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元宇宙經濟本質上屬于注意力經濟,其基本矛盾在于沉浸式體驗的無限需求與個體有限的注意力資源之間的沖突。為解決這一矛盾,提出以數字化身和數字通證作為解決機制。數字化身基于Web 3.0技術擴展用戶的注意力資源,并通過與用戶的互動參與經濟活動。數字通證則運用區塊鏈技術,將注意力資源轉化為可量化的標準化貨幣,促進其流通。數字化身和數字通證的發展促進用戶跨平臺的流動性,推動元宇宙經濟趨向多中心化發展。因此,政府應從優化注意力資源配置的角度出發,激勵技術創新,強化內容與通證的監管,促進平臺多樣化與互聯互通,以激發元宇宙經濟的活力。
關鍵詞:元宇宙經濟;注意力經濟;數字化身;Web 3.0技術;數字通證;區塊鏈技術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848-2024(05)-0021-11
一、問題提出
元宇宙是基于第三代互聯網(Web 3.0)技術構建的,融合了數字虛擬空間與物理現實空間的新型空間。Web 3.0技術的核心包括以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或第六代移動通信技術(6G)為代表的高速信息傳輸技術、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區塊鏈、非同質化通證(NFT)、數字貨幣和數字孿生等技術①。在這些技術的支撐下,Web 3.0技術具備了“全面且真實”的特征,因此也被稱為全真互聯網。具體來說,“全面”是指數字虛擬空間與物理現實空間的深度融合,“真實”則是指數字化的場景重現所賦予用戶體驗的真實性?!叭妗焙汀罢鎸崱笔侨婊ヂ摼W區別于前兩代互聯網的本質特征,重塑了互聯網時代的用戶體驗。在Web 3.0技術的支撐下,形成了虛擬與現實相互融合的元宇宙空間。元宇宙空間的虛擬性體現在應用場景在數字虛擬空間的數字化還原,而現實性則體現在數字虛擬空間的運行邏輯和應用場景對物理現實世界的高度復刻。通過虛擬與現實的融合,元宇宙空間可以構建起連接現實活動和虛擬活動的橋梁,為用戶提供真正的沉浸式體驗。
人們在元宇宙空間中開展的一系列經濟活動構成了元宇宙經濟。首先,這些經濟活動涵蓋了基于Web 3.0技術展開的支撐性技術創新,例如硬件設備的研發與更新、軟件內容的構思與創作,以及元宇宙空間秩序的構建與維系。其次,用戶依托硬件設備進入數字空間后,還會進行生產、消費、娛樂、交易、分配等一系列活動。其中,生產活動主要包括虛擬辦公會議、產品制作模擬等,消費活動則包括虛擬產品(如游戲道具、數字服飾)購買等;娛樂活動包括觀看虛擬演唱會和參與元宇宙游戲等;交易活動涉及虛擬土地拍賣、數字藏品購買和數字資產交易等。通過這些活動,元宇宙正在構建一個自我完善的經濟系統,該系統與物理現實世界并行運作[1]。
上述元宇宙經濟活動吸引了眾多企業,它們競相布局元宇宙相關產業并發布產品。例如,在元宇宙發展戰略層面,Facebook的創始人扎克伯格將辦公活動視作元宇宙的核心功能,并圍繞元宇宙的生產應用進行布局,而美國領先的游戲公司Take-Two的首席執行官施特勞斯則意見相左;在元宇宙硬件設備領域,字節跳動公司收購VR軟硬件研發制造商Pico,而谷歌、華為等公司也分別推出Mirage Solo、VR Glass等VR頭顯產品;在元宇宙操作系統領域,蘋果公司正在開發名為現實操作系統(reality OS)的全新系統;在元宇宙娛樂產品領域,Facebook更名為Meta,騰訊公司投資了有“元宇宙第一股”之稱的沙盒游戲平臺企業羅布樂思,百度公司則推出了首款國產元宇宙社交產品“希壤”。國內眾多地方政府也紛紛出臺了扶植元宇宙產業發展的政策:如北京市發布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元宇宙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4年)》,力爭打造文旅內容元宇宙應用示范區;上海市制定了《上海市培育“元宇宙”新賽道行動方案(2022—2025年)》,系統布局元宇宙產業;浙江、深圳等20余個省市紛紛為元宇宙發展提供指導意見,扶持相關產業落地。
然而,元宇宙經濟實踐活動頻繁遭遇挫折:Facebook 改名Meta后,其用戶基數和日活躍用戶數不增反降。Meta的Reality Labs部門,專注于VR、AR和社交平臺的宇宙項目開發,在2022年前三季度的運營虧損總額高達94億美元,同比上升超過30%。國內方面,字節跳動公司嘗試開發的社交元宇宙“派對島”和內容推薦元宇宙項目“可頌”等在2022年相繼暫停運營,促使公司重新審視元宇宙布局。騰訊公司在2022年6月正式宣布中止其虛擬現實硬件領域的進軍計劃,該部門的發展重心和未來路徑有待重新規劃。隨著資本熱度減退,許多元宇宙產品紛紛折戟。更令人沮喪的是,對元宇宙的關注度和討論量急劇下降?!督鹑跁r報》專欄作家杰瑪·凱利指出,2022—2023年“元宇宙”一詞在谷歌趨勢中的搜索流量下降了約80%。目前來看,元宇宙的未來仍舊充滿不確定性和挑戰。
