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此處有青山

2024-10-26 00:00:00梁鴻鷹
美文 2024年21期

艾孜塔娃的講解

親身走進四十七團老兵鎮才能更好觸摸“老兵精神”,這里是老兵精神發源地。

四十七團前身是聞名中外的八路軍一二○師三五九旅七一九團。解放戰爭時期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一兵團二軍五師十五團。1949年10月,二軍五師十五團隨王震將軍由甘肅酒泉向新疆進軍,同年12月5日,為了及時制止和田民族分裂分子預謀組織的暴亂,十五團奉命從阿克蘇日夜兼程十五天,徒步橫穿塔克拉瑪干大沙漠1580里,12月22日和平解放了和田。1949年12月2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暨西北軍區司令員彭德懷、政治委員習仲勛致十五團嘉勉電:“你們進駐和田,冒天寒地凍、荒漠原野、風餐露宿,創造了史無前例的進軍紀錄,特向我艱苦奮斗勝利進軍的光榮戰士致敬!”在完成解放和田的任務后,1953年,為了維護社會穩定,建立新的地方政權,部隊留下了一個營就地轉業,開展屯田生產、減租反霸和土改工作,將4萬畝開墾出的良田捐給地方政府,這支部隊在昆侖山下屯墾戍邊六十余載,在幾代軍墾人的努力下,發展成了今天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四師四十七團。老兵精神展示館是這里一個重要紀念設施。

自從2021年5月份到老兵精神展示館工作后,身穿一套莊重的墨綠色講解員制服就成了艾孜塔娃最常見的裝扮。每天上班,穿著自己日常服飾的艾孜塔娃,到展示館講解員辦公室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換裝。每次展開制服,艾孜塔娃都會有一種儀式感,就像一位即將踏上戰場的戰士,時刻準備著。來展示館工作這兩年,是艾孜塔娃迎來人生蛻變的兩年。她從最初的青澀、羞澀蛻變成今天的落落大方、不卑不亢、穩重周到,尤其是她的普通話,剛開始還略帶點口音,發音不算標準?,F在已是字正腔圓,如行云流水。假若只聽聲音,不看人,不會有人猜到這是一位維族姑娘在講普通話。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隨著老兵精神展示館獲得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兵團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兵團黨性教育基地等榮譽稱號,每年都有上萬名黨員到這里來接受黨性教育,老兵精神展示館成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一張“紅色名片”。最多的時候,艾孜塔娃一天要連續解說12場。

艾孜塔娃就出生在老兵精神展示館所在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四師四十七團四連。她是第四代兵團人。

當年,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一兵團二軍五師十五團,徒步穿越塔克拉瑪干沙漠,勝利解放和田時,艾孜塔娃的曾祖父薩依提康是向導兼翻譯。

十五團穿越塔克拉瑪干“死亡之?!?,完成和田平叛任務后就屯駐和田,成為今天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四師四十七團。

曾祖父薩依提康去世很早,艾孜塔娃甚至連爺爺依迪力斯·薩依提康的面也沒有見過。父親阿卜杜黑米爾·依迪力斯是四十七團第一批紅棗種植戶,姑姑古拉瓦提·依迪力斯則是巾幗致富帶頭人、兵團勞動模范,父親和姑姑經常會給艾孜塔娃講曾祖父的故事。

1958年6月,新疆和田專區組織優秀農業社主任、技術員和勞動模范去北京參觀農具展覽會。電影《庫爾班大叔上北京》的人物原型庫爾班·吐魯木就在參觀人員之列,艾孜塔娃的曾祖父薩依提康也是參觀人員之一,他們在中南海受到了毛主席的親切接見。最幸運的當屬庫爾班·吐魯木,他有機會與毛主席單獨合影留念。以這個合影為樣板的巨型銅質雕塑,如今就矗立在和田市中心的團結廣場上。

在四十七團出生,在四十七團長大,高考那年原本艾孜塔娃有機會離開四十七團去外面讀書開闊一下眼界,但患病多年的母親卻在那一年撒手人寰。2007年,母親在生完第三個孩子半年后就癱瘓在床。家中本就不算太富裕,以紅棗種植為主要經濟來源。以前父親母親兩個人管護棗園,母親病了之后就只剩下父親一個人操持。棗子的價格,高一年、低一年,總是很不穩定。為母親治病幾乎花光了家中的積蓄,艾孜塔娃的高中是靠助學金讀完的。高考結束,收到天山職業技術學校會計專業的錄取通知書,艾孜塔娃誰也沒有告訴。在料理完母親的后事后,她找了一個沒人的地方將錄取通知書撕得粉碎,任由風兒把它們像凋零的花瓣一樣吹走了。

于是,懂事的艾孜塔娃成了加油站的一名加油員。她從小就讀的是漢語學校,所以漢語掌握得比一般的維吾爾族姑娘要好上許多。2021年初,老兵精神展示館招聘講解員,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艾孜塔娃去應聘,沒想到被錄用了。這個時候的艾孜塔娃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了。

