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童年的熱愛到獲得奧運金牌,賈一凡的羽毛球之路,每一步都深深烙刻著不懈的堅持與努力。
“贏了!金牌!”2024年8月3日夜晚,巴黎奧運會羽毛球女子雙打決賽上,賈一凡以一記精準而強勁的扣殺,將勝利牢牢鎖定。裁判的哨聲響起,比賽塵埃落定,賈一凡和陳清晨以2:0的比分完美收官,將奧運金牌攬入懷中,完成了羽毛球界的“大滿貫”。
賈一凡的羽毛球征程,始于天津的街頭巷尾。她以堅定的步伐,一路過關斬將,直至站在奧林匹克的最高領獎臺上。她的成功,離不開父母的悉心教導與堅定支持,更是她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不懈努力、勤奮訓練的結果。
羽毛球是我的最愛
1997年,賈一凡出生在天津一個普通家庭,父母深信良好的教育能夠給孩子創造一個更美好的未來,希望她能夠多才多藝。賈一凡的母親是一名幼師,擅長教授琴棋書畫,非常注重培養女兒的藝術素養。父親也認為,學習彈琴、畫畫可以提升氣質和審美。因此,他們購買了一架鋼琴。在當時,這是一筆不小的開銷。然而事與愿違,女兒的興趣不在彈琴上。
5歲那年,在一次看牙的路上,賈一凡偶然接觸到羽毛球。玩兒球的活力和樂趣,瞬間虜獲了她幼小的心靈。她發現在球場上能夠自由地奔跑、跳躍,還能結識新朋友,于是羽毛球成為她的新寵。看到女兒在球場上如此快樂,父母決定支持她,送她去球館接受系統的訓練。
賈一凡覺得自己對羽毛球才是真愛,“我小時候學過鋼琴、舞蹈、快板,但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只有打羽毛球時才特別愿意去,也一直堅持了下來。”在天津學球的日子里,訓練場地遠在城市的另一頭,需要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冬日里寒風刺骨,訓練日的早晨,她和父親需要5點多起床趕班車。盡管如此,幼小的她從未抱怨過早起,也沒有遲到過一次。
女兒的堅持和毅力,讓父親賈寶來感到驚訝。看到她因為熱愛羽毛球而成長許多,變得更加懂事,他開始從生活的點滴中引導女兒,幫助她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有一天,賈寶來精心挑選了三個不同顏色的抽屜,對女兒說:“這里有三個抽屜,第一個屬于爸爸,第二個屬于媽媽,第三個屬于你。我們不會干涉你在里面放什么,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隱私空間。爸爸媽媽的抽屜雖然沒有上鎖,但如果你想打開它們,需要得到我們的允許。同樣,你也可以監督爸爸媽媽,我們不會隨意打開你的抽屜,除非事先征得你的同意。”
賈寶來鼓勵女兒在自己的抽屜里存放喜愛的物品,如玩具、書、日記本等。這個獨立空間完全屬于她,可以自由地安排和使用。他告訴女兒,每個人都應當擁有自己的獨立空間,并尊重他人的隱私。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為女兒樹立了榜樣,讓她從小學會:人與人的交往,不僅要保持自己的個性,也要尊重他人。“要學打球,先學做人。”賈寶來如是說。
在賈一凡的記憶中,父親扮演著嚴父的角色。盡管犯錯的時候,他會嚴厲地批評她,但父愛從未減少過半分。她小時候非常喜歡吃麥當勞,收集麥當勞推出的各種小玩具。“我爸爸下夜班,總會給我買麥當勞。如果我睡著了,他就會輕輕地把玩具放在我的床頭。”
后來,為了打羽毛球,賈一凡不得不忍痛割愛,“因為經常吃麥當勞不利于控制體重,既然這對競技狀態有影響,那么我就一定要堅持減重。”
