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為助推山東省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從農業和農村兩個維度構建指標體系,利用基于熵權的逼近理想解排序(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法對2012—2022年山東省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水平進行測度。結果表明,2012—2022年山東省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水平整體上有所提升,但各地級市發展水平存在差距;山東省沿海城市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水平高于內陸地區;部分城市存在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發展不平衡的問題。
關鍵詞 農業農村現代化;熵權;逼近理想解排序(TOPSIS);發展水平;山東省
中圖分類號:F327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7.043
在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大浪潮下,找到一條與我國實際國情相契合的農業農村現代化道路至關重要。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動現代服務業同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要求到2035年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山東省作為農業大省,在《山東省“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中同樣做出發展布局,如何振興鄉村、發展農業和培育高素質農民,如何快速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成為該省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因此,站在“十四五”規劃的新征程,構建符合時代背景的農業農村現代化指標體系,精準衡量山東省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水平,對于農業農村發展戰略部署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有關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研究,主要聚焦其內涵、測度評價及影響因素上。在內涵上,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在農業農村政策的指引下推動鄉村振興、農業強國和農民共同富裕目標的實現,即農村現代化、農業現代化和農民現代化的有機融合、互為交織[1];還有學者從政治經濟學、社會學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論述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兩者之間的關系[2]。在測度評價上,有學者從投入、產出、社會發展3個維度構建農業現代化指標體系,對我國東北地區的農業現代化水平進行測度[3];還有學者從農業、農村、農民和城鄉融合的視角出發,對全國的農村現代化水平進行測度[4];也有學者基于熵權法對新疆農業農村現代化水平進行測度評價和障礙因子分析[5]。在影響因素上,農業、經濟、交通是影響農業農村現代化最主要因素[6];還有學者提出,農業技術進步、城鎮化、經濟發展水平和農作物種植結構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具有顯著影響[7];也有學者從實證的視角,借助雙重差分(Differences-in-Differences,DID)模型和高維固定效應面板模型表明了數字經濟對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影響機理[8]。
筆者通過梳理以上文獻發現,學者們對農業農村現代化已有較為深入的研究,但在指標構建上仍存在涵蓋度不足、可度量性不強等問題。基于此,筆者從農業和農村的視角出發,構建包含生產、產業、經營、生態及生活5個維度的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并采用基于熵權的逼近理想解排序(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法對山東省各地級市的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水平進行測度,以期為提高山東省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水平提供理論指導和政策建議。
1" 指標體系構建與研究方法
1.1" 指標體系構建
筆者基于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內涵和山東省農業農村實際發展狀況,從農業和農村2個層面構建包含生產、產業、經營、生態及生活5個維度、12項具體指標的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見表1)。其中,農業現代化包括農業生產現代化、農業產業現代化、農業經營現代化,農村現代化包括農村生態現代化和農村生活現代化。
1.2" 研究方法
為精確測算各項指標對山東省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影響力度,避免賦權的主觀性問題,筆者選擇采用基于熵權的TOPSIS法對2012—2022年山東省16個地級市的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水平進行綜合評價。具體測算方法如下。
1)采用極差法對數據進行標準化,數據標準化計算公式為
[Kij=Xij-XminXmax-Xmin+0.000 1,正向指標Xmax-XijXmax-Xmin+0.000 1,負向指標] (1)
式中:Kij為進行標準化后的值;Xij為第i年第j個指標的原始值;Xmin、Xmax分別為原始數據的最小值與最大值。
2)計算指標比重Pij,其計算公式為
[Pij=Kiji=1mKij]" " " " " " " " " " " " " " "(2)
3)計算第j個評級指標的信息熵Ej,其計算公式為
[Ej=ln1mi=1mPijlnPij] (3)
式中:m為年份數目和城市數目的乘積。
4)計算各指標權重Wj,其計算公式為
[Wj=1-Ejj=1n1-Ej] (4)
式中:n為指標個數。
5)構建加權矩陣N,其計算公式為
[λij=Wj×Kij] (5)
[N=λijmn]" (6)
式中:λij為第i年第j個指標加權矩陣上的值。
6)確定最優方案Z[+i]與最劣方案Z[-i],其計算公式為
[h+j=maxλi1,λi2,…,λim] (7)
[h-j=minλi1,λi2,…,λim]" (8)
[Z+i=j=1mλij-h+j2]" (9)
[Z-i=j=1mλij-h-j2]" "(10)
式中:[h+j]和[h-j]分別為加權矩陣中各指標的正理想解和負理想解。
7)計算農業農村現代化水平指數Mi,其計算公式為
[Mi=Z-iZ-i+Z+i]" "(11)
式中:Mi的取值范圍在[0,1],取值越靠近1,表明該地區的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水平越高,反之則越低。