在老兵精神展示館對面,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和田紀念碑。偌大的廣場上,一館一碑遙遙相望。紀念碑整體由阿拉伯數字4和7組成,代表了四十七團,碑中金黃色部分是和田地圖,地圖中的紅色標線是十五團進軍和田的行軍路線圖。紀念碑正中間鐫刻著紅色的“1949.12.22”字樣,那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來到和田的日子。

這個廣場,艾孜塔娃以前來過,當風景一樣觀賞,瞻仰。當她成為老兵精神展示館講解員后,再站在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和田紀念碑前仰望時,心境瞬間變得不同往日。尤其是隨著工作時間久了,講解的次數多了,帶著參觀團拜謁的次數也多了,但每一次站在紀念碑前,心中的崇敬與敬仰之情沒有因為熟悉而淡然,反倒是與日俱增。

進入老兵精神展示館,迎面是集合了聲、光、電的展示墻,中心區域有一幅新疆地圖,加粗的箭頭標注出當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進疆路線。開場白是要在這里說的,開場白結束,艾孜塔娃會關閉展示館的燈光,讓參觀的人觀看一部十分鐘時長的紀錄片《忠誠》。

展示館左側墻壁上是當年毛主席給駐疆十萬戰士發布的命令:“你們現在可以把戰斗的武器保存起來,拿起生產建設的武器。當祖國有事需要召喚你們的時候,我將命令你們重新拿起戰斗的武器,捍衛祖國?!?/p>

右側墻壁上是習近平總書記給四十七團老戰士們的回信。“長期以來,老戰士們為屯墾戍邊、建設邊疆作出了重要貢獻,謹向老戰士們表示崇高敬意和誠摯問候,祝愿他們身體健康、生活幸福,以老兵精神激勵更多年輕人為祖國邊疆的長治久安和繁榮發展作出貢獻。”

每一次講解到這里,前來參觀的人都會迫不及待地想要探尋“老兵精神”。艾孜塔娃微笑著,引領大家回到那片沒有硝煙的戰場,在一個個沙海老兵的故事里,用心去感受“老兵精神”。

不給組織添任何麻煩的季玉亭

季玉亭是四川鄰水人,1949年參加革命,曾經徒步穿越塔克拉瑪干大沙漠進軍和田。離休前為四十七團干部。季玉亭在彌留之際,老伴閆鳳英問他:“你還有什么事要交代?”季玉亭叮囑了三件事:“一是別忘了把黨費交上,這是我最后一次為黨盡忠了。二是把住院的賬算清,住院費該是自己掏的,一分錢都不能欠公家。三是‘走’后不能給組織添麻煩?!崩习殚Z鳳英點頭應允,連夜往返幾十公里取了錢,把個人應該交的住院費一分不差地交給醫院,并將黨費及時繳清。

堵渠口的患難夫妻

馬鶴亭與李春萍

馬鶴亭是甘肅武都人,1949年參加革命,曾經徒步穿越塔克拉瑪干大沙漠進軍和田。離休前為四十七團會計。1955年春,連隊開渠澆地,突然渠口子垮了。馬鶴亭跳進冰冷徹骨的渠水,用身體去堵口子,和他一同澆水的未婚妻李春萍也跟著跳了進去。兩人臂挽著臂,緊緊連在一起,堵住了口子。那天李春萍正來例假,上岸后高燒不止,馬鶴亭趕緊背她去醫院。但出院時醫生告訴李春萍,因為受了寒,她恐怕終身不能生育了。李春萍號啕大哭。她愛馬鶴亭,要和他在一起,為他生孩子,可現在不能生孩子了,李春萍覺得對不起馬鶴亭。于是,她悄悄離開了連隊。一個月后,馬鶴亭找回李春萍。第二天,倆人就在借來的房子里b1fbc998337f8d3afb603fa44e8cad74喜結連理,從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把孩子留在了兵團的王二春

王二春是河北寧晉人,1941年參加革命,曾經徒步穿越塔克拉瑪干大沙漠進軍和田,和田農墾事業的奠基人之一。王二春是原十五團三連連長,四十七團成立后的首任團長。他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踐行著老兵“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的莊嚴承諾。不但自己在兵團奉獻了一輩子,也將自己的子女永遠留在了兵團。兒子王亞平高中畢業當了農工,后來上了團場自己辦的“五七大學”。團里規定,凡是上了“五七大學”的,都不能參加高考。王二春讓兒子上這個學,目的就是讓他不離開團場。后來,因王亞平工作突出,地方很多單位都要調他,王二春就是不簽字。他對兒子王亞平說:“我當領導這么多年,不能利用自己的權力或關系,把自己的子女弄到好單位,離開團場和兵團。”在王二春樸素的認知里,他是和老兵一起來到這里的,其他人的子女可以走,自己的兒女不能走,因為還有很多老兵子女在戈壁灘工作。作為兒子,王亞平理解父親的良苦用心,后來一直在十四師工作到退休。如今,王二春的孫女也在十四師工作。

