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近年來,我園堅持立德樹人,堅持走好“堅守、傳承、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路,為幼兒園高質量發展增添了獨有的底氣、靈氣和正氣。
【關鍵詞】優秀傳統文化;園本節日;傳統節氣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重點課題“兒童立場:幼兒園‘生長節’課程的建構研究”(課題批準號:XC-b/2021/10)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黃晶(1990—) ,女,江蘇省揚中市興隆中心幼兒園。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也是引導幼兒厚植文化根基、增強文化自信的源泉。幼兒園應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我園傳承“領先半步、永立潮頭”的精神,不斷提升傳統文化課程的品質內涵,讓幼兒在“尋根”傳承中鑄“中華之魂”,堅定文化自信,從而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幼兒園落地生根 。
一、支部引領,做好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領路人
(一)學理論,充實內涵
我園黨支部緊扣“紅色領航 陽光生長”的黨建品牌,緊密結合書記項目,通過開展主題黨日、黨課學習、集體研討以及實踐活動等多種形式,持續深化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學習與宣傳,以不斷豐富黨員教師的文化內涵,提升黨員教師的文化素養。
(二)借平臺,豐富形式
我園充分利用各種理論學習機會和文化文藝平臺,深入拓展學習內容,讓教師學習的形式變得更加豐富多樣。例如,組織教師觀看央視播出的《典籍里的中國》和《中國詩詞大會》等優秀節目;組織教師在“學習強國”學習平臺上關注“如何理解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的傳統文化元素”等內容。通過這些方式,教師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傳統文化的內涵,并用自己的行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三)享資源,積聚力量
為了深入推進傳統文化教育,我園精心策劃并開展“行走的黨課”這一特色活動,旨在通過實地參觀揚中市八橋鎮利民村、揚中市三茅街道友好村紅色教育基地以及揚中博物館等具有地方傳統文化特色的紅色資源場所,深入挖掘本土文化中的紅色基因。
在參觀的過程中,教師特別關注傳統手工藝人的技藝傳承,傾聽他們講述文化故事,從中汲取奮進力量。此外,教師還緊密結合時代發展的要求,對傳統文化進行繼承與創新,努力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煥發更璀璨的光芒、展現鮮明的時代魅力和風采。
(四)優服務,發揚精神
1c11c75a06d65ab360fb32caa573708e我園積極參與并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平臺,開展一系列富有教育意義和文化內涵的活動。例如,開展深入淺出的文化宣講活動,通過貼近生活的方式讓幼兒領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開展傳統手工藝制作體驗活動,讓幼兒感受傳統技藝的精妙絕倫;開展助學支教活動和傳統文化文藝表演活動,讓幼兒了解和熱愛祖國的傳統文化。
二、教師推動,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實踐人
(一)思政課堂識“底色”
教師通過思政課堂對傳統文化進行宣講,以“繼承優良傳統 弘揚中國精神”和“堅定文化自信 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等作為開學第一課的主題,增強幼兒的愛國情感、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此外,教師還精心策劃傳統文化大講堂、微論壇等一系列活動,通過引導幼兒深入學習和探討傳統文化課程,逐步培育幼兒的文化自覺,樹立幼兒的文化自信,讓幼兒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貢獻力量 [1]。
(二)公益課堂潤“底色”
首先,我園定期舉辦傳統文化公益課堂,組織師幼體驗扎染、拓印等工藝,欣賞皮影戲等傳統藝術形式,從而讓師幼近距離地接觸和感悟傳統文化的內涵,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其次,我園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資源,如組織師
幼深入揚中市福源村,了解和感受地方的傳統文化和習俗。
最后,我園積極與各部門合作,共同舉辦“美麗興隆 我的家”群眾攝影圖片展,展示家鄉的變化發展,讓師幼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熱愛自己的家鄉,從而培養和增強師幼的鄉土情懷。
(三)道德講堂亮“底色”
家風正,則民風淳;民風淳,則社風清。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幼兒園落地生根,我園結合園風園紀、師德師風建設,積極開展“傳家訓、立家規、揚家風”主題活動,為師幼提供平臺,組織師幼講述家風故事、家訓格言,促進師幼弘揚中華民族家庭美德,以優良家風助推社會環境風清氣正。
三、幼兒踐行,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人
(一)探尋傳統節日、節氣
如何有效應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何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人?如何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幼兒園園本文化建設相結合?如何讓教師、幼兒、家長擁有足夠的文化自信?結合這些問題,我園充分汲取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寶貴資源,并將之融入園本文化課程的建設中。
我園一方面從實際出發,充分考慮本地特色、幼兒園的教育資源、教師的經驗能力、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興趣等因素,另一方面深入分析中國的傳統節日、節氣等文化元素,以此作為開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動的切入點。
首先,我園聚焦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以及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等重要節氣。其次,我園深入挖掘節日、節氣文化中蘊含的傳統習俗、風土人情以及德育價值,積極探索開展活動的有效途徑和方法。最后,我園鼓勵幼兒以自發、自主的方式參與活動,讓他們在親身實踐中充分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深刻領略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內涵。