賈一凡的自律以及對羽毛球的熱愛,父母都看在眼里。他們最初只是希望羽毛球能成為女兒人生中的一段經歷,為她的將來多提供一種選擇。但出乎意料的是,賈一凡憑借著自律與努力,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想要一件印有我名字的球衣
經過兩年的刻苦訓練,賈一凡成長迅速。年僅8歲的她,在教練的推薦下,毅然決然地離開了天津,前往湖南益陽體校,開始接受更為專業的訓練。
當賈一凡獨自前往湖南追逐羽毛球夢想時,許多親朋好友對她的父母表示擔憂。賈寶來總是笑著說他們心大,“我們沒陪她去,都有工作呢。我們從小教育孩子要獨立,所以賈一凡適應能力很強,能自己照顧自己。”加之她從小就極其自律,所以離開父母時,賈寶來深信自己的女兒能夠戰勝任何挑戰。
初到湖南,賈一凡難免會因為想家而流淚。面對全新的環境和生活方式,對于一個年幼的孩子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挑戰。此時,賈寶來因工作原因遠赴美國。當時的通訊條件并不便利,加之時差的影響,父女倆只能通過QQ保持聯系。
每當夜幕降臨,孤獨感會悄然襲來,賈一凡默默地思念著遠方的家人,淚水不禁濕潤了眼眶。然而,適應力和獨立性成為她堅強的后盾。她迅速學會了湖南方言,融入了新集體,并以開朗和熱情贏得了隊友的友誼。在訓練場上,他們一起揮灑汗水;在食堂里,他們分享著飯菜;在宿舍中,更是談笑風生。
在益陽體校的兩年,訓練的強度遠遠超過了賈一凡在天津時的練習。盡管訓練異常艱苦,但對羽毛球的熱愛激勵著她。無論是烈日炎炎還是寒風凜冽,她總以飽滿的熱情投入訓練。幾乎每天,她都是第一個到達訓練場,最后一個離開。她在球場來回穿梭,一遍又一遍地練習擊球和步伐,每一個動作都力求精準。她深知,只有通過不懈的努力和持續的自我挑戰,才能在羽毛球的道路上走得更遠,達到更高境界。
2006年,對賈一凡而言,是充滿挑戰與考驗的一年。她的努力沒有白費。在年底的選拔賽中,她憑借優秀的表現獲得了進入湖南省羽毛球隊的資格。
在省隊中,賈一凡以其年輕的活力和不屈的精神,成為隊伍中的一股新生力量。盡管與經驗豐富的年長隊友相比,在身體對抗、比賽經驗、心理素質以及技術熟練度等方面稍顯遜色,但她從未氣餒。相反,她以超強的意志力和持續的努力,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術和戰術水平,逐漸縮小了與隊友之間的差距。
在技術層面,賈一凡特別注重提升自己的腳步移動速度和身體靈活性。她不僅熟練地掌握了教練傳授的各種技巧,而且在他們的精心指導下,這兩項能力都有了顯著的提升,贏得了高度評價。
在心理素質方面,賈一凡同樣展現出非凡的能力。在球場上,她總能保持冷靜和自信,在比賽中發揮出最佳狀態。她那頑強的斗志,在面對挑戰和壓力時,更是成為不斷前進的動力。
隨著在湖南省隊站穩腳跟,賈一凡開始獲得更多參加比賽的機會。這標志著她職業生涯的新篇章。與此同時,她的心態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在湖南省隊時,從打青年賽開始,我就有了勝負欲。那時,我特別想要一件印著國旗、背后有自己名字的衣服,那是我的動力。我夢想著一定要進國家隊,第一次有了將羽毛球水平提高一個層次的想法。”
對賈一凡來說,羽毛球不僅僅是一種熱愛。對榮譽的渴望,成為她打球的新動力,激勵著她在訓練中付出更多的汗水和努力。每一次揮拍,每一次跑動,都不僅是為了提升個人技術,更為了能夠代表國家邁向世界的舞臺,追求更高的榮譽。
圓夢奧運最高領獎臺
2013年,16歲的賈一凡迎來了人生另一個重要轉折點。她憑借優異的成績,成功入選中國國家羽毛球隊,成為湖南同批隊員中唯一一位進入國家隊的選手。
