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傳統游戲作為歷史悠久的文化表現形式,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它們不僅承載了豐富的歷史記憶,還蘊含著基本的社會交往原則,在現代教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幼兒園時期作為幼兒接受教育的起始階段,是提高幼兒認知能力、社交水平及創造力的關鍵時期。教師將民間傳統游戲融入幼兒園教育活動,不僅能豐富幼兒的學習體驗,還能讓他們在游戲的過程中學習各項基本技能。
一、民間傳統游戲與幼兒園教育活動融合的意義
(一)提高幼兒的身體素質
跳繩、踢毽子等民間傳統游戲能夠激發幼兒對運動的興趣,并促進其全面發展。在這些游戲中,幼兒需要做出跑跳、翻滾等動作,這有助于增強他們的心肺功能,幫助他們增強肌肉力量。多樣化的民間傳統游戲為幼兒提供了多樣化的活動選擇,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增強他們的體能。幼兒參與這些民間傳統游戲,進行跑跳、抓握等動作訓練,有助于提高身體素質。
(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民間傳統游戲作為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承載著極高的文化價值。在民間傳統游戲中,幼兒不僅能鍛煉身體,還能吸收文化精髓,學習禮儀規范、語言表達等。民間傳統游戲通常需要多人合作,幼兒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可以學習與他人合作的技巧,初步培養幼兒的社會人格,并在互動中加深對團隊精神的認識。通過這種教育方式,幼兒能夠認識并理解民間傳統游戲,從而增強民族歸屬感和自豪感。此外,民間傳統游戲中的各種情境模擬要求幼兒使用智慧解決問題,這有助于激發他們的創新潛能。創新是文化發展的關鍵因素,幼兒通過參與民間傳統游戲,能夠在尊重傳統的基礎上思考如何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生活相融合,進而促進文化的持續發展。
(三)培養幼兒良好的意志品質
民間傳統游戲通常具有一定的挑戰性,要求幼兒在遇到困難時具有堅韌不拔的精神,學會持之以恒。游戲的過程并不總是順利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幼兒需要學會勇敢面對挫折,并從挫折中汲取經驗,重新嘗試,這有助于幼兒以積極樂觀的心態應對各種挑戰。同時,幼兒參與民間傳統游戲能夠學會遵守規則,并在與同伴的互動中提高社會交往能力。幼兒在游戲中所經歷的每一次成功,都會增強其自我效能感,塑造其良好的意志品質。
二、民間傳統游戲與幼兒園教育活動融合存在的問題
開展民間傳統游戲往往需要特定的環境,而部分幼兒園無法提供相應的環境。部分民間傳統游戲的游戲工具存在潛在危險因素,這使得游戲的安全性成為教育實踐中的障礙。此外,這些游戲的規則可能與幼兒的認知發展階段不適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進行大量調整。在將民間傳統游戲融入標準化教育體系的過程中,教師面臨著如何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高效地將民間傳統游戲與教育目標相結合、保持教學內容的連貫性、確保活動的趣味性等挑戰。
三、民間傳統游戲與幼兒園教育活動融合的策略
(一)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
歷史與文化資料、地方特色的游戲道具及民間藝術均可作為教學資源。歷史與文化資料有助于豐富幼兒教育活動的文化底蘊。地方特色的游戲道具,如竹竿、繩索、沙包等,不僅是開展游戲的必需品,還是增強教學趣味性的文化符號。民間藝術元素的融入,能使幼兒在游戲活動中感受傳統藝術之美。教師應在充分考慮幼兒特點的基礎上引入豐富的教學資源,通過民間傳統游戲引導幼兒尊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文化的傳承。
以民間傳統游戲“蕩秋千”為例。教師可以深入探究這一游戲的歷史背景,從古代文獻和民間傳說中搜集資料,整理這一游戲演變過程的資料,并將這一游戲的發展史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在教室及走廊的展覽窗口進行展示,為幼兒提供相關的歷史文化信息。教師還可以聯系當地工藝師,制作可供幼兒使用的秋千。秋千的繩索可以由耐用的麻繩制成,座椅用經過處理的竹片精心編織,既體現傳統工藝,又體現安全性。每次活動前,教師可以進行簡短的介紹,讓幼兒了解秋千的歷史文化,并確保每名幼兒都能安全地蕩秋千。
(二)制訂周密的教學計劃
在制訂教學計劃時,教師應充分考慮幼兒發展的實際需求,綜合利用多種教育資源,確保計劃與幼兒的認知水平相匹配,以提高游戲的教育價值。同時,教學計劃應具備一定的彈性,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具體表現,適時調整教學策略,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在制訂教學計劃時,教師應以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為根本目標,全面考慮幼兒成長的多方面需求,并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確保教學活動的系統性,以幫助幼兒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
