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從繁育草莓土地的選擇、草莓品種的選擇、建立育苗圃、定植時間及方式、苗期土肥水管理、植株管理等方面,詳細介紹了露地草莓幼苗繁殖的一些技術環節,希望給農戶帶來一些幫助。
關鍵詞:草莓;露地栽培;優良品種;繁育技術
草莓作為一種多年生的草本植物,隸屬于薔薇科,以其獨特的果實紅色外觀和味美多汁的口感,贏得了人們的青睞。草莓通常呈圓錐狀或心形,內部果肉富含酸甜汁液,并散發著濃郁的果香。此外,草莓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這使得其營養價值尤為突出,從而吸引了眾多消費者的關注。現代草莓栽培源于法國,時間為1750年,是八倍體的鳳梨草莓,至今有250年的歷史。草莓品種繁多,有2000多個品種[1]。草莓在我國是具有廣泛適應性的常溫性果樹之一,主要集中在我國南部、東北部和華北等地區。據統計,全球每年生產的草莓總產量約為430萬噸,其中中國的草莓產量占據全球的1/3。隨著消費者的喜愛以及草莓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草莓產業已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重要支柱。
1 育苗地的選擇
草莓的生長對土質、水肥、pH值等都有嚴格的要求,所以,在種植草莓前需要對土壤進行必要的整理和改良。草莓的根系在地表30厘米之內,屬于淺根系的水果。草莓想要獲得良好的口感,就要保證土壤中含有足夠的有機質,其含量在1.5%~2%,還要具有一定的保肥和保水能力。pH值應在6~7之間呈微酸或中性土壤(圖1)。草莓栽培地的選擇應考慮以下因素:首先,優選地勢平坦、灌溉條件良好、日照充足且具備良好排水性能的沙壤土。其次,高含鹽量的土壤不適宜草莓生長。此外,雖草莓喜肥喜水,但過度水澇將對其生長產生不利影響。因此,選擇土壤時不僅要求有充足的水分,還應具備良好的透氣性[2]。一定要避免重茬,前茬土地一定是沒有栽種過草莓或茄科植物的地塊。
1.1 清除病殘物
應清除前茬種植作物所留下的殘株和雜草,一定要認真清理并將其運出種植地塊燒毀,以免引發草莓的根腐病、黃萎病等土壤病害。
1.2 建立草莓育苗圃
繁育優質草莓種苗的關鍵在于建立適宜的草莓專用育苗基地,因此嚴格篩選合適的地塊十分必要。理想的草莓育苗基地應滿足以下條件:地形平坦,土壤質地疏松,含有豐富的有機質,便于供水供電,陽光充足。此外,該基地需選取未種植過草莓的新地塊,切勿選擇使用過除草劑的地塊以及前茬為馬鈴薯或茄科作物的地塊,或與草莓患有共同病害的地塊作為育苗基地[3]。確定合適的地塊后,每畝施用5000千克腐熟雞糞或牛糞和30千克復合肥(圖2),同時撒施1千克15%毒死蜱顆粒劑,以防治蠐螬或螻蛄等蟲害。然后深旋2遍,待土質疏松后,建成寬度為1.5~1.8米、高度為20厘米的壟,使壟面平整干凈,方便灌溉。
2 草莓品種的選擇
草莓對氣溫、光照和水分有嚴格要求,不同品種適應的條件也不同。在決定種植品種時,需要充分考慮本地的氣候條件,并挑選出適應性較強的品種。在選擇品種時,應當注重該品種的產量、風味及口感、果實的顏色以及均勻的果實大小等因素,這些都是重要的評判標準。為了確保種苗的質量,建議從具有專業資質的科研院所或者專業的種苗繁育機構購買經過脫毒處理的種苗。
選擇種苗的要求:草莓植株健壯緊湊,長勢旺盛,主根系發達;葉色深綠,要去除老葉片,只保留新葉片3~4片;新萌發生長的莖粗在0.6厘米以上;葉柄粗短,長1厘米左右;種苗質量20~35克;無病蟲害(圖3)。榆中地區推薦草莓品種妙香七號、紅顏、雪里香、隋珠。
3 種植時間
當春天的平均溫度在10~12 ℃的時候,就可以種植草莓。榆中4月底開始種植。如果溫度偏低,提前定植會造成幼苗存活率下降。如果定植太遲,也會導致幼苗數目下降。
在種植過程中,務必注意草莓種苗的栽植技術,尤其是“骨節”突出的一側應朝向畦外側。草莓種苗的大小和生長狀態應保持均勻,以便于后期的肥水管理。株距宜為20~25厘米,栽植深度應使苗心基部與畦面平齊,既不過深也不過淺。栽植后應對所有植株進行檢查,及時調整過深或過淺的植株,以免影響后期的生長發育。首次澆水要保證澆透、填實根部和苗之間的空隙。之后根據天氣情況決定灌溉次數,干旱時每隔5~7天灌水1次即可。
4 植株管理
4.1 劈葉
