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核心素養導向下,小學語文跨學科教學成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數學與科學的融入,能夠提升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促進學生轉變思維方式;藝術元素的融入,能使課堂生動有趣,培養學生對美的感知;生活勞動的融入,能使學生在實踐中感受語言的魅力,深化對文本的理解。文章深入探索數學與科學、藝術、生活勞動等在語文教學中的融合路徑,旨在構建科學有效的小學語文跨學科教學實施路徑,以推動小學語文教學的創新與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數學科學;藝術元素;生活勞動;跨學科教學
作者簡介:姜佳寧(1998—),女,江蘇省如東縣掘港街道華豐小學。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深入實施,小學語文跨學科教學逐漸成為教育改革的重要趨勢。這種教學模式強調不同學科之間的相互融合,旨在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提升學生全面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文響應新時代對教育多元化、個性化的要求,聚焦數學、科學、藝術、生活勞動等與語文教學的內在聯系,探討如何通過跨學科教學,優化小學語文教學結構,提高教學質量,使語文教學更具有實踐性和應用價值。
一、數學科學雙助力,理解更深刻
數學與科學融入語文教學,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促進學生轉變思維方式,提高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與問題解決能力。數學作為研究數與形的科學,可以培養學生嚴謹的思考習慣和精確的計算能力;而科學則以其實驗性和探索性,拓寬學生的認知領域,激發學生對自然現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將這兩股力量融入語文教學,會使學生的思考更加全面、理解更加深刻。
(一)數學助理解,邏輯更清晰
數學知識與語文課堂相融合,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培養他們的辯證思維,引導他們在學習中不斷探索與創新。語文教材中蘊含諸多與數學相關的元素,既豐富了語文學科的內容,又為數學教學提供了生動有趣的素材。教師深入挖掘這些元素,可以創設具有啟發性的教學情境[1]。
以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田忌賽馬》的教學為例。這篇課文講述田忌通過精心策劃馬匹的出場順序,成功戰勝實力強大的對手,不僅情節引人入勝,還蘊含深刻的數學原理。筆者通過巧妙的方式,引導學生運用數學思維分析故事中的比賽策略。筆者先帶領學生梳理故事情節,了解田忌是如何通過改變馬匹的出場順序贏得比賽的。然后,筆者再引入數學中的排列組合原理,解釋如何通過不同的組合方式實現最優的結果。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僅能夠更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還能夠感受數學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重要作用。
此外,還有許多課文也可以與數學知識相結合。如在講述有關時間和速度的問題時,教師可以結合課文的具體情節,引導學生運用數學中的時間、速度、距離公式進行計算。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還能夠讓他們在實際操作中掌握數學知識,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通過這種跨學科融合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加強學科之間的聯系,還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生在這種教學方式下,不僅能夠學習語文和數學等學科知識,還能夠培養邏輯思維、辯證思維等思維能力[2]。
(二)科學增認知,視野更開闊
教師將科學知識巧妙地融入語文課堂,不僅有助于學生拓寬知識視野、深入領略科學技術的無窮魅力,還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以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的教學為例。筆者思考如何實現課堂教學和科學學科的有效融合,從而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科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及其對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首先,筆者精心設計教學方案,將納米技術的核心概念和最新發展情況引入課堂,即筆者通過多媒體設備展示納米技術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如納米技術在醫療、環保、信息技術等領域的創新應用。這樣可以讓學生直觀地感受科學技術的作用。其次,為了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筆者設計各種課堂互動環節,如安排學生自主查找關于納米技術的資料,引導他們進行小組分享和討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學習關于納米技術的基礎知識,還能夠了解納米技術如何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及其未來的應用前景。這樣的互動環節既能普及科學知識,又能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3]。
再次,筆者應用案例分析法,引導學生探討納米技術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作用。通過分析納米技術在治理水污染、提高農作物產量等方面的應用實例,學生不僅能深入理解科學技術的實用價值,還能培養問題解決能力和創新思維。最后,筆者鼓勵學生思考科學技術的發展對社會倫理、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產生的影響。這種反思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還能夠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科學態度。
這種跨學科教學方式不僅能夠讓學生在閱讀文學作品時體驗科學的魅力,還能夠讓學生在學習中逐漸樹立科學的實證精神,從而在解讀文本、理解內容的過程中更客觀、理性地分析問題。
二、藝術元素融課堂,語文學習添趣味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藝術元素的融入不僅能夠讓知識傳授的過程更加生動有趣,還能夠在無形中培養學生感知與欣賞美的能力。音樂以其和諧的旋律、豐富的情感,為學生營造愉悅的學習氛圍;美術則以其直觀的形象、鮮明的色彩,幫助學生更直觀地理解文本內容。這種跨學科的教學方式,有助于突破傳統語文教學的局限。
