時,很可能會因為其時間跨度大而難以真正理解。教師在面對這些紅色故事資源時,要對其進行進一步的開發和加工,以更好地匹配當下學生的認知特點與成長需要。因此,教師借助信息技術來開發紅色故事資源就顯得非常重要。信息技術能夠幫助教師有效開發與加工紅色故事資源,從而講好紅色故事。
(一)借助信息技術搜集紅色故事資源
教師要借助信息技術搜集具有地域特色的紅色故事資源,選擇易于小學生理解的紅色故事資源。教師在開發紅色故事資源時,可以在當地檔案部門的門戶網站、公眾號及各平臺的官方賬號等尋找資源。不少檔案部門已認識到,紅色檔案是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真實生動的素材,運用敘述性手法、可視化形式開發紅色檔案資源,是檔案部門主動服務黨史學習教育的內在要求,也是融媒體時代下紅色檔案故事推廣的應然之舉。因此,很多檔案部門在開發紅色檔案資源時能夠從“故事化開發”與“可視化呈現”雙向路徑予以重點考慮[2]。這些檔案資源能夠成為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面向學生講好紅色故事的重要資源。
比如,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中編排了《七律·長征》《狼牙山五壯士》等課文,這些課文都是開展紅色革命教育的重要載體,也是面向學生講好紅色故事的重要素材。對此,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開發相關的資源,從網上尋找與長征、狼牙山五壯士相關的視頻資源和歷史資源,讓學生獲得更直觀的體驗。此外,教師還可以延伸課本知識,以更加開闊的視野尋找紅色故事資源。例如,教師可以基于河北這一重要的革命根據地,利用《百年記憶—石家莊100個紅色檔案故事》紀錄片拓展紅色故事資源。
(二)借助信息技術加工紅色故事資源
除了借助信息技術獲取紅色故事資源,教師還可以基于具體的教學需求,有針對性地對紅色故事資源進行加工,如利用計算機上的視頻處理應用軟件及智能手機上的多種App,對已有的資源進行剪輯與加工,形成適切的紅色故事資源。
例如,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我的戰友邱少云》這篇課文講述的是抗美援朝戰士邱少云的故事。教師可以基于學生的成長需求,借助信息技術尋找相關的資源,并對其進行加工與整合,以恰當的形式講給學生聽,以充分彰顯紅色故事的意義和價值。
二、面向小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講好紅色故事的形式創新
在開發紅色故事資源后,將其以怎樣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也很重要。在講述紅色故事時,教師應不局限于口頭講述,而是以更加豐富的形式來呈現這些紅色故事,從而讓學生更加深刻地了解紅色故事背后的百年歷史,豐富其精神世界。語文教師要努力創新紅色故事的呈現形式,滿足當下小學生的需要。筆者提煉了如下幾種紅色故事的創新呈現形式。
(一)讓學生自主搜集資源,拓寬學生視野
新時代背景下,各地各領域都涌現了豐富的紅色故事資源。例如,江西日報社大江網以推進紅色基因傳承為己任,專注于本地紅色內容,把紅色報道作為網站建設的特色內容,以新聞專欄為載體,常態化講紅色故事,打造了“初心連環畫”“紅色故事繪”“畫說偉大建黨精神”等多個網上紅色名專欄[3]。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些紅色故事資源,引導學生在網上自主搜集紅色故事資源,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性。這一方式能夠讓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獲取知識,在拓寬學生視野的同時,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革命歷史。
(二)利用微課呈現紅色故事
微課是日常教學中有效的教學手段之一,具有圖文并茂及互動性強的特點,深受小學生喜歡。在面向小學生講述紅色故事時,教師可以合理利用微課,豐富紅色故事呈現形式,提升教學效果。
比如,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金色的魚鉤》這篇課文講述的是紅軍長征背景下的故事,有著顯著的教育價值。教師可以對課文內容進行梳理和整合,提煉課文中重要的句子,并據此設計微課,在班級微信群或公眾號上發布,鼓勵學生在觀看微課后進行留言與評價。這樣能夠發揮微課的作用,為學生提供輸入與輸出信息的通道,從而讓學生更好地了解紅色故事,傳承革命精神,讓紅色故事在學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錄制紅色故事音頻
通過錄制音頻的方式講述紅色故事也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教師要運用生動的語言講述紅色故事,引導學生進入故事情境,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構建紅色故事的場景和畫面,從而取得良好的紅色革命教育效果。從學生心理加工的角度來看,音頻能夠通過聲音信息輸入,讓學生更好地挖掘紅色故事背后的情感內涵和精神價值,而且這些音頻可以重復傾聽,讓學生形成更加深刻的印象。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黃繼光》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結合這篇課文梳理與黃繼光有關的故事,并將其中最精彩的部分有感情地講述出來,配上相應的背景音樂,錄制一個三分鐘左右的音頻,讓學生反復聽。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讓學生復述這段故事,自主錄制音頻,在音頻中融入真情實感。這樣,學生可以在聽故事和講故事的過程中深刻記憶黃繼光的英勇事跡,從而完成紅色革命教育。
三、面向小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講好紅色故事的結果評價
紅色故事的資源開發與形式創新都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撐,可以說正是因為信息技術鋪就了紅色革命教育的道路,才讓這些紅色故事能夠順利地進入小學生的心田。語文教師在面向小學生講好紅色故事的同時,需要從信息技術運用的角度來對教學進行評價,從而了解教學情況,并基于學生的精神塑造需求改進教學方式。
在教學中,教師可借助信息技術讓學生完成練習,通過后臺反饋收集學生的學習數據,分析學生的學情,從而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評價。教師在進行反思與評價時,應將著力點放在學生的學習收獲上。在教學結束后,教師可以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的學習收獲及其對教學的期待,讓學生提出教學建議,從學生的評價中了解信息技術運用效果。比如,學生期待更為豐富的紅色故事呈現形式,以消除他們在傾聽紅色故事的過程中的厭倦感,這為教師利用信息技術講好紅色故事提出了新的研究課題,需要教師持續創新紅色故事的呈現方式。
結語
胸懷理想、堅定信念的優秀品格,弘揚正氣、甘于奉獻的道德精神,自信自強、守正創新的奮斗品質,永葆初心、擔當使命的人民情懷,這些正是語文教師所需要關注并引導學生傳承的。小學生只有經過了這些紅色故事的洗禮,才能夠以更加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底色進入成長的狀態。在新時代背景下,紅色基因已沉淀為豐富全體中國人民精神世界的重要文化因子。面向當下的小學生,教師有必要通過講好紅色故事,來將紅色基因真正傳承下去。
總而言之,面向小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講好紅色故事,是當下包括小學語文教學在內的課程思政的著力點。教師應當結合學科的特點及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挖掘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精神,讓學生接受傳統革命教育,促進學生精神世界的豐富,讓紅色文化浸潤學生的心靈。
【參考文獻】
[1]廖婷.打造班本化紅色文化建設[J].黨史文苑,2023(5):57-58.
[2]陳閩芳,雷國穎.故事化與可視化:紅色檔案資源開發服務研究[J].廣州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23(3):101-106.
[3]何寶慶,胡武龍.江西日報社大江網“紅色故事繪”全媒體時代講好紅色故事的創新實踐[J].中國記者,2023(12):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