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獼猴桃潰瘍病是獼猴桃生產中普遍發(fā)生的一種毀滅性細菌病害,近年來河南省豫西產區(qū)普遍發(fā)生危害并蔓延成災。據2021—2022年在嵩縣、孟津發(fā)生重點區(qū)調查,感病株率37.4%~65.6%,其中紅陽品種感病植株率達88.7%。按照綠色農產品的標準要求,巧妙選擇農藥,結合農業(yè)、生物、物理等技術措施,綠色防控獼猴桃潰瘍病,達到控制病害發(fā)生危害和果品無污染的雙重目的。
關鍵詞:獼猴桃潰瘍病;發(fā)生規(guī)律;綠色防控技術
獼猴桃潰瘍病是獼猴桃生產中普遍發(fā)生的一種毀滅性細菌病害,被列為全國森林植物檢疫對象病害,國內獼猴桃產區(qū)均有發(fā)生,嚴重影響獼猴桃產業(yè)發(fā)展。據筆者調查,豫西地區(qū)的孟津、嵩縣獼猴桃園區(qū)普遍發(fā)生,尤其近幾年來猖獗成災,導致產量降低,果皮變厚,果味變酸,果實變小 ,果形不一 ,品質下降,失去經濟價值。如嵩縣車村鎮(zhèn)銅河村以紅陽、徐香為主栽品種的60余畝10年生獼猴桃園,2021年感病植株率達65.6%,感病植株樹勢衰弱,嚴重的整株死亡,致使全園瀕于毀滅。嵩縣木植街鄉(xiāng)禪堂村7年生獼猴桃園2022年感病植株率39.3%。洛陽市孟津區(qū)常帶鎮(zhèn)潘莊村12年生獼猴桃園2020年感病植株率37.4%,其中紅陽品種感病植株率達88.7%。
1 危害癥狀
獼猴桃潰瘍病是一種細菌病害,主要危害獼猴桃的樹干、枝蔓、葉片、花蕾和果實。樹干、枝蔓危害多從葉痕、嫁接口、剪鋸口、枝杈及機械傷等部位侵入,在樹體內大量繁殖引起發(fā)病。發(fā)病部位皮層變軟流出乳白色菌膿或紅色液體,逐漸呈水漬狀下陷變褐呈黃褐色或銹紅色潰瘍斑,影響?zhàn)B分的輸送和吸收,造成樹勢衰弱。隨著病斑擴大,病斑部位上端枝條發(fā)生縱裂、萎縮,當病斑擴展繞莖一圈時,導致病部以上的枝干枯死,嚴重時向下部擴展致整株死亡。葉片受害后呈現水漬狀褪綠小點,慢慢發(fā)展成不規(guī)則形暗褐色病斑,病斑周圍有黃色暈圈,嚴重時病葉向內卷曲、枯焦、脫落?;ɡ偈芎?,不能張開,變褐枯死后脫落。受害輕的花蕾雖能開放,但速度較慢或不能完全開放。幼果受害后,可能脫落,也可能繼續(xù)生長發(fā)育,但形成的果實較小,易成為畸形果(圖1)。
2 發(fā)生規(guī)律
獼猴桃潰瘍病是一種低溫、高濕、寄生性弱、腐生性強的病害,病原菌具有隱蔽性、暴發(fā)性、毀滅性、致病力較弱的特點。發(fā)病原因比較復雜,主要與環(huán)境條件有關,易在氣候冷涼、濕潤地區(qū)發(fā)生。每年秋季8月下旬至9月上旬氣溫下降后,借風、雨、昆蟲等傳播,從葉柄痕、果柄痕、枝杈、機械傷、剪鋸口等處侵入樹體潛伏并越冬。次年春季,隨著氣候的變化,樹液流動,病原菌大量繁殖,引起植株發(fā)病,此時,如遇陰雨天氣,則病菌繁殖和擴散加快。3月中旬至4月中旬為病菌危害盛期,樹體受害嚴重時地上部死亡。隨氣溫升高,植株展葉、開花、果實生長,病菌繁殖速度逐漸變緩,發(fā)病減輕,病菌會侵染危害葉片、花蕾、幼果。從在嵩縣、孟津區(qū)調查情況看:隨著海拔的升高,發(fā)病加重(嵩縣嵩南重于嵩北)。