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技術館(以下簡稱“中國科技館”),作為一座集科普、教育、交流、休閑于一體的綜合性場館,不僅是中國科學技術發展的縮影,更是公眾了解科學、探索未知的重要窗口。中國科技館也是我國唯一的國家級綜合性科技館,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高全民科學素質的大型科普基礎設施。
時光流轉 責任重大
中國科技館的建設和發展,始終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中國科技館的建設歷史可追溯到1958年,時稱“中央科學館”。這一提議得到了周恩來總理和聶榮臻副總理的批準,并將其建設列入了建國十周年首都十大工程之一。然而,由于資金、材料等的緊缺,為了給人民大會堂等工程讓路,中央決定科學館工程停建。直到1978年,在全國科學大會上,包括茅以升和錢學森在內的一批老科學家再次向中央提出建設中國科學技術館的倡議。在鄧小平等中央領導同志的直接關懷和支持下,國家計委于1979年批準興建中國科學技術館,并成立以茅以升為主任的中國科學技術館籌建委員會,負責籌建工作。
1983年,茅以升等科學家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上提出加速實施中國科學技術館建設的提案,得到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大力支持。同年7月,國家計委批準了中國科學技術館作為國家“七五”計劃的項目之一分兩期建設的初步設計。1984年11月,鄧小平為中國科學技術館題寫館名,同年11月21日,中國科學技術館一期工程破土動工,1988年一期工程建成開放;二期工程于1998年奠基,2000年建成開放;新館于2006年奠基,2009年正式開放。
中國科學技術館的建筑風格獨特,整體呈現為一個體量較大的單體正方形,利用若干個積木般的塊體相互咬合,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視覺效果。這種設計不僅使整個建筑看起來像一個巨大的“魯班鎖”,也像一個“魔方”,蘊含著“解鎖”“探秘”之意,喻示著科技的無窮魅力和人類對未知世界的不懈追求。
暑往寒來,中國科技館已走過30多年的歷程。開館以來,中國科技館近乎保持常年對觀眾開放,服務觀眾超過5186萬人次,為公眾構建了一個科學的樂園。它不僅是全國范圍內的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還肩負著示范引領全國科技館事業發展的重任。“中國流動科技館”“科普大篷車”“農村中學科技館”“中國數字科技館”等科普服務品牌歷經創立和發展,為中國特色現代科技館體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同時,中國科技館也獲得了多項榮譽和獎項。2008年5月,它被國家文物局公布為第一批國家一級博物館;2017年3月,它被國家旅游局、中國科學院推選為“首批中國十大科技旅游基地”;在2021年12月9日和2022年3月23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太空飛行期間,宇航員開展的兩次太空授課中,中國科技館作為地面主課堂圓滿完成了各項任務。兩次活動的全網總點擊量超過40億次,是我國科學教育活動在一天內覆蓋面最大和參與公眾人數最多的兩次重大科普實踐。
主題鮮明 資源豐富
據介紹,中國科技館主體建筑共有地下1層、地上4層、局部5層,內設五大主題展廳、公共空間展示區、臨時展廳、特效影院和會議區等。現階段,展覽面積達到4萬平方米,展教面積近6萬平方米,為公眾提供了充足的科普教育空間。
場館內展覽內容豐富多樣,涵蓋了物理、化學、生物、天文、地理等多個學科領域,五大主題展廳分別為“華夏之光”“探索與發現”“科技與生活”“挑戰與未來”“科學樂園”。每個展廳都圍繞不同的主題,通過豐富的展項和互動體驗,讓公眾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了解科學文化知識,感受科技的魅力。
“華夏之光”展廳系統、全面、綜合地展示了中國古代科學技術。這里展示了中國古代在織造技術、木構建筑、銅礦開采、冶鐵技術、中醫中藥、天文歷法等方面的杰出成就和創新探索。通過參觀這個展廳,公眾可以深入了解中華民族在科學技術方面的輝煌歷史和燦爛文化。
“探索與發現”展廳注重展現科學原理、科學現象和科學實驗等方面的內容。這里不僅有各種科學實驗裝置和模型,還有豐富的互動體驗項目,如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讓公眾在親身體驗中了解科學的奧秘和魅力。
“科技與生活”展廳著重展示了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和影響。這里展示了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環保科技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和發展趨勢,讓公眾深刻感受到科技給生活帶來的便利和改變。
“挑戰與未來”展廳關注科技前沿和未來發展趨勢。這里展示了人工智能、生物技術、量子計算等領域的最新成果和未來發展前景,讓公眾對科技的未來充滿期待和憧憬。
“科學樂園”展廳則是專為兒童和青少年設計的科普教育空間。這里充滿了各種趣味性和互動性強的科普游戲和實驗項目,讓孩子們在玩耍中學習科學知識,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熱愛。
除了主題展廳外,中國科技館還長期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普教育活動,如科學表演、科學實驗、科普講座、教師培訓、科技競賽等。這些活動不僅豐富了公眾的業余文化生活,也提高了公眾的科學素養和創新能力,以寓教于樂的生動方式傳播科學知識。
相關調查數據顯示,公眾對科普場館了解程度較高,認為科普場館有著激發青少年科學興趣、傳遞科學知識、提升公眾科學素質等積極作用,并希望科普場館可以通過增加VR設備、引入AI技術等,讓場館的科普形式更加生動有趣。
由此不難看出,公民日益提高的科學素養,給現代科技館建設與發展提出了新要求。中國科技館相關負責人透露,未來將持續做優科技教育新體驗、創新科學普及新形式,滿足公眾對科普場館日益增長的現實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