因此,要推進元宇宙經濟的健康發展并實現其與實體經濟的融合,需要明晰元宇宙經濟的本質問題:元宇宙經濟活動中最重要的生產要素是什么?生產和消費等經濟活動在元宇宙中是如何開展的?作為數字經濟的新形態,元宇宙經濟與傳統的數字經濟形態區別和聯系分別是什么?為何元宇宙經濟特別依賴數字貨幣?其貨幣化的產生基礎和價值來源又是什么?此外,從平臺的視角來看,如何實現元宇宙中生產要素的有效配置?許多研究和文獻嘗試回答這些問題。從研究內容來看,涉及內容生態、關聯技術、場景應用等多個領域,如陳永偉等[2]通過與現實世界的兩重經濟循環進行對比,指出元宇宙經濟是一個虛實融合的三重經濟循環,其稀缺性來自虛擬商品;袁園等[3]則認為,元宇宙經濟建立在數字貨幣的價值基礎上,是一種高度發達的通證經濟。但上述研究大多還是一些描述性的討論,對元宇宙經濟本質特征及其運行規律缺乏深入探討。基于對元宇宙中各類經濟活動的分析,不難發現元宇宙的運行離不開注意力資源,從注意力視角切入或將有助于從整體上理解元宇宙經濟。對此,在回顧文獻的基礎上,本文從注意力視角切入,擬通過梳理元宇宙中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方法,系統回答上述問題。
與現有文獻相比,本文的創新之處主要體現為以下三點:首先,采用注意力視角,將元宇宙經濟的本質明確為注意力經濟,進而將元宇宙經濟的基本矛盾明確為沉浸式體驗與注意力資源有限的沖突;其次,為解決這一基本矛盾,本文指出數字化身和數字通證的引入是重要途徑,為元宇宙中的社會體系和貨幣體系注入了注意力基礎,彌合現有文獻對這兩個問題的隔離;最后,由于數字化身的多平臺棲居,本文論證了元宇宙經濟將會是多中心結構,而非完全的去中心化。因此,本文有助于深化對元宇宙作為新型數字經濟形態的特征和發展規律的研究,從而更好推動元宇宙相關產業發展,并為監管部門制定政策提供有益啟示。
二、文獻綜述
本文從注意力的視角探討元宇宙經濟,因此首先對注意力經濟的相關文獻進行回顧。所謂注意力,是指將人的關注指向和集中于客觀物體的能力,由于其天然擁有一天24小時的上限,因此可以被看作是一種資源。注意力經濟則是指圍繞注意力資源的生產、加工、分配、交換和消費所展開的一系列人類活動的總和[4],作為稀缺資源,對注意力的獲取需要依賴產品和服務的提供才能實現[5]。因此,注意力經濟的研究主要圍繞注意力資源的產生、分配和變現展開,在不同互聯網時代的表現存在分化態勢。從注意力資源的產生和分配來看,在互聯網的各個發展階段,技術手段的變革導致產生和分配注意力資源的方式均有不同。具體來看,第一代個人計算機(PC)互聯網主要通過網頁廣告[5]生產并配置注意力資源。隨著電子商務、網絡直播等新型注意力配置手段的興起,第二代移動互聯網中注意力資源的生產和配置形式更加豐富,為了在用戶注意力決策中獲得競爭優勢,注意力產品的多品種經營越來越成為平臺企業的有效手段[6]。全真互聯網則通過元宇宙產品吸引注意力資源。作為“元宇宙熱”的引領者,羅布樂思公司的首席執行官戴夫指出,元宇宙平臺通過提供三維(3D)的沉浸式體驗來吸引用戶。
近年來,已有文獻從注意力視角研究元宇宙中的經濟活動。在探討注意力資源的產生時,鄭磊等[7]指出,由于數字虛擬產品的生產邊際成本為零,消費者的注意力取代物質產品成為元宇宙經濟中的重要資MlC1qN5KemuRl7vIXuauQQ==源。這種稀缺性來源于注意力資源本身,它在元宇宙經濟的供給端和需求端都存在。對注意力資源的變現,實質上是注意力資源貨幣化的過程。作為其中的典型表現,數字貨幣的使用離不開區塊鏈等底層技術支持[8]。在數字經濟中,往往采用數字通證作為數字化價值載體,以實現數字財富和資產的確權[9]。所謂數字通證,是指能夠證明用戶有權從另一方得到某種權益的憑證[10]。作為數字經濟的一個子集[11],元宇宙經濟的核心是包含NFT或非同質化權益(NFR)等數字貨幣的新型數字經濟[3]。在此基礎上,Kappe等[12]通過內置虛擬貨幣,構建了一個基于元宇宙的虛擬支付框架。對注意力資源的分配,現有研究少有涉及,這也是本文對現有理論的完善之處。
有關元宇宙經濟結構能否實現去中心化的討論,已經從數字資產、貨幣流通等多個角度展開,目前尚未形成定論。作為交易的前提,數字資產隱含產權的屬性。元宇宙平臺上的絕大多數虛擬商品不能脫離其特定平臺實現通用,因此它們不能構成嚴格意義上的數字資產[11]。盡管元宇宙中盜版和抄襲等現象仍然存在,但數字資產的權屬確認和產權保護體系的建立,仍然依賴中心化平臺的權力。從貨幣流通的視角來看,由于難以監管,建立在區塊鏈加密貨幣基礎上的數字通證經濟已被國內相關部門禁止[13]。在金融領域,區塊鏈技術建立了數字身份、數字金融與數字世界的內在聯系。實踐中,各國數字金融往往由中央銀行主導,并依賴中心化的政府部門運行[14]。此外,由于虛擬經濟中往往缺乏穩健增長的機制,數字通證需要和中心化的法定貨幣綁定以確保其價值基礎。這意味著在短期內,元宇宙無法實現完全去中心化的經濟結構[15]。正如邢杰等[16]指出的,真正意義上元宇宙經濟的形成,依賴跨平臺的數字資產的產權保護和數字貨幣流通機制的構建。
在元宇宙中,用戶主要以數字化身的形式存在。作為現實世界用戶在元宇宙中的數字映射[17],元宇宙中所有體驗都圍繞數字化身展開;與數字化身美化有關的經濟活動將在未來占據元宇宙經濟的較大份額[18]。以《羅布樂思》游戲為例,所有用戶都可以通過各自的數字化身獲得獨特身份,并借由數字化身在不同體驗中遷移。作為元宇宙發展的重點領域之一,數字化身有助于實現第三產業的數字化和智能化[19]。