……

艾孜塔娃只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四師四十七團老兵精神展示館講解員隊伍中的一員,她剛上崗時手把手帶她的師傅夏天,同樣也是兵團的后代。夏天的外公叫王有義,是徒步穿越塔克拉瑪干大沙漠進軍和田的老兵。1952年,外公響應國家號召,放下鋼槍接過坎土曼,墾荒造田,建設邊疆。夏天的媽媽在外公的勸導下扎根四十七團,成為一名教師,在三尺講臺培養了一代代團場桃李。夏天則在“老兵精神”感召下,放棄烏魯木齊市的工作,來到了陳列著外公照片的老兵精神展示館,成為一名光榮的講解員。

夏天在工作和生活上遇到難事時,會悄悄去展示館里,在她外公的照片前靜靜地待一會兒。每每看到這一幕,艾孜塔娃都會心生羨慕。沒有講解任務時,她也會獨自在展示館里轉一圈,在老兵故事墻前逐字逐句默念那些早已爛熟于心的文字。有時會流淚,有時會微笑。那些文字雖簡明、樸實,卻是艾孜塔娃的力量源泉,生生不息。

建 疆

夏建疆的名字是父親夏少庭起的。父親對兒子的希冀一目了然:建疆,建疆,建設邊疆。每年夏建疆也會去幾趟老兵精神展示館,那里面有父親和母親的照片,在里面走一圈,聽一聽講解員的講解,尤其是講到自己的父親母親的故事時,心頭會不自覺地涌上一些往昔快樂、幸福的瞬間。有時,祭奠與緬懷不一定非要去墳塋,在這座承載著老兵照片、影像資料以及眾多老兵家人精神寄托的展示館,一樣可以獲得無盡的精神力量。

在民族團結的專欄里,夏建疆的父親夏少庭與母親艾尼亞孜汗的照片在最醒目的位置。每次走到這里,夏建疆的心情都十分復雜。老父親已經去世多年,母親身體還好,畢竟母親比父親要年輕許多。

當年像夏少庭這樣的老兵,在新疆想找個年齡相仿的結婚對象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兒。婚姻成了他們的老大難問題。1951年至1952年期間,大約有八千多名湖南女兵進疆;后來又從華東招了兩千多部隊女護士,從山東征了三千名女兵;1954年,再度從山東征招七千名女兵。到1954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成立的時候,部隊中女性的比例增長到40%。征女兵入新疆,大大平衡了當地兵團的男女比例,客觀上也使戰士們成家難題有所緩解。

偏偏夏少庭沒有能與進疆女兵擦出愛的火花,卻與維族姑娘艾尼亞孜汗情投意合,喜結連理。兩個人雖然年齡相差二十幾歲,但婚后夫唱婦隨,融洽美滿,生育了四個孩子。夏建疆的遺憾在于,父親在世的時候,他作為長子沒能讓父母多拍幾張合影。在老兵精神展示館籌建期間曾經向家屬征集照片,因為沒有合影,所以夏建疆父母的照片是兩張單人照拼接在一起的。女兒夏美玲是老兵精神展示館招聘的第一批講解員,對爺爺奶奶的愛情故事如數家珍,當然對于爺爺奶奶沒有合影的事情也是倍感遺憾。

夏少庭、艾尼亞孜汗夫婦

夏少庭,湖北麻城人,1958年部隊轉業后赴新疆支邊,妻子艾尼亞孜汗是維吾爾族姑娘,兩人1965年結婚,婚后育有四個兒子。1987年,艾尼亞孜汗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中共黨員。1992年夏少庭去世后,艾尼亞孜汗撐起了整個家庭,她始終堅持一個信念:無論自己多辛苦,一定要讓自己的孩子受良好的教育。在她的努力下,四個孩子都長大成人,走上了工作崗位,秉持著屯墾戍邊的信念留在了和田。艾尼亞孜汗是一位堅定的共產黨員,現如今,年過七旬的她清楚地記得自己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時間,按時繳納黨費。

與父親夏少庭一樣,夏建疆也娶了一個維吾爾族妻子,生了一個像媽媽一樣漂亮的女兒——阿依古麗,漢語名字:夏美玲。夏建疆從來沒有想過離開四十七團,更不用說離開十四師昆玉市,離開新疆了。建疆,建疆,建設新疆。如果離開了這塊土地,如何對得起父親給自己起的這個名字?

