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目的 以2016—2021年西寧市第一人民醫院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學員為例,研究基層醫療機構全科醫生轉崗培訓現狀、效果及其影響因素,為提升全科醫生轉崗培訓效果提供參考依據。方法 選取參加全科醫生轉崗培訓的110名學員作為研究對象。采用問卷調查方法,調查培訓學員的基本情況(包括性別、年齡、民族、學歷、職稱、工作機構、從事工作時間、參加培訓原因),分析培訓考核成績的影響因素。結果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后,不同性別、年齡、民族、職稱及所在機構的培訓學員考核成績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不同學歷、從事工作時間、參加培訓原因的培訓學員考核成績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研究證實,學歷、從事工作時間、參加培訓原因是影響全科醫生轉崗培訓考核成績的重要因素。結論在全科醫生轉崗培訓中,應基于學歷、從事工作時間和參加培訓原因等影響因素,通過分層教學、提升師資水平、優化政策保障措施等提升全科醫生轉崗培訓效果,保證培訓質量。
[關鍵詞] 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影響因素;問題分析;培訓對策
[中圖分類號] C975 [文獻標識碼] A [DOI] 10.3969/j.issn.1673-9701.2024.27.020
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中,全科醫生作為居民健康的“守門人”,可為居民提供方便、經濟、快捷、綜合、連續的預防、醫療、保健、康復等一體化服務[1]。2011年7月,《關于建立全科醫生制度的指導意見》[2]強調,應重視全科醫生的培養,將全科醫生制度上升為國家戰略,要求“基本實現城鄉每萬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醫生”。加強基層醫療機構全科醫生能力培養至關重要,西寧地區經濟發展遠不及國內一線城市,當地優質全科醫療衛生資源相對不足,全科醫生需求量大,全科醫生轉崗培訓是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培養全科醫生的重要途徑[3]。結合目前全科醫生培訓教育資源現狀,基層醫生通過全科醫生轉崗培訓掌握全科醫學思維、全科醫學理論、全科醫學實踐技能等,可有效緩解全科醫生能力不足、解決全科醫生人員短缺等問題。基于此,本研究開展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為提升全科醫生轉崗培訓質量提供依據和建議。
1 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7月至2021年7月西寧市第一人民醫院參加全科醫生轉崗培訓的110名培訓學員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全程參加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并取得結業證書;②同意參加本研究。排除標準:①非全科轉崗培訓學員;②正參與其他研究者; ③孕婦、哺乳期、有基礎疾病者;④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后不合格者;⑤不配合參與此次調查者。
1.2研究方法
調查納入學員的基本情況,包括性別、年齡、民族、學歷、職稱、工作機構、從事工作時間、參加培訓原因、結業考核成績及全科醫生培訓與實際工作滿意度。本研究通過問卷星收集問卷110份。經預調查,本調查問卷的內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為0.94,效度系數為0.92。
根據《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大綱》組織全科醫生轉崗培訓考試,總分為100分,其中客觀選擇題70分,采取閉卷考試;臨床實踐技能考核30分,指導教師依據評分標準評分。每期轉崗培訓在考試難度、考試內容、考試形式不變的前提下,調整考試題目、考試順序,嚴格對考試內容、考試題目、評分標準采取保密措施。嚴格考場紀律,做到相同培訓條件對不同培訓學員進行培訓及考核[4]。排除師資、教學方式、教學內容對培訓結果的影響,統計110名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學員考核成績,分析全科醫生轉崗培訓考核成績影響因素。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分析。計數資料以例數(百分率)[(%)]表示;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中位數(四分位數間距)[(1,3)]表示,多組間比較采用Kruskal-Wallis 檢驗。全科醫生轉崗培訓考核成績的影響因素采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培訓學員的基本情況
