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標背景下,音樂課堂對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具有重要意義。教師應加大美育力度,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建構高效音樂課堂。基于單元整體與學科大概念的大單元教學法,有助于建構高效音樂課堂,顯著提升美育效果。文章結合教學實踐,討論如何在初中音樂課堂中使用大單元教學法,希望能為初中音樂教學改革提供助益。
【關鍵詞】初中音樂;大單元教學;教學實踐
作者簡介:白穎嬋(1981—),女,江蘇省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學。
大單元教學是圍繞學科大概念、學科本質開展的系統性教學。在新課標背景下,大單元教學滿足美育的要求。教師關注知識點與知識點、課程與課程之間的關聯,將初中音樂知識整合成更具邏輯性、系統性、條理性的知識體系,可幫助學生學習知識、掌握技能、提升核心素養。教學實踐證明,大單元教學活動配合新型的教育方法,對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深入音樂世界、幫助學生探究音樂學科的魅力具有促進作用。因此,分析如何發揮大單元教學法的優勢建構高效音樂課堂具有現實意義。
一、立足教材,設計大單元教學方案
(一)整合課程內容,建構大單元體系
初中音樂大單元教學不以教材內的單元排布模式為唯一標準,而是基于學科大概念、課程中心主旨、樂曲情感內核、樂理知識之間的關聯點,將碎片化的課程或教學單元整體化,從而構成更完整、更符合邏輯的新課程體系。因此,大單元教學的第一步便是立足教材,認真分析教材,從多個角度出發,整合課程內容建立大單元[1]。
以蘇少版音樂七年級上冊“茉莉芬芳”這一單元的教學為例。教材的原有課程包括學習演唱、演奏《茉莉花》,欣賞歌劇《圖蘭朵》與弦樂合奏版《茉莉花》,參與“音樂沙龍”“我的編創”“愛樂驛站”這三個綜合實踐活動。在分析單元歌曲編排策略、單元重點課程后,筆者認為本單元的大概念是蘊含在《茉莉花》這首歌曲中的中華民族文化特色及愛國主義情懷。馳名中外的《茉莉花》是我國音樂文化的代表之一,是中華民族音樂文化與精神文化的重要體現。此外,《茉莉花》還是2004年雅典奧運會閉幕式和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的演奏曲目。本冊教材第四單元“奧運之聲”的主題,恰好可以與在奧運會上唱響的《茉莉花》相呼應。筆者便以“奧運會”作為關鍵詞,以《茉莉花》作為主題歌曲,將這兩個單元聯系起來,建構指向中華民族文化特色及愛國主義情懷的大單元課程。
教師仔細挖掘音樂教材中不同板塊的內在聯系,利用明確且具有育人價值的大概念與單元主題重構教學模式,有利于突出音樂教學的綜合性、整體性。
(二)提煉單元主題,創設大單元情境
高質量的大單元課程,不僅應有明確的大概念,還應有明確的單元知識要素與人文要素主題。教師應圍繞教材,分析收錄歌曲的異同點,再將其與單元名稱整合起來,進一步細化單元主題。此外,教師還應圍繞初中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及其音樂水平,選擇恰當的元素,創設更易于學生接受的大單元情境,讓情境成為單元教學的助力,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2]。
以蘇少版音樂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中國龍吟”、第五單元“故鄉歌謠”的教學為例。這兩個單元的情感主線分別為愛國與思鄉。首先,筆者調整教材原有的課程排布模式,將這兩個單元合并,構成以“坦蕩胸懷—炙熱家國情”為核心概念的大單元課程。其次,在課程邏輯方面,筆者先以“故鄉歌謠引我思鄉”導入課程,培養學生的思鄉、愛鄉之情,再從“小家”過渡到“大家”,以“且聽龍吟”培養學生的愛國之情,由此確定大單元課程的情感走向。再次,筆者創設的大單元情境分為兩個部分。在“故鄉歌謠引我思鄉”部分,筆者利用經典影視劇中有關背井離鄉的集錦片段創設情境,烘托課堂氛圍。在“且聽龍吟”部分,筆者利用第二單元的歌曲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逐步分析歌曲的情感要素。最后,筆者引入《七子之歌·澳門》作為過渡歌曲,自然地滲透對家鄉的思念之情與對國家的誠摯愛意,實現兩個獨立單元在情境方面的銜接,為學生的深度學習營造良好氛圍。
在大單元教學中,教師設計的單元主題應是學生可理解的,教師創設的單元情境應是學生感興趣的。通過互相呼應的大單元主題與大單元情境,可以順利推動學生深入單元學習。
二、以生為本,設計大單元教學活動
(一)組織小組合作,鼓勵學生互助學習
初中音樂大單元教學要突出學生的自主學習行為,使學生在主觀能動性的驅動下,主動完成學習任務。教師要堅持生本化理念,將課堂歸還給學生,并設計以生為本的小組探究活動。具體來說,教師可以給出與本課內容相關、有探究價值的項目課題,引導學生在小組內完成互助學習,讓學生獲得思考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真實體驗[3]。
以蘇少版音樂八年級上冊“村寨踏歌”這一單元的教學為例。本單元圍繞少數民族音樂展開,除了對音樂本身的欣賞,還包含少數民族音樂文化、舞蹈文化在內的多種少數民族文化藝術表達形式的探究學習。八年級的學生已有一定的自學經驗,為鍛煉學生的能力,筆者設計小組合作活動。首先,筆者將學生分為同組異質、異組同質的項目小組,確保每個小組人員的平均水平相當。其次,筆者引導各小組自主完成單元樂曲的欣賞、分析、模仿學唱、舞蹈編創等活動。最后,筆者密切關注學生的小組合作狀況,并根據具體情況,布置新的小組合作學習任務。
基于小組合作學習的大單元教學活動具有一定的實踐性,學生能夠在合作中學到音樂知識,也能夠發展自主學習能力與音樂學科核心素養。
(二)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的思維
基于學生音樂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的大單元教學,要在培養學生音樂理論能力、音樂實踐能力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思維。教師可以圍繞單元內容,從欣賞作品等角度出發,設計具有啟發性的問題,再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對音樂知識的好奇心,從而驅動學生發散思維[4]。
以蘇少版音樂八年級上冊“草原情曲”這一單元的教學為例。分析本單元的樂曲后,筆者明確單元主題“無垠草原—我的家”,設計以蒙古族、藏族歌曲為主要學習對象的綜合性探究活動。筆者使用多媒體設備,播放一段各族人民載歌載舞的視頻,其中具有自然氣息的歌曲旋律、獨特的民族舞步以及美麗的民族服飾,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視頻播放完畢后,筆者提出問題:“視頻中展示了哪些少數民族特色?你是如何判斷的?”接下來,筆者引出本單元的學習重點—蒙古族民歌與藏族民歌,并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認知說說這兩個民族有哪些特征。在學生思考問題時,筆者播放《香格里拉并不遙遠》《富饒遼闊的阿拉善》這兩首單元賞析歌曲,并提出關鍵問題:“你認為少數民族音樂中的特別之處是否與他們的生活習慣有關?”
