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歐洲足壇,國際城市博覽會杯誕生于1955年,是一項古老的俱樂部賽事,被視為聯盟杯的前身。顧名思義,這項賽事的初衷是促進國PLAYING AREA 賽場際貿易,參賽隊伍都來自舉辦貿易展覽會的歐洲城市,每座城市只能派出一支球隊參加。如果博覽會杯延續至今,英國倫敦的阿森納和法國巴黎圣日耳曼贏得國內聯賽冠軍次數最多的兩家俱樂部,他們之間的比賽將會是此項賽事的重頭戲。
然而2024-25賽季,阿森納僅是征戰英超聯賽的7家倫敦俱樂部之一。近幾個賽季,阿森納在英超積分榜上的排名常常低于同城對手切爾西或托特納姆熱刺。同時,巴黎圣日耳曼是過去30年來巴黎唯一的法甲俱樂部。很多人想知道,倫敦和巴黎同為歐洲大城市,為什么當地頂級足球俱樂部數量存在如此巨大的差異?

在歐洲,倫敦是擁有大型足球俱樂部數量最多的城市。如果將城市邊界的定義稍微放寬一點,馬德里和里斯本擁有4家頂級聯賽俱樂部,雅典、伊斯坦布爾本賽季分別有5支和6支球隊征戰國內頂級聯賽,倫敦的英超俱樂部數量則達到了7家。除了阿森納、熱刺和切爾西等豪門之外,查爾頓、女王公園巡游者、溫布爾登和米爾沃爾等俱樂部也經常參加英超聯賽。
歷史上,與歐洲許多主要城市一樣,巴黎的首批足球俱樂部由英國人組建,誕生于19世紀末,大部分球員都是英國人。與北歐、地中海沿岸和中歐的一些國家相比,足球運動在巴黎的發展較為緩慢。法國政府認為橄欖球運動更值得推廣,學校里幾乎沒有孩子踢英式足球。1900年,奧運歷史上的首場足球比賽在巴黎進行,一支被稱為厄普頓公園的倫敦東部球隊代表英國贏得冠軍。厄普頓公園隊是一支業余球隊,當時不允許職業運動員參加奧運會。
1910年,法國創辦了國內第一項足球杯賽。由于球隊的競技水平偏低,民眾普遍對足球缺乏熱情,賽事還邀請了一些英國球隊參加。法國國內杯賽的前三屆冠軍斯文登、萊頓東方和富勒姆都是英國球隊。1910-1912年,這3支球隊在王子公園球場擊敗了巴恩斯利、米爾沃爾和女王公園巡游者。
從某種意義上講,在法國足球的崛起過程中,倫敦起到了重要作用。亨利·德勞內是推動法國足球發展的關鍵人物,不過他能夠提出舉辦法國和歐洲杯賽的構想,也受到了英格蘭足總杯的啟發。
1897年,法國足壇的另一位創新家儒勒斯·雷米特在巴黎創辦了紅星俱樂部。經過125年的風風雨雨,巴黎紅星如今還在運營,本賽季征戰法乙聯賽。法國足球甲級聯賽于1932年成立時,巴黎紅星是四支創始球隊之一,另外三支隊伍分別是法國人足球俱樂部、CA巴黎和巴黎競技。
遺憾的是這些俱樂部的發展都舉步維艱。1903年,首屆環法自行車賽在法國舉行,迅速推動騎自行車成為最受法國人歡迎的體育運動。法國民眾還很喜歡賽艇、體操和橄欖球。與英國的情況相反,20世紀初的法國,足球不被認為是工人的運動,反而更受親英國的都市精英青睞。當時,巴黎是法國足球的中心,不過人們將踢球視為一種消遣,不愿意投入很多時間和精力。
在法國的各大城市,足球俱樂部之間很難形成宿敵式的競爭關系。早期賽事只接受每個地區派出一支球隊參加,公眾對足球運動缺乏支持,俱樂部甚至依賴于地方議會提供資金來修建球場。種種因素的疊加影響下,許多俱樂部發現尋求合并比與同城競爭更有利于發展。一些早期足球俱樂部紛紛被合并,徹底退出歷史舞臺,只有巴黎紅星、巴黎競技等為數不多的幾家活了下來。
