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黃河流域的重要城市,鄭州擁有豐富的黃河文化民俗元素。這些民俗元素承載著歷史記憶、文化傳承和社會價值,對當代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通過文獻研究、實地調查和案例分析等方法,探討了鄭州黃河文化中的民俗元素,包括民間藝術、節日慶典、傳統技藝等,并分析了其在文化傳承、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等方面的當代價值,以期為黃河文化的保護傳承弘揚與創新發展提供有益參考。
鄭州黃河文化概述
鄭州處于黃河中下游分界之地,北依黃河,西傍嵩山,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在悠悠歷史長河中,鄭州一直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這里見證了無數的興衰榮辱,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承載著源遠流長的文明傳承。從古老的石器時代到璀璨的青銅時代,從風云變幻的春秋戰國到繁榮昌盛的唐宋明清,鄭州始終在華夏文明的發展進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鄭州黃河文化的內涵極為豐富,涵蓋了黃河水利文化、黃河農耕文化、黃河商業文化等。其中,黃河水利文化彰顯了古人治理黃河水患、利用黃河水資源的智慧和勇氣;黃河農耕文化體現了勞動人民順應自然、辛勤耕耘的質樸品質;黃河商業文化則展現了鄭州地區商品經濟的繁榮與發展。黃河文化源遠流長,它扎根于深厚的歷史土壤,歷經歲月洗禮 ,依舊熠熠生輝;它融合了多種文化元素,內涵豐富且意義深遠;它兼容并包,吸納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文化精華,形成獨特而多元的文化風貌。
鄭州黃河文化中的民俗元素
一是民間藝術,主要有豫劇、少林武術、民間剪紙等。豫劇是河南的主要劇種之一,以其獨特的唱腔、表演和劇目,展現了黃河流域人民的生活百態和情感世界。少林武術發源于鄭州登封市,是中國武術的重要流派。少林武術不僅具有強身健體的功能,還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和文化內涵。民間剪紙歷史悠久,風格獨特。剪紙作品通常以花鳥、人物、神話傳說等為主題,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二是節日慶典,主要有春節、元宵節、端午節等。春節是鄭州地區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人們在春節期間貼春聯、掛燈籠、吃年夜飯、走親訪友,傳承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元宵節期間,鄭州有賞花燈、猜燈謎、吃元宵等習俗。花燈制作精美,形態各異,充滿了節日的歡樂氛圍。端午節時,鄭州地區有包粽子、賽龍舟、掛艾草等習俗,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傳承愛國主義精神。
三是傳統技藝,主要有新鄭紅棗制作技藝、滎陽柿餅制作技藝、中牟黑陶燒制技藝等。新鄭紅棗是鄭州的特產之一,其制作技藝獨特,包括采摘、晾曬、加工等環節,制成的紅棗口感香甜,營養豐富。滎陽柿餅以其個大、霜白、肉厚、味甜而聞名,柿餅制作過程煩瑣,需要經過削皮、晾曬、捂霜等工序。中牟黑陶歷史悠久,制作工藝精湛,黑陶作品造型優美,質地細膩,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鄭州黃河文化中的民俗元素的特點
一是地域性。鄭州黃河文化中的民俗元素具有顯著的地域特色,其與當地獨特的自然環境、深厚的歷史文化以及多樣的社會生活緊密相連。如基于黃河的水利條件而形成的獨特農耕習俗,受當地地形地貌影響產生的特色建筑風格等,無不打上了深深的地域烙印,展現出鄭州黃河流域與眾不同的文化風貌。
二是傳承性。鄭州黃河文化中的民俗元素猶如歲月長河中的璀璨明珠,承載并保留了大量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及精湛的傳統技藝。它們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見證了先輩們的智慧和創造力。無論是古老的民間藝術形式,還是傳統的節日慶典習俗,都在代代相傳中延續著文化血脈,成為連接過去與現在的精神紐帶。
三是群眾性。鄭州黃河文化中的民俗元素源自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實踐,與人民群眾的生活息息相關,故而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它們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反映了人民群眾的審美情趣和價值取向。如熱鬧非凡的廟會,充滿歡樂的民間歌舞,都是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民俗活動形式,擁有廣泛而堅實的群眾基礎。
四是創新性。在傳承的漫漫征途中,鄭州黃河文化中的民俗元素并非一成不變,而是持續不斷地吸收新的元素和理念,積極進行創新和發展,以契合時代的需求。這種創新既保留了傳統文化的精髓,又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表現形式,使民俗元素在現代社會中依然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不斷煥發新的活力與魅力。
鄭州黃河文化中的民俗元素的當代價值
一是文化傳承價值。黃河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共同文化根基,鄭州黃河文化中的民俗元素是歷史文化的活化石,通過傳承和弘揚這些元素,可以傳承歷史記憶,讓人們了解黃河流域的歷史變遷和文化發展,增強人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二是經濟發展價值。鄭州黃河文化中的民俗元素具有獨特的吸引力,可以開發成旅游資源,吸引游客前來觀光體驗,促進當地旅游業的發展。以民俗元素為基礎,鄭州可以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如民俗工藝品制作、民俗演藝等,創造經濟價值。
