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將信息技術融入小學美術教學中,可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推動課程教學模式的創新,在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方面有著積極的輔助作用。基于此,本文探討了信息技術對于小學美術教學的創新方式,供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美術;教學模式
一、引言
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教師開展美術教學活動需要對教學模式、過程、方法及靈活管控,制定嚴謹的美術教學計劃,帶動學生在美術學習期間進行高效探究、實踐創新,提升美術教學水平和效率。
二、信息技術背景下小學美術教學原則
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教師利用信息技術開展美術教學需要充分遵循以下原則。
第一,教師利用信息技術開展美術授課需要結合創造性和實踐性原則,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實踐學習機會,引導學生通過數字繪畫軟件、圖像編輯工具進行靈活高效學習,讓學生可以自由地進行創作實踐。
第二,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小學美術教學也應結合多樣化和個性化原則,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資源和工具,引導學生自主表達、自主學習。例如,利用圖片、視頻、音頻,選取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引導他們參與學習。
第三,信息技術與小學美術教學的融合也應結合跨學科互動原則,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將美術與其他學科融合在一起,如將美術與科學、數學、語文進行融合,引導學生參與數字藝術動畫制作學習,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所學的知識。
第四,教師利用信息技術開展美術教學還應結合合作與分享原則,利用信息技術引導學生在美術創作中進行分享互動。如利用網絡平臺、社交媒體軟件工具,引導學生與他人分享自己的創作,并且接受他人評價和建議,從而不斷提高他們的藝術水平。
第五,教師還應融合反思與評估原則,利用信息技術建立每一位學生的專屬能力資料庫,記錄學生在美術學習期間的能力提升狀況,創建相應的學習資料庫,從而為開展精細化美術教學提供指導。另外,學生也需要利用數字化工具記錄創作過程,以便后續進行反思與總結果,發現自身不足之處并及時改進,以提升自身美術學習水平。
綜上所述,教師在利用信息技術開展美術教學時需充分遵循以上原則,從創造性、實踐性、多樣性、個性化、跨學科、互動分享、反思評估等維度帶動學生學習。
三、信息技術帶動下小學美術教學模式創新策略
(一)引進數字繪畫工具
首先,大部分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缺少裝備,無法快速、高效地進行美術創作。美術顏料工具較多,學生參與美術學習需要攜帶大量工具,進一步降低了美術教學的靈活性。此時,教師可以引進數字繪zcHqO2Kh/V627V9wyitLec3jLkGn0A8qWlvz46U4gm0=畫工具,以簡化學生參與美術學習的過程。同時,利用數字繪畫工具也可以省去學生購買水彩筆、顏料、宣紙、畫筆花費的資金,進而降低教學成本。同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學會使用數字繪畫軟件、繪畫板,引導學生在平板電腦上完成繪畫創作,指引學生更加靈活高效地參與創作學習。因為數字繪畫工具具備豐富的繪畫功能和特效,學生可以嘗試不同風格的繪畫方式,例如學生可以調整畫筆大小、顏色、透明度,實現更加精確、高效的繪畫
展示。
其次,數字化工具還能夠添加文字、貼圖、音頻,豐富學生的作品表達形式。數字繪畫工具可以模擬繪畫材料和紋理效果,學生在虛擬環境中能夠感受不同的繪畫體驗,同時也能夠在數字工具的帶動下學習不同材料的質感。例如,學生可以選用鉛筆、水彩、油畫等不同繪畫材料,體驗不同材料的繪畫效果,進而增強學生對藝術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培養他們的藝術審美思維。
再次,數字繪畫工具還能夠提供豐富的創作工具和素材庫,可以激發學生創造力,例如學生可以利用數據庫系統中的圖形、圖案、色彩搭配進行創作,構建屬于自己的藝術世界,結合靈活的創作學習方式,引導學生修改圖層,以增強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最后,數字繪畫工具還能夠評估學生的學習狀況,可以結合人工智能系統,分析學生在繪畫期間的學習狀況,從創意表達、藝術實踐等角度評估學生在繪畫工具上的學習水平,從而方便教師在理論教學、實踐授課中找到出發點和立足點,帶動學生參與高效探究。因此,教師利用信息技術開展美術教學活動需要靈活利用數字化工具,以方便學生學習繪畫。