從平臺經濟的角度出發,元宇宙通過搭建平臺組織元宇宙經濟活動。目前,元宇宙平臺企業通過技術優勢和資本優勢,在元宇宙內部構建了一個交互式、沉浸式、協作式的3D虛擬共享世界。作為組織和運行元宇宙中各項經濟活動的核心,元宇宙的發展依賴元宇宙平臺的構建。然而,受限于交叉網絡效應[20-21]及其內部經濟秩序構建[2]的不足,真正的元宇宙平臺仍需進一步發展[16]。
可以預見,元宇宙將帶來全產業聯動式變革[19],為人類社會的發展帶來新的可能。需要注意的是,基于擁有大量數字化身的開放性共識[8]所搭建的元宇宙,也可能引發放大歧視[18]、隱私泄露[22]等問題,亟待相關部門進一步完善元宇宙的治理體系。因而,對元宇宙的研究不僅能夠推動相關理論的構建和完善,還對現實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啟發性。
三、元宇宙經濟的注意力本質
(一)注意力資源對元宇宙中各經濟主體的必要性
元宇宙中的經濟活動均依賴用戶投入的注意力資源。根據用戶的注意力分配,可以將元宇宙中的經濟活動分為兩類:辦公活動和娛樂活動。其中,辦公活動指的是在工作時間內,用戶將注意力資源集中于生產協作場景的活動;娛樂活動則指用戶在閑暇時將注意力資源投入到消費、社交、游戲等娛樂場景。在辦公活動中,用戶通過數字化身參加元宇宙中3D虛擬會議、沉浸式培訓和科學實驗等模擬辦公任務,也可以參與元宇宙系統搭建、環境維護和內容創作等新型辦公活動,實現了勞動場景的極大拓寬。但無論是勞動者在虛擬空間進行真實社會的鏡像勞動,還是從事虛擬世界憑空創造的新型勞動,都需要通過調動腦力與智慧,在勞動中實現個人價值[22]。在娛樂活動中,用戶通過化身,可以在元宇宙中參加虛擬音樂會、沉浸式展覽和互動游戲,這些元宇宙中的精神文化產品為用戶創造了豐富的娛樂場景[23],所謂沉浸式體驗通過為用戶提供更擬真的感官刺激,提升了用戶參與的深度和廣度。盡管上述兩種活動的具體場景和內容互不相同,但活動的開展都離不開用戶對注意力資源的配置。用戶所付出的注意力資源是其參與元宇宙活動的基礎,確保元宇宙經濟活動的正常運行。
對于元宇宙中的用戶而言,付出注意力資源,可以創造價值。具體來說,在辦公活動中,用戶付出注意力資源等價于在元宇宙平臺從事數字勞動,注意力的收益體現為用戶的收入;在娛樂活動中,用戶通過付出注意力資源,在元宇宙平臺享受沉浸式體驗,注意力的收益體現為用戶獲得的效用。作為元宇宙經濟的參與者和注意力資源的提供者,用戶將通過參與不同元宇宙活動完成注意力資源最優配置,以獲取收入和效用。
對元宇宙平臺而言,通過吸引用戶的注意力資源,可以提高元宇宙平臺的生產效率。在個性化推薦和定向推送廣告的基礎上,注意力資源的增加能夠發揮其規模經濟效應和范圍經濟效應,這將有助于元宇宙平臺為用戶量身打造更為生動真實的消費場景;此外,應用場景的數字化拓展使得用戶的消費需求進一步細化,注意力資源的增加將有助于元宇宙平臺為用戶提供更為豐富合意的虛擬商品。通過上述兩條路徑,元宇宙平臺可以更加全面、有效地推動用戶的注意力資源向實際購買行為的轉化,從而實現元宇宙平臺的盈利。從元宇宙的技術發展來看,元宇宙平臺有關虛擬現實、數字孿生等新型數字技術的大量投入,正是借助向用戶提供的沉浸式體驗,幫助元宇宙平臺更好地獲取用戶的注意力資源。
可以說,無論是元宇宙平臺企業還是用戶,都能夠從元宇宙中的注意力活動中獲益。具體來看,在辦公活動中,用戶所提供的注意力資源能夠支撐元宇宙經濟的運轉,元宇宙平臺企業將為此向用戶提供對價,這將激勵用戶進一步參與其中;在娛樂活動中,元宇宙平臺企業提供的產品能夠為用戶帶來沉浸式體驗,這將激勵用戶通過提供其注意力持續消費元宇宙中的注意力產品,對于元宇宙平臺企業而言,為了獲取用戶注意力,將為用戶提供更為豐富合意的虛擬商品。對于元宇宙平臺而言,吸引到的用戶注意力能夠通過發揮規模經濟效應和范圍經濟效應提高其生產效率,進而推動注意力資源向實際購買行為轉化,為元宇宙平臺企業帶來收益。同時,用戶的消費體驗和消費需求得到精準滿足,這也為其帶來消費效用,這將吸引用戶加入元宇宙平臺并持續互動,在此過程中不斷為元宇宙平臺提供注意力資源。
(二)元宇宙經濟的本質和基本矛盾
通過上面的分析不難發現,用戶所付出的注意力資源支撐起元宇宙平臺中的各類活動,最終分別為元宇宙平臺和用戶創造價值。加之元宇宙經濟從屬于數字經濟的范疇,這意味著注意力資源的稀缺性在元宇宙經濟中仍然存在。元宇宙平臺的運轉必須依賴注意力資源的支撐,這決定了元宇宙的注意力經濟本質。
元宇宙經濟的注意力本質和Web 2.0時代一脈相承。作為注意力平臺,元宇宙所吸引的注意力資源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作為一種新型吸引手段所潛在增加的注意力;另一部分是通過改變現有的注意力分配格局,從其他平臺搶奪來的注意力??梢哉f,對目前的注意力平臺而言,元宇宙既是強有力的注意力資源的競爭對手,也是搶奪和創造注意力資源的可能手段。這也解釋了Web 3.0時代仍然有許多傳統互聯網平臺選擇在元宇宙領域進行布局,其目的正是借由元宇宙的沉浸式體驗,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取和吸引更多注意力。
