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地理學科綜合性較強,具有人文與自然雙重屬性,且課程內容與自然和社會緊密相關。教師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實施跨學科整合教學,能有效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從三個層面深入探討了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實施跨學科整合教學的意義,從問題情境化、內容豐富化、知識結構化、手段多樣化、形式多元化五個方面深入探討了高中地理跨學科整合教學的實踐策略。
關鍵詞:高中;地理;跨學科整合教學
要想培養出符合時代發展需要的綜合性人才,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對學科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還要重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具備良好的知識遷移能力。也就是說,教師要讓學生在學習某一學科某個知識點時,能夠有效地聯系其他學科的內容,找到不同學科之間的共通點。這就要求教師在提升自身專業能力與綜合素質的基礎上,積極學習其他學科的內容,找到不同學科之間的關聯點,并以此為基礎開展教學活動,有效實現跨學科整合教學,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有利條件。
一、高中地理跨學科整合教學的重要意義
(一)有助于鞏固基礎知識
與其他學科相比,地理學科的綜合性較強,知識難度較大,具有很強的可塑性與延展性。學生在學習地理知識時會遇到很多困難。在跨學科整合教學中,教師通過將地理學科向外延伸、拓展,將其與語文、物理等學科有效結合,能夠大大降低地理知識的學習難度,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相應知識,鞏固基礎知識,提高學習質量。
(二)有助于開闊文化視野
在高中地理學科教學中,以跨學科整合教學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知識儲備量,開闊學生的文化視野[1]。傳統教學模式中,高中地理教學活動的開展過于依賴教材,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接觸的知識范圍。與之相比,跨學科整合教學既能夠做到以教材內容為中心,又能夠將教學內容與語文、政治、化學等學科的知識聯系起來,有效豐富教學資源。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大大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與學習質量,培養學生的多方面能力,還能讓學生同時掌握多學科知識,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
(三)有助于培養思維能力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的注意力多集中在教材內容上,忽視了不同學科知識的有效整合,使學科與學科之間存在割裂的情況,這會導致學生思維固化,無法正確把握知識與知識之間、學科與學科之間的聯系。這樣的教學既會增加學生的學習壓力,又無法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甚至會在一定程度上引發學生的厭學情緒,阻礙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而跨學科整合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與知識之間、學科與學科之間的共通性,讓學生在不斷的學習實踐中將所學內容聯系起來,構建一個更完整的知識框架,從而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2]。
二、高中地理跨學科整合教學的實踐策略
(一)問題情境化,營造良好教學環境
在高中地理跨學科整合教學中,教師可圍繞教學內容提出適當的問題,創設問題情境,以此引發學生的思考。在此基礎上,教師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與延伸,使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接觸更多的新知識。與傳統教學模式中單一的師生問答不同,教師創設問題情境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地理環境對區域發展的影響”一課的教學為例。本課主要教學目標如下:第一,讓學生了解什么是區域;第二,讓學生了解地理環境差異對區域發展的影響;第三,讓學生了解區域不同發展階段地理環境的影響;第四,讓學生了解各種各樣的地理環境,知道生產生活方式與地理環境之間的關系,初步建立科學的區域可持續發展觀。在教學時,教師可進行跨學科整合教學,創設適當的問題情境,將本課知識與歷史學科相關知識有機融合。具體來說,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我國古文化遺跡分布圖片,并提出問題:這些遺跡的位置為什么主要集中在長江中下游干支流沿岸地區?在此基礎上,教師可將地理知識與歷史知識聯系起來,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
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時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首先,創設問題情境的目的在于使問題更加具體和直觀,讓學生通過思考問題深入理解所學內容[3]。教師應積極運用地圖等工具創設問題情境,以培養學生的學科思維。其次,教師應確保問題情境的科學性與有效性,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最后,問題情境的創設應以教學目標為基礎。需要注意的是,在設計問題的內容時,教師要始終以跨學科整合教學為中心,積極融入其他學科的知識,以提高教學活動的指向性。
(二)內容豐富化,豐富學生知識儲備
在高中地理跨學科整合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教學內容的豐富與優化。教師應當思考采用何種方式才能確保教學內容的整體性與有效性。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豐富教學內容,展現地理學科的獨特之處,并在此基礎上將地理與其他學科聯系起來,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大氣受熱過程和大氣運動”一課的教學為例。本課的主要教學目標如下:第一,讓學生了解熱力環流的原理及其形成的過程;第二,讓學生學會利用熱力環流的知識解釋現實生活中的相關現象;第三,讓學生了解地理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的密切關系,樹立正確的人地協調觀念。在本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臺海使槎錄》的圖片,引導學生運用語文知識翻譯其中的部分句子,并思考臺灣海峽兩岸風向存在差異的原因。教師通過這樣的教學,不僅能夠豐富教學內容,還能將語文學科的文言文知識與地理教學有效融合,激發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除此以外,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播放展示熱力環流發生過程的實驗視頻,并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實驗現象,思考熱力環流的形成原理。教師通過這樣的教學,能將物理實驗與地理教學融合在一起,有效解決地理課堂實驗少、實踐性不強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地理現象的發生過程,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