以民間傳統游戲“翻花繩”為例。在教學活動開始前,教師可以系統學習翻花繩技巧,確保自己掌握相關的翻花繩技能。教師還可以搜集關于翻花繩技巧的詳細資料,并準備適合幼兒使用的輕質繩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分階段教學策略,初期階段重點教授幼兒繩子的握持方法、轉動的節奏感及單繩操作的方法,隨后逐步引入更為復雜的雙繩技巧。值得注意的是,教師應使用直觀的教學手段,如視頻演示或現場示范,幫助幼兒掌握翻花繩的動作技巧。教師需要關注幼兒的表現,對于學習進度較慢的幼兒,應提供額外的個別指導或調整教學步驟,確保所有幼兒都能掌握翻花繩的技巧。教師還應設置固定的翻花繩練習時間,以便幼兒不斷練習并掌握所學技巧,從而增強其自信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觀察并評估每名幼兒翻花繩技巧的掌握程度和參與游戲的熱情,并將其作為評估教學成效的重要指標。
(三)創新教學形式
創新的教學方法主要包括多媒體互動教學、角色扮演與情境模擬教學、跨學科整合項目教學、戶外探索活動等。多媒體互動教學通過使用投影、觸控屏和虛擬現實技術,將民間傳統游戲以視頻的形式呈現,從而豐富幼兒的視聽體驗,提高其參與度。角色扮演與情境模擬教學通過設定特殊的場景或角色,讓幼兒在扮演角色的過程中學習民間傳統游戲的規則和技巧,進而提高其語言表達能力。跨學科整合項目教學將民間傳統游戲與音樂、美術、體育等學科相結合,促使幼兒在綜合性的課程設計中進行多維度的學習。戶外探索活動則將游戲活動拓展至自然環境中,通過尋寶游戲、自然觀察等方式,增強游戲的趣味性。
以民間傳統游戲“跳房子”為例。教師可以運用增強現實技術(AR)創設虛擬游戲場景,讓幼兒在現實的游戲場地中看到動態的游戲格子和虛擬徽章,從而增強游戲的吸引力。教師也可以規劃活動內容,將“跳房子”的每個格子設計為包括簡單計算、字謎或音樂節奏小挑戰的互動格子,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讓幼兒在解決相應的問題后繼續前進至下一個格子,使其在游戲中復習和鞏固之前所學的內容。教師還可以利用AR技術設計與學習主題相關的游戲徽章。例如,教師可以將完成數學題的徽章設計成帶有閃光效果的數字或運算符號,將完成語言類游戲的徽章設計成書本或筆的圖標。幼兒每前進一個格子,系統將彈出徽章以示鼓勵。
(四)融入幼兒日常活動
將民間傳統游戲融入幼兒園的日常教育活動至關重要。“跳繩”“翻花繩”等民間傳統游戲不僅能豐富幼兒的日常活動,還能增強其團隊合作意識和規則意識。教師可以將這些游戲融入幼兒的晨間活動、體育課和課間休息,讓幼兒在享受游戲樂趣的同時,加深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值得注意的是,教師需要深入研究每項民間傳統游戲的教育價值,制訂符合幼兒發展需求的活動方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密切關注幼兒的游戲反饋,并據此調整活動方案,確保教學活動既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又能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以民間傳統游戲“跳繩”為例。教師可以提前搜集各種關于跳繩技巧的資料,并制作成視頻教程,同時準備一系列易于理解的示范材料。在材料準備方面,教師需要選購質量合格的繩子,并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身高選擇合適的繩長。在每日的晨間活動中,教師可以播放制作好的跳繩技巧視頻,引導幼兒觀看并模仿基本的跳繩動作,帶領幼兒進行簡單的跳繩練習,從單人跳繩逐步過渡到多人合作的跳繩游戲。在體育課中,教師可以設計接力跳繩、速度挑戰、創意跳繩展示等活動,在幫助幼兒掌握跳繩技能的同時,通過團隊合作的游戲形式,提高幼兒的合作與溝通能力。在課間休息時,教師可以播放與跳繩相關的傳統歌謠,讓幼兒在跳繩時跟著廣播一起歌唱,使其在游戲中接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此環節,教師要定期更換歌謠內容,保持新鮮感,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教師還要記錄幼兒的參與情況、技能掌握情況及團隊互動的表現,對活動效果進行評估,并據此調整教學策略。
(五)營造生態性游戲環境
教師應合理利用自然環境,使用可回收的材料營造生態型游戲環境,打造一個安全且充滿探索性的游戲空間。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考慮場地的自然特征,盡量避免人為干預,以保持其原始狀態,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游戲體驗。同時,教師應優先選擇環保的材料,以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使其在游戲中學會觀察自然環境、尊重自然。
以民間傳統游戲“捉迷藏”為例。教師可以選擇幼兒園中的小樹林作為游戲場地,利用天然樹木作為掩護。在初步評估場地時,教師需要檢查樹木的生長狀況,并清除地面上可能對幼兒造成傷害的尖銳枯枝。在場地中央,教師可以利用天然石塊搭建一個小型集會區,作為向幼兒講解游戲規則和進行自然教育的場地。集會區周圍可種植草本植物,既美化環境又為幼兒提供觀察自然生態的機會。教師可以利用回收的碎石鋪設游戲區域的道路,并在道路兩旁設置解說牌,介紹各種植物或小動物的信息,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相關的生態知識。教師還可以設計互動環節,在解說牌旁設置小問題或謎語,鼓勵幼兒在閱讀解說牌后進行思考。
結語
將民間傳統游戲融入幼兒園教育活動,是一項充滿挑戰卻意義非凡的任務。面對道具的局限性、文化傳承的復雜性及教育體系內部課程設計存在的問題,教師必須展現出極高的創造性,通過制訂周密的教學計劃,為幼兒營造多元化的學習環境,使他們在游戲中體驗樂趣,學習并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作者單位:岳普湖縣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