正是注意力資源的稀缺性,導致沉浸式體驗與有限注意力資源之間的矛盾。元宇宙平臺所提供的沉浸式體驗使得其在與傳統互聯網平臺的競爭中具有強大優勢,但不同元宇宙活動在提供沉浸式體驗時均對注意力資源的專屬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總量有限的前提下,注意力資源在不同元宇宙平臺間的分配仍然是零和的,不同元宇宙平臺在單位時間內對注意力資源的競爭具有排他性,因此元宇宙中有關注意力資源的爭奪變得異常激烈。為了保證元宇宙平臺對注意力資源的持續吸引力,在提供沉浸式體驗的基礎上,各元宇宙平臺之間的競爭將最終將走向以物質激勵為主的價格戰,這就涉及元宇宙平臺中注意力資源的貨幣化。換言之,沉浸式體驗并沒有改變注意力資源的稀缺性,注意力資源在平臺之間的劃分仍然是零和的。這就導致沉浸式體驗與有限注意力資源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
為了解決這一矛盾,既需要借助Web 3.0技術發展數字化身以擴展注意力資源,又需要借助區塊鏈技術發展出數字通證以實現注意力資源的貨幣化。為此,結合元宇宙的注意力經濟本質,下文將系統地梳理目前存在的問題,并圍繞元宇宙中注意力資源的產生、分配和變現提供對應的解決手段。
四、元宇宙經濟的困境與破局
(一)元宇宙經濟的現實困境
盡管元宇宙經濟在實踐中存在種種困難,但現有研究尚未對其背后的問題進行系統探討和回答。通過梳理元宇宙經濟的運行情況,本文認為當前元宇宙經濟實踐主要面臨四類割裂問題:
第一,技術與經濟的割裂。忽略元宇宙底層技術創新,過于依賴頭顯設備作為接入手段,而頭顯設備的不舒適限制了用戶在元宇宙空間中的沉浸時間,導致相關的經濟活動無法有效開展。例如,圖形處理器(GPU)技術巨頭英偉達公司指出,目前頭顯設備的場景還原技術高度依賴GPU技術變革,盡管谷歌的裸眼3D技術無需依靠頭顯設備打造虛擬環境,但考慮到價格和穩定性等因素,目前的元宇宙實踐仍然將頭顯作為進入元宇宙的主要設備接口,而當前頭顯設備使用時可能產生的強烈眩暈感極大阻礙了元宇宙經濟的實際應用進程。
第二,金融和實體的割裂。過于強調元宇宙的金融屬性和虛擬貨幣等虛擬經濟要素,未能與元宇宙相關的實體產業結合。目前,元宇宙相關的實體產業尚處在起步階段,狂熱追逐元宇宙金融可能會催生金融投機問題,加之監管和規制的空白,從而危害實體經濟穩定。
第三,消費與生產的割裂。在元宇宙實體產業發展過程中,資本干預下出現消費活動與生產活動的人為割裂,導致元宇宙實體產業發展方向出現分歧和不確定性,如Meta和微軟重點布局在線會議、協作辦公等生產性應用,而蘋果和騰訊則將更多資源傾斜娛樂行業,資本博弈造成辦公和娛樂活動的人為對立。
第四,內容與體驗的割裂。目前,元宇宙內容生態與移動互聯網相比仍然相當匱乏,且存在內容低俗、暴力和色情等問題。加之用戶在體驗元宇宙時往往需要佩戴頭顯和手部傳感器等設備,使得本就不夠豐富的元宇宙活動遠未實現沉浸性。隨著初始的新鮮感消退,用戶的體驗感大打折扣,持續付出注意力資源的動力不足,進一步阻礙元宇宙經濟的發展。
(二)元宇宙經濟的破局
解決元宇宙經濟的割裂問題和矛盾,主要依靠以下兩個策略:
第一,通過數字化身擴展用戶的注意力資源。數字化身作為基于Web 3.0技術打造的元宇宙用戶數字身份,其引入可以實現用戶在不同元宇宙之間的即時傳送。此外,多重數字化身能夠同時存在,有助于實現注意力資源的擴展。注意力資源在平臺之間的零和劃分是由于用戶和數字身份的強綁定關系,數字化身技術的出現打破了這一關系,用戶意志可以借由不同數字化身實現即時傳送和選擇性呈現,從而實現注意力資源的擴展。
第二,通過數字通證促進注意力資源的流通。數字通證可以實現注意力資源貨幣化,通過將難以量化的注意力資源轉化為標準化的貨幣,促進注意力資源的流通。由于數字化身可以出現在不同元宇宙平臺,這就對注意力資源的跨平臺流動和注意力資源回報的跨平臺流通提出了要求。例如,2020年4月特拉維斯在《堡壘之夜》中通過數字化身舉辦的元宇宙演唱會[3],其門票收入需要通過數字通證技術與真實身份關聯。只有通過注意力資源的貨幣化,才能實現注意力資源的跨平臺流動。
基于以上邏輯才能對元宇宙經濟形成整體認識,打通技術與經濟、金融與實體、消費與生產、內容與體驗之間的關聯,規避元宇宙發展中的割裂和對立,實現元宇宙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發展。在此過程中,離不開元宇宙平臺體系對注意力資源在不同元宇宙平臺上的分配,而這也將促進元宇宙內多中心化經濟結構的形成。此外,數據要素的互補性[23]將最終促進元宇宙之間互聯互通的形成。
1.數字化身與注意力資源的拓展
數字化身脫胎于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數字身份。所謂數字身份,是指通過數字化信息在網絡化活動中對個體進行的可識別刻畫。將包含真實信息的實體身份濃縮為數字代碼形式的密鑰,就形成了個人的數字身份。從廣義角度來講,一切個人數據信息都被包含在數字身份的體系之內, 即個人網上活動所產生信息的整個集合[17]。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數字身份的主要作用就是傳遞信息。