丘陵地園比平地園發(fā)病重(孟津小浪底種植區(qū)重于常帶種植區(qū)),坡地園比溝底園發(fā)病重,陽坡園比陰坡園發(fā)病重,結果樹比幼樹發(fā)病重,管理粗放園比精細管理園發(fā)病重,氮肥偏多比重施有機園發(fā)病重,衰弱樹比健壯樹發(fā)病重,多雨年份比少雨年份發(fā)病重,冷涼區(qū)比溫暖區(qū)發(fā)病重(嵩縣嵩南重于嵩北),中華系列品種比美味系列品種發(fā)病重(紅陽、金桃比海沃德、秦美、徐香等品種發(fā)病重)??傊J猴桃潰瘍病的發(fā)生受氣候條件、栽培條件、品種、樹齡 、水肥、樹勢、管理水平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3 防治該病的指導思想
獼猴桃潰瘍病綠色防控技術關鍵在“綠色”和“防控”上。即按照綠色食品的標準要求,盡可能優(yōu)先使用農業(yè)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非化學防治方法,選擇適合的植物源、礦物源和生物源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不用和盡量少用有機化學農藥,避免和減少對環(huán)境和果品的污染,使農藥殘留、重金屬檢測檢不出或低于“GB”綠色食品標準,安全高效地控制獼猴桃潰瘍病的發(fā)生危害,達到控制病害發(fā)生和果品無污染的雙重目的。
4 防治策略
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綠色防控”的原則,實施“一重、二推、三嚴格”策略,即以控制產量、增強樹勢為重點;推廣抗性品種和農業(yè)、物理、生物綜合防治技術;嚴格掌握和密切關注獼猴桃潰瘍病的發(fā)生危害規(guī)律和發(fā)展趨勢,嚴格運用化學合成農藥使用品種和使用量,嚴格落實苗木檢疫,使用無病菌苗木建園。
5 綠色防治方法
5.1 選用抗病品種建園
一是園址選擇:選擇背風向陽,土壤深厚肥沃,透水透氣性好的中性或微酸性土壤,腐殖質含量高的地方建園。山區(qū)、丘陵地區(qū)選擇低洼地、溝底、東西坡向建園,平原選擇水源充足、灌溉方便排水良好的地方種植。
二是品種選擇:因地制宜選擇適合本地區(qū)立地條件、氣候特點,適應性、豐產性、抗逆性、市場需求等各方面均表現較好的優(yōu)良品種的健壯無病菌苗木,有利于抵抗?jié)儾〉那秩?。如美味獼猴桃系的秦美、徐香、翠香等,中華獼猴桃系的金魁、臍紅、金艷、金紅-50等抗病品種。謹慎選擇紅陽等易感病品種。
三是苗木檢疫: 加強苗木檢疫,選用健壯無病菌苗木種植,不在潰瘍病發(fā)生區(qū)購買獼猴桃苗木、采集接穗,從根源上杜絕病菌,切斷傳播途徑。
5.2 加強栽培管理,提高樹體抗性
一是科學修剪:根據品種、樹齡、樹勢、土壤等條件進行科學修剪,適量留枝,一般情況下成齡園留枝量1000~1100個/畝,留芽量20 000~23 000個/畝,以改善果園通風透光條件。
二是合理負載:根據樹齡、樹勢確定適宜負載量,進行花前疏蕾、疏梢,花期授粉,花后疏果,可有效控制大小年。成齡園產量指標:中華獼猴桃品種產量控制在1000~1500千克/畝,美味獼猴桃品種2000~2500千克/畝。
三是平衡施肥:根據獼猴桃的需肥規(guī)律、土壤肥力和肥料效應確定最佳肥料種類、施肥量、施肥方法等,保證樹體生長的營養(yǎng)需求。特別注意增加磷鉀肥、有機肥、微生物肥料及鈣、硼等微量元素的使用量,減少或不施氮肥,保持中庸健壯樹勢。
