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討基于信息化平臺聯合業務流程再造(BPR)理論在手術患者周轉流程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21年1月1日~6月30日收治的165例手術患者作為對照組,實施傳統院內制訂的手術患者周轉流程路徑管理模式;選取2022年1月1日~6月30日收治的165例手術患者作為觀察組,實施基于信息化平臺聯合BPR理論的手術患者周轉流程管理模式。比較兩組手術室利用率、手術接臺時間、患者滿意度及醫生滿意度。結果:觀察組手術室利用率、患者滿意度及醫生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Plt;0.01,Plt;0.05);觀察組手術接臺時間短于對照組(Plt;0.01,Plt;0.05)。結論:通過基于信息化平臺結合BPR理論進行分析和優化手術患者周轉流程,可提高手術患者周轉效率,減少醫療資源的浪費,提升醫療服務質量。
【關鍵詞】信息化平臺;業務流程再造;手術患者;周轉流程;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3.6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006-7256.2024.18.008文章編號:1006-7256(2024)18-0026-04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Platform Combined with BPR Theory in the Turnover Process Reengineering of Surgery Patients
Fang Liang,Zhou Tiantian,Xiao Dan,et al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chang University,Nanchang Jiangxi 330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information platform combined with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theory in the turnover process reengeering of surgery patients.Methods:A total of 165 surgery patients admitted from January 1 to June 30,2021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conventional management mode formulated by the hospital was implemented in the turnover process of surgery patients.Other 165 surgery patients admitted from January 1 to June 31,2022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and the reengineering management mode of turnover process of surgery patients was applied based on BPR theory.The operating room utilization rate,interval time between operations,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and doctor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The utilization rate of operating room,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and doctor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lt;0.01,Plt;0.05).The interval time between oper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lt;0.01,Plt;0.05).Conclusion:The reengineering turnover process of surgery patients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platform combined with BPR theory can improve the turnover efficiency,reduce the waste of medical resource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edical services.
【Key words】Information platform;BPR;Surgery patients;Turnover process;Satisfaction