(二)利用虛擬現實技術
虛擬現實技術在小學美術教學活動中的應用較新穎獨特,能夠帶動學生近距離體驗繪畫藝術的魅力。虛擬現實技術可以提供沉浸式的藝術體驗,學生可以利用VR、AR系統,參與藝術體驗學習。學生也可以佩戴相應的虛擬現實頭盔,走進虛擬世界,感受虛擬藝術,從而獲取更加直觀、深刻的學習體驗。學生可以在虛擬環境中觀察藝術作品的創作特征,賞析名畫,參加藝術展覽,甚至可以與藝術家進行互動,了解創作背后的文化故事和歷史背景。另外,虛擬現實技術可以為學生提供實踐創作、演示機會,學生可以在虛擬空間環境中利用虛擬現實繪畫工具進行繪畫創作,結合手勢控制、觸控操作,可以更加靈活高效地參與藝術學習。例如,在虛擬環境中利用手勢觸控功能,選取不同顏色的畫筆材料,結合更加寬闊的創作空間,使學生能夠更加自由地進行創作表達。
另外,虛擬現實技術還能夠增強學生觀察力和表達能力,學生通過觀賞虛擬藝術作品,對作品的細節、色彩、構圖進行學習,進而增強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和視覺敏感力,促進學生表達個人的想法和情感,增強學生的藝術素養。同時,利用虛擬現實技術還能夠促進學科之間的互動融合,例如在虛擬藝術世界中,學生可以接觸不同學科領域的專業知識,可以將歷史、文化、科學與美術進行融合,創建各種各樣的虛擬空間,學生可以利用虛擬現實技術了解“敦煌壁畫”的歷史,對其風格、流派進行學習,找到藝術與歷史之間的有機關聯,從而使學生對藝術的發展規律和特征有一個較深刻的認知。因此,教師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可以在教學活動中帶動學生參與更加靈活、高效地學習,為學生提供虛擬實踐探索的機會,從而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以及藝術學習
能力。
(三)推廣在線學習平臺
推廣在線學習平臺是一項重要舉措,在信息技術的加持下,教師可以利用在線學習平臺提高美術課程教學品質。在線學習平臺可以提供靈活的學習方式,例如學生可以根據時間、地點,選取所需學習的內容。學生也可以在家中、學校通過計算機訪問在線平臺,隨時隨地參與美術學習。
在學習平臺上,教師可以事先上傳資源信息,如練習題、材料、視頻,指導學生根據需求選取學習資源。而在線學習平臺也能夠為學生提供美術互動游戲和創作工具,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
除此之外,在線學習平臺還能夠促進學生自由學習、合作探究,學生可以根據進度、興趣愛好選取學習內容,進而完成自主高效學習。同時,在線學習平臺也可以為學生提供互動、合作、探索的機會。例如,結合在線探討、合作創作等模式,促進學生之間進行交流溝通,并且在線學習平臺還能夠為每一位學生提供個性化支持和幫助。例如,學習平臺可以根據學生在線學習的進度,如觀看視頻進度,評估學生學習表現狀況,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學習建議。當然,教師也可以在平臺上發布美術任務并且批改作業,提供實時反饋,組織學生參與在線探討,從而使小學美術教學不再受到時空限制,提高授課水平。因此,教師需要積極推廣在線學習平臺,為學生提供更加寬闊的美術學習空間,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提升,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水平。
(四)運用社交媒體分享作品
應用社交媒體分享作品是一項互動教學方法,教師可以在社交媒體上利用信息技術創新美術教學模式和方法。通過社交媒體,學生可以將美術作品展示給觀眾,以此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自信心。例如,學生可以將美術創作分享給同學、家人以及社交媒體上的網友,能夠獲取到更加廣泛的藝術評價,從而更加積極、高效地參與藝術學習。社交媒體也能夠擴大學生的學習社區,學生可以在媒體上分享作品,與他人分享個人的心得和體驗。例如,不同學校之間的學生可以進行藝術交流互動,以拓寬學生的美術視野。
另外,在社交媒體上分享美術作品也能夠促進學生素質、素養的提升,教師可以將其中的網絡文明用語以及網絡安全向學生講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學生在數字媒體、社交平臺上也能夠瀏覽和分享他人的創作,了解不同風格的流派和藝術,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因此,教師需要利用數字媒體植入多元化的研學項目,帶動學生高效探究,從而使學生的藝術學習水平得到提升。
(五)引進人工智能輔助教學
