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將信息技術應用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可提高教育教學效果,也契合當前“雙減”政策下減負增效的教育要求。信息技術2.0為小學數學課堂提供了創新發展的動力,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綜合進步與全面成長。本文基于當前小學數學課程教學現狀,結合信息技術的發展情況,探尋信息技術2.0與小學數學融合的可行性以及實踐策略,希望為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信息技術2.0;小學數學;融合實踐;策略
一、引言
隨著信息技術2.0的來臨,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工作有了更多的創新空間,教師利用先進技術進行教學情境創設與教學形式創新,可打造出富有生機、充滿活力的數學課堂,培養具備創造性的、擁有開放性思維的學生。
二、信息技術2.0的含義與要求
(一)信息技術2.0的含義
信息技術2.0,就是以教育信息化為目標,全面推進教育現代化,開啟教育智能化時代的技術形式。在教育信息化1.0時期,人們的重點在于為教師提供數字化的教學工具,而很少涉及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專門的課程整合。信息技術2.0則強調教師要結合專業課程展開深度探索,并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在專業課程的數字化、智能化和人性化的設計上,并強調多維融合、改革創新和持續發展[1]。
(二)信息技術2.0在小學教育中的應用
在信息化2.0時代,我國的教育事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從政策層面,將重點放在了推進“教育信息化”,通過數字技術的發展,推動以學生為中心的新教學模式的構建,為適應當前新時期的教學需要,開拓出一條新的途徑[2]。教育信息化2.0行動旨在通過融合各種先進的技術與資源,持續提高學生與知識交互的品質與效率。在技術0bbf4ac0d641ea5f7c70af5fa23e727a支撐上,信息技術2.0計劃通過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技術,結合具體情景,提供感知式教學,構建靈活、多變、互聯的教學課堂,為學生提供生動、直觀、有趣的學習體驗。實踐表明,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可以獲得更多的學習機會[3]。
從教學角度來看,網絡教育的環境會越來越寬松、越來越開放,智能手機等智能化電子設備也會越來越多地參考到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支持學生開展個性化、探索性的學習。
在教學方法方面,教師要突破教師主導、單向對話的傳統模式,加強師生互動,實現個性化、靈活性和多元化的教學模式[4]。
(三)信息技術2.0與小學數學教學融合意義
1.有利于激發學生積極性
數學本身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學生在理解某些知識點時時需要邏輯思維來支撐的。但小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比較薄弱,在學習數學知識時經常會感到吃力。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結合圖文、視頻、動畫等形式,將枯燥無味的教學活動變成豐富多彩的體驗活動,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學生的創造力和參與程度。
2.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信息技術對提高教育成效有積極地促進作用。例如,借助數字化的教學工具和平臺,教師可以營造生動、有趣的課堂氛圍,同時,教師還可以設計大量的練習、游戲和項目任務等交互式教學形式,提升學生的積極性與參與度,從而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3.有利于推進個性化學習
教師通過線上測驗與自動評分,可以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與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并據此對教學策略與措施進行針對性的調整,開展個性化的教學。個性化教學能更好地滿足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個性化需要。
三、信息技術2.0與小學數學教學融合實踐
(一)利用網絡技術,擴充小學數學教學資源
在信息技術2.0背景下開展數學教學,教師可以結合網絡工具,為課程教學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利用數學類應用小程序和App,結合其中的數學游戲、數字游戲,提升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教師可以借助平板電腦或計算機設備,開展互動式教學,加深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加強對數學應用技巧的理解;教師可以使用虛擬現實設備,模擬真實的實驗過程。如在講解幾何知識時,教師可以利用希沃白板,結合智慧黑板,采用拖拽、旋轉等多種方式向學生直觀展示幾何圖形的性質,把握幾何圖形的變化規律,加深對幾何知識相關內容的理解。
在講解數學應用問題時,教師可以結合網絡資源擴充案例教學庫,帶領學生為應用題分類,并尋找類型題目的標準化解題思路。這種基于真實情景和真實數據開展的探討式教學,能夠引導學生將數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數學運算能力,增強數學思維意識。
此外,在備課環節,信息技術能為教師的高質量備課提供基礎和保障。教師可以利用在線教育網站和教育平臺,搜索、挑選其他教師分享的案例,結合優秀教師的課件視頻,將其作為備課參考和補充資源[5],信息技術強大的資源整合功能,既可以擴展教師的教育視野,也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從而有效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效果。
(二)結合虛擬現實,營造生動趣味的教學環境
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為了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學效果,需要教師靈活運用信息技術2.0,為學生設計具有生動性、生活性、新穎性的教學情境。教師要結合教育主題、教學目標和課程內容,優化教學活動設計,使數學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例如,教師可以在講解數字計算時,創設虛擬的探險情境。其中,學生作為探險者,要經歷一個個具體的考驗以完成任務。在探險游戲中,教師可以每個區域設計不同的難度等級供學生自主選擇,學生需要應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問題,才能進入新區域接收新任務。例如,在探險島的幾何區域模塊,任務是不同幾何圖形的周長和面積計算,正確答案是通關密碼。