2014年以前,夏建疆一直在四十七團機關車隊開車。眼瞅著新疆大棗的行情越來越好,他也就辭職回家種大棗了。種的也不多,只有一百畝,跟自己的親家王永安比起來九牛一毛,小巫見大巫。王永安把大棗做成了大產業,雖說收益比較高,但累啊。只有勞作,沒有了生活。夏建疆的一百畝地種了九十畝大棗,另外十畝種植林帶,蘋果、杏、葡萄、核桃各種果樹,不求市場,但求自給自足。他在林地旁搭建了生產用房,生產季節就跟老伴住在田間地頭,這里地勢空曠,空氣好,夏天蒼蠅、蚊子都少。在林下養上一籠火雞,順帶著實現了火雞蛋自由。

女兒夏美玲已經出嫁,女婿王寒冰深得夏建疆的心。常言道,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歡喜。夏建疆作為老丈人,對女婿也很滿意。爺倆有話說,炒兩個菜,再來一瓶伊力特,聊著聊著,爺倆也就成了哥倆好。外孫出生之后,親家棗園里的活多,幾乎沒有時間看孫子。夏建疆和老伴就成了照顧外孫的主力軍,雖然累,也累并快樂著。

幾年前,女兒夏美玲就考上公務員,離開老兵精神展示館?,F在已經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四師四十七團的農業發展服務中心主任。2023年,女兒獲得了去北京市朝陽區來廣營鄉掛職的機會。夏建疆高興,跟女兒、女婿多喝了幾杯。雖然知道女兒在北京掛職完一定會回來,但他還是問了一下,在得到女兒肯定的回答后,夏建疆將杯中的酒一飲而盡。他這輩子沒有辜負“建疆”這個名字,他希望女兒也莫要辜負。

永 安

王永安與親家夏建疆同歲,都是1967年,屬羊的。與夏建疆生在新疆、長在新疆不同,王永安是2004年才來到的新疆。

王永安祖籍河南,河南省商丘市寧陵縣陽驛鄉朱平樓村。之所以能有遠離故土家園的勇氣,起因是他曾經參軍入伍,在部隊里待了五年。那五年,王永安從來自全國各地的戰友口中聽說了與老家河南不一樣的外面的世界。世界很大,他想去看看。

退伍之后,王永安在村里擔任了三個月的村主任。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期的朱平樓村沒有產業,沒有門路。當過兵、出過門的王永安被父老鄉親寄予厚望。然而只三個月,王永安就主動辭去了村主任的職務。他是清醒的,他知道自己并沒有那么大的能力,強大到可以帶領鄉親們找到脫貧致富的門路。此后,王永安開始外出打工,先是在鄭州,后來去了廣州,最遠到了拉薩,輾轉在這些城市的建筑工地,成為一個不需要很高技術門檻的建筑工人。建筑工地管吃管住,除了春節,王永安幾乎不回家。車票很貴,回一趟家,得花去好幾天的工錢。累死累活干一年,也就賺兩三萬塊錢。家里要花錢的地方又多,種子化肥、贍養老人、人情往來、孩子學費……一大堆瑣事。王永安冥思苦想,到底改變貧困的契機在哪里?

2003年,機會終于來了。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四師二二四團,最初的名稱是皮墨墾區。二二四團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在二十一世紀新建的第一個團場,位于皮山縣與墨玉縣交界處315國道北側的阿克蘭干地區,西距和田市75公里,是國家“九五計劃”重點項目工程——新疆烏魯瓦提水利樞紐工程下游的配套建設工程。紅棗是二二四團的主導產業,2003年3月開始大規模的苗木種植。

新疆哈密、吐魯番、輪臺、且末、民豐、和田、阿克蘇、喀什、墨玉、葉城、庫爾勒、莎車等地均種植新疆大棗,由于新疆地域廣、經度跨度大,再加上地區海拔差異,各地的大棗口味千差萬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四師的四十七團、二二四團,擁有最適合紅棗生長的無污染堿性沙化土壤,是世界水果優生區的核心中央區,這里出產的是和田最好的紅棗。

2003年,王永安聽說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四師二二四團在河南招工的消息。他覺得這是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心一橫,就去報了名。結果回家跟家里老人說的時候,劈頭蓋臉挨了一通數落:“去那么遠干嘛,人家都沒餓死,就餓死你了?你在外面干建筑賺得不少了,村里那么多掙錢沒你多的,人家也沒想著背井離鄉啊!不能去?!?/p>

王永安沒反駁,默默地收起了心思。他不想跟老人起爭執,但早已說服了妻子。兩個人心照不宣地悄悄做著準備。要知道,一個家庭,連根拔起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第二年,王永安又去報名。

“哎,你去年報過一次名了?”工作人員對王永安有印象。

“是。”

“去年怎么沒再來參加考試呢?”

“家里老人不同意吶!”

“今年同意了?”

“沒有。不跟他們商量了。我和老婆打定主意要去新疆?!?/p>

“好。你填表吧!”