四是適時排灌:防旱、防澇,結合土壤墑情、獼猴桃生長需水期、需水量灌水,同時雨季及時排水。
五是果園生草:采取自然生草和種草的園地耕作模式,改善土壤環(huán)境和土壤團粒結構,提高土壤有益微生物量,增強樹勢,提高樹體的抵抗力。
5.3 徹底清園,減少傳染源
晚秋初冬清園是預防獼猴桃潰瘍病及其他多種病蟲害的一項重要農業(yè)技術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病蟲害的越冬基數。
一是清除園中雜物:將園中枯枝落葉、爛果、修剪下的枝條、刮下的病斑等廢棄物集中后燒掉或深埋,減少病菌源。
二是樹干涂白:采取樹干涂刷涂白劑、基部培土、樹盤灌水等措施,預防樹體受凍,防止病菌入侵。
三是封剪鋸口:冬季修剪后,用50%硫懸浮劑100倍液+高脂膜50倍液涂抹剪鋸口1~2次,間隔10天左右??捎行Т龠M愈合傷口,防止病菌侵入樹體。
5.4 及時刮治,控制病情發(fā)展
刮除樹干上老翹皮、病斑,可有效地控制病情發(fā)展。
一是刮皮:在10月份,將主干的老翹皮刮去,刮到死皮下見黃、活皮下見綠為止。
二是刮病斑:3月下旬至4月底仔細檢查樹體,重點檢查傷口、枝杈處及舊病部位,用刀將病斑徹底刮干凈。即刮凈樹皮上的病變組織,刮時要將病斑四周好皮刮去1~1.5厘米。刮后涂刷50%硫懸浮劑20~50倍液。刷藥要充分,半月后再刷1次效果較好。
三是刮后涂刷加灌根:發(fā)病嚴重、病斑大而較多時采用刮后涂刷加灌根的方法,用枯草芽孢桿菌(5克/株)+礦源黃腐酸鉀(5克/株)+氨基酸水溶肥(75毫升/株),溶于15千克水中進行樹穴灌藥,灌藥量以灌透毛細根區(qū)為準。
四是剪除病枝:除主干、主蔓以外的1~2年生枝條若感染,應在發(fā)病初期及早剪除,并涂50%硫懸浮劑20~50倍液保護傷口。
5.5 藥物防治
獼猴桃潰瘍病的藥物防治,關鍵在于密切關注病害發(fā)生發(fā)展趨勢,巧妙地選擇藥劑,才能達到有效控制該病發(fā)生危害和綠色無污染防控的目標。重點抓好“秋季、休眠期、萌芽初期”三個關鍵時期用藥,以及“封三口”(采果后果柄口、落葉后葉柄口、修剪后剪鋸口)。
一是初冬(冬季修剪后)結合清園和早春萌芽前全園噴施50%硫懸浮劑200倍液1次。
二是萌芽后至開花前全園噴施高脂膜100倍液+中生菌素500倍液(或乙醇酸病菌生物堿800倍液)。每10~15天1次,連噴2~3次。
三是8月下旬至落葉前全園噴施2%春雷霉素600倍液(或1500萬單位農用鏈霉素1000倍液、20%噻菌銅600倍液、乙醇酸病菌生物堿800倍液)+高脂膜100倍液等殺菌劑。每10~15天1次,連噴3~4次。
四是采果及落葉后,全樹噴高脂膜100倍液+乙醇酸病菌生物堿800倍液(或中生菌素500倍液、2%春雷霉素600倍液),防止?jié)儾【鷱墓?、葉柄痕向枝蔓內侵入。
以上技術措施可視當年潰瘍病發(fā)生情況和發(fā)生條件適當調整,靈活掌握。同時每次用藥加入0.3%~0.4%磷酸二氫鉀、0.2%~0.3%硼砂、150倍氨基酸水溶肥,以增強樹勢,提高抗病能力和危害后的恢復能力。
作者簡介:王博(1999年—),男,河南洛陽人,電話:17638834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