高效的音樂大單元課程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教師借助問題,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使其深度聚焦單元內核。
三、積極創新,設計大單元教學評價
(一)堅持逆向設計,實現教學評一體化
教學評價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音樂學習的評價,應從音樂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要求出發,對應具體的課程內容和不同模塊的教學實施方式,科學建構具有音樂學科教學及音樂藝術特點的評價體系。教師應以逆向設計為基本原則,建構教學評一體化大單元評價體系,深度分析大單元課程內容及單元主題,結合課標要求,提煉清晰的教學目標與評價標準,并根據目標設計對應的單元評價任務,保障教學目標、教學活動及教學評價的一致性,從而建構高效的音樂課堂[5]。
以蘇少版音樂七年級上冊“歡樂頌”這一單元的教學為例。筆者分析教材內容,圍繞單元主題“歡樂頌”編排包含音樂欣賞、音樂演唱與樂器表演三個模塊的音樂教學活動,并設計指向上述三個模塊的能力發展評價標準。評價標準具體包括能認真聆聽歌曲,能了解歌曲內容;能從樂理角度分析歌曲,能正確指出不同歌曲的節拍、節奏,學會三拍子的指揮方式;能完成歌曲演唱,具備一定的演唱水平;了解休止符的特征,掌握在演唱與樂器演奏中體現休止符的方法。本單元的評價標準與教學目標保持一致,教學活動圍繞音樂欣賞、音樂演唱與樂器表演這三個模塊展開,能夠有效建構大單元音樂課堂。
教師立足教材本身,分析教材內容,逆推大單元教學設計,使教學評價滲透大單元的各個環節,可使大單元教學更高效。
(二)創新評價方法,落實素養培養
教師應堅持拓寬評價主體、調整評價方法、創新評價手段,對學生進行客觀、合理、公正的評價,讓評價成為調整教學活動與激勵學生學習的重要抓手,充分發揮評價的促學與促教作用。
以蘇少版七年級下冊“梨園漫步”這一單元的教學為例。基于對教材與學生學情的研究,筆者將本單元的評價標準設為了解中華傳統戲曲的特征,學會欣賞戲曲藝術之美;了解戲曲與戲曲類歌曲之間的差異,并學習演唱戲曲類歌曲。為充分發揮教學評價的作用,筆者采取多元化評價策略。首先,筆者增加評價主體,強化學生在教學評價中的作用,要求學生在完成小組合作任務后,針對自己在本階段的學習表現進行自評,并針對小組成員在合作學習與探究中的表現進行點評。其次,為提升學生評價的有效性,筆者提前下發針對本單元教學活動的評價量表,并向學生講解評價量表的使用方法,使學生在理解評價量表各項指標內涵的基礎上,展開公平、公正、客觀的自評與互評。最后,筆者不以學生的音樂演唱成績為單元評價的唯一標準,重視過程性評價,關注學生在單元學習中的表現與能力發展情況。
科學有效的評價手段,可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評價,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認真反思,尋找自己在學習中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實現個人能力及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
結語
總而言之,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教師要認真研讀新課標對初中音樂教學提出的新要求,展開基于學科大概念與學科本質的大單元教學活動,建構高效音樂課堂,實現初中音樂課程以美育人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錢穎.以統整思維促素養生長:初中音樂單元大概念教學探索[J].中國音樂教育,2023(7):17-24.
[2]蘇瑞.聚焦大單元,打造新課堂:初中音樂課堂中大單元整合模式的實施策略[J].科幻畫報,2023(5):164-165.
[3]馮鈺荃,楊佳一.大觀念統領下的初中音樂大單元教學設計[J].基礎教育課程,2023(4):49-57.
[4]朱春玲,孫玲俐.初中音樂大單元整體教學的理解與實踐[J].教師博覽,2023(27):82-83.
[5]李勃瑤,劉清明,蘇盈盈,等.核心素養下初中音樂課堂大單元教學設計方法[J].琴童,2023(24):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