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的浩瀚海洋中,能夠準確預見并駕馭風口的企業家寥若晨星。
陳鵬博,正是這樣一位具有非凡判斷力的掌舵人。他的故事,是一段關于如何在變幻莫測的市場中,憑借敏銳的直覺和果斷的行動,引領企業乘風破浪的傳奇。
從娛樂到新零售,從前端到后端,他創辦的愿景娛樂(以下簡稱:愿景)能一直及時地調整核心業務和身位,在不停求變中,不斷拓高自己的天花板高度、擴大自己的業務半徑。
“這就是99%幸運+1%判斷力。”
直播行業方興未艾之時,他洞察到了新興領域的無限潛力。沒有觀望,他果斷地將愿景的旗幟插在了電商的沃土之上。這一決策,不僅展現了他超前的商業洞察力,更彰顯了他敢于在風口上起舞的勇氣。
陳鵬博深知,任何一次成功的商業布局,都離不開對行業趨勢的深入分析和對消費者需求的敏銳感知。他和他的團隊,通過大量的市場調研和數據分析,不斷優化戰略方向,確保每一次決策都建立在堅實的數據基礎之上。
如今,愿景不僅在電商領域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更在IP賬號等多個維度實現了多元化發展。陳鵬博的商業帝國,如同一棵深根于創新土壤中的參天大樹,不斷向四周伸展枝葉,汲取著時代的養分。
40多位明星,4萬個IP賬號,打通線上營銷與變現的全鏈路生態鏈,陳鵬博帶領的愿景娛樂成為唯一一個規模破百億的企業。
這可能就是人生高處的風景吧。

陳鵬博的故事始于一個充滿自由和探索精神的童年。
在那個被“放養式管理”包圍的環境中,他的母親,一位從事農資和服裝生意的女性,總是能夠滿足他所有的愿望,而姥姥家的大院成為了他少年時期探索未知世界的樂園。這種自由的成長經歷,為他日后的創業精神埋下了種子。
當許多同齡人沉浸在游戲的虛擬世界中,試圖彌補童年的遺憾時,他的內心早已被一種對未知的渴望和對創新的追求所填滿。大學的陳鵬博就將目光投向了創業。
藝術出身的他,畢業后選擇了大型展覽搭建這一領域,長期往返于各個城市。面對這樣一個重資產且賬期很長的行業,陳博鵬始終在思考“如何做出更聰明的生意”,如何讓自己的投入能夠換取最大化的回報。
一次偶然,陳博鵬在熟稔的車展廠商中獲知,巡演式的展會互動需要有固定的運營和演出人員搭配。但如果采用這樣的形式,就意味著需要與一批演藝人員長期穩定地合作,每個月的固定支出擺在面前,而直播的第一縷風也悄然吹到了面前。
“那個時候完全不知道什么是直播。”但,直覺告訴他,一直在追尋的“聰明的生意”來了。
小試牛刀。
第一個月直播,凈利潤即達到數十萬元,增速和投產比讓陳鵬博和團隊看到了無限可能。“這件事的本質其實很簡單,就是數學與概率學,前期我只要籌備好拉新手段與激勵政策,保證我的基數足夠龐大,爆發是遲早的事。”陳鵬博回憶起當初興奮的場景。
利用這個短暫的時間窗口,陳鵬博迅速組建了一支運營團隊,擴張速度之快幾乎不可思議。自此,“愿景娛樂號”艦船正式在直播領域出海。在之后的一段時間里,陳鵬博的這套打法無往而不勝。
陳鵬博告訴記者,創業需要做“風口上的紫牛”——成大事者,也定是懂得順勢而為的人。順時運之勢,于萬仞之上,推千鈞之石。
目前,直播行業的風口依然在。“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里,全球經濟下行,許多行業都處于衰退狀態,而互聯網和直播行業還保持著相對不錯的增速。尤其是直播電商,2023年前三季度加和銷售額約1.98萬億元,同比增長60.6%。我想,在當下,它還是強勁發展的一脈。”
但,陳鵬博也將現在的直播市場視為后半程,“行業從野蠻生長的草莽時代,進入更加專業與規范的階段后,直播帶貨的網民滲透率幾乎見頂,直播間賣貨在網民心中早已不再是一件新鮮事。現在,賽道里的玩家拼的都是真本事。”
從直播1.0時代賣價格的差異化,到2.0時代賣產品的差異化,再到3.0時代賣生活方式的差異化,直播正在從簡單的買性價比到買審美品位、情緒價值,行業整體正在變得更加真實、有質感。