三是社會和諧價值。民俗活動往往能夠將社區居民聚集在一起,增強鄰里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促進社區的和諧穩定。民俗元素為人們提供了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產品,滿足了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四是教育價值。鄭州黃河文化中的民俗元素蘊含著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等精神,能夠培養人們的愛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這些民俗元素中包含著尊老愛幼、勤勞善良、誠實守信等傳統美德,對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鄭州黃河文化中的民俗元素的傳承與發展現狀
鄭州高度重視黃河文化及其民俗元素的保護與傳承工作,為此出臺了一系列具有針對性和前瞻性的政策措施。通過加大資金投入,為文化保護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同時,建立了一批文化保護單位和傳承基地,為黃河文化及其民俗元素的傳承和發展搭建了重要平臺。這些舉措不僅有效保護了瀕臨失傳的民俗技藝,還為傳承人的培養和民俗文化的研究創造了有利條件。
民間組織和個人也以極大的熱情積極參與到黃河文化及其民俗元素的傳承與發展之中。他們自發組織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民俗活動,如民俗文化節、傳統技藝展示等,吸引了民眾的關注和參與。此外,還積極開展與其他地區的文化交流活動,促進了黃河文化的傳播和推廣,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愛黃河文化及其民俗元素。
在傳承的基礎上,鄭州相關部門將民俗元素與現代科技、藝術巧妙地結合起來,進行了大膽的創新發展。通過運用先進的數字技術,讓古老的民俗以全新的形式呈現,增強了其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時,將民俗元素融入現代藝術創作中,推出一系列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文化產品,如以民俗為主題的動漫、影視作品、文創產品等,既滿足了人們對文化產品的需求,又為黃河文化及其民俗元素的傳承和發展開辟了新的途徑。
鄭州黃河文化中的民俗元素傳承與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傳承人才短缺。目前,許多珍貴的民俗技藝面臨著后繼無人的嚴峻局面。由于現代社會的快節奏和多樣化選擇,年輕人對傳統民俗技藝的興趣不高,愿意投身于民俗傳承事業的更是寥寥無幾。這導致一些民俗技藝難以得到有效傳承和延續,面臨失傳的危險。
二是保護機制不完善。在民俗元素的保護方面,還存在一些明顯的漏洞。盡管已經有一些相關的法律法規,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和嚴格的監管機制,這使得一些民俗元素在開發和利用過程中遭到破壞或不當利用,影響了其原真性和完整性。
三是市場開發不足。民俗元素的市場開發仍處于初級階段,尚未充分挖掘其潛在的經濟價值。在文化產業迅速發展的今天,民俗元素的市場推廣和商業運作還不夠成熟,缺乏有效的營銷策略和品牌建設,導致其在市場上的影響力和競爭力有限,無法充分實現其經濟價值,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民俗元素的傳承和發展。
鄭州黃河文化中的民俗元素傳承與發展的策略
一是加強人才培養,建立傳承人培養體系。傳承人是民俗元素得以延續和發展的關鍵。應通過學校教育、師徒傳承、培訓課程等多元化的方式,構建起系統且全面的傳承人培養體系。在學校教育中,可開設與民俗文化相關的專業課程,讓學生從小接觸和了解民俗元素。同時,重視師徒傳承這一傳統方式,為師徒傳承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確保技藝的原汁原味傳承。此外,定期邀請資深的民俗專家和傳承人授課,提升傳承人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
二是提高傳承人的待遇和社會地位。為了激發傳承人的積極性,應當給予他們一定的經濟補貼和榮譽獎勵。政府和相關部門可以設立專項基金,為傳承人提供穩定的經濟來源,解決他們的生活之憂。同時,通過頒發榮譽證書、授予榮譽稱號等方式,提高傳承人的社會地位,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尊重和認可。這樣能夠吸引更多的人投身于民俗元素的傳承事業,為傳承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三是完善保護機制。要加強對民俗元素的保護力度,首先,需要制定和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明確民俗元素的保護范圍、保護標準和保護措施,使保護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時,針對破壞民俗元素的行為,制定嚴厲的處罰條款,以法律的權威性和強制性保障民俗元素的安全。其次,建立專門的監管機構,負責對民俗元素保護工作的監督和執法。監管機構應具備專業的知識和技能,能夠及時發現和處理保護工作中的問題。最后,加強執法力度,對違反法律法規的行為進行嚴肅查處,確保法律法規的有效執行,為民俗元素的保護工作提供堅強的執法保障。
四是加大市場開發力度。為了滿足市場需求,應當將民俗元素與現代設計、時尚元素巧妙結合,創新產品形式。在保留民俗元素核心內涵和特色的基礎上,融入現代審美觀念和設計理念,開發出既具有傳統文化底蘊又符合當代人審美和使用需求的文化產品。如將民俗圖案應用于現代家居飾品設計,用傳統手工藝制作成時尚的飾品等。
五是拓展營銷渠道。充分利用互聯網、電商平臺等新興渠道,拓展民俗元素產品的銷售途徑。建立民俗元素產品的線上銷售平臺,通過網絡直播、短視頻等方式進行產品推廣和銷售。同時,與線下的旅游景區、文化商業街等合作,設立民俗元素產品專賣店,拓寬銷售渠道,提高產品的市場占有率。
六是加強宣傳推廣。借助電視、廣播、網絡等多樣化的媒體平臺,廣泛宣傳民俗元素。制作高質量的民俗文化專題節目、紀錄片等,通過生動的畫面和精彩的講述,向民眾展示民俗元素的魅力。利用社交媒體的傳播優勢,發起民俗元素相關的話題討論和互動活動,吸引更多人的關注和參與。
七是舉辦文化活動。定期舉辦民俗文化節、展覽、演出等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打造具有影響力的民俗文化品牌。通過這些活動,讓民眾親身感受民俗元素的獨特魅力,提升民俗元素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同時,加強與其他地區的文化交流與合作,將民俗元素推向更廣闊的舞臺。鼓勵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形成全民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民俗元素的良好氛圍,讓這些寶貴的文化財富得以長久傳承和發展。
(作者單位 鄭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