王永安認真填寫完報名表格,排隊等著考試??荚囈埠唵危褪亲屇顖蠹垼@對中學畢業的王永安來說不是難事,所以他很順利就被錄取了。

其實王永安兩口子這一年多的準備,家中老人是看在眼里的。家里的雞狗鵝鴨家禽家畜賣的賣,送人的送人,家中的存糧也都處置了。老人看著王永安決心已定,也就不再阻止他。

2004年3月底出發,先坐大巴車到商丘火車站,再乘坐進疆的專列,五天五夜之后,王永安就攜妻子、女兒和小兒子到了他夢寐已久的新疆。大兒子王寒冰暫時放在了老家。進疆專列的終點站是巴楚縣火車站,之后繼續乘坐大巴,前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四師二二四團。那是2004年4月3日,這一天,王永安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王永安一家被分配在二連。二連種植的作物是枸杞。

枸杞其實是一種非常潑辣的植物,能夠適應多種土壤條件。它在沙質土壤中相對生長良好,因為沙質土壤有助于枸杞的根系呼吸,避免積水。枸杞雖然好養活,但也并不意味著它沒有要求,它對土壤的pH值是有一定要求的,枸杞適宜生長在中性或微酸性的土壤中。而二連種植枸杞的土地是鹽堿地,并非枸杞的樂園。枸杞苗栽植下去,成苗率不足一半。即便是那些僥幸活下來的枸杞,長勢也不旺,蔫頭蔫腦的,產量也不高。沒有產量就意味著沒有收入,就那點兵團職工的死工資,過的日子還不如以前呢。“呼啦啦”二連招來的工人一下子走了一半,到2005年底,只剩下不到五十戶。于是,這五十戶就并到了三連。

連隊調整了,土地隨之也調整了。這次分到的土地,明顯比之前土地的墑情要好出許多。這塊地不種枸杞,種的是大棗——駿棗。

新疆大棗不僅占領了國內紅棗的半壁江山,還出口到俄羅斯、越南、加拿大等地,算得上是蜚聲中外的新疆特有的地理產品,主要品種包括哈密大棗、和田玉棗、若羌灰棗等。

哈密不僅盛產舉世聞名的哈密瓜,而且還盛產哈密大棗,哈密大棗是唯一新疆本土的紅棗,在哈密有兩千多年的栽種歷史。唐朝時,哈密大棗就是西域進獻的貢品。哈密棗個頭圓潤,肉厚飽滿,顏色紅里帶紫,香氣中帶有一絲絲藥味兒。

和田大棗是引進品種,原品種叫駿棗,生長在山西省太谷縣。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被引進到新疆的南疆和田地區。當時都是把現成的棗樹帶土挖出,用汽車運到新疆,移栽成本大,成活率也不高。后來,塔里木大學的園藝專家將駿棗與新疆本地的酸棗做了嫁接,將二者的優勢互補,強強聯合。酸棗根系發達,主根是枝干的兩倍,汲水能力強,但缺點是果小、味澀、品質差,經濟價值低。駿棗個頭大,肉質飽滿,甜中帶一點酸。酸棗為根,駿棗為本,嫁接后的和田大棗達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有了發達的根系易于成活,也有了口感更好的果肉。

若羌灰棗也是引進品種,原產地在河南省新鄭縣,是與山西駿棗同時引進的品種?,F在的產地主要集中在新疆的若羌縣、阿克蘇地區。

新疆的紅棗真正大面積發展是在2005年以后,中國農科院、塔里木大學探索的用紅棗種子播種的技術取得突破,在新疆全面推廣。機械化播種一天就是幾百畝,從此新疆的紅棗產業進入發展的快車道時代。

王永安家分到了五十畝地,一畝地種110棵棗樹。團場的技術員會定期組織職工學習棗樹的嫁接和管理技術。王永安不滿足零敲碎打學來的技術,他函授學完了塔里木大學園藝專業的全部課程,拿到了大專學歷。

俗話說:“桃三、杏四、梨五年,棗子當年便換錢。”學了一身本領的王永安開始在自家的棗園里探索和實踐。自己親手嫁接的棗樹,一棵看上去細胳膊細腿的棗樹,當年就結了一公斤棗。第一次吃到自己種的駿棗時,王永安驚為天物,在心底喟嘆:世界上怎么能有這么好吃的大棗?此果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嘗!

