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和價值追求,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創建中華民族精神家園的重要源泉。學前教育時期是培養幼兒良好習慣的重要時期。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幼兒教育,能夠深刻影響幼兒的心靈,播下文化的種子,對塑造幼兒的健全人格和培養民族精神具有深遠的意義。因此,如何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幼兒教育,已成為廣大幼兒教育工作者亟須解決的問題。文章根據幼兒教育的實際情況,從教育內容的選擇、教育方式的創新、教育路徑的拓展等多個角度進行探討,旨在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幼兒教育提供參考。
一、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幼兒教育的重要意義
(一)有助于培養幼兒的優良品德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道德養分,將其融入幼兒教育,有助于引導幼兒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并培養他們的優良品德。例如,教師講述古代啟蒙讀物《三字經》和《弟子規》中的故事,可以教導幼兒理解仁、義、禮、智、信的含義,并在不知不覺中將其轉化為日常行為習慣。此外,教師組織幼兒誦讀《春曉》《詠鵝》等古詩,能夠引導他們感知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景象,培養他們對大自然和生活的熱愛之情。
(二)有助于提升幼兒的綜合素養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教師通過多樣化的形式呈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能提升幼兒的綜合素養。例如,教師可以創建傳統手工坊,引導幼兒學習中國結編織、葫蘆烙畫等技藝,有效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審美能力。教師還可以開展以古詩、成語、諺語為主題的語言教學活動,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并進一步提升他們的文化素養。
(三)有助于增強幼兒的文化認同感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連接中華兒女的精神紐帶。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幼兒教育,讓幼兒沉浸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中,有助于增強他們的文化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例如,在傳統節日,教師可以開展別具特色的主題活動,組織幼兒了解節日習俗、感受節日氛圍。
二、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幼兒教育的路徑探索
(一)優化教育內容,遵循幼兒的認知規律
1.根據幼兒的興趣,選取生動有趣的傳統故事。幼兒天性活潑好動,喜歡新鮮有趣的事物。教師可以利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神話故事、成語故事等素材,以生動活潑的形式呈現,吸引幼兒的注意。例如,教師可以借助動畫、繪本,講述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精衛填海等膾炙人口的神話故事,這不僅能滿足幼兒的好奇心,還能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遞給幼兒。又如,教師可以讓幼兒觀看木偶劇、情景劇,了解歷史上的重要人物,直觀地感受到先賢的智慧和風采。此外,教師可以選取寓意深刻的成語故事,以故事為載體,引導幼兒體會文化內涵,接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總之,教師在選擇素材時,應站在幼兒的立場,挑選最能激發幼兒興趣、最容易被幼兒接受的內容,以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2.選取貼近生活的傳統節日習俗。傳統節日蘊含著中華民族的生活智慧和審美情趣。教師挑選與幼兒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節日習俗,能夠讓他們在參與的過程中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例如,教師可以在中秋節組織幼兒制作花燈、猜燈謎,在春節帶領幼兒貼春聯、舞獅子,讓幼兒在歡樂的節日氛圍中了解傳統習俗,享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帶來的無限樂趣。在端午節,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開展包粽子、掛艾草、佩香囊等活動,讓幼兒在動手實踐中了解端午節的由來和寓意。在重陽節,教師可以帶領幼兒登高遠眺、品嘗重陽糕,體會“九九重陽,久久長長”的美好寓意。總之,教師在選取傳統節日習俗作為教育素材時,必須基于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激發他們的參與熱情,讓他們在充滿活力的體驗活動中,深刻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二)創新教育方式,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
1.融入游戲活動,在玩中學。游戲活動是幼兒的主要活動形式,幼兒在游戲中學習,能夠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知識和技能。教師可以依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特點,設計具有民族特色的游戲活動,使幼兒在游戲中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例如,基于傳統體育項目,教師可以開展投壺、踢毽子、舞龍等游戲活動,鼓勵幼兒積極參與,這不僅有助于增強幼兒的體質,還能激發他們對傳統體育項目的熱愛。此外,教師可以以傳統節日為背景設計游戲活動,如端午節賽龍舟、中秋節猜燈謎等,讓幼兒在游戲中體驗傳統節日的習俗,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總之,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游戲活動,可以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接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
2.開展主題活動,在情境中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教師能夠為幼兒營造沉浸式的文化體驗環境,讓他們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內涵。在“中國味道”主題活動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品嘗傳統美食,感受烹飪文化的獨特魅力;在“傳統服飾賞析”主題活動中,教師可以組織幼兒欣賞和試穿傳統服飾,探索服飾背后的歷史故事,從而加深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在策劃這些主題活動時,教師需要精心構思活動的各個環節,如主題裝飾、情景再現、手工制作等,以激發幼兒的興趣。同時,教師要注重營造濃郁的氛圍,如掛燈籠、貼年畫、播放民間音樂等,讓幼兒身臨其境,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提升綜合素養。
(三)拓展教育路徑,整合家園社資源
1.親子共學,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浸潤家庭。家庭是幼兒接受教育的首要場所。教師應引導家長與幼兒共同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這些優秀文化融入日常生活。幼兒園可以向家長推薦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的優秀繪本和動畫,鼓勵家長與幼兒一起閱讀和觀看,并圍繞內容展開親子對話;可以為家長提供傳統手工制作的培訓,成立親子手工坊,讓家長和幼兒共同體驗傳統手工制作的樂趣;可以開展“學習家風家訓”等主題活動,引導家長和幼兒共同學習優秀的家風家訓,從而形成尊老愛幼、勤儉持家的家庭風氣。總體而言,幼兒園應充分調動家長的積極性,推動家園共育,使家長成為幼兒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引路人,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滋養家庭教育的不竭源泉。
2.資源共享,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進社區。幼兒園應積極開發、利用社區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通過參觀體驗、互動交流等形式,拓寬幼兒的學習視野。例如,幼兒園可以組織幼兒參觀社區內的非遺展覽,邀請社區內的非遺傳承人走進幼兒園,講述傳統故事、傳授傳統手藝,使幼兒能夠近距離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此外,幼兒園可以與博物館合作,為幼兒提供實地參觀學習的機會;可以邀請戲曲演員、民俗學者來園開展講座,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向幼兒介紹傳統藝術的發展歷程,激發幼兒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探究興趣;可以組織“小小講解員”活動,讓幼兒走進社區宣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知識,在體驗式學習中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總的來說,幼兒園應主動整合社區資源,進行園社互動,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滲透幼兒園的每一個角落。
3.媒體助力,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觸手可及。在信息時代,數字化學習資源不斷涌現。教師通過網絡平臺開設國學課程、制作傳統文化動漫,能夠打破時空限制,有效激發幼兒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并增強他們自主學習的動力。幼兒園可以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親子活動和實踐活動,讓幼兒在沉浸式體驗中加深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幼兒園可以利用互聯網平臺創建“云上國學園”,定期更新國學經典誦讀等資源,使幼兒能夠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可以利用微信公眾號推送有關傳統節日習俗和傳統美德故事的文章,擴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范圍;可以與動漫公司合作,將我國神話傳說改編成動畫片,以幼兒喜愛的形式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此外,幼兒園應充分利用節假日,舉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親子游園會、開展傳統美食制作體驗等活動,讓幼兒在參與體驗中接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
結語
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幼兒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它需要遵循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整合多方資源,并要求教師在教育內容、教育方式、教育路徑等方面進行深入探索。只有通過創新的方式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巧妙地融入幼兒教育,才能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增強文化認同感。這不僅能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還能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注入新的活力。
(作者單位:
山東省威海市榮成市第十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