1.3" 數據來源
筆者選擇2012—2022年山東省16個地級市的面板數據作為研究對象,數據來自《山東統計年鑒》《山東農村統計年鑒》及各地級市統計年鑒。對于個別缺失數據,采用插值法或均值法進行補充。另外,由于行政區調整問題,對2019年前萊蕪市的各項指標與濟南市做了合理歸并。
2" 結果與分析
2.1" 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水平測度分析
由表2可知,2012—2022年,山東省各地級市的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水平普遍有所提高,其均值從2012年的0.267提升到2022年的0.382。此外可以看出,山東省各地級市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水平存在明顯差距。沿海地區的威海市、煙臺市、日照市及東營市的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水平整體較高,尤其是威海市排名始終領跑全省;德州市、濰坊市、泰安市等地的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水平排名處于中間位次;菏澤市、臨沂市、棗莊市及聊城市等地的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水平則較低。主要原因可能是沿海經濟區作為旅游城市,鄉村旅游等服務業較為發達,資金、農業技術、專業性農業人才等優質資源較為豐富,促進了農業生產和農業經營現代化,從而推動了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而山東省內陸地區,地理位置較偏僻,優質生產資源匱乏,政府政策扶持力度相對不足,一些地區農村基礎設施發展較為滯后等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業農村現代化。值得一提的是,除2012年和2022年外,山東省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水平中位數均小于均值,表明山東省很多城市的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水平不及全省平均發展水平,地區間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水平差距較為明顯。
2.2" 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水平測度分析
采用基于熵權的TOPSIS法進一步對2012—2022年山東省各地級市的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發展水平進行測度。由圖1可知,一些城市出現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發展水平不一致的情形。1)以濟南市、青島市、淄博市為代表的城市,其農村現代化發展狀況好于農業現代化發展狀況。這部分城市通常把經濟重心放在第二、第三產業上,第一產業就業人員少且土地資源有限,導致農業土地產出率較低,同時這部分城市比較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并且城鎮化率和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又相對較高,導致城市農業現代化水平低于農村現代化水平。2)以煙臺市、威海市、日照市為代表的城市,其農業現代化水平更高。原因可能是這類城市更注重發揮農業產業優勢,如威海市漁業產值在山東省始終處于領先位置。
3" 結論與對策建議
3.1" 結論
2012—2022年,山東省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水平整體上有所提升,各地級市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水平不平衡,并且大多數城市的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水平趕不上全省均值水平;從區域特征上看,山東省沿海地區的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水平整體上高于內陸地區;由于部分城市一二三產業發展不平衡,導致其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發展水平存在差距。
3.2" 對策建議
1)各地政府要發揮模范帶頭作用,立足地方特色,著力縮小地區差距,全方位提升農業農村的生產、產業、經營、生態及生活等各維度水平,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邁出新步伐。2)撬動社會資本,吸引外來資金、技術、人才,為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增添新活力。同時,突破農業產業轉型痛點,促進產業融合,打破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發展不平衡的局面。3)重視人力資本和專業性農業人才的培養,加強農村教育、通信、醫療等基礎設施的完善,以便激發年輕一代返鄉就業的積極性。此外,將智能設施、物聯網、大數據等與農業農村發展相結合,全方位提高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水平。
參考文獻:
[1] 藍紅星,王婷昱,施帝斌.中國農業農村現代化:生成邏輯、內涵特征與推進方略[J].改革,2023(7):105-115.
[2] 杜志雄.農業農村現代化:內涵辨析、問題挑戰與實現路徑[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21(5):1-10.
[3] 楊奇峰,張平宇,李靜,等.東北地區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測度與時空演變分析[J].地理科學,2022,42(9):1588-1599.
[4] 錢佰慧,陳思霖,徐洋,等.農村現代化水平評價指標體系構建與測度分析[J].農業經濟與管理,2021(6):39-49.
[5] 巴·哥爾拉.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新疆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水平測度研究[D].烏魯木齊:新疆農業大學,2020.
[6] 肖冰,吳詩翩.基于結構方程模型的農業農村現代化影響因素分析[J].江蘇農業科學,2021,49(4):231-236.
[7] 辛嶺,劉衡,胡志全.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區域差異及影響因素分析[J].經濟縱橫,2021(12):101-114.
[8] 王偉新,殷徐康,王晨光.數字經濟助推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測度、機制與啟示[J].農業現代化研究,2023,44(4):609-623.
(責任編輯:劉寧寧)
基金課題: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ZR2020QG043);山東省高等學校優秀青年創新項目(2022RW076)。
作者簡介:孫燦(2000—),碩士,研究方向為農業農村現代化。
*為通信作者,E-mail:lesleyxue@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