在Web 2.0時代,用戶在不同平臺擁有不同的數字身份。用戶進入不同平臺需要轉變為對應平臺的數字身份,并在這些平臺之間分配其注意力資源。每個平臺上數字身份的活躍性認證依賴用戶意志的不間斷參與,這意味著對專屬數字身份的認證依托不同平臺分散進行。同時,不可分割的用戶意志在同一時間只能依托一個數字身份存在,因而數字身份無法解決注意力資源的有限性問題。
隨著數字身份的技術演化,數字化身實現了不同平臺同一主體的身份統一。數字化身出現的基礎是分布式身份的形成。所謂分布式數字身份,是指建構在區塊鏈、分布式賬本等底層支撐技術上,將標識屬性從人、物擴展到數據的數字身份。借助數字對象的全面互聯互通,用戶在元宇宙不同平臺之間的身份遷移可以通過私鑰直接完成身份溯源和認證。相比于數字身份,數字化身能夠進一步實現用戶意志的即時移動。
隨著全真互聯網的落地,數字化身的出現不僅能夠促進信息傳遞,而且能夠實現數字虛擬空間和物理實體空間之間、不同數字虛擬空間之間的即時傳送。在辦公場景中,數字化身可以同時參加分布在不同數字空間的虛擬會議,在不需要用戶發言的時段,可以由數字化身代替用戶記錄和整理會議內容。在娛樂場景中,以元宇宙演唱會為例,一個演唱者可以通過多個元宇宙中的不同數字化身同時舉辦多場演唱會,每場演唱會的選曲可以根據當地聽眾的偏好進行相應的調整。無論是辦公場景還是娛樂場景,這種傳送都是可行的。
數字化身的傳送緩解了注意力資源的有限性問題。在物理實體空間和數字虛擬空間深度融合的基礎上,元宇宙中對現實場景的數字化呈現,讓數字化身可以迅速突破地理和時間的界限。例如,在2022年江蘇衛視跨年演唱會中,鄧麗君的數字化身成功跨越時空完成與周深的同臺演唱。不同數字虛擬空間之間的打通突破了數字化身在不同元宇宙平臺的轉換需要重復身份認證的限制。換言之,數字化身的存在使得用戶的意志可以同時依托多個數字化身并進行選擇性呈現,從而大大提高了注意力資源的上限。
在元宇宙經濟中,數字化身兼具注意力生產者和注意力產品使用者的雙重屬性。具體來看,作為元宇宙內注意力資源的提供者,數字化身通過提供注意力,幫助元宇宙經營者獲得經營收入。同時,作為注意力活動的參與者,數字化身不僅能夠擴展用戶的注意力范圍,還實現了用戶的即時傳送。注意力生產者和使用者分別對應用戶在元宇宙內參與的辦公活動和娛樂活動的不同身份。可以發現,在不同活動中,數字化身在擴展用戶注意力、發揮用戶注意力以及它本身在使用注意力的方式上具有顯著不同,這正是數字化身具有雙重屬性所導致的。
作為元宇宙中注意力活動的參與者及資源的提供者,數字化身緩解了沉浸式體驗和有限注意力資源之間的矛盾。數字化身的多平臺棲居使得用戶意志的即時傳送成為可能,注意力資源的分配不再受限于物理距離限制和不同平臺的身份認證約束。換言之,數字化身不僅拓展了注意力資源,還打破了注意力資源的零和分配。在保留沉浸式體驗的同時,用戶感受的維度被真正拓寬,而這正是全真互聯網和Web 3.0技術所帶來的真正變革。
2.數字通證與注意力資源的貨幣化
在數字經濟中,注意力資源的貨幣化主要借由數字貨幣得以實現。由于注意力資源是通過用戶的意志活動產生的,它們在現實世界中往往難以直接觀察,所以需要通過一定的手段加以顯現。在Web 3.0時代,區塊鏈的發展使注意力資源通過數字貨幣實現量化成為可能。通過區塊鏈所構建的契約體系,注意力資源的產生和流轉可以被系統直接收集,最終以節點上印戳的形式記錄。這和數字貨幣的經濟邏輯不謀而合:作為數字化的信用體系,數字貨幣的本質是對數字財富的產權描述。在注意力經濟中,數字財富的本質就是注意力資源。因而,數字經濟中,注意力資源通過區塊鏈技術和數字貨幣實現了貨幣化。
在元宇宙經濟中,數字通證取代數字貨幣,成為注意力資源的貨幣化手段。作為建構在區塊鏈之上的數字貨幣,數字通證同時具有流通性和可信性[8]。由于元宇宙中的經濟活動是圍繞注意力資源展開的,數字通證實質上是注意力資源的貨幣化。
以數字通證作為物質激勵吸引到的注意力資源,支撐起元宇宙平臺的運營和各項經濟活動的進行。注意力資源在不同元宇宙平臺間的配置將直接決定元宇宙平臺的發展。同時,沉浸式體驗要求元宇宙活動對注意力資源的獨占性,將引致元宇宙平臺之間更為激烈的注意力資源競爭。為了激勵用戶的注意力投入,元宇宙平臺主要采取兩類手段:一是提供元宇宙產品和沉浸式服務以提升用戶體驗,二是向用戶支付數字通證。其中,通過沉浸式體驗提升用戶感受增加了單位時間內用戶所獲得的效用。由于不同的元宇宙空間都能夠為用戶帶來沉浸式體驗,為了更有效地激勵用戶付出注意力資源,元宇宙平臺往往還會向用戶支付數字通證。作為注意力資源貨幣化的載體,數字通證在元宇宙平臺上充當一般等價物。通過向用戶支付數字通證,元宇宙平臺可以更為有效地吸引注意力資源,保證平臺的運轉。通過數字通證實現不同貨幣體系之間的聯通,可以更好地保證用戶的沉浸式體驗。作為物理現實世界與數字虛擬世界的融合,元宇宙中的貨幣體系需要打通實體貨幣與虛擬貨幣之間的兌換壁壘。數字通證技術的引入確立了虛擬物品的數字價值;通過拍賣,物品在虛擬世界的數字價值可以與現實世界建立定量轉化關系,借由數字通證的橋梁作用,實現注意力資源和現實貨幣的雙向認同,建立起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的價值錨定。無論是實體商品還是虛擬商品,都可以通過上述方式完成價值確定和等價交易。進一步,數字通證也能實現資產內容數字化和產權化,完成虛擬和現實的信用互聯互通[20]。從貨幣體系的聯通到信用體系的聯通,有效保證了交易的即時進行,不致出現支付卡頓對沉浸式體驗所造成的破壞。