入選國家隊后,賈一凡面臨更大的壓力。“其實,與同批進國家隊的隊員相比,我的身體條件從科學角度來說,不太適合搞競技體育。”然而,這些壓力反而成為她不斷前進的動力。“進入國家隊后,我感受到了不同的氛圍,集體榮譽感油然而生。教練的教誨讓我深刻體會到,作為一名運動員,不僅要追求個人的夢想,更要為國家爭光,肩負起責任和擔當。”賈一凡說。
在國家隊,賈一凡與陳清晨組成女子雙打組合。兩人的默契配合很快在亞洲青年羽毛球錦標賽上得到了驗證。她們一路過關斬將,最終勇奪冠軍。
賈一凡的訓練日程總是排得滿滿的,回家的次數屈指可數。但無論她在哪里比賽,父母總是最忠實的觀眾。無論是通過電視屏幕觀看直播,還是親自到場為她加油,他們的目光始終追隨著她的每一個動作,默默地給予她支持。但在賽場之外,父母卻很少與她討論訓練和比賽的細節。他們選擇與女兒分享輕松的話題,以此來減輕她的壓力。賈寶來表示:“我們不想給她增加額外的負擔,畢竟國家隊和省隊的訓練已經非常嚴格了。我們通常會問她最近有沒有什么趣事,這樣也算是幫助她進行心理疏導。”
這種溫馨的家庭支持,無疑成為賈一凡強大的精神后盾。在她的職業生涯中,無論是面對勝利的喜悅還是失敗的挫折,她都知道有家人的愛和理解始終伴隨著她。這種支持不僅讓她在賽場上更加自信,也讓她在場下能夠保持平和的心態,更好地面對職業生涯中的起伏。
賈一凡的職業生涯并非一帆風順。2020年東京奧運會,她和陳清晨帶著滿腔熱血和期待沖擊冠軍,卻遭遇了意外的失利。在決賽中,面對強大對手,盡管她們全力以赴,但未能發揮出最佳狀態,與金牌失之交臂。這次失利對賈一凡來說是一次沉重的打擊,她難掩失落:“我們準備了很久,結果卻并不如人意,這讓我感到非常遺憾。”她沒有讓失敗的陰霾籠罩自己,而是積極調整心態,勇敢面對挑戰,投入到更加刻苦的訓練中。經過3年多的精心準備,巴黎奧運會成為她再次證明自己實力的寶貴機會。
然而,命運似乎想再次考驗她。在比賽前,賈一凡感染了肺炎。她不僅要與身體上的極度不適抗爭,還要承受心理上的重重壓力。她說:“高燒持續了4天,醫院檢查發現肺部感染嚴重,被診斷為‘白肺’。住院的一周,我非常痛苦,備受折磨。”在這個艱難時刻,搭檔陳清晨給予了她莫大的支持和信任,成為她最堅強的后盾。陳清晨鼓勵賈一凡,首要任務是恢復健康,才能早日重返訓練場。
父母得知賈一凡生病的消息后,心里十分著急。但他們知道,女兒現在需要的不僅是關心,還有信心和鼓勵。他們對賈一凡說:“不要擔心比賽,養好身體才是最重要的。爸爸媽媽相信你一定可以的。”他們還跟賈一凡約好,奧運結束后做一頓豐盛的飯菜來犒勞她。
在醫生的全力治療和適度體能恢復訓練的幫助下,賈一凡戰勝了病魔,重新回到了訓練場。她感慨地說:“現在還是不敢相信自己挺過來了。非常感謝搭檔和父母對我的信任,感謝他們在我最需要的時候,一直支撐著我。”
2024年8月3日,這是賈一凡職業生涯中的輝煌時刻。她與陳清晨攜手并肩,以卓越的表現征服了所有對手。每一次有力的扣殺、每一次精準的救球,都是她們無數個日夜努力訓練的結果。當最后一球落地,勝利的喜訊瞬間傳遍神州。賈一凡終于站上了夢寐以求的奧運最高領獎臺,胸前閃耀的金色獎牌成為她多年努力的最好見證。
這一天,賈一凡實現了她長久以來的夢想。她心中充滿了勝利的喜悅,同時也對過去的奮斗歷程感慨萬分。回顧過去,她深知每一滴汗水都是奮斗的印記,也是通往榮耀之路的堅實步伐。
奧運會落幕,但賈一凡的羽毛球職業生涯并未畫上句點。成為奧運冠軍后,她對自己的訓練要求更加嚴格。她決心以更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確保在訓練中不斷提升。同時,她也希望能利用自己的專長,指導小朋友和青少年練習羽毛球,繼續為中國的羽毛球事業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