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從在地方考察時提出“新質生產力”這一重大概念,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作出重要部署,到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進行系統闡述,再到今年全國兩會進一步闡釋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方法論,深刻回答了“什么是新質生產力、為什么要發展新質生產力、怎樣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大問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要求“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并作出全面部署。新質生產力是新時代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新論斷,更對組織工作提出了新考題。
山西省懷仁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精神和黨的二十大、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強化理論武裝,堅持選賢任能,不斷強基固本,注重育才聚才,用實際行動奏響堅強組織力賦能新質生產力的時代強音。
把旗幟鮮明講政治作為第一任務,貫徹落實到干部教育培訓全過程,推動黨員、干部理論學習往深里走、往實里走、往心里走,為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凝心鑄魂、貯勢蓄力。
堅持把學習《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與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結合起來,與學習黨的二十大、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結合起來,推行主講員、輔導員“1+1”模式,采取線上線下“同步課堂”形式,組織黨員、干部原原本本學、逐章逐條學、聯系實際學,做到深刻領會、全面掌握。
先后舉辦干部教育培訓中青班、進修班、主體班8期,邀請山西省委黨校教授作了題為《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專題講座,使廣大黨員領導干部更加深刻地把握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政策要求?!捌咭弧逼陂g,組織780名黨員、干部觀看以“牢記領袖囑托 弘揚右玉精神”為主題的《西口飛虹》藝術黨課,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大力傳承弘揚“右玉精神”,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
實施干部“騰籠換鳥”工程。建立干部職級、職員等級晉升常態長效機制,統籌用好職務、職級兩個“籠子”,堅持選育管用全鏈條發力,努力打造政治過硬、與時俱進、本領高強的新時代高素質干部隊伍。
提速職級晉升補短板。結合公務員職級職數使用、事業單位職員等級晉升情況和干部隊伍老化實際,將年齡大、體質差、能力弱,不適應領導職務的領導干部轉任職級,置換出20多個實職崗位。
注重補充增員強活力。摸清編制空缺,通過公開招錄、交流調配等方式,著力解決干部年齡老化、自然減員逐漸增多等問題。招錄公務員25名、招聘事業單位工作人員112名,調配公務員11名。
著眼換屆需要儲干部。提前為2026年換屆儲備年輕干部資源,為11名具有研究生學歷的公務員和36名工作滿5年的公務員晉升四級主任科員。掌握儲備年輕干部63名,其中正科級24名、副科級39名。
加強干部交流優結構。針對在單一業務部門、同一個部門工作時間較長等情況,通過基層鍛煉交流、職級晉升交流、就近領域交流等方式,交流科級領導干部31名,領導干部轉任職級18名。
通過補充招錄(招聘)干部,儲備選用年輕干部,拓寬選人用人渠道,全市干部隊伍結構得以優化;通過交流輪崗盤活干部資源,推進職級等級晉升釋放政策紅利,進一步激發干部隊伍干事創業的激情。
精準整治軟弱渙散村黨組織。堅持紀律開路,組織、紀檢聯手在舊站村召開現場會,集中會診、批評教育,分組討論、“解剖麻雀”,同題共答、制定方案,聚焦“組織軟”“服務弱”“能力差”“管理散”四大類問題,提出40余條具體措施,推動解決突出問題26個。
大力儲備村黨組織帶頭人后備力量。堅持“三步走”戰略:第一步,11名市委常委同志包聯鄉鎮調研摸排,采取“五談、五看”方式,逐村分析研判,物色后備人選,初步掌握1352人,其中“帶頭人”后備人選417人;第二步,工作組會同鄉鎮(街道)黨委,與后備人選“點對點”懇談,做好思想動員,組織考察識別,摸清意愿,實現“雙向奔赴”;第三步,對培養相對成熟的后備力量,年底試行任命一批村黨組織副書記、村委會主任助理,提前進入角色,參與村級事務。
著力破解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突出問題。堅持“減負、賦能、建章”同步推進,制定《懷仁市“屬地管理”事項責任清單》,厘清鄉鎮(街道)主體責任;按村(社區)“4+2”“3+2”標準,規范村(社區)標牌標識。8個鄉鎮全部成立鄉鎮黨建辦,配齊工作力量;招聘基層事業單位工作人員104名、社區助理24名、專職網格員30名。制定《村級組織工作事務、機制牌子和證明事項準入和動態調整制度》等7項制度機制。
深入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工作。以打造“一核多元·五好家園”小區黨建品牌為目標,加強小區“五有”建設,配套出臺《懷仁市城市小區黨組織管理辦法(試行)》,推動全市小區黨群服務站點覆蓋率達到70%以上,切實把服務送到居民家門口。用好全市智慧物業管理平臺,將151個小區物業監控系統接入中心數據平臺,對小區內外的安防、物業服務等實時跟蹤管理,發現問題及時預警、處置。以同仁路社區為試點,開發運行“接訴即辦一見通”智慧社區小程序,實現“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深入調研分析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實際需求與趨勢,制定具有前瞻性和針對性的組織人才發展規劃,將人才隊伍建設與產業升級、科技創新緊密結合,為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加強“名師名醫名家名匠”工作室服務和跟蹤指導,連續兩年為新認定的25個工作室進行授牌,并給予每個工作室5萬元建設經費支持。累計走訪慰問省委市委聯系專家人才上百人、慰問懷仁籍在外人才40人;開展假期返鄉大學生實習實訓活動,征集實習實訓崗位870多個。
以“人到山西好風光”引才品牌為契機,先后赴上海交通大學、武漢大學等高校開展人才宣介、陶瓷藝術品展示活動。與武漢大學城市設計學院簽訂校地合作協議書。截至目前,先后聘請北京科技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山西農業大學等高校的36名專家、教授為“懷仁市高質量發展智庫專家”,省科技博士服務團2名博士先后在懷仁市人民醫院掛職。
統籌資源、凝聚合力,下好組織系統“一盤棋”。針對組織部責任大、人員少、任務重的實際,統籌使用編辦、黨校、老干、鄉鎮組織委員,從中物色優秀組工干部,集中力量辦大事。
優化科室、充實隊伍,鍛造組織工作“生力軍”。擇優調入6名干部,招錄4名事業單位人員,多途徑充實壯大組工干部隊伍;調整優化股室職能,增設組織機構,明確責任分工,進一步夯實工作基礎。
注重培養、提升能力,練就組工干部“硬功夫”。發揮老組工“傳幫帶”作用,實施年輕干部多崗位鍛煉,搭建能力提升平臺,組織干部參與基層黨建、干部考察、人才引進、信息宣傳等工作,打破業務壁壘,培養“一專多能”。
嚴明紀律、強化作風,建設清廉機關“排頭兵”。常態化推進干部思想政治和能力作風建設,以身邊事教育身邊人,引導組工干部學紀知紀明紀守紀,真正把紀律規矩轉化為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
面對新時代、新任務、新挑戰,懷仁市將充分發揮組織工作在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中的優勢作用,持續不斷地加強組織建設、優化人才環境、激發創新活力、凝聚發展共識,為推動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作者為山西省懷仁市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