與河南老家庭院里種植的棗樹不同,新疆大棗普遍矮化密植。這樣的種植方法可以保證在后續管護過程中,無論是修剪、噴藥、收摘都能最大程度上省時、省工,開支減少收入自然會增加。

大棗,作為高附加值農產品,其收益總是會受各種因素影響,如農產品價格、生產成本、天氣和自然災害、土地質量和土地利用方式、農業政策、市場需求、技術水平以及勞動力狀況等等。從2005年第一箱棗到2024年機械化、智能化管理五百畝棗園,王永安經歷了新疆大棗價格的瘋狂期、低谷期和平穩期。瘋狂期賺的錢,填上了低谷期的收入窟窿,在平穩期迎來了紅棗產業的良性發展。王永安一家已不是單純意義上的脫貧致富,作為第一批新疆棗農,王永安一家依靠紅棗產業實現了財富自由。

從2004年到2024年,王永安一家已經在新疆生活了二十年。十年前,開始陸續有親戚來新疆投奔王永安。如今,沾親帶故的已經有上百口子生活在新疆了。河南人多地少,在新疆養家糊口更容易。他們有的也像王永安一樣成為團場職工,在分到的土地上勞作;有的租賃個鋪面,做個小生意。無一例外,親戚來到新疆安家落戶也好,做生意的啟動資金也罷,王永安都會傾囊相助。

現在,王永安每年都會在農閑的時候回一趟河南老家,住上十天半個月,跟兒時的老同學、老朋友聚一聚。再過幾年,等腿腳不利索了就不回來了。王永安覺得新疆是他的福地,他在這里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感、價值感,兵團是他的第二故鄉。從某種意義上說,兵團給了他第二次生命。百年之后,他會把自己埋在新疆,與那里的土地融為一體。這個事情他已經跟兒子王寒冰說過了。

三個孩子中,王寒冰最像王永安,也是最讓他驕傲和操心的一個。兒子是理科生,卻熱愛文學,一心要走這條道,一百頭牛都拉不回。兒子比牛還要犟。前幾天王寒冰拿回家他寫的長篇小說《拓荒》,是以父親王永安為人物原型寫的河南人在新疆闖出一片新天地的故事。王永安認真看了,一邊看一邊在心里罵:“這臭小子,把我說的話一字不落都寫到小說里了!”厚厚的一本書,王永安從頭看到尾,故事情節真實得像照鏡子。他以前一直以為王寒冰還是個孩子,不懂事,不知父母苦??磿臅r候,王永安才知道自己錯怪了孩子,兒子比自己認為的要明事理。

王永安跟親家夏建疆很對脾氣,有日子不見就會打個招呼,相互串個門。不是夏建疆開車來王永安的棗園,就是王永安去夏建疆地頭的生產房,燉只雞或者炒盤火雞蛋,老哥倆美滋滋地喝幾盅。以前,夏建疆當著王永安的面表揚女婿王寒冰時,王永安總會禮貌性地謙虛一下,捎帶著貶斥兒子幾句。自從成為《拓荒》的讀者后,王永安一改常態,露出了老父親專屬的微笑。

建疆與永安

把夏建疆與王永安聯系在一起的是夏家的女兒與王家的兒子——夏美玲、王寒冰。

2004年,那個乍暖還寒的春天,王寒冰依偎在姥爺身邊,臉上一副委屈巴巴的表情。他目送著自己的父親、母親、雙胞胎姐姐和弟弟啟程去了新疆,那個遙遠的充滿夢幻色彩的地方。王寒冰知道父親想去新疆很久了,如果不是姥爺阻攔,可能早就去了??墒撬氩幻靼诪槭裁匆阉粋€人留在老家,為什么是姐姐和弟弟跟著爸爸媽媽去遠方?

朱平樓村旁有條河,那是黃河的一個河岔子。每年黃河汛期的時候,攜泥裹沙的黃河水就沿著河岔子浩浩蕩蕩地沖進村子里。年年如此。河水淹沒土地,河灘里種的莊稼全部遭受沒頂之災。河水還會吞噬房子,地勢稍微低一點的地方,土坯房浸泡上幾天就會軟塌塌地投降??逅臅r候發出一聲悶響,濺起一圈水花。建在高臺上的房子,像一座孤島。村里大大小小的水灣密布,平時沒有水源補充,只有在雨季汛期才會煥發生機。河水被導引進村里的池塘,用不了三天,就會蛙聲一片。也不知道那些蛙是從哪里來的,是黃河水帶來的,還是它們就一直潛匿在池塘的塘泥里,蟄伏,等待一年一度的黃河汛期。

父親王永安外出打工,母親忙著種地,王寒冰與雙胞胎姐姐四歲就被送去了村里的私塾上學。家里是真的窮,在九年義務教育還沒有全面實施免費政策之前,學費是村子里每一個家有學齡兒童的痛。

私塾的校長姓周,說是私塾,其實是一個戲班子。校長教豫劇唱腔,《收姜維》中的諸葛亮“四千歲你莫要羞愧難當”是他最拿手的唱段:“四千歲呀!四千歲你莫要羞愧難當,聽山人把情由細說端詳。想當年長坂坡你有名上將,一桿槍戰曹兵無人阻擋,如今你年紀邁發如霜降,怎比那姜伯約血氣方剛。雖說你今一天打回敗仗,怨山人我用兵不當……”

