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高三之前,總分從來沒超過400分,而高考我考到了600分。本來連二本都危險的我,擦邊考上了一所“985”,終于在高中的最后一年完成了逆襲。
現在回頭看,在我的高中三年里有三個關鍵節點,對結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最重要的兩個,都發生在高三。如果你也和我一樣,想要在高三逆風翻盤,卻不知從哪兒起步,那么請好好看完這篇文章。我用自己的經歷告訴你,這場仗要怎么打。
初中升高中后,我發現自己沒辦法進入高中該有的學習狀態。學霸好像從高一就開啟了瘋狂模式,而我看在眼里卻無動于衷,甚至覺得厭惡。高一的我,真的討厭高中壓抑的氛圍,死氣沉沉的課間、老師們嚴厲的眼神以及總被霸占的體育課。整整一年,我沒心沒肺地上課,作業有時寫得用心,有時直接開抄。
但那時候,我是有一點野心的,也想去一所好大學。我對自己的定位絕對不是混吃等死。那時的我似乎一直都沒有準備好開啟苦修模式,徘徊在積極與消極之間。我高一的成績只排在班級中下。可在高二開學時,我突然感覺到,這次開學像是一場無名的儀式,讓所有人自愿褪去高一的不適應,默默在心中開啟自己的征程。過去和我一起看小說的哥們兒不再喊我去逛書店了,坐在第一排的女生似乎也很少再討論八卦,周圍的同學都有了理想的大學目標,一切都在告訴我一個事實:必須開始戰斗了。
高二,當我想開啟學霸模式的時候,卻發現根本開啟不了。過去一年,我一直在用同樣的借口麻痹自己:“現在我還沒使出全力,還不到時候。”當我真正想要奮起直追時,卻被試卷按在地上一次次摩擦。我對于沖刺一個好學校的欲望本來沒有多么強烈,可一次次難看的分數下來后,自尊心反而強化了我的不甘。我就是不服。我必須贏!終于,長這么大以來,我第一次發自內心地想要變成很厲害的人。雖然心態有了不同,但成績依然很爛,在升入高三之前,從來沒有哪次能超過400分。
高三開學,所有人心照不宣地踏上這場苦行的最后一程。第一輪復習開始的時候,我起床的時間從6點變成5點,但我逐漸意識到,自己過去的努力其實是有問題的。我喜歡在早自習重復背那些已經滾瓜爛熟的文言文,喜歡把英語教輔資料里總結的固定用法剪下來貼在筆記本上。自己的錯題本上更多的是摘抄錯題,而不是再做一次,直到徹底搞懂。我也搞過刷題戰術,但遇到簡單的題懶得去算,遇到難的題又算不出來。好像很努力,但沒有一點用。
你有沒有發現,我的努力其實全都集中于“簡單”的事情。反復背誦已經掌握的東西,不費腦子;搜集教輔資料的知識點,也不費腦子;把做錯的題抄在錯題本上,依然不費腦子;刷簡單的題,跳過有難度的題,同樣不費腦子。這種機械的學習,幾乎是純粹的體力勞動,花了大量的時間,其實都是無用功。在第一輪復習時,我終于意識到這一點。不能把劣質的努力當成真正的努力。
在我的任督二脈被打通之后,我做的每一件事都收到了明顯的成效。過去是什么簡單做什么,那之后我是“哪里不會點哪里”。這樣的學習,真的費腦子,但奇妙的是,一點兒都不累。不僅不累,反而讓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一個個難點被我突破,月考的成績突飛猛進,我知道自己終于踏上了正軌。我清楚地了解了自己的薄弱點在哪兒,更清楚需要的只是時間,只要按部就班,就搞得定。全盤皆在我心中,這種對自己的掌控感給我帶來了巨大的自信。我知道自己的進度快慢,知道自己應該在哪個晚自習著重復習哪個知識點,知道要戰略性地放棄什么難度的題。一輪到二輪,一次次抽考、統考、聯考,我能感覺到自己的進步。我的排名終于上升到年級前一百,也有自信穩過一本線了。但高考前大概兩個月,我陷入了瓶頸期。
一輪復習開始的時候,我一直是緊跟老師的節奏。這種方法對于一輪,甚至二輪都很有用,因為那個階段依然是鞏固基礎。老師們按照課程安排上課,對我的效果很好。但高考前大概兩個月,二輪復習已經快結束了,對于各科知識點的掌握也已經接近飽和,那個時候我發現,老師的課程安排已經對我沒什么價值。只有我自己清楚,哪些知識掌握得不好,哪些知識已經爛熟于心,所以我做了一個決定,除了講一些有價值的題,我按自己知識掌握的程度安排學習進度。這樣,我可以支配的時間突然多了好幾倍。我在語文課上做圓錐曲線;在生物課上算萬有引力;在晚自習大家刷著老師布置的卷子的時候打開錯題本,直到有信心把整個錯題本都扔掉。
事后也證明,我在最后兩個月選擇了自己的節奏,這是一個正確的決定。當然,前提是自己真正清楚薄弱點到底在哪里。在基礎差的時候,自主學習很可能效率更低,跟著老師走是更加明智的選擇。
高考,我正常發揮,剛好600分,考上一所“985”高校。現在回想起來,高中一共發生了三件重要的事情,幫我實現了最后的逆襲。第一,我終于再也受不了自己的平庸,學習從被動變為主動。第二,我拋棄了所有的劣質努力,只做有用的練習,再也不會自我感動、自我欺騙,而是從切實的進步中獲得成就感。第三,我在瓶頸期作出了正確的選擇。真心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你,不管距離目標有多遠,都不要放棄。千萬千萬,不要辜負你的野心與努力,不要辜負晚自習下課,月光下人潮中,那個心中夾雜著沮喪與迷茫、向往與執念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