在代數區域,則要學生綜合運用解方程、模式識別等相關知識點解答題目進行通關。為了提高小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教師還可以設計一些團隊合作類項目,帶領學生在小組解謎尋寶,通過團隊合作提升知識應用能力、解決問題能力。
(三)借助交互工具,打造師生高效互動課堂
小學數學教學內容具有突出的生活性、應用性和實踐性,這意味著教師在教學時,不能只對知識進行簡單的重復講解,而是要讓學生學會對知識的自主探究和靈活應用。
對此,教師可以結合電子白板等交互式工具,設計交互式教學活動。例如,教師可以設置趣味問答活動,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搶答問題,每答對一個問題,給所在小組加一分,最終得分最高的小組可以獲得教師的獎勵。在這種競爭與合作相結合的互動教學機制之下,學生的主動性能夠大幅提升。電子白板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能夠強化師生互動,鼓勵學生表達,也便利學生操作。
例如,在講解“平移與旋轉”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借助交互式電子白板,調出帶有方格的屏幕背景,并在其中分別畫上正方形、鉛筆、小花、旗子等多種圖案,然后,教師可以邀請學生來到講臺,利用電子白板進行繪制。
在實際操作中,考查學生對平移旋轉等內容的了解。借助電子白板輔助教學,能夠節省傳統教學板書的時間,提高數學圖形的繪制效率,在使用白板繪制圖形時,發現錯誤可以更快地修正調整,有利于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知識應用能力。
(四)立足教學平臺,便捷數學作業和評價的反饋
信息技術2.0與小學數學教學的深度融合,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還能夠幫助教師快速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利用智能終端平臺,教師能夠實時收集學生的學習過程數據,結合學生的學習數據和后臺評估,教師能夠對學生實現動態分層,并設計分層性作業。這種基于學生實際學習情況開展的分層調整,能夠突出教學過程的動態性、科學性和精準性。教師在結合信息技術教育網絡教育平臺開展教學實踐時,要注意優化信息技術手段,做好教學評價,突出評價的過程性、全面性,實現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的有機結合。
同時,教師在評價中要突出人文精神和民主精神。例如,在講解萬以內的加法減法時,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梳理總結前期學到的關于加減運算的基本規則。然后,結合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相關原理,為學生后續學習三位數加減等相關內容奠定基礎。在評價反饋環節,教師可以結合電子白板,組織學生完成課堂隨機練習。
學生的練習結果會直接反饋給教師,教師根據反饋結果快速了解本班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在智能終端,學生完成相應的測試題后,平臺上會自動出現一些鼓勵性動畫,例如,“你真棒”“做得真不錯”“繼續努力”等。這些富有激勵性的動態畫面語言,能夠給學生帶來全新的感知,也有利于激發學生完成測試題目的興趣。
四、信息技術2.0與小學數學教學融合反思
(一)要結合小學生的興趣特點
將信息技術2.0與小學數學教學相融合,需要教師重視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價值,要發揮信息技術的輔助優勢,使信息技術成為為課堂教學注入活力的有力工具。在融合實踐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小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習基礎,通過教學創新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例如,在課堂導入環節,教師可以結合故事導入法、視頻案例導入法等多種形式進行教學導入。例如,在講解分數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結合猴子分蘋果的相關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并在視頻中向學生直觀地呈現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關系,從而實現教學目標,提升學生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要結合生活實際引發學生思考
信息技術2.0與小學數學課堂的融合,能夠為原本抽象難懂的數學知識提供直觀形象的展示工具。但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也要注意與生活實際相聯系,突出信息技術2.0的實用性優勢。例如,在應用電子白板時,教師可以結合觸摸屏和中文筆帶領學生進行交互式操作,快速高效率地向學生演示知識點,從而有效節省教師書寫板書的時間。
在應用多媒體教學課件時,教師要注意選擇與生活相貼近的元素和內容,例如,在設計數據案例時,教師可以與購物情境、旅游情境、交通出行情境等生活中常見的情境相結合,從而有效調動學生的思維活躍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對教學過程的參
與度。
(三)要做好評價反饋促進學生成長
在評價反饋和教學管理階段,教師要善于運用網絡教學管理系統,靈活運用并充分挖掘平臺上的課程管理、作業管理、在線測試、資源管理等模塊的價值與優勢,做好作業評價與反饋。結合學生訴求,考慮學生基礎,了解學生動向,便利教學互動,為學生的學習、預習、復習等各個環節的需要提供必要的支持。
五、結束語
信息技術2.0與小學數學教學的深度融合,能夠幫助學生快速掌握數學規律、養成發散性思維,有利于加強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應用,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個性化學習,更高效地實現學以致用,從而打造高質量小學數學課堂。
作者單位:李元元 山東省棗莊市薛城區張范中心小學
參考文獻
[1]袁嘉琦.讓小學數學課堂在“信息反饋”中高效前行[J].教育藝術,2023,(12):21-22.
[2]郭曉寒.小學數學思維可視化教學策略研究[J].教育藝術,2023,(12):62-63.
[3]時曉莉.小學數學教學中情境教學模式的建構[J].學園,2024,17(02):77-79.
[4]路璦嘉.小學數學教學跨學科整合的策略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3,(12):176-178.
[5]王朝敏.“雙減”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提升路徑[J].小學生(上旬刊),2023,(12):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