進入21世紀以來,巴黎紅星長期動蕩,征戰過從法乙到法國第六級別聯賽的所有級別聯賽。上世紀30年代,巴黎競技曾經拿下法甲冠軍獎杯,后來遭遇了嚴重的經濟問題,直到80年代才在法國著名富商拉加代爾收購俱樂部后重振雄風。拉加代爾為球隊投入大量資金,簽約了吉諾拉、費爾南德斯、利特巴爾斯基和弗朗西斯科利等球星。巴黎競技卻始終無法獲得當地民眾的大力支持,拉加代爾最終被迫承認失敗,不再為俱樂部提供經濟援助。
與歐洲其他國家的民眾相比,法國人對足球運動似乎不夠狂熱。1958年,法國隊贏得世界杯季軍,后來卻從1966-1978年連續12年無緣參加重大國際賽事。正如作家大衛·戈德布拉特在足球名著《足球是圓的》書中所寫:“在英國,60年代的新青年和音樂文化與足球相互交織。在法國,人們卻將足球視為一種替代品。”
1984年和1998年,法國隊在本土舉辦的歐洲杯和世界杯上奪冠,無疑是法國足球的巔峰時刻。然而,法國隊兩次奪冠對國內聯賽發展的助力微乎其微:俱樂部依然很難獲得資本和民眾的支持,明星球員踢出名堂后紛紛前往歐洲其他國家淘金。
巴黎圣日耳曼成立于1970年,由巴黎足球俱樂部與圣日耳曼昂萊合并而成。短短兩年后,由于巴黎市長拒絕為不在巴黎市內的俱樂部提供經濟支持,巴黎足球俱樂部脫離巴黎圣日耳曼,重新成為獨立俱樂部,并保留了球員和法甲聯賽席位。巴黎圣日耳曼則被降入第三級別聯賽,不得不努力升級。
上世紀90年代,巴黎圣日耳曼被法國一家電視臺收購,迎來了俱樂部歷史上的首個黃金時代。巴黎人口規模龐大,巴黎圣日耳曼主場比賽的上座率一直不算高。位于巴黎東南部郊區的克里特爾俱樂部成立于20世紀30年代,本世紀初經常參加法乙聯賽,如今已經降至國內第四級別聯賽。

巴黎紅星上賽季贏得法國第三級別聯賽冠軍,本賽季與巴黎足球俱樂部均征戰法乙聯賽。目前,巴黎足球俱樂部在法乙積分榜上排名榜首,有望自1979年以來首次重返法甲。這家俱樂部擁有一支實力強大的女隊,經常在法國女足頂級聯賽中排名前三,上賽季甚至在女足歐冠預選賽中淘汰了阿森納。
然而,這兩家俱樂部仍然很難得到巴黎球迷的支持。上賽季,巴黎足球俱樂部主場比賽的場均觀眾人數為5500人,在法乙聯賽20家俱樂部中排名第13 ;巴黎紅星主場比賽的場均上座約為3500人。更尷尬的是兩支球隊的崛起不能歸功于當地民眾的支持,而是更多地依賴海外資本。自從2020年以來,巴林主權財富基金一直持有巴黎足球俱樂部20%的股份,也是俱樂部的主贊助商。2022年5月,巴黎紅星被一家美國投資公司收購,如今吸引了另一位美國富豪斯蒂夫·帕柳卡的興趣。帕柳卡擁有意甲俱樂部亞特蘭大,還是NBA波士頓凱爾特人的老板之一。
巴黎足球俱樂部的主場能夠容納2萬名觀眾,比賽上座率通常僅為四分之一。巴黎紅星的主場只能容納5600人,大部分場次的比賽門票都會售罄,看上去倒顯得熱鬧非凡。法國足壇霸主巴黎圣日耳曼在過去12個法甲賽季里10次奪冠,主場比賽的場均觀眾4.5萬多人。近年來,始終有球迷對俱樂部接受卡塔爾財團的投資表示不滿。
法國足球俱樂部仍然需要想方設法增加收入。由于電視轉播收入較低,法國俱樂部的造血能力遠遠不如英超俱樂部。如果巴黎足球俱樂部延續良好的競技狀態,到了下賽季,巴黎也許會迎來自紅星俱樂部1990年降級以來首場法甲同城德比。作為比較,倫敦擁有7家英超俱樂部,每年德比戰多達42場。
從某種意義上講,倫敦與巴黎足球俱樂部發展的巨大差異可以歸結于許多因素,包括國內聯賽的歷史架構、俱樂部對當地政府資金的依賴程度等。歸根結底,這種現狀反映了兩座城市民眾對足球運動的興趣迥然不同。
責編 陶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