在本質上,直播電商只是零售交易的一種,只是場景發生在線上,發生在直播間里,“作為一個商業底層邏輯清晰、市場剛需的產業,我認為,這個行業的發展還大有可為,我們作為躬身入局者,也將不斷創新求變。”
許多商業玩家都執迷于追逐直播市場的短期紅利,“格格不入”的陳鵬博卻憋出一個“大招”。
就直播賽道來說,陳鵬博坦言:“我們享受到幾乎完整的紅利期”。
據統計,2020年愿景坐擁超20萬個IP,其中千萬粉絲量級的IP有100余個,旗下IP每天產出內容的平均加和看播PV(頁面瀏覽量)為16億,觸達網民加和總量去重后有4億。他的“內容之城”拔地而起,旗下達人產出的內容,每天都與上億網友的喜怒哀樂共鳴。
但,陳鵬博并未沉浸在眼前的繁榮里。他清醒地認識到,泛娛樂直播產業的增長即將見頂,雖然能夠在短期內快速創造大量財富,但業務模式極輕、極虛,就像一片云,會被風輕松吹散,留不下痕跡,也沉淀不了價值。
“每一場直播的內容和營收都是不可控的,但是電商的每個環節都是更容易被量化的,是一個可持續的商業模式,直播會成為電商的重要場景之一。”他再次思考,新的業務模式在哪里?
早在2020年4月,陳鵬博首次試水明星直播帶貨,單場觀看量即突破4 000萬,GMV(商品交易總額)超4 700萬元。據了解,這也是國內首場明星直播帶貨,是整個行業模式的開端。
“同樣是直播帶貨,用明星的信任來背書一定大于達人與網紅,因此愿景當然選擇明星。直播帶貨本就是重運營的工種,在精而不在多,在質而不在量。孵化一個腰部IP和一個頭部IP的前中期投入相差無幾,但取得的GMV和人效比可能相差百倍,一樣的杠桿當然選擇撬動頭部,這和泛娛樂直播的打法完全不同。”

不過就目前愿景的發展而言,陳博鵬稱,最早期的時候明星資源確實是他能快速拿到結果的重要資源,現在公司的核心價值是多維的。
在前端,公司的人才密度高、團隊有豐富的實戰經驗,而電商行業本就更需要實踐積累型人才,操盤的場次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水平的高低,能兜底產出的下限亦是行業的中高水位線。依托于專業,公司才能合作更多更大的IP,并在各個垂類均孵化出頭部,在前端有穩定的銷售出口矩陣。
同時,愿景前端出口已經不僅僅是頭部IP,還有切片、矩陣號、店播、自營IP、出海電商,現在還在研發AI虛擬直播業務。
能取得這樣的成績,陳鵬博把99%分給了“幸運”。
在他看來,愿景娛樂能有今天,“幸運”離不開政策好和行業爆發力足,從2017年到2021年,愿景僅僅用了4年的時間就完成了萬億規模的增長,一直都處在超高速增長的水平,如果沒有趕上時代的風口,不可能成就愿景娛樂這樣的百億企業。
從藝術展覽延伸至直播領域,再從娛樂跨越到電商,愿景娛樂的商業完成了跨界與閉環。
愿景算是較早的一批內容型電商公司,前期跑馬圈地簽約了一批大IP,快速在主流類目上都培養出了自己的“超頭”。
所有成績都圍繞“好內容、好產品、好服務”,在陳鵬博眼中,這三個板塊就是愿景優勢的根基。
首先“好內容”一定是服務于用戶的。
真正的優質內容源于真實性,并且能夠滿足用戶的需求,它超越了單純的數據指標,觸及人心。在愿景娛樂,主播們深知這一點,他們在推廣商品之前,可能會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深入到產品源頭,甚至遠赴海外進行實地考察。這種“上山下海”的精神,不僅確保了內容的真實性,也為用戶提供了深度和價值。
通過這樣的探索和實踐,愿景娛樂的內容團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并形成了一套獨特的方法論。這些經驗不僅提升了內容的質量和可信度,也加深了與用戶之間的聯系。他們相信,通過提供真誠、有深度的內容,可以建立起用戶的信任,從而實現更長遠的發展。這種對內容真實性和價值的堅持,是愿景娛樂不斷進步和創新的動力源泉。

