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聯網技術成為推動智慧教育平臺建設的重要技術支撐。在智慧教育平臺建設中,互聯網技術不僅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與資源整合能力,還促進了教學模式的創新和教育資源的均衡分布,并優化了教育管理與服務。基于此,本文探討了在“互聯網+”環境下智慧教育平臺的建設與應用策略,包括技術驅動的智慧化平臺構建、資源的共享與復用,以及推動線上線下融合的教學模式,以進一步提升教育質量。
關鍵詞:互聯網+;智慧教育平臺;教育平臺
一、引言
“互聯網+”推動了各行業的發展,教育也不例外。它已成為推動智慧教育平臺建設的關鍵力量,為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改變。“互聯網+”的魅力不僅在于為智慧教育平臺建設賦予了堅實的技術后盾和出色的資源整合能力,更在于它激發了教學模式的創新活力,讓教育資源能夠更加均衡地分布。對于職業院校而言,這更是一次難得的發展機遇。
二、“互聯網+”環境下智慧教育平臺的構建
(一)技術支撐與資源整合
在智慧教育平臺的建設中,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為平臺的高效、穩定運行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通過云計算,平臺能夠輕松應對大規模數據處理和存儲需求,確保教育資源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而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則打破了傳統教育的時空限制,使學習更加靈活便捷。同時,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則進一步提升了教育教學的智能化水平,通過連接各種教育設備和傳感器,實現智能化管理和教學[1]。其次,“互聯網+”促進了資源的整合與共享,通過平臺的建設,各類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得以匯聚,形成了共建共享環境,這些資源不僅包括傳統教材、課件,還包括在線課程、微課、慕課,豐富了教學內容和形式。同時,平臺還提供了統一資源管理系統,方便用戶搜索、瀏覽和下載資源,進一步提高了資源使用的便捷性和效率。
(二)創新教學模式
UxNQmt8nMa+kS7+gqcujoA==智慧教育平臺通過引入在線課程、微課、慕課等新型教學資源,極大地豐富了教學內容和形式,這些資源不僅打破了傳統教育的時空限制,讓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節奏和興趣進行學習,還提供了多樣化的學習路徑,滿足了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無論是自主學習還是遠程學習,學生都能輕松獲取到豐富的知識,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2]。
同時,平臺利用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技術,可為學生創建沉浸式的學習體驗,這些技術能夠模擬真實場景或構建虛擬世界,讓學生在虛擬環境中進行互動學習。通過VR技術,學生可以身臨其境地參觀歷史遺跡、完成科學實驗。而AR技術則能將虛擬信息與現實環境相結合,讓學生在真實環境中與虛擬元素互動,這種沉浸式的學習體驗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和互動性,使學習變得更加生動、有趣。此外,“互聯網+”為智慧教育平臺帶來了教學模式上的革新,通過引入新型教學資源和利用先進技術,滿足了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提升了他們的學習體驗,創新的教學模式為教育事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動了教育行業的進步。
(三)促進教育均衡
在智慧教育平臺的建設中,“互聯網+”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在促進教育均衡方面表現突出。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可打破地域限制,將優質的教育資源數字化、網絡化,并傳輸至偏遠地區,使原本無法接觸到優質資源的學生也能享受與城市學生同等的優質教育資源,無論是在線課程、名師講座,還是教學工具和軟件,都能通過互聯網平臺輕松獲取,縮小了城鄉、區域之間的教育差距。
其次,通過智慧教育平臺為偏遠和農村地區教師提供了數字能力建設的機會。平臺的在線培訓、專家指導、教學案例分享等功能,不僅使教師能夠學習最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還提供了個性化的學習路徑和反饋機制,幫助教師不斷提升教學能力和專業素養。
(四)優化教育管理與服務
在智慧教育平臺的建設中,互聯網技術展現了其在優化教育管理與服務方面的巨大潛力。互聯網技術的應用,不僅可以促進資源的有效整合和高效利用,更為教育決策提供科學的數據支持。通過構建統一的教學資源管理系統,使各類教育資源得以集中、統一、規范地管理,不僅整合了教材、課件、視頻、題庫等多樣化資源,還提供了資源分類、檢索、下載和評價功能,使教育資源的利用更加便捷高效,不僅提升了資源的使用效率,也減少了資源浪費,為教學的順利進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智慧教育平臺能夠收集和分析用戶的學習數據、行為數據、教學資源使用情況,為教育決策者提供精準的數據支持。基于這些數據,平臺還能運用智能化技術進行挖掘和分析,揭示教學中的問題和規律,為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提供科學依據。
三、“互聯網+”環境下職業院校智慧教育平臺建設與應用策略
(一)技術驅動,構建智慧化教育平臺
在構建職業院校智慧教育平臺的過程中,技術驅動是核心策略之一,該策略的關鍵在于利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打造一個高性能、可擴展、安全穩定的智慧教育平臺[3]。云計算技術為智慧教育平臺提供強大的計算能力和存儲能力,通過云計算,學校可以實現資源的集中管理和統一調度,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
云計算的彈性伸縮能力使平臺能夠根據實際使用情況進行動態調整,滿足不斷變化的業務需求。在智慧教育平臺中,大數據技術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收集和分析學生的學習行為、成績、反饋數據,平臺能夠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偏好,為個性化學習提供有力支持。
大數據還能幫助學校優化教學資源配置,提高教學管理的科學性和有效性。人工智能技術在智慧教育平臺中的應用日益廣泛。例如,智能推薦系統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歷史和興趣愛好推薦適合的學習資源和課程;智能輔導系統可以模擬教師角色,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指導和幫助。智能評估系統還可以自動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和表現,為教師提供客觀公正的反饋。構建智慧教育平臺的過程中,還需要整合校內外的軟硬件資源,包括整合圖書館、實驗室、實訓基地等校內資源,以及引入校外優質的教學資源和學習資料。通過資源整合,可以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多樣化的學習體驗。