這樣的探索有助于培養幼兒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與尊重,也有助于提升幼兒的文化素養。
(二)建設園本節日課程
在江蘇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重點課題“兒童立場:幼兒園‘生長節’課程的建構研究”和江蘇省教育學會課題“‘生長’課程理念下幼兒園園本節日活動的實踐研究”的引領下,我園逐步形成具有園本“生長”理念特色的節日課程。課程內容包括紅色教育、感恩教育、勞動教育、自然教育。這些課程內容以不同的領域與底色,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幼兒園的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藝術體育教育、社會實踐教育等教育過程,同時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幼兒園實現全覆蓋。
我園根據幼兒培養的總目標,定期開展“四節”主題活動,即“想想做做”創造節、“哈哈笑笑”發展節、“跑跑跳跳”運動節、“熱熱鬧鬧”歡樂節。
“想想做做”創造節主要有以下兩方面活動。第一,喜閱讀:教師為幼兒創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引導幼兒閱讀和欣賞文學藝術經典作品和紅色故事。第二,愛建構:為充分展現和傳承傳統特色建筑的獨特魅力,教師運用積木及各類豐富的輔助材料開展有趣的主題建構活動,鼓勵并支持幼兒運用積木、紙盒、拼板等多種低結構材料,參與富有創意和想象力的建構游戲。通過這樣的活動,有助于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空間感知能力以及創新思維能力,也有助于加深幼兒對傳統特色建筑的認識。
“哈哈笑笑”發展節主要有以下兩方面活動。第一,我與祖國共“生長”:在“七一”建黨節、“八一”建軍節、“十一”國慶節等節日到來之際,教師組織幼兒開展形式多樣的愛國主義活動,增強幼兒的愛國主義情懷和民族自豪感。第二,入園畢業話“生長”:教師借助小班入園典禮、大班畢業典禮、“九九”重陽節、“六一”兒童節等,開展孝老愛親類感恩活動,讓幼兒學會感恩。
“跑跑跳跳”運動節主要有以下兩方面活動。第一,民間游戲:教師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地方特色文化相融合,精心組織一系列趣味懷舊的民間游戲,如滾鐵環、跳房子以及木頭人等。在游戲中,教師充分尊重幼兒的意愿,鼓勵他們自由尋找游戲伙伴,并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游戲材料,創新玩法,自主游戲。此外,教師還鼓勵幼兒之間互相協商,共同制訂新的游戲規則,以此培養他們的團隊協作能力與創新能力。第二,紅色游戲:教師充分利用本土資源,結合“長征”“豐收”“德孝”等文化元素,以戶外體能訓練、角色游戲為抓手,開展紅色游戲,讓幼兒從小學習革命先輩不怕苦、不怕累、敢于奮斗的精神,培養幼兒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
“熱熱鬧鬧”歡樂節主要有以下方面的活動。體驗傳統節日習俗:臘八、除夕、春節、元宵等傳統節日的習俗,承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這些傳統節日習俗,不僅象征著中國人對美好生活的熱切期盼,還體現中國人對團圓、喜慶的理解。教師組織幼兒體驗這些傳統節日習俗,有利于增強幼兒的民族認同感。
(三)滲透一日生活各個環節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我園將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滲透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幫助幼兒感知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例如,我園結合“夢娃”系列公益廣告,向幼兒滲透“國是家、善作魂、勤為本、儉養德、誠立身、孝當先、和為貴”的思想。又如,我園通過餐前分享等環節,引導幼兒欣賞“少兒優秀傳統文化美術展”的作品。再如,我園積極開展經典誦讀活動,創設視聽環境,引導幼兒誦讀唐詩宋詞,讓幼兒領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韻味,讓經典傳承“聲聲不息”。
四、多方合力,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推廣人
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我園積極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合作,開展誦經典、識禮儀、學做人、愛勞動等多種形式的家園共育活動,為家長開展家庭教育傳授方法,深化家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教育的認識,并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延伸到社區領域。
(一)請進來,激發幼兒的參與熱情
我園創造條件,投放幼兒喜聞樂見的傳統服裝、民間體育游戲材料等,激發幼兒參與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情,豐富幼兒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體驗。此外,我園還定期邀請家長志愿者來園,帶領幼兒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開展繪畫、制作、裝飾等活動,深化幼兒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
(二)走出去,讓幼兒領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我園鼓勵家長利用假期帶幼兒走進大自然與社會,拓寬家園共育的渠道,充分創造條件讓幼兒領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家長可以帶幼兒去博物館、美術館、文化館、紀念館等場所,發揮公共資源的教育作用,讓幼兒接觸更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結語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精華。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從幼兒抓起。幼兒園要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引導幼兒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堅定幼兒的文化自信,從而讓幼兒在未來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