(一)音樂融課堂,氣氛更和諧
音樂作為藝術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優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詞往往能夠引起學生的共鳴,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知識。教師將音樂元素融入課堂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強課堂的氛圍。教師可以在語文課堂中運用音樂營造和諧、美好的氛圍,使學生更加投入地參與學習。
以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教學為例。這一單元的主題為“熱愛祖國”,單元的課文雖然形式不同,但是都表達了作者的愛國情感。筆者播放國歌,營造莊嚴、肅穆的課堂氛圍。當國歌激昂的旋律響起時,學生的心中會涌起強烈的愛國情感。除了營造氛圍,音樂還可以在深化教學內容主旨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在教學古詩時,筆者播放與古詩內容相契合的音樂,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古詩的意境和情感。通過音樂的輔助,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感受古詩描繪的畫面,從而加深對詩人情感的理解。此外,音樂還能夠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他們在腦海中構建生動形象的畫面,進一步加深對古詩的理解和記憶[4]。
這種跨學科教學方式不僅能夠豐富課堂內容,還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知識,提升學習效果。
(二)美術添色彩,學習更直觀
美術作為一門具有表現力和創造力的視覺藝術,以其直觀生動的特點,在教學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師巧妙地將美術元素與語文學科內容相融合,不僅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還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抽象的語文知識,使教學氛圍充滿活力。
以部編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秋天的雨》的教學為例。首先,在導入新課時,筆者展示一段關于秋天的視頻,讓學生直觀地感受秋天的美麗和寧靜,并提出問題:“同學們心目中的秋天是什么樣的?秋天的雨給你們帶來了哪些獨特的感受?”這樣的問題能夠引導學生思考,讓他們將注意力集中在秋天的特點上。其次,筆者引導學生以“秋天的雨”為主題開展繪畫活動。學生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用畫筆描繪自己心目中的秋天和秋天的雨。在這個過程中,筆者適時地給予學生指導和鼓勵,幫助學生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再次,筆者組織學生展示和分享繪畫作品,并向同學講述自己作品中的故事。這樣的分享活動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表達能力,還能夠讓他們從他人的作品中獲得新的靈感和啟發。最后,筆者引導學生將自己的繪畫作品與課文進行對比,看看自己的作品與課文描繪的畫面有哪些相似之處和不同之處。這樣的對比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還能夠讓他們更加深入地思考秋天的雨的獨特韻味[5]。
美術與語文相融合的教學方式能夠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教師還可以設計更多的美術活動來豐富課堂內容,如繪畫比賽、手工制作比賽等,讓語文課堂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
三、生活勞動巧融入,語文實踐促發展
生活勞動教育和語文課程緊密結合,可以營造富有樂趣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學習到諸多勞動技能。
以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下冊《臘八粥》的教學為例。筆者借用學校餐廳,通過一系列巧妙的設計將傳統美食文化引入學生的真實生活。首先,筆者向學生介紹臘八粥的文化背景和制作流程,并為學生播放視頻—在一個溫馨的家庭廚房中,一家人正在制作臘八粥。這種方式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了解,還可以激發他們對課文的學習興趣。其次,筆者組織學生制作臘八粥。學生被分成幾個小組,每組負責不同的任務:有的小組負責清洗紅棗和豆類,有的小組負責浸泡大米,還有的小組負責切割干果。在這個過程中,筆者詳細解釋每種食材的選擇標準和預處理方法,并幫助學生按照傳統的方法步驟開展實踐。再次,學生在筆者的指導下,將準備好的食材放入大鍋中煮。在這個過程中,筆者向學生強調溫度控制和攪拌的重要性,以確保粥的口感既細膩又均勻。經過慢火燉煮,臘八粥終于制作完成。學生在品嘗臘八粥時,嘗到了甜蜜的味道,體會到了勞動帶來的成就感,更重要的是,學生嘗試用形容詞和比喻句來形容臘八粥的口感。最后,作為活動的延伸,筆者鼓勵學生以《臘八粥》為范文,寫一篇短文描述自己最喜歡的食物。學生運用在本次活動中學到的描述技巧,生動地描繪各種美食的色、香、味,展現他們對飲食文化的理解。
教師將生活勞動融入語文教學,能夠使語文教學不再局限于課本知識的傳授,也能夠使學生在享受語文學習樂趣的同時,體驗到勞動的價值和意義。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跨學科教學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還能夠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筆者探索核心素養導向下小學語文跨學科教學的實施路徑,清晰地認識到這一創新教學模式對于優化小學語文教學、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和教學方法的不斷創新,跨學科教學將被更加廣泛地應用。教師應積極探索,充分應用跨學科教學,豐富小學語文課堂的內容和形式,為學生帶來更豐富的語文學習體驗。
【參考文獻】
[1]李軍琪.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創新思考[J].天津教育,2021(14):62-64.
[2]林其雨.小學語文跨學科學習的邏輯與設計[J].教學與管理,2023(11):29-32.
[3]蔡陽合.基于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跨學科學習評價體系探究[J].中國教育學刊,2023(S1):74-76.
[4]唐雅琴.新課程標準理念下小學語文跨學科融合教學策略的研究[J].名師在線,2023(13):37-39.
[5]張曉蕾.新課標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設計之建議[C]//廊坊市應用經濟學會.對接京津:社會形態基礎教育論文集.山東省聊城市冠縣東古城鎮楊召小學,2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