首先,人工智能輔助教學在小學美術課堂上的應用能夠發揮意想不到的效果。人工智能系統可以根據學生需求和興趣,提供個性化輔導和學習反饋。學生在進行美術創作、藝術表達期間,可以將個人心得和感觸與人工智能進行交流互動,獲取更加良好的學習體驗。
其次,人工智能系統可根據學生的反饋,為學生量身制定學習計劃和內容,提供針對性指導和幫助,增強美術教學效果。人工智能系統在輔助個性化教學正常實施方面有著積極正向的作用,它可以從美術學科核心素養角度評估學生的美術水平,通過此類實時反饋策略,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提升。另外,人工智能系統也可以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因為它可以連接互聯網以及在線資源庫,提供各種各樣的美術作品,豐富學生的藝術知識儲備,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學生可以將創作向人工智能系統分享傳遞,人工智能系統可以給予點評,并且指出學生在美術創作中的優勢和劣勢,從而幫助學生改變學習方向。
最后,人工智能輔助系統也能夠實時收集學生的學情數據,將信息反饋給教師,而教師可以利用信息實施個性化教學,可以評估當前學生在學習期間存在的不足,從而在教學活動中能夠找到切入點,提高美術課程教學水平。因此,教師利用人工智能系統開展輔助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為學生提供更加寬闊的學習空間,實現對學生的個性化輔導,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效率。
(六)碎片化授課活動
美術知識概念較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不同的學習需求。但大部分教師在教學環節只是在課堂上講解概念,未補充美術教學中的知識細節,學生雖然掌握了知識概念,但由于對碎片化的概念認知較淺顯,無法進一步擴大自身的知識面。針對碎片化教學部分,教師可以利用信息工具、數字化媒體帶動學生參與學習,例如教師可以將美術知識概念進行拆分,利用碎片化的知識理論,結合社交媒體平臺,借助抖音、火山、微信公眾號,讓學生隨時隨地參與美術學習。學生可以將零散化的知識點進行靈活高效探究,在不同時間、地點完成高質量的美術學習。
例如,學生在線學習期間可以瀏覽視頻資料,同時在等待時間也可以抽出一分鐘進行藝術學習。只要有機會,學生便可以拿出手機觀看藝術資料,在短時間內獲取某一項碎片化的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美術學習效率。因此,教師可以利用信息工具、多媒體平臺,結合視頻教學的方式,利用簡短的視頻播放時間帶動學生進行零散化學習,從而使美術教學效率得到提升。
四、信息技術背景下小學美術教學的注意事項
雖然信息工具提供了更加寬闊豐富的空間,但教師也需要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做到返璞歸真,需要兼顧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的探索需求,同時也需要為學生提供真實的環境。簡而言之,教師不能夠對信息技術教學模式產生過多依賴,需要平衡虛擬教學與現實教學之間的比重,從而才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另外,利用信息技術開展美術教學時,教師需要幫助學生篩選學習資源。小學生的信息識別能力較差,還無法獨立完成學習,需要教師為他們挑選學習資料,避免學生在藝術學習過程中偏離主體方向。在后續的教學中,教師也需要對學生的手機、平板電腦以及移動智能設備進行管控,家長、教師需要開展合作互動,對學生的智能設備使用時間、方式進行靈活管控,避免學生將智能設備用于休閑娛樂。
五、結束語
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小學美術教學正朝著豐富、多樣和創新發展,教師要正確使用各項信息技術手段,激發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實現其美術創作主體能動性的發揮。
作者單位:馬可 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曲阜小學
參考文獻
[1]吳巖霞.信息技術帶動下的小學美術教學模式創新探討[J].中國新通信,2020,22(16):199.
[2]章琦.基于信息技術創新小學美術教學模式實踐研究[J].中小學電教,2024,(05):27-29.
[3]范穎超.互聯網背景下小學美術教學模式改革研究[J].知識文庫,2024,40(07):9-12.
[4]胡從媛.基于“互聯網+”創新小學美術教學模式[J].中國新通信,2023,25(04):236-238.
[5]黃姍姍.基于信息技術的小學美術定格動畫教學實踐[J].基礎教育研究,2022,(05):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