當前,醫院面臨的熱點問題之一是如何在手術患者流轉過程中實現安全、準確和高效的管理。醫院手術室周轉流程通常按照層級制度設置,但這種設置存在流程冗繁和管理體系不完善等問題[1]。業務流程再造(BPR)理論的核心思想是通過根本性的變革,重新設計業務流程,以實現更高效、更靈活和更創新的運作模式[2]。而在“互聯網+”時代,信息化建設是公立醫院改革的關鍵手段之一,對提升工作效率、推動醫院發展、優化服務流程以及改善患者體驗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3]。本研究依托現有信息化平臺,以BPR理論為指導,對手術周轉流程和分工進行重構,以加強質量安全、優化手術流程、加快手術周轉速度,提高手術護理服務水平。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取2021年1月1日~2022年6月30日收治的330例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在本院手術室擇期手術者;②年齡18~70周歲;③意識清醒,無精神病史,具有正常的聽說讀寫及理解能力者;④自愿參加本研究者。排除標準:①合并惡性腫瘤者;②精神疾病或認知障礙者;③配合度不佳者。剔除標準:①中途自行退出者;②中途停止手術者。選取2021年1月1日~6月30日收治的165例手術患者作為對照組,男89例、女76例;選取2022年1月1日~6月30日收治的165例手術患者作為觀察組,男98例、女67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知情同意。
1.2方法
1.2.1對照組實施傳統院內制訂的手術患者周轉流程路徑管理模式。①巡回護士電話通知準備間護士準備下臺手術,通知手術醫生、病房做好術前準備;②轉運人員到病房接患者,在完成交接后接患者至準備間,巡回護士與準備間護士核對患者后接至術間進行三方核對;③巡回護士進行外周靜脈穿刺、術中藥物核對、術前物品準備及清點等;④麻醉醫生負責監護患者生命體征、準備麻醉相關物品藥品、進行麻醉及插管等;⑤準備工作完成后三方擺好體位、再次核對患者開始手術直至手術結束,重復上述流程,具體流程見圖1。
1.2.2觀察組實施基于信息化平臺BPR理論的手術患者周轉流程管理模式。①通過信息系統重構優化流程:每間手術間配有1名麻醉護士,關鍵節點由麻醉護士通知病房、手術醫生、轉運人員接臺,三者接收消息后同時將信息反饋至信息系統中。轉運人員將患者接到準備間后,準備間護士核對患者、三方核對患者、開始手術、結束手術進程,上述工作流程將同步到信息系統中以便查看。②重構麻醉流程:在患者進入手術室前,由手術間麻醉護士準備氣管插管用物、更換鈉石灰、螺紋管、麻醉機和心電監護的檢查、動靜脈穿刺用物及藥物的準備。在準備完畢后,由手術間麻醉護士通過電腦患者信息系統中,查看患者是否在準備間等候,確定患者已到,手術室間麻醉護士至準備間核對并接患者入術間,入室后巡回護士、手術醫生和麻醉醫生三方核對。麻醉護士連接心電監護,麻醉醫生從外周開始麻醉,麻醉護士配合麻醉醫生麻醉,麻醉后擺放手術體位,部分患者需行深靜脈穿刺后擺放手術體位,麻醉醫生視手術情況而定動脈穿刺,手術醫生洗手消毒,雙方同時進行。由手術間麻醉護士完成麻醉前準備工作,縮短麻醉準備時間和切皮時間;由手術間麻醉護士完成術中輸入液體和接送患者,巡回護士配合手術醫生,在術中需求方面縮短等待時間,間接縮短手術時間,加快手術周轉。③連臺接送患者流程:由手術間麻醉護士在手術患者信息系統中發出指令,信息發至病房系統、準備間系統、轉運人員手機與上一臺不同手術醫生手機上,通知接入患者,病房護士接收信息后點擊確認,轉運人員手機有信息提示可至相應科室接入患者,將患者接至準備間時,掃描患者腕帶信息,在患者系統中顯示患者正在準備間等候手術,手術患者會在準備間建立外周靜脈通路,將需要神經阻滯患者接至阻滯間提前進行神經阻滯。手術結束后,由巡回護士、手術醫生和麻醉醫生三方護送患者至病房或蘇醒室,手術間麻醉護士到準備間接收下臺手術患者。具體流程見圖2。
1.3觀察指標①比較兩組手術室利用率,包括首臺準時開臺率、手術間平均利用率及手術間單日使用時間。②比較兩組手術接臺時間,包括手術通知時間、術前準備時間、轉運人員到達后等待時間及接手術總時間。③比較兩組患者滿意度和手術醫生滿意度:采用患者滿意度調查表及手術醫生滿意度調查表,滿分為100分,非常滿意為80~100分,比較滿意為60~80分,不滿意為lt;60分。發放330份患者滿意度調查問卷,問卷回收率為100%;每組各發放100份手術醫生滿意度調查問卷,調查滿意度次數,問卷回收率100%。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6.0軟件包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例數、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手術室利用率及患者滿意度比較見表1。
2.2兩組手術接臺時間比較見表2。
2.3手術醫生對兩組管理流程滿意度比較手術醫生對觀察組管理流程滿意度為95次(95.0%),對對照組管理流程滿意度為83次(83.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354,P=0.007)。
3討論