周校長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大兒子教語文,小兒子教音樂,“咦咦咦啊啊啊”,應該是美聲發音,女兒教數學。周校長多才多藝,除了教唱戲,還教書法。墨汁臭臭的,比屎粑粑還難聞,在粗糙的草紙上寫的大字,哪怕是好幾天之后,湊上去還能聞到臭味。

私塾里也有勞動課。門前有一塊空地,那是校長自己用鐵锨一锨一锨開出來的菜地,菠菜油菜,辣椒茄子,蘿卜白菜,大蔥大蒜鬼子姜,香菜豆角,豌豆扁豆……王寒冰印象最深的是鬼子姜,第一年種上,哪怕收獲的時候掘地三尺也總會有漏網之姜。鬼子姜是無需再種第二年的,第二年它會在誰也意想不到的地方萌芽吐綠,開出黃燦燦的花朵,然后又會迎來一個豐收的秋天。

即便私塾收費不高,也是要交學費的。星期一升國旗的時候,校長就會念拖欠學費的名單:“王寒霜、王寒冰、黃曉明、張亮……”念到名字的學生周一上午就不用待在學校里了。他們的當務之急是回家跟自己的父母要學費。有的學生背著書包離開私塾,他們也不回家,回家也沒有錢,就沿著村邊的河一直走一直走,直到天黑再回家。姐姐王寒霜牢記父母的叮囑,不讓弟弟王寒冰靠近水邊。姐弟二人手牽手回家,怯生生向母親討要學費,然后在家捱過百無聊賴的星期一。第二天,照常去上學。催學費是私塾星期一升旗儀式后的固定節目,星期二就不會再有人提及這件事。反正在下一個難捱的星期一來臨之前,孩子們的父母都會想方設法湊一點學費,有時候也會用糧食或者走親訪友意外獲得的罐頭、麥乳精一類在當時極為珍貴的副食品來抵頂。

關于河南老家,童年的記憶里,除了貧窮,還是貧窮。與父母短暫分離一年之后,王寒冰也來到了新疆。

在王寒冰的想象里,新疆是那樣的。等到了新疆,才知道新疆是這樣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四師二二四團的兩百多戶新職工都住在海月小區,不是樓房,是一排排的平房。一家一間,四十平方,每家配發一個大桶,水罐車會定時來送水。后來修了明渠把水引到沉淀池里,家家戶戶可以自己去挑水。屋里安裝了電燈,偶爾會來電,大部分時間處于停電狀態。就像水罐車兩天才來送一次水一樣。送水還算有規律,電沒有規律可言,時有時無,權當沒有。

既來之,則安之。跟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喜悅,大過惡劣生活環境的沖擊。也可能是小時候與父母分開的那一年印象過于深刻,成年后的王寒冰雖然多次有機會離開新疆,但總會有各種機緣巧合讓他放棄離開的念頭。

王寒冰是二二四團中學的第一批學生。中考結束,他以優異成績考上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烏魯木齊市宏光中學。二二四團距離學校兩千多公里,要坐一天半的長途車。王寒冰暈車,下車就“哇哇”大吐。高一那一年,他暑假的時候還回家,到了高二、高三,干脆一年只回一次家。2010年高考,王寒冰被蘭州大學物理學院高能物理系的物理基礎班錄取,這個專業的保研率是百分之百。按照一般規律,今天的王寒冰很可能已經躋身高能物理研究的國家隊了。然而,他卻選了一條少有人走的路。童年在私塾里耳濡目染的豫劇大戲,在王寒冰心中埋下了一粒藝術的種子。大學期間他就是學校藝術團的骨干分子,相聲小品隊隊長,還經常代表學校外出參加演出。王寒冰不想投身物理科學研究,他想要擁有屬于自己的藝術人生。全班有三個人放棄了保研深造,王寒冰是其中之一。

回到新疆后,王寒冰去了《新疆日報》社的經濟板塊工作,三個月后,恰逢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十四師電視臺招聘記者,他去報名應聘記者,卻因為出眾的外表與嫻熟的普通話,陰差陽錯從事了播音與主持,成為電視臺的新聞主播。大型活動、兵團春晚、文藝匯演的現場,總會有王寒冰活躍的身影。

2016年,王寒冰請假與另外一個放棄保研的大學同學相約,從新疆出發騎行去拉薩。他們從二二四團出發,騎到了葉城,在葉爾羌河邊停下來休息。前方不遠處就是葉城零公里——新藏公路的起始點。這個三岔口是219國道與315國道的交會點,連接著新疆、西藏兩區及喀什地區、和田地區、阿里地區三地,從這里南去西藏,東去和田,西北穿縣城去喀什。休息完畢,剛要啟程,手機忽然響了。倘若王寒冰再往前走100米,就是沒有通訊信號的無人區,他將接不到這個將改變他命運的電話。

