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難免遇到與朋友發生矛盾、意見不合的情況,如何用溝通化解沖突?以下三招可以學起來。
第一招,了解沖突背后的真實需求。
沖突背后是彼此的需求沒有被看見、被接納,所以,解決任何矛盾,最重要的是了解彼此的真實需求。
爭論時,對方通常會說“算了,懶得和你說”之類的話,這只不過是以評判的方式來表達某個自己的需要。我們的功課是去學習在別人不明說的情況下,識1lnaih+maLiL4z+cm5K/Jw==別話語中隱含的需要,通常這要靠猜測,然后再向他們求證,支持他們說出自己的需要。比如,有朋友說你:“和你說話從來都不聽!”那你可以問:“你不高興,是因為你需要被聽見嗎?”而不是問:“ 你是在生我的氣嗎?”要把關注點放到對方內心的需求,而不是因為誰的問題。
第二招,不帶有偏見地描述客觀事實。
語言表達非常重要,沖突的起因常常是一言不合,比如用負面詞匯“笨”“懶”,或用含有評論意味的形容詞、副詞,如“你總是這樣”“每次”“永遠”等。化解沖突,需要描述客觀事實,不要帶有情緒和觀點地評價對方,而是只講客觀發生了什么。比如和朋友一起打球,朋友打得不好,如果說“你怎么打的?太糟糕了”,這就是在宣泄情緒,而客觀描述應該只講“你上場20 分鐘沒有進球”。比如,小組成員沒有及時上交合作成果,如果說“你怎么這么磨蹭”,這是你的評價,客觀描述是“我看你昨天才開始做”。
第三招,真誠地表達你的感受,使用“我”語言。
使用“我”語言而不是“你”語言來表達你的感受。例如“我感到難過,因為我的東西被藏起來了”。而不是“你總是藏我的東西”。這種表達方式可以減少對方的防御心理,使溝通更順暢。
但是注意,一定要讓對方知道到底是什么行為讓你有了這樣的感受。因此要將“我感到”“我覺得”和對方的行為進行聯系,讓對方更好地理解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