作為數字通證的發行方,元宇宙平臺發行內部數字通證的激勵是鑄幣收益的存在。由于具有元宇宙內部的流通性和可信性,數字通證扮演著一般等價物的角色。數字通證發行的信用主體是元宇宙平臺。和現實世界貨幣體系相似,元宇宙平臺可以通過發行數字通證,獲得數字虛擬空間的鑄幣收益。和現實世界的貨幣發行方吸納實物財富不同,元宇宙平臺不僅能夠從元宇宙內部的交易中通過數字通證和現實貨幣的錨定吸納實物財富,獲得直接收益,還能從數字化身參與元宇宙經濟活動的過程中吸納其注意力資源,幫助元宇宙平臺提高生產效率。換言之,在注意力資源貨幣化的過程中,元宇宙平臺通過增加效用或支付數字通證,換取數字化身的注意力資源。作為元宇宙中的生產資料,注意力資源可以為元宇宙平臺創造價值。由于注意力資源的流動具有主觀性,第二部分鑄幣收益往往不易被察覺。但正因為這部分鑄幣收益的存在,使得數字空間的鑄幣收益相比于現實世界更為豐富。因此,元宇宙平臺有增發數字通證以增加鑄幣收益的激勵,這將帶來元宇宙內部貨幣體系的通貨膨脹問題。當然這并不是絕對的,由于元宇宙中數字產品的邊際成本很低,擴產也可能帶來通貨緊縮問題[24]。如何維持元宇宙通證體系的穩定成為元宇宙數字通證發行和流通機制設計的關鍵。
3.數字通證的中心化與元宇宙經濟的多中心結構
作為數字通證的持幣方,數字化身的多平臺棲居(multi-homing)自然會帶來元宇宙數字通證的通存通兌問題。數字化身的即時傳送對數字虛擬空間和物理實體空間、不同數字虛擬空間之間的聯通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除了硬件設備和技術支撐,貨幣體系的聯通也是不可或缺的。數字化身從不同元宇宙平臺獲得數字通證之后,它們之間以及與現實貨幣的即時兌換需求,構成了元宇宙數字通證的通存通兌問題。這一問題的關鍵在于不同元宇宙平臺對注意力資源的估值存在差異,以及通過拍賣確定的數字通證和現實貨幣之間的兌換比率的動態變化。
區塊鏈作為數字通證的底層技術架構,為解決元宇宙數字通證的通存通兌問題提供了理論可能。借助區塊鏈技術,數字通證的發行和兌換等信息可以即時記錄于區塊鏈上,即通過區塊鏈的節點實現如實追蹤和記錄。區塊鏈具有實時記錄和不可修改等特性,保證了記錄的如實和全面。此外,未來的數字通證交易可以通過錨定已有的交易記錄信息,并結合經濟形勢等其他潛在的影響因素來確定兌換比率。
盡管數字通證被宣稱為是一種去中心化金融,實際操作中卻往往呈現出中心化的特點。區塊鏈在實時記錄交易信息時產生的大量分散數據,對交易參與者的數據儲存和處理能力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同時,數據的分散儲存和處理的成本高昂,實踐中并不利于經濟的高效運轉。中心化的中介機構可以通過集中儲存并處理數據,將有效信息有償提供給交易參與方,在簡化數字通證發行和交易流程的同時,還有助于提高整體經濟運行的效率?,F實中,NFT已經在平臺(如OpenSea)上實現了中心化。
換言之,盡管數字化身技術和數字通證技術有助于緩解元宇宙經濟的基本矛盾,但最終仍將形成多中心化的元宇宙平臺,這無疑背離了元宇宙最初所倡導的開放性和去中心化的理念。隨著元宇宙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現實中大型平臺企業紛紛布局元宇宙,希望借助這種新型注意力獲取工具鞏固其市場地位,然而它們所構建的元宇宙平臺仍然保持了中心化架構,這將導致多個中心化元宇宙平臺的形成。和移動互聯網平臺類似,中心化的元宇宙平臺將大量的用戶數據和交易行為集中起來,雖然能夠為用戶提供定制化服務,但也導致平臺權力和注意力資源的進一步集中,可能引發對數據隱私泄漏、市場壟斷和創新受限的擔憂,這與元宇宙最初所倡導的開放性和去中心化的理念背道而馳。
五、結論與政策建議
(一)主要結論
本文從注意力視角切入,論述了元宇宙經濟的注意力經濟本質,識別了其基本矛盾,并進一步分析了如何通過數字化身和數字通證來緩解這一矛盾。盡管元宇宙提供了沉浸式的體驗,用戶有限的注意力資源卻制約了這種體驗的普及和深化。在此過程中離不開注意力資源的產生、分配和貨幣化,本文通過引入數字化身、數字通證并結合平臺經濟視角,對上述問題進行了系統回答。通過論證本文得出以下三點主要結論:
第一,元宇宙經濟的本質是注意力經濟。無論是元宇宙中的生產活動還是娛樂活動,都建立在注意力資源的基礎之上。元宇宙平臺借助Web 3.0等數字技術營造的沉浸式體驗吸引并配置注意力資源,這將導致元宇宙中圍繞注意力資源展開的爭奪變得空前激烈,進而演化為沉浸式體驗與有限注意力資源的沖突。
第二,數字化身通過擴展用戶的注意力資源,緩解元宇宙的經濟矛盾。通過數字空間與實體空間、不同數字空間之間的即時傳送,數字化身可以幫助用戶實現多平臺棲居,這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注意力資源的瓶頸,進而緩解元宇宙經濟的基本矛盾。