來電話的是昆玉市文聯主席。昆玉市是2016年掛牌成立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直轄縣級市,與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四師實行師市合一管理體制。上大學后,每年暑假回到二二四團,王寒冰都會參加兵團的文藝匯演,相聲、小品、情景劇,他能編也能導,甚至還能上場去演。這一次的電話,依然是通知王寒冰參加一年一度的兵團文藝匯演。

依照常理,王寒冰已經請好了假,已經是向拉薩進發的旅行者,應該堅守初心,一往無前。不知何故,王寒冰決意放棄西藏之行,雖然引來旅伴的諸多不滿,但他執意調轉車頭返回。冥冥之中有一個聲音在召喚他回來,那個聲音告訴他:如果他繼續前往西藏,不參加當年的匯演,也許會懊悔一生。

在那年的演出中,王寒冰遇到了他命中注定的愛人——夏美玲。夏美玲的維吾爾族名字叫阿依古麗,“阿依”是美麗的,“古麗”是花朵,美麗的花朵。王寒冰與美麗的花朵一劇定情,兩個人一個月見家長,五個月登記領證,六個月舉行了婚禮。夏美玲和王寒冰有了一個漂亮的女兒——阿依帕麗,“帕麗”是月亮上的仙女,美麗的月亮上的仙女。

剛剛而立之年的王寒冰的人生經歷要比同齡人豐富太多。2018年,王寒冰辭職創業。他從事過勞務輸出,把新疆的富裕勞動力輸出到東部沿海發達地區,業務范圍涉及山東日照、浙江溫州、廣州、深圳等地;也涉足了建筑行業,承建富民安居房還擴展到了工業裝修,還注冊了文化傳媒公司,勁頭大得直接擴展到外賣平臺。然而,一次次創業試水,又一次次碰壁,痛定思痛之后,王寒冰不再無節制地擴展自己的創業版圖,果斷及時止損,只保留下良性運轉的傳媒公司,打算集中優勢資源做好一件事。王寒冰是一個善于總結、反思、發現規律的人。他把這種思維模式嫁接到微電影與短視頻創作中,自從專注于一個領域之后,居然峰回路轉,度過了創業過程中的三年至暗時刻,迎來了柳暗花明的春天。

日常生活中的一個閃念,別人不怎么在意的一個小細節,都有可能成為王寒冰的微電影創作靈感。編劇、導演的同時,他也一直在堅持寫作。在與父親王永安和岳父夏建疆日常相處中,一個設想日漸清晰,他要寫部長篇小說,把他的父輩們灑在兵團沃土上的汗水一滴滴記錄下來。

王寒冰覺得兩位父親的名字連在一起,就是所有人對新疆大地最美的祝福:建疆,建疆,建設新疆;永安,永安,永遠安寧。

(責任編輯:龐潔)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AV手机在线观看蜜芽| 国产美女91呻吟求| 亚洲视频免费播放| 亚洲综合激情另类专区| 亚洲中文字幕av无码区| 在线播放真实国产乱子伦| 伊人精品成人久久综合| 久久国产精品嫖妓| www.亚洲一区| 99这里只有精品在线| 在线亚洲天堂|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九月天| 国产在线一区视频| 九色视频一区|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无码 | 久久综合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a∨婷婷|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天堂中文在线资源|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站| 91视频青青草| 欧美自拍另类欧美综合图区|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电影| 国产成人无码综合亚洲日韩不卡| 日本一区中文字幕最新在线| 性视频一区| 99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 国产男女XX00免费观看| 白浆视频在线观看| 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在线播放| 狠狠躁天天躁夜夜躁婷婷| 1024国产在线| 69视频国产|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超薄肉色丝袜网站| 日韩在线播放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三级av及在线观看| 国产小视频网站| 麻豆精品在线视频| 无码国内精品人妻少妇蜜桃视频| 欧美国产日本高清不卡| 黄色在线网| 亚洲欧美不卡中文字幕| 97se亚洲综合不卡| 久久人与动人物A级毛片| 午夜欧美在线| 国产精品丝袜视频| 成人午夜久久| 亚洲精品福利网站| 国产精品一线天| 久久综合成人| 色悠久久综合| 国产高潮流白浆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电影 | 国产精品久线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V| 免费在线成人网| 在线精品视频成人网| 鲁鲁鲁爽爽爽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AⅤ在线一二三四| 亚洲欧美人成人让影院| 人妻出轨无码中文一区二区| 国产经典在线观看一区| av天堂最新版在线| 国产成人8x视频一区二区| 91成人在线观看| 精品人妻AV区| 国产日韩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国产18在线播放| 亚洲天堂区| 国产视频一二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 aaa国产一级毛片| 亚洲一区二区约美女探花| 亚洲区欧美区| 亚洲精品欧美日本中文字幕 | 国产精品第页| 试看120秒男女啪啪免费| 永久在线精品免费视频观看|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三区| 日韩欧美综合在线制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