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蘋果果實營養價值較高,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具有生津止渴、潤肺養胃、美容養顏等功效。隨著現代特色農業的發展和市場需求的不斷增加,蘋果有機、綠色、高產種植成為必然,通過合理選擇園址規范建園、精選蘋果新優品種、科學整形修剪、土水肥管理、疏花保果、病蟲害安全防治、適時采收等一系列高產技術,實現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
關鍵詞:山地蘋果;優質;生產技術
現在,由于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蘋果市場競爭加劇,市場對蘋果的需求也在發生變化。陜北山地蘋果,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提升果品產量和品質,應著力發展優質高檔山地蘋果,這樣有利于占領和拓寬市場,取得更高的經濟效益。陜北是蘋果發展的優生區,子洲縣為優質蘋果基地縣,符合世界蘋果優生區的七大指標(溫度、日照、土壤、海拔、晝夜溫差、降水量、無霜期),自然條件得天獨厚;陜北生產優質山地蘋果市場廣闊,國際市場和城鄉居民對優質安全的蘋果需求量大,是陜北山地蘋果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與環保雙贏的新型果業模式,是現代蘋果產業的發展方向,是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的重要途徑。筆者將生產優質山地蘋果的關鍵技術總結如下:
1 選好園址搞好栽植規劃
1.1 選好果園園址
選擇在立地條件較好、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水源方便、背風向陽、采光充沛、通風良好的水平梯田、條帶、反坡梯田、山坡地中上位建園[1]。
1.2 規劃設計
“五統一”的發展模式(統一規劃放線、統一開溝施肥、統一苗木標準、統一規范栽植、統一培土管理)和“七個一”栽培技術(挖一個大坑、施一筐肥料、選一株壯苗、澆一桶水、綁一根竹竿、鋪一塊地膜、套一個套子)。
1.2.1 苗木選擇 選擇吳齊楸子、 懷來海棠、新疆野蘋果等抗旱、抗寒砧木,果苗高1.2米左右,苗芽飽滿、健壯、無損傷,嫁接口無綁帶并愈合良好,主根完整無劈裂,主根長度在18厘米左右的當地生健壯果苗。
1.2.2 栽植密度 蘋果樹栽植的長枝型品種株行距是4米×5米, 畝栽30~35株;短枝型品種株行距3米×5米,畝栽45株左右。陜北蘋果栽植最佳時間在秋季11月份,春栽在苗木發芽前4月份,秋栽比春栽成活率高。
1.2.3 栽植管理 蘋果樹栽植坑為70厘米左右見方的圓坑或方坑。挖坑時需將表土與生土放在坑兩邊,坑底放入混勻的肥土,即充分腐熟的農家肥,尿素、磷肥,表土拌勻的沃土,表土不夠用時可用生土回填至定植深度。栽植前果苗上的葉片和分枝全部去掉,防止水分流失,根系損傷、過長和腐爛部分全部剪除,果苗根部放入水中浸泡一天,吸足水分,用磷肥泥漿液蘸根。栽植時,先在定植點上距離地面30厘米處做一平緩小土丘, 將苗木直立放置小土丘上,澆入一桶水, 然后填入黃綿土, 填土3次用腳踩2次,并將果苗提至所需栽植深度。秋栽需埋土防寒越冬,次年4—5月分兩次放苗,果苗全放苗后澆水、覆膜、綁縛竹竿[2]。
2 精選新優品種
選擇優良新品種。優良品種是生產優質山地蘋果的基礎,是提高蘋果品質的關鍵因素。基于陜北的立地生產條件,栽植的蘋果品種一般具有高產及抗旱、抗寒、抗病性強的特性,并且樹勢強健,坐果率高,品質上乘等;蘋果外形大而端正,果實有光澤,果實高樁,優果率高;果肉清脆,果肉無渣多汁,風味濃郁,硬度較大,耐貯藏等。推廣的早熟品種主要有瑞普麗、秦陽、著色系嘎拉、華碩等。晚熟品種有富士系(圖1)、瑞雪、瑞陽、 延長紅、煙富系列(10、8、6、3)、維納斯黃金等。
3 科學整形修剪
3.1 幼樹期的整形修剪
在幼樹階段,為了培養粗壯中干,拉開主干和側枝粗度比,采用整形修剪技術,增強樹勢。幼樹培養首要的是建立中干的絕對生長優勢,有效實現合理的枝干比例,使分枝增多,使樹體營養合理分流,有利于培養小分枝結果(圖2)。分枝的多量化,提高了樹體光合效率,促進了根系的擴展,更為有利于喬化果園的動態管理。對結果主枝的培養與更新,控制輔養枝,促進成花短枝大量萌生。對1~3年生生長不好或結構不合理的幼樹,必須先按樹體結構完成培養,這是旱地果樹高產優質的關鍵。留20~25個主枝,主枝間距由20~25厘米改為8~10厘米。
3.2 結果期的整形修剪
(1)9~14年樹齡應向主干形樹體結構演變,全樹逐步穩定8~10個主枝。疏除大枝要逐年進行,每年不能超過2個。鋸除主枝時傷口不易過大,保持中干外皮光滑,盡量減少腐爛病疤。15~20年樹齡樹體結構由主干形轉化為疏層半圓開心形,主枝為5~6個,使樹冠橫向發展,樹高控制在3米左右,主枝角度延伸提高呈80°,主枝間距繼續加大。