栽植10天后,植株的根系已完全扎根,隨后進入快速生長階段。根據葉片的生長狀態和生長速度,通常在25天后開始進行植株的劈葉工作。通過及時劈掉老葉,可以促發新葉,從而有利于植株生長和花芽分化。在劈葉時,應遵循保留有光合作用能力葉片的原則,并小心控制力度,保留2~3葉和1心,同時去除殘葉和枯枝。
4.2 赤霉素處理
草莓幼苗期過早開花或過多開花,對幼苗生長不利。幼苗定植后,春季溫度較低,對幼苗發育影響較大。在花芽分化初期,及時噴施赤霉素,能使幼苗快速進行營養生長,提早抽生,多抽生匍匐莖。如果噴灑太遲,就會出現多花的情況。開花和果實發育與匍匐莖爭奪養分和水分,對其生長不利。但噴得太早,對幼苗的生長不利。通常在定植后一周左右,幼苗完全緩苗后,要立即進行赤霉素處理。在晴天,中午氣溫比較高的時候,可以噴施,這樣可以讓赤霉素發揮更大作用。通常情況下,噴施濃度為50毫克/升,重點噴心,對于繁殖系數高的品種可以噴施1次,對于繁殖系數較低的品種可噴施2次,間隔7~10天[4]。
4.3 生長期
在草莓幼苗的生長過程中,根系的發育、壯苗和旺苗的形成是既定的目標。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溫度應控制在22~28 ℃[5]。另外,若在劈葉后發現有白粉病,使用藥劑時應將藥液噴灑在葉片背面,且不摻入其他藥劑。若發現葉片受藥害,可采用葉面噴施氨基酸的方法進行補救。定植后40天左右,新生葉片生長至4~5葉時,應使用黑色地膜覆蓋,以獲得保溫保濕的效果。為了確保草莓種植成功,覆蓋地膜后的第一次和第二次澆水必須充足。為了刺激母株產生更多的匍匐莖,在母株的花序顯現出來時,需要及時去除花序。摘除的時間越早,效果越好,這樣可以有效降低母株的營養消耗以及匍匐莖的形成。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操作過程中,不能損壞種苗的腋芽。一旦大部分母株開始生長匍匐莖,就應該立即移除覆蓋的地膜,并整理藤蔓,讓匍匐莖在種苗周圍均勻分布,防止它們交織在一起。當匍匐莖的長度達到一定程度并且開始產生小苗時,需要用濕潤的土塊將幼苗基部固定住,或使用專門的育苗工具壓苗。這樣做有助于促進幼苗的根部發育。由于草莓母株上的匍匐莖是逐步產生的,因此領蔓壓苗的工作需要反復進行(圖4)。
5 肥水管理
草莓是一種水肥需求量較高的植物,需要進行適當的灌溉和施肥。位于冷涼地區的榆中縣,草莓的生長周期從5月底開始,其間主要表現為匍匐莖的抽生以及植株生長的高峰(圖5),這一時段通常會持續至8月。為了確保草莓的健康成長,需要在這個關鍵時期加強肥水管理。具體來說,施肥策略應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則,即每次灌水時都需補充氮磷鉀三元復合肥,每畝的用量約為10千克。此外,還可以選擇每10天葉面噴施1次300~400毫克/千克的磷酸二氫鉀。
在草莓繁殖過程中,特別是在匍匐莖開始生長的時候,需要密切關注環境條件。如果有降雨或灌溉土壤濕潤時就中耕除草,并摘掉老葉、病枝或花序。在干旱期間,需要確保及時補充水分。然而,澆水的時間非常重要,因為它會影響到草莓的生長。最佳的時間是在清晨或傍晚,此時氣溫相對較低,有利于草莓的生長。此外,當草莓的繁殖數量達到一定程度時,為了確保早期生長的匍匐莖能夠健康成長,需要對后期匍匐莖的生長進行適當的控制,可以噴灑100~200毫克/千克的矮壯素來實現,特別是在匍匐莖的頂端。這種方法不僅能有效抑制過度生長的匍匐莖,還能促進草莓的健康生長。出苗時間通常根據當地的具體氣候條件和草莓種植的時間節點來確定,一般是在9月初。在出苗前1~2天,需要澆1次適量的水,確保土壤保持濕潤,同時保證草莓根部的濕度,這樣可以有效地提高草莓的存活率。如果定植地點離苗圃非常近,建議攜帶土團,這樣能確保苗木在移栽過程中不易失去水分,從而有效提升定植的成功率。
參考文獻
[1] 梁杰.凍干草莓粉固體飲料速溶性的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農業大學,2012.
[2] 王淑珍,張亞惠,裘劼人,等.不同倍性草莓品種性狀比較[J].浙江農業學報,2019,31(6):893-899.
[3] 余丹鳳.閩北地區草莓大棚高產栽培技術[J].福建農業科技,2016(3):37-39.
[4] 趙振海.冀東地區草莓無病毒生產苗繁育技術[J].蔬菜,2013(12):51-52.
[5] 宋清華.草莓生產的主要技術及注意事項[J].新農業,2022(23):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