基于信息化平臺BPR理論對手術間利用優化提供支持。安全、準確、高效地實現手術患者周轉是當今醫院探究的熱點問題,而當前醫院手術室周轉流程基本是按照層級制的方式設置,流程設置存在環節冗繁,流程管理體系不完善,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多學科團隊管理組織不健全:團隊缺乏統一調度、核心角色缺如、專業培訓不足和質量監控有待改進;二是流程呈“串聯狀態”:一個環節結束后,另一個環節才開始,缺乏有效整合;三是各部門信息管理存在數據缺乏互聯互通,與相關科室患者信息交換功能缺失等問題,造成手術患者信息閉塞現象。我們采用的手術室管理系統無法適應這些變化,由于術前準備環節不夠簡潔,轉運患者銜接出現誤差,手術室與手術醫生接洽不充分,這些限制不能有效利用手術室,導致白天手術室利用時間不均勻分布,并在每個工作日有所不同。因此,開發高效的基于信息化平臺聯合BPR理論對手術流程進行優化至關重要,通過建立手術信息系統,將關鍵時間節點導入系統,方便所有人員查看實時進度。本研究發現,觀察組手術室利用率、患者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lt;0.01,Plt;0.05),說明基于信息化平臺BPR理論對手術流程進行優化后,提升手術間運行效率。從手術間資源管理角度出發,手術室內麻醉護士在術前準備時與外科醫生、病房協調,提高首臺手術準時開始率,統一安排患者交接。在手術量大情況下,首臺手術準時開始,手術間充分利用,提升患者交接的安全性和順暢性[4-6]。同時,術前準備的護士可以支援周轉快的手術間,協助布置無菌臺,這種措施縮短術前準備時間及轉運人員等待時間并提高手術周轉率。此外,在手術即將結束時,護理人員立即通知開始準備下臺手術,便于術前協調,實現無縫銜接,使手術通知時間明顯縮短,確保外科系統平穩運行。術前準備室的設立和運營提高手術周轉效率,優化資源配置,將人力、時間和環境合理整合為協調的整體[7-8]。這種創新性的護理管理模式,容易激發護理人員的主動性和創造力,有效提高工作效率[9]。
優化手術流程有效提升醫療質量和患者滿意度。本研究結果顯示,手術醫生對觀察組管理流程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lt;0.05),說明通過信息化平臺可視化展示,管理人員能夠及時發現首臺延遲、接臺延遲等問題,提高首臺開臺和接臺效率,從而提高手術醫生滿意度,與楊眉舒等[10]研究結果一致。利用動態監控手術間情況,可以提前結束當日手術,并進行二次調度,從而優化手術資源的利用,提升手術間運轉效率和急診手術應急保障能力[11]。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手術接臺時間短于對照組(Plt;0.01,Plt;0.05),說明管理人員無需等待查房,即可快速確定空閑手術間或最快結束手術間,從而提高應急保障的能力,促進手術管理模式的轉型[12]。通過綜合運用新技術,與手術相關的業務、通信和監控無縫集成,為手術管理者提供移動化的管理工具,促進工作模式的轉變,使數據獲取更全面,通信協同更順暢,指揮調度更高效,縮短轉運總時間,提高患者滿意度。本研究使用的平臺具有用戶黏性強且適用面廣,系統界面簡潔、操作簡便,用戶認可度高。
綜上所述,基于信息化平臺聯合BPR理論優化后的手術室管理系統,貼合移動式手術查房、調度等業務特點,實現手術室管理業務的數字化、網絡化,提升管理工作效率和手術運營效率。雖然存在應用時間短、功能單一等問題,但下一步將加大智能化設計,并逐步拓展集成手術排程、手術準備、質量控制等功能,滿足手術室管理者精細化運營管理的需求。
參 考 文 獻
[1]Riveros Perez E,Kerko R,Lever N,et al.Operating room relay strategy for turnover time improvement:a quality improvement project[J].BMJ Open Qual,2022,11(3):1957.
[2]劉軍,李瑋.基于BPR的高職院校財務流程化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優化[J].會計師,2023,(21):116-118.
[3]瞿曉琦,張晶,多吉加布.“互聯網+”背景下醫院信息化建設研究[J].信息系統工程,2024(4):91-94.
[4]蘇錦治,張曉霞,李炳鉆,等.手術室效率指標在高效手術配合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9,10(7):111-115.
[5]Rothstein DH,Raval MV.Operating room efficiency[J].Semin Pediatr Surg,2018,27(2):79-85.
[6]Chen X,He J,Peng L,et al.Impact of a taskgrabbing system for surgical technicians on operating room efficiency[J].Sci Rep,2024,14(1):4296.
[7]饒春梅,陳小芳,張美琴,等.PDCA循環在縮短日間手術術前等待時間中的效果評價[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24,15(5):189-194.
[8]Sheth B,Lavin AC,Martinez C,et al.The use of preoperative planning to decrease costs and increase efficiency in the OR[J].JSES Int,2022,6(3):454-458.
[9]Machon M,Cundy D,Case H.Innovation in nursing leadership:a skill that can be learned[J].Nurs Adm Q,2019,43(3):267-273.
[10]楊眉舒,李敏,李望,等.手術管理系統在提高手術室利用率中的應用[J].中國科技縱橫,2021(14):160-162,165.
[11]廖安鵲,譚永瓊,安晶晶,等.二次調度在提高手術間利用率的作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23):2158-2160.
[12]王冉,劉婷,王天龍,等.基于信息化平臺手術患者轉運“搶單”模式的構建及應用[J].北京醫學,2021,43(12):1241-1243.
本文編輯:譚峰2024-07-02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