“好產品”是立足之本。
愿景剛入局內容電商的時候就成立了質檢團隊,把品控作為愿景的安全生命線。
對此,陳鵬博提出“三大工具箱”,用于產品提效率、保質量、放增量。
一是SaaS系統,本質是自主研發的數據管理工具。作用是通過數字化管理和大數據分析,沉淀和管理公司匯聚的2萬家供應鏈資源,推進直播帶貨線上協作。高效的資源整合能力和信息分析處理能力,縮短了業務流程,提升了業務效率,實現了供應鏈合作的智能化、內部團隊內容生產的數字化,所以幫我們跑得更快。
二是云倉,供應鏈目前位于義烏扶搖智谷產業園,整體有20 000平方米,目前峰值發貨15萬單/天,除了為前端合作商家提供倉儲和配送服務,把控商品在倉儲、運輸、末端配送等環節的操作質量外,云倉也對外部商家開放。目前云倉還開啟了“倉配+倉播”業務,主播可以直接在云倉開播,直接鏈接供需兩端、省去中間環節,源頭直發。
三是切片系統,切片系統把前端內容的精彩片段截取成素材,讓上萬個共創者二創傳播。從傳播效果來看,直播的傳播更深,所以適合通過賣貨這種深體驗場景,轉化為銷量;而二創的短視頻傳播更廣,更能讓好產品一朝天下聞。兩者結合,連線成面,將一維的業務做成二維的生意,目前已為愿景娛樂增收過億。
“我們想把對商品質量和售后服務的把控能力抓在自己手里,直接向用戶負責,所以做了這個決定。訂單貨品通過質檢后進入云倉,再由我們發貨。”
這么久以來,愿景賣出去的產品口碑都十分不錯,合作方和用戶也普遍十分認可陳鵬博對產品端的把控。另外借助矩陣優勢,愿景對產品的機制把控有很強的話語權,這對IP孵化和粉絲滿意度雙邊都有很強的優勢。
如此一來,云倉保障了從直播間售出的產品能夠溯源保真、售后及時,“并且我們支持商家就近選擇倉庫,訂單覆蓋全國,保障24小時內攬收,也提高了到貨速度,這樣一來,我們的服務質量就上去了。”
最后是“好服務”。
面對主播,愿景有領先完善的培養孵化體系,這得益于公司的精兵強將。電商直播的人才主要是要靠真刀真槍的實操經驗投喂,執行的場次越多,人才素質就越優秀。一年近5 000多場大型直播的密度下,自然人才密度也高。
面對用戶,愿景不僅在售前就做了嚴格的質量把控,更是在售后也有專業的服務網,智能監控、預警和跟進負反饋,除了從商家端給予解決方案外,從銷售端也給出相應的專業服務,所以消費者滿意度一直很高。
一直走在不設限的創新里,陳鵬博將內容電商的可能性挖掘得淋漓盡致。“新媒體內容制作+直播帶貨+開放平臺研發+物流云倉”一體、前后端打通的穩健結構,真正意義上讓這家內容電商公司體系化運營,實現了業務閉環。
壁壘也在這樣的節奏下,一點點立起來了。
訪談企業家是一件有趣的事。在他和他講述的企業故事之間,一定是有一些個人的東西在產生關聯。人格的、品性的、與生俱來的,寫在基因里的東西。
2018年直播,2020年電商。經歷了兩個“商業周期”的陳鵬博,在直播商業這個行當,仿佛活了兩次、經歷了兩個時代變遷。因此,當他坐在記者面前,他性格里投射出來的那種強連接,在時代交替布下的這張背景網前顯得愈發強烈。
如果你從藝術商人的角度解讀陳鵬博,一定會為他的判斷力和勇氣點贊。一家以直播為核心驅動的商業體和品牌,肯堅持花真金白銀去落實每一處細節,并慢慢展開一張直播變現的未來圖景,陳鵬博需要大量的錢,更需要沉住氣。
做新興行業生意的人都知道,一個新點子、新產品、新業態,花在試錯上的成本是重要開支,戰略燒腦更燒錢。所以在擴張的商業路徑上,規模化復制一般都是規定動作,因為可以“一勞永逸”。

陳鵬博選擇做愿景,偏偏挑了最難的一條路來走,不僅提出多維的商業模式,還要把創業過程中總結出的經驗,打造成工具包賦能行業。在他眼中,創造商業的價值是天然的使命,但還要考慮企業真正能為社會創造的價值。
舉個例子,愿景打造的切片業務,帶動了上萬個家庭或個人的就業;在人才引進方面,持續開放校招,成為年輕電商人才的“黃埔軍校”;成立了愿景公益基金,和浙江省婦女兒童基金會、浙江螞蟻公益基金會等公益組織協作,目前已經將溫暖帶到了貴州黎平,未來還會發起“愿景未來公益計劃”;成立助農事業部,借助電商直播的能力,賦能農民、賦能農業,幫助好山貨農貨通過網絡的渠道,走進千千萬萬家……
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耳濡目染,時代氣息已融入他的血液,是很難磨滅的。很難講清楚面前這位純藝術出身的人,何以造就了他,何以驅使他做了這一切和直播相關的事。不過,藝術家在創作時表現出的偏執與虔誠,同樣像影子一樣跟在他腳下。
談及“愿景”之名的來由時,陳鵬博推了推眼鏡,“我最初關注到孫正義的愿景基金,覺得這個名字非常好,又聽到馬云解讀‘愿景’,就更篤定這個想法。”
他已經不記得馬云的原話,但那一刻的感受卻至今清晰,“只有將愿景、使命、價值觀放在一起,才能成功。”彼時,金融、地產領域都已經有名為“愿景”的公司注冊,但直播相關領域還沒有,陳鵬博補上了。
未來會是什么樣?陳鵬博的回答依舊很出乎意料。“我會去挑戰開拓一個新的行業,可能與直播相關,也可能無關。”
陳鵬博的愿景,愿景的愿景,不僅接通現實,也掛滿想象的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