第三,數字通證是注意力資源的貨幣化手段,可實現貨幣體系和信用體系的跨平臺聯通,有助于元宇宙平臺的高效運轉。數字化身的多平臺棲居使得元宇宙平臺間的注意力競爭趨于激烈,為此元宇宙平臺需要提供物質激勵以保證注意力資源的獲取,這就產生了注意力資源的即時兌換和通存通兌問題。建構在區塊鏈上的數字通證技術通過推動注意力資源的貨幣化,將難以量化的注意力資源轉化為具有統一標準的數字貨幣,便捷用戶的同時有效保證注意力資源的持續投入,在此基礎上進一步促進元宇宙中資產內容的產權化,從而真正實現貨幣體系和信用體系的跨平臺聯通。
上述結論表明,與傳統互聯網平臺的經濟本質和經濟屬性一脈相承,元宇宙平臺可以被看作是全真互聯網中的注意力平臺,因此也需要借助多樣化的內容和服務實現對注意力資源的吸引和配置。
(二)政策建議
根據上述結論,本文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鼓勵元宇宙平臺技術創新,引導相關廠商增強在注意力沉浸、數字化身、數字通證等注意力技術領域的支撐能力。作為Web 3.0時代的標志性產物,元宇宙的發展離不開一系列注意力技術的支持,包括以VR和AR為代表的注意力沉浸技術,以數字孿生和人機交互為代表的數字化身技術,以區塊鏈為核心的數字通證技術等。政府部門應就底層核心技術研發給予元宇宙平臺相關的指導和支持,促進元宇宙產業化發展;同時,地方政府應當積極探索和利用元宇宙賦能當地數字化轉型升級,促進元宇宙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
第二,應加強對元宇宙平臺內容的審查,避免低俗內容和非法活動的泛濫。由于元宇宙可以為用戶帶來沉浸式體驗,一些元宇宙平臺為了進一步增強對用戶注意力的競爭優勢,不惜借助低俗內容和非法活動博取關注,催生了諸如虛擬賭場和數字化身暴力等監管的灰色地帶,損害用戶的身心健康,同時對元宇宙的商業生態形成和市場秩序構建帶來挑戰。正如“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元宇宙也同樣應受到法律的約束。針對上述現實問題,政府部門可以借鑒移動互聯網的治理經驗,完善元宇宙中平臺運行及所產生的信息內容管理,以凈化元宇宙空間,營造一個清朗的平臺環境。此外,鑒于區塊鏈的透明性還會帶來用戶隱私保護問題,建議完善企業隱私合規與用戶隱私風險補償機制。同時,還應鼓勵元宇宙公共空間的建設,通過推動元宇宙美術館、元宇宙博物館和元宇宙教室等的建立,在豐富用戶體驗的同時,提高教育、知識等公共物品的供給效率d/KybW+c/VyttOBD+sxZVGrEwfsLedW0J0L7xk4zeME=,真正實現“以人為本”的數字生態體系構建,
第三,應推動元宇宙平臺的多樣化建設。根據活動類型,可將元宇宙平臺大致分為三類:以影視文娛、文博文旅為代表的元宇宙娛樂性平臺;以商務辦公、工業制造為代表的元宇宙生產性平臺;以數字資產交易、區塊鏈投融資為代表的元宇宙交易性平臺等。隨著元宇宙的多中心化發展,形式豐富的新模式新服務新業態才能更好地服務于用戶的需要,保持元宇宙內容對用戶注意力資源的持續吸引。對此,政府部門應針對元宇宙平臺發展的不同階段和現實情況,秉持“開放中立原則”[25],進行針對性治理和監管,促進元宇宙平臺的健康成長及其業態創新。
第四,應加強對數字通證發行的監管,防止元宇宙平臺通過濫發或超發數字通證,保護用戶的財產權益不受侵害。通過上面的分析,元宇宙平臺有發行數字通證以增加鑄幣收益的激勵。盡管區塊鏈技術對此類行為進行了限制,但濫發和超發數字通證,包括所謂的空氣幣,仍然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這與目前游戲貨幣通貨膨脹現象具有相似的經濟邏輯,因此,相關部門可以借鑒網絡游戲虛擬貨幣的監管經驗,通過交易稅、定期回收數字通證等手段,維護元宇宙平臺上通證體系的穩定,保障用戶權益。此外,考慮到存在著貨幣體系和信用體系的跨平臺構建趨勢,發展統一數字通證也可以作為政府監管的有效手段,并通過合理的機制設計,將統一數字通證的鑄幣收益分配給元宇宙平臺,保證元宇宙平臺的參與動力和競爭活力。
第五,應打破元宇宙封閉發展,促進不同元宇宙之間的互聯互通。作為元宇宙發展的基礎,海量的注意力資源支撐起元宇宙經濟的更新迭代。面對現實中單個元宇宙平臺的封閉式發展所帶來的數據孤島問題,監管部門應積極推動不同元宇宙平臺間的互聯互通,借助數字化身技術和數字通證技術,將不同元宇宙間的互聯網數據、用戶數據和物聯網數據連接為真正的大數據,以激活元宇宙產業活力、推動元宇宙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這也為防止壟斷濫用的現行法律形成有益補充,最終促進元宇宙經濟煥發生機與活力。
參考文獻:
[1]李勇堅.元宇宙:經濟學的解釋及其真相[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22: 150-175.
[2]陳永偉,程華.元宇宙經濟:與現實經濟的比較[J]. 財經問題研究, 2022(5): 3-16.
[3]袁園,楊永忠. 走向元宇宙:一種新型數字經濟的機理與邏輯[J]. 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22(1): 84-94.