110名全科醫生轉崗培訓的學員中,男37名,女73名,平均年齡(38.68±11.34)歲。
2.2不同特征培訓學員考核成績比較
培訓結束后,對110名學員的考核成績進行比較,結果顯示不同性別、年齡、民族、職稱、工作機構學員的考核成績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不同學歷、從事工作時間、參加培訓原因學員的考核成績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高學歷學員的考核成績高,主動申請參與培訓學員的考核成績明顯高于單位派出學員;從事工作時間≤5年的學員成績較其他學員高,見表1。
2.3培訓學員考核成績影響因素分析
以轉崗培訓考核成績為因變量,以學歷、從事工作時間、參加培訓原因為自變量,采用賦值法進行分析,賦值方法見表2。通過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證實,學歷、從事工作時間、參加培訓原因是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后考核成績的重要影響因素,學歷、從事工作時間、參加培訓原因是影響考核成績的獨立危險因素(<0.05),見表3。
2.4培訓學員培訓與實際工作滿意度
調查110名學員對培訓與實際工作的滿意度,分別從全科醫學基礎理論與實際工作、疾病臨床診治與實際工作、臨床基本技能知識與實際工作、培訓基地對全科醫生轉崗培訓重視程度、指導教師重視臨床思維能力、全科培訓診治能力提升6個方面開展問卷調查。除培訓基地對全科醫生轉崗培訓重視程度、指導教師重視臨床思維能力的滿意度為84%、89%外,其余調查項目滿意度均高于90%,見表4。
3 討論
3.1培訓概況
本研究顯示,在西寧市第一人民醫院2016—2021年參加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學員中,年齡20~29歲學員占比35%,培訓學員以年資較淺的醫生為主;職稱方面,無職稱學員占比47%,其職稱普遍較低,這與孫艷春等[5]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可見基層全科醫生的職稱、專業技術水平有待提高。培訓意愿方面,個人主動申請學員占48%,單位派出占52%,與胡金偉等[6]研究一致,大部分基層醫生有主動參與全科醫生轉崗培訓的意愿,部分基層醫生對全科醫生轉崗培訓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證實,學歷、從事工作時間、參加培訓原因是影響全科醫生轉崗培訓考核成績的獨立影響因素。110名培訓學員對培訓與實際工作滿意度均較高。針對全科醫生轉崗培訓重視程度、指導教師重視臨床思維能力2個方面滿意度低于90%,提示全科醫生轉崗培訓過程中需重視培訓學員的關注度,增強培訓學員獲得感,同時應加強培訓學員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切實提高培訓學員的臨床診療崗位勝任力。
3.2影響因素分析
3.2.1 教育程度學歷可反映學員在知識積累、思維邏輯和學習方法上的差異。學歷較高者接受過更為系統的理論學習,面對新理論、新技能,可更快適應并深入理解。低學歷者在系統性、正規化教育背景方面較為欠缺,缺少學習方法和技巧,知識儲備相對不足,面對復雜問題難以從多維角度分析,導致理論知識轉化實際操作力不從心,這些不足導致低學歷者在培訓過程中出現困難。培訓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學員受教育程度的差異,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提升培訓學員整體素質與綜合能力。
3.2.2從事工作時間 基層工作時間長的醫生,較長時間沉浸在原有固定工作模式中,逐漸出現知識技能老化,新知識接受能力、學習意愿減弱;另外由于年齡、精力、習慣等影響,從事工作時間長的基層醫生掌握新醫療技術的難度更大,較難跟進醫療技術發展節奏。年輕學員步入醫療行業,對未知領域充滿好奇,渴望通過不斷uLAkRVsnFee+DMf07z1NiA==學習和實踐提升個人臨床診治能力,通常具有較強的學習需求和知識更新能力,相對更易接受新技術和新方法,故培訓過程中年輕學員考核成績更優。
3.2.3 參加培訓主動性 主動參加培訓具有引導培訓學員主動尋求學習資源的動力,促進培訓學員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7]。相較于單位指派參與培訓的學員,主動參加培訓學員具有更高的主動性、自覺性和自律性,能始終保持高度專注與熱情,課堂上認真聽講、積極思考,課后主動復習、鞏固所學知識,主動選擇參加培訓學員考核成績優于單位指派參加培訓學員。
3.3 對策建議
3.3.1開展分層教學探索 根據不同學歷層次制定培養目標和培養計劃,按照學員實際需求合理設置課程,以勝任崗位為目標,探索更加個性化的培訓方案[8]。全科醫學是實踐性較強的臨床二級學科,全科診療工作中需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建議基層全科醫生通過學歷提升補足自身短板,系統學習醫學知識與技術理論,全面掌握醫學知識,通過學歷提升獲取更高學位,拓寬職業道路[9]。對從事工作時間較長的培訓學員可采用案例分析、經驗分享等方式,協助培訓學員回顧總結個人的臨床經驗,引導關注新醫療技術和治療方法;對年輕學員更注重基礎知識講解、臨床實踐技能操作訓練,培養學員臨床專業基礎,提高臨床診療能力。
