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做好預防管理
1.密切關注氣象信息
高度重視稻田綜合種養越冬風險,密切關注低溫、雨雪、冰凍等災害天氣信息,及時預警預判,掌握降溫、降雪的強度及可能影響的范圍和持續時間等,做好養殖基地的應急準備工作。
2.檢查加高加固設施
提前加高加固稻田田埂,加牢生產用房,檢查進、排水設施,防止凍裂,并及時排查補漏。建立應急值班值守制度,堅持早晚巡查稻田設施,發現災情及時上報。
3.儲備應急預備物資
適當儲備應對低溫災害發生的預備物資,如增氧劑、底質消毒片劑、復合解毒有機酸溶液、溫和性消毒劑等。
二、加強日常管理
1.適當提高水位
有條件的種養區域要及時加注新水,防止水產養殖動物因氣溫驟降引起強應激反應及凍傷、凍死。稻田綜合種養的水位至少保持在60厘米以上,以起到保溫、增加水體溶氧量和改善水質的作用,確保水產養殖動物安全越冬。
2.覆蓋稻草防凍
進行水產苗種繁育的稻田,可將水稻秸稈壘垛成一排,垛高30~50厘米、直徑1~2米,在寒潮來臨時可為水產苗種提供庇護場所。在水產養殖動物洞穴較多的地方,可覆蓋3~5厘米厚的稻草秸稈,以提高洞穴溫度,保障水產養殖動物不受低溫傷害。
3.及時除雪破冰
一旦發現種養區域出現積雪封凍,應在靠近田埂邊的結冰地方進行破冰,每隔10米左右打1個直徑1米的冰窟窿,以利空氣中的氧氣溶入水體,避免水產養殖動物因缺氧而窒息死亡。
4.科學投喂飼料
水產養殖動物(尤其是苗種)越冬期間自身消耗大、免疫力相對低下,所以寒潮來臨前,應在田面、溝渠潑灑維生素C,以防溫度驟降對水產養殖動物造成應激反應。災害過后,在天氣晴好、氣溫較高的中午,可少量投喂優質飼料,以保證水產養殖動物的體質,補充消耗,增強其耐寒和抗病能力,提高水產養殖動物越冬期和開春成活率。
5.加強水質管理
在越冬期間,稻田普遍水體清瘦,易滋生青苔,水產養殖動物也往往容易發生水霉病、腐皮病、小瓜蟲病等病害。要保持優良的水色和適宜的透明度,可根據水體肥瘦狀況,選擇晴好天氣不定期地潑灑低溫肥水產品,確保水質優良。
三、做好病害防治
1.積極預防
冬季稻田綜合種養的水產養殖動物防病主要應把控好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提高水位,注重科學投喂,增強或維持水產養殖動物的體質;另一方面是注意保持水體適宜的肥度、水色和透明度。
2.精準防治
冬季溫度低,水產養殖動物病害發生相對較少。在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天氣來臨時,應盡量減少人為的生產操作,避免水產養殖動物出現應激、擦傷后繼發感染水霉病或赤皮病。建議調控好水質、底質,同時適量添加能提高水產養殖動物免疫力的飼料添加劑,增強水產養殖動物體質。此外,要加大水生動植物疾病測報和水生動物疫病監測力度,一旦發現疫情,應通過規定程序及時上報,做好應急處置。已發病或死亡的水產養殖動物,應及時清除并進行無害化處理。
3.補投苗種
災情過后,應及時探明稻田中水產養殖動物的數量,根據情況適時補投苗種。補投苗種時,以補投大規格苗種為主,最大限度地滿足災后的生產需要,將災害對稻田綜合種養生產的影響降到最低。
(江西省水生生物保護救助中心 傅雪軍 黃濱 郵編:330029;江西師范大學 倪才英 郵編:330002;江西農業大學 賀浩華 阮記明 楊濱娟 郵編:33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