[4]DAVENPORT T H, BECK J C. The attention economy: understanding the new currency of business[M]. Bright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Press, 2001: 98-106.
[5]ADLER R, DRAKE W. The future of advertising: new approaches to the attention economy[M]. Washington: The Aspen Institute, 1997: 33.
[6]LANHAM A R. The economics of attention: style and substance in the age of information[M].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6: 252-264.
[7]鄭磊,鄭揚洋. 元宇宙經濟的非共識[J]. 產業經濟評論, 2022(1): 28-37.
[8]莊雷,趙成國.區塊鏈技術創新下數字貨幣的演化研究:理論與框架[J].經濟學家, 2017(5): 76-83.
[9]王晟. 區塊鏈式法定貨幣體系研究[J]. 經濟學家, 2016(9): 77-85.
[10]SAVELYEV A. Some risks of tokenization and blockchainizaition of private law[J]. Computer Law& Security Review: The International, 2018, 34(4): 863-869.
[11]趙國棟,易歡歡,徐遠重. 元宇宙[M]. 北京:中譯出版社, 2021:187-203.
[12]KAPPE F, STEURER M. The open metaverse currency(OMC):micropayment framework for open 3D virtual worlds[J]. E-Commerce and Web Technologies, 2010, 61: 97-106.
[13]祁明,肖林. 虛擬貨幣:運行機制、交易體系與治理策略[J]. 中國工業經濟, 2014(4): 110-122.
[14]丁曉蔚. 從互聯網金融到數字金融:發展態勢、特征與理念[J]. 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 2021(6): 28-44.
[15]鄭磊. 通證數字經濟實現路徑:產業數字化與數據資產化[J]. 財經問題研究, 2020(5): 48-55.
[16]邢杰,趙國棟,徐遠重,等. 元宇宙通證[M]. 北京:中譯出版社, 2021:24-29.
[17]朱嘉明. 元宇宙與數字經濟[M]. 北京:中譯出版社, 2022:300-309.
[18]歐陽日輝,李翔宇. 元宇宙經濟的概念框架、作用機制與風險防控[J]. 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 2022(8): 51-64.
[19]方凌智,沈煌南. 技術和文明的變遷:元宇宙的概念研究[J]. 產業經濟評論, 2022(1): 5-19.
[20]FARRELL J, SALONER G. Coordination through committees and markets[J].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1988, 19(2): 235-252.
[21]王勇,呂毅韜,唐天澤,等. 平臺市場的最優分層設計[J]. 經濟研究, 2021(7): 144-159.
[22]LEENES R E. Privacy in the metaverse: regulating a complex social construct in a virtual world[J].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for Information Processing, 2008, 262: 95-112.
[23]王勇,劉樂易,遲熙,等. 流量博弈與流量數據的最優定價:基于電子商務平臺的視角[J]. 管理世界, 2022(8): 116-132.
[24]CASTRONOVA E. Synthetic worlds: the business and culture of online games[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5: 120-131.
[25]王勇,張瑋藝,伍凌智. 論平臺企業“開放中立”的治理原則[J]. 改革, 2022(4): 55-67.
編輯:鄭雅妮,高原Vol. 46No. 5Sep. 2024
The Nature of Metaverse: A Perspective from Attention Economy
—Together with the Monetization of Attention Resources in Metaverse
WANG Yaoqi, WANG Yong
School of Social Sciences,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SummaryWith the rapid advancement of Web 3.0 technology, numerous enterprises are competing to establish a presence in the metaverse industry by launching metaverse-related products. However, current research lacks a comprehensive exploration of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fundamental principles that govern the metaverse economy. Moreove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metaverse faces several challenges, which have not been thoroughly analyzed in terms of their underlying causes or potential solutions.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Web 3.0’s influence on the allocation of attention resources, argues that the core of the metaverse economy is an attention economy. It identifies the primary contradiction in the metaverse economy: the conflict between immersive experiences and the limitations of human attention. On one hand, the immersive nature of digital products and economic activities in the metaverse increases competition for users’ attention across different platforms. Unlike the traditional internet economy, users’ attention is more easily diverted between various metaverse platforms, intensifying competition among these platforms for attention retention and conversion. On the other hand, given the finite nature of attention, the exclusivity demanded by immersive experiences exacerbates the scarcity of attention resources.Two key mechanisms are proposed to mitigate this conflict: the “digital body” and “digital currency.” The “digital body,” enabled by Web 3.0 technologies, expands attention resources by allowing users to engage in economic activities through both their physical and digital selves. Meanwhile, digital currencies, based on blockchain technology, can convert attention into standardized units, facilitating its exchange and circulation. Additionally, digital avatar technology enables users to inhabit multiple platforms simultaneously, presenting further challenges for digital currency technologies. Consequentl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etaverse is expected to follow a polycentric platform model, rather than becoming fully decentralized.This paper introduces several innovations compared to existing literature. First, it elaborates the nature of the metaverse economy from an attention-based perspective, highlighting the fundamental paradox that while metaverse activities offer immersive experiences, users’ limited attention constrains the expansion and deepening of such experiences. Second, the paper integrates digital avatars and digital currencies as key sources and monetization mechanisms for attention resources in the metaverse, bridging gaps in existing research by embedding attention within the social and monetary systems of metaverse platforms. It argues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digital avatars and digital currencies is crucial for resolving the core contradiction of the metaverse economy. Third, by considering the multi-platform inhabitation enabled by digital avatars, this paper posits that the metaverse economy will adopt a polycentric structure, rather than a completely decentralized one.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reveal 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al trajectory of the metaverse as an emerging form of digital economy. These insights offer valuable guidance for government authorities in regulating and governing this new economic form. They can assist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antitrust measures within the digital economy and foste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metaverse-related industries, ultimately contributing to the empowerment of the real economy.
Keywordsmetaverse economy; attention economy; digital avatar; Web 3.0 technology; digital token; blockchain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