總之,智慧教育平臺建設需要注意的是:采用先進的軟件架構和硬件布局,確保平臺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同時,平臺需要支持多種教學和管理模式,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二是建立完善的安全防護機制,包括數據加密、用戶認證、訪問控制,確保平臺的數據安全和用戶隱私。三是注重用戶體驗設計,提供簡潔明了的操作界面和友好的用戶引導,降低用戶的學習成本和使用難度。四是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場景的變化,平臺需要持續進行更新和升級,以保持其競爭力和適應性。
(二)資源匯聚,實現共享與復用
資源匯聚是實現資源共享與復用的關鍵環節,該策略致力于通過統一的教學資源管理系統,將優質的教學資源和學習資料進行匯聚,進而促進校際、校企之間的深度合作,打破信息孤島,實現資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4]。
首先,需要構建一個全面、統一的教學資源管理系統,該系統不僅是資源的存儲庫,更是資源的智能化管理平臺,通過精細化的資源分類與標簽化,確保每一份教學資源都能被精準定位、快速檢索。同時,系統支持資源的上傳與審核,確保上傳資源的質量與專業性。此外,該系統還能根據用戶的學習歷史和行為數據,提供個性化的資源推薦服務,滿足不同學習者的個性化需求。
在匯聚資源的過程中,要積極拓寬資源,不僅要整合學校內部的課程資源、教材、課件等,還引入行業專家、企業合作伙伴的優質資源。這些資源包括但不限于前沿的行業研究成果、案例分析、實踐指南以及企業提供的項目案例、工作場景模擬和行業數據。通過匯聚這些多元化的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全面的學習材料,幫助學生了解行業動態和職業要求。
其次,要打破校際、校企之間的壁壘,積極促進資源共享與合作,通過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與其他學校、企業共同開發、管理和使用教學資源。此外,還定期舉辦資源共享活動,如教學資源展覽、在線研討會、聯合實訓項目等,為師生提供交流與學習的平臺。
同時,推動課程互選和學分互認制度,鼓勵學生跨校、跨企業選課學習,拓寬知識視野,提高綜合素質。在打破信息孤島方面,注重建立統一的數據標準和接口,確保不同系統之間的數據能夠相互交換和共享,通過這一舉措,打破信息孤島,實現資源的互聯互通。同時,還加強資源的更新和維護工作,定期對教學資源進行更新和維護,確保資源的時效性和準確性。
因此,通過資源匯聚策略,實現教學資源的共享與復用,可以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和學習效果,還為師生提供更加豐富、全面的學習資源和交流平臺。
(三)教學創新,推動線上線下融合
在職業院校智慧教育平臺的建設過程中,教學創新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它不僅能夠豐富教學內容和形式,還能有效推動線上線下教學模式的深度融合。在“互聯網+”環境下,引入新型教學資源、利用先進技術以及構建混合教學模式成為教學創新的重要方向。
首先,引入在線課程、微課等新型教學資源,能夠為教學注入新的活力。這些資源打破了傳統教學的時空限制,讓學生可以根據學習節奏和興趣點進行自主學習。在線課程提供了豐富的學習材料和互動平臺,微課則針對特定知識點進行深入剖析,而慕課則為學生提供了全球范圍內的優質教育資源。這些資源的引入,不僅拓寬了學生的知識視野,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主動性。
其次,利用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技術,可以為學生創造沉浸式的學習體驗。VR技術可以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實驗、實訓等場景,幫助學生更直觀地理解抽象概念。AR技術則能夠將虛擬信息與現實環境相結合,為學生提供更加生動、直觀的學習體驗,這些技術的應用,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還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和應用。
最后,結合線上教學與線下實踐,構建混合教學模式,是提高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線上教學提供豐富的理論知識和背景信息,為學生的實踐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而線下實踐則讓學生在真實環境中應用知識,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這種混合教學模式將線上教學與線下實踐有機結合,既保證了理論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又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通過引入新型教學資源、利用先進技術以及構建混合教學模式等策略,可以實現線上線下教學模式的深度融合,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體驗,這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還能為社會培養出更多高素質的人才。因此,在職業院校智慧教育平臺的建設中,應積極探索教學創新之路,推動教育事業的持續發展。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環境下,智慧教育平臺的建設與應用不僅推動了教學模式的革新,還促進了教育資源的均衡分配,優化了教學管理與服務,為教育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特別是針對職業院校,希望本文提出的智慧教育平臺建設與應用策略,能為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提供切實可行的路徑。
作者單位:鐘林 湖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基金課題:本文系湖南省職業院校2023年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湖南省職業院校智慧課堂建設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成果,立項編號:ZJGB2023796;本文系湖南省職業院校2023年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產教圖譜引領,項目矩陣支撐”——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現場工程師人才培養路徑研究》成果,立項編號:ZJGB2023717。
鐘林(1979.04-),男,漢族,湖南漢壽,工學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信息技術。
參考文獻
[1]徐迪新,甘莎.高職院校智慧教育平臺建設及其應用[J].科教導刊,2022,(25):29-31.
[2]高政,徐妲.人工智能背景下應用型本科高校智慧教育平臺建設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2,21(15):256-258.
[3]金志廣,王志偉,鄭海霞.鶴壁智慧教育平臺的建設與應用實踐[J].河南教育(教師教育),2022,(05):24-25.
[4]雷金英,鄢奮.“智慧教育”背景下應用型高等院校活力課堂建設路徑——基于工商管理類專業的考察[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23(01):2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