(2)培養單軸長放松散型結果枝組,構建結果、預備、發育三套枝結構,形成循環結果能力。由“短截、回縮修剪為主”改為“長放、疏除修剪為主”,培養優化結果枝組。結果枝組著生在主枝和側枝兩側斜生,為單軸延伸,并注意大、中、小型結果枝組合理搭配與空間分布,以不交錯、不重疊為原則。
3.3 衰老期的整形修剪
3.3.1 補充營養,增強樹勢 樹已進入老齡,為保證品質與產量,此期應以促進樹體生長為前提,樹下萌發的枝條是非常寶貴的資源,不要輕易剪掉,應充分利用這些枝條進行樹體搭橋,也可選冬剪下來的營養枝條,嫁接搭橋。或在樹下栽植幾株實生苗木,分別嫁接在結果主枝上,以便供應營養,增強樹勢,延長結果年限。
3.3.2 培養大冠型樹體骨架 為維持樹勢,樹體結構由半圓疏層形調整為三主枝開心形,使樹體轉為橫向平面受光,提高浴光程度。由于直射光較強,開心形易出現結果主枝背上燒傷現象,注意在主枝背上隔段適當培養小型枝組遮陰保護。結果主枝橫向延伸,極易出現前部生長勢逐漸轉弱的現象,必須保證主枝直線延長,不能輕易回縮。主枝延長頭保持健旺,若生長量不足30 厘米,就要對主枝頭在飽滿芽處適當短截。此期調整結果主枝角度最為關鍵,利用鋼管或刺槐硬木支撐,使主枝基角與腰角為70°~80°,梢角為60°~70°。
3.3.3 枝組更新復壯 樹體小枝結果后衰弱,及時回縮抬高角度、利用上芽上枝復壯;對主枝背下枝組疏除,減少營養消耗。在結果主枝上注意疏密,培養大型枝組,并抬高枝組位置,由下斜轉為主枝兩側平生。保持每個枝組前段生長優勢。利用背上萌發的徒長枝,遵循疏弱留強的原則,疏除徒長、直立、細弱枝,徒長、直立、旺枝適當保留,既能牽制主枝背上再次萌發徒長枝,又可利用這些旺枝的高營養進行生殖轉化,當年萌發短枝成花。第二年將這些旺枝調為下斜狀,培養成單軸延伸長放松散型結果枝組,結出的果個大品質好。 此期開心落頭與疏除大枝后的傷口,一定要及時用愈合劑封閉保護。
4 科學的花果管理技術
蘋果樹的花芽分化期會因品種、樹齡、樹勢等而有所差異。在花芽分化前期形成的花芽質量好,所以控制花芽后期不發芽。促進花芽分化應采取拉枝和增施磷鉀肥等措施。初花期結合疏花,收集花粉,自然晾干,進行人工授粉,果園放蜂也是很重要的授粉方法。積極提倡“限產增質”,堅持疏早、疏小、先序后花再定果的原則。在冬季按正常花葉比修剪的基礎上,及時疏蕾、疏花、疏果。
5 土水肥管理技術
良好的土壤條件是生產優質山地蘋果的基礎,干旱缺水和有機質匱乏是制約陜北山地蘋果生長發育的主要因素,因此利用地布地膜、集雨蓄水的方式,以及果園生草(圖3)、秸稈覆蓋是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最為理想的土壤管理方法。大多數果園覆蓋樹盤。地布集雨覆蓋、植物秸稈覆蓋和行間種植油菜、大豆輪作,油菜長到4月份翻入土壤中然后種植豆類,大豆8月份翻入土壤中,可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陜北山地蘋果集中降雨在6—8月,降雨保墑可到第二年的4—6月份,為了提高蘋果產量和品質,在蘋果最需水分的花芽分化期使用,全面應用樹下覆蓋和種草技術,減少地面蒸發,應用植物殘體秸稈覆蓋和種植豆類、油菜,在春夏季干旱少雨的情況下可提高果樹對水分的利用效率和樹體的有機質含量。加強田間管理,合理增施有機肥,以腐熟的農家肥為主,平衡施肥,補施微肥,是土壤改良的重要措施。
6 病蟲害防治
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認真做好預測預報工作,堅持以農業防治為基礎,以物理、生物防治為重點,以化學防治為補充的原則。按照病蟲害的發生規律,科學使用綜合防控技術,有效控制病蟲危害。逐步推廣綠色、環保病蟲防治技術,利用高效低毒和微毒農藥,做到對癥用藥、適時用藥、適量用藥、輪換用藥、混合用藥、安全用藥。主要病害有腐爛病、落葉病、輪紋病、霉心病等,主要蟲害有蚜蟲(圖4)、葉螨、卷葉蛾、桃小食心蟲等。在病蟲害發生前或發生初期,及時進行藥劑防治,注意輪換用藥,嚴格控制農藥用量和安全間隔期。蟲害盡量利用殺蟲燈、粘蟲板、防蟲網等物理防治方法。
7 分批適期采收,提高果實品質
根據市場需求和果實著色情況,以及蘋果的成熟狀況及用途,進行適期分批采收(圖5)。一般采收適期為去袋后15~20天,先采著色好的,后采著色差的。過早采收著色淡、品質差,過晚采收則著色過深、缺少光澤。一株樹最好能間隔5~7天采收1次,分2~3次采收完,先采收樹冠外圍成熟和著色較好的蘋果,然后采收樹冠內膛果實,這樣采收既能提高產量,又能提高優果率,更能滿足市場對高檔蘋果的需求。采收時間應符合農藥安全間隔期的規定。
8 結束語
總而言之,優質山地蘋果的管理生產必須科學化、精細化,全面加強果園的科學管理,使優質蘋果生產再上一個新臺階,以加速現代特色農業的發展,實現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賀艷娥,石汶汶. 榆林山地蘋果高標準建園技術[J]. 果農之友,2022(11): 30-31.
[2] 劉潤平. 榆林地區山地蘋果標準化栽植技術[J]. 特種經濟動植物,2023(8): 128-130.
作者簡介:韓芬(1973年—),女,漢族,大專學歷,農藝師,從事園藝相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