(三)知識結構化,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部分高中地理教師尚未真正理解跨學科整合教學的內涵與特征,只是單純地將其看成是不同學科知識點的累積。這種錯誤的想法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地理教學活動的質量,使學生無法充分感受到地理學習的樂趣。在地理跨學科整合教學中,教師引入其他學科知識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理解知識之間的關系,搭建完善的知識結構體系,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識,形成良好的地理思維。因此,在地理教學中,教師要思考如何實現知識結構化。
教師在促進知識結構化時要強調地理學科的中心地位,圍繞地理學科知識來開展教學活動[4]。教師可以通過橫向對比、縱向延伸等方式將各科知識聯系起來,從而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例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比較同一概念在地理學科與語文學科上的表達的不同,如地理學科中的“海拔”在語文學科中常用“高”“低”等詞語進行表示。這樣的教學能加深學生對相應概念的理解。在不影響教學質量的情況下,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將其他學科的語言形式與地理學科聯系起來,并結合自己的語言習慣進行適當調整,以此幫助學生解決概念混淆、記憶不清等問題,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需要注意的是,在開展教學活動前,教師要提前了解教材內容,并梳理和總結其中的知識點,尋找這些知識與其他學科的關聯點。教師通過這樣的教學,運用對比、延伸等方式實現知識結構化,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四)手段多樣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手段能直接影響教學的效果和質量,因此,高中地理教師要重視教學手段的創新與優化。在高中地理跨學科整合教學中,教師優化與創新教學手段,實現教學手段的多樣化,有助于促進各學科知識的深度融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為了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內容,教師在優化、創新教學手段時可充分借助信息技術的力量[5]。教師可通過在課堂教學中融入視頻、圖片等,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例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一課時,教師便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為學生展示相關的圖片和視頻,并制作相應的三維仿真模擬圖,直觀呈現相應的內容。同時,教師可引入生物學科的相關知識,讓學生認識到人類生產生活與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以此培養學生愛護環境、珍惜自然資源的意識。除此以外,教師還可以將政治學科中“碳達峰”“碳中和”等內容引入課堂中,提升學生對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重視程度,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與認識。再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地球的宇宙環境”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為學生播放地球上動植物生活的視頻,引導學生觀看視頻并結合自己掌握的生物學知識思考為什么地球上會存在生命。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能夠將地理知識與生物學科知識和現實生活聯系到一起,認識到學科之間具有緊密的聯系,從而提升綜合思維能力。
(五)形式多元化,豐富學生學習體驗
在高中地理跨學科整合教學中,教師需要充分認識到地理學科本身具有的綜合性與復雜性特點以及地理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以學科內容為中心,整合多樣教學資源,積極創新教學方法與教學形式,從而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有效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地球的宇宙環境”一課的教學為例。本課主要教學目標如下:第一,讓學生了解八大行星的運動特征以及地球上存在生命體的基本條件;第二,讓學生了解八大行星的質量、體積以及特點等;第三,讓學生學會運用自己掌握的生物學知識來解釋為什么地球上會存在生命,明確人類生存必要的環境條件,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展示詩句“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引導學生結合所學知識思考這句詩中蘊含哪些地理知識。教師借助學生熟悉的語文知識進行教學,能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之后,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為學生展示太陽系八大行星的示意圖,并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對太陽系八大行星的位置、特點等進行探討。在這樣形式多元化的教學中,學生能獲得豐富的學習體驗,提升學習效率與質量。
結語
總而言之,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跨學科整合教學不僅能有效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學科核心素養,還能優化教學過程,有效提升教學質量。跨學科整合教學對教師和學生來說是一個新的挑戰與發展機遇,它需要教師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不斷提升備課效率,同時需要學生突破自身的思維局限,選擇更為合理、高效的學習方式開展學習活動,學會站在學科的角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因此,在實際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應深入挖掘地理學科與其他學科相關聯的內容,并以此為基礎開展跨學科整合教學活動,進而加深學生對相應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學科核心素養,提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張傳玉.高中地理跨學科主題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研究[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23(36):52-54.
張明順.跨學科主題學習視角下高中“地理+語文”教學策略研究[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23,37(6):88-91.
任婷婷,是明艷.高中地理與政治跨學科融合教學實踐探究:以“自然環境的整體性”為例[J].地理教育,2023(12):19-22.
劉渤.新課標背景下高中地理跨學科教學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23(47):143-146.
施美彬,何亞瓊,黃偉.高中地理跨學科主題研學實施現狀與對策研究[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23(23):26-29.
作者簡介:邱旭(1985—),男,南京師范大學蘇州實驗學校高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