3.3.2提升師資能力建設 師資能力是全科醫學教育培訓的重點,也是培養合格全科醫生的基礎和前提[10]。通過師資隊伍能力建設,提升師資對全科醫生轉崗培訓的認識與重視程度;將培訓師資“送出去-引進來”、加強醫院教學軟件、教學硬件設備投入;探索教學方法,開展教學創新,積極嘗試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開展三方評估;培養師資臨床思維構建能力與臨床帶教能力,以教學相長提升整體醫療行業專業水平發展。醫院應重視師資能力的提升,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與質量,構建以課程專業負責人為引領、教學骨干為主體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深化醫學教育改革發展[11]。
3.3.3優化政策保障措施 在培訓學員選拔方面,以學員主動申請為主,充分考慮培訓學員參加培訓的主動性因素,排除年齡偏大、無意愿參加培訓者。執行全科醫生優先入編和職稱評聘政策,以提高基層全科專業崗位的吸引力[12]。相關部門加強對全科轉崗培訓工作的監管,建立公平、公正、透明的招聘機制,從素質良好、熱愛全科醫生職業的全科醫生中遴選優秀人才。同時,建立統一的薪酬政策,確保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學員收入保障,以激發培訓學員學習熱情。
綜上,學歷、從事工作時間、參加培訓原因等是西寧地區全科醫生轉崗培訓考核成績的獨立影響因素,故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可基于上述因素進行教學干預。通過開展分層次教學培養、加強師資能力培訓提升建設、重視政策保障措施等方法提升全科醫生轉崗培訓效果,保證全科醫生轉崗培訓質量,提高基層全科醫生崗位勝任力。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參考文獻]
[1] 李麗琪, 馮玫, 王曉旭, 等. 國家基本公共衛生醫療相關項目融入全科醫學培訓中的實踐與體會[J]. 中國全科醫學, 2019, 22(28): 3476–3478, 3485.
[2] 國務院.《關于建立全科醫生制度的指導意見》[EB/OL]. (2011-07-01)[2024-09-04]. 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1/content_1907087.htm.
[3] HAINES T P, PALMER A J, TIERNEY P, et al. A new model of care and in-house general practitioners for residential aged care facilities: A stepped wedge, cluster randomised trial[J]. Med J Aust, 2020, 212(9): 409–415.
[4] 岳俊喬, 金磊, 陳亞萍, 等. 青海地區全科醫生轉崗培訓效果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J]. 中華全科醫學, 2023, 21(2): 320–323.
[5] 孫艷春, 王偉, 謝學勤, 等. 六省基層全科醫生專業知識能力抽樣分析[J]. 中華全科醫師雜志, 2021, 20(6): 691–695.
[6] 胡金偉, 尹文強, 趙延奎, 等. 山東省鄉村醫生對全科醫學培訓認知、意愿及需求分析[J]. 中國衛生事業管理, 2019, 36(1):43–45.
[7] 陳薪安, 董海艷, 丁茂超. 主動學習模式建立對醫學高等教育作用研究及啟示[J]. 基礎醫學教育, 2020, 22(3): 232–235.
[8] 秦紅莉, 劉穎, 任菁菁. 基于柯氏模型的全科轉崗培訓反應層評估調查研究[J]. 中國全科醫學, 2020, 23(3): 348–352.
[9] 王仙. 成人高等學歷教育學生學習指導研究[D]. 成都: 四川師范大學, 2012.
[10] 方子健. 遼寧省全科醫學基層實踐骨干師資培養模式的構建及初步評價研究[D]. 沈陽: 中國醫科大學, 2019.
[11] 岳曉菲, 段宇航, 王君, 等. 北京市醫教協同政策實施后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訪談調查[J]. 中華醫院管理雜志, 2020, 36(11): 921–925.
[12] 秦江梅, 李思思, 林春梅. 我國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改革進展及發展策略[J]. 中國全科醫學, 2020, 23(19): 2351–2358.
(收稿日期:2024–06–27)
(修回日期:2024–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