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成為初中語文教師的重要任務。整本書閱讀教學即教師指導學生科學、高效地完成整本書閱讀,助力學生提高閱讀能力,實現全面發展。在深度學習理論視域下,初中語文教師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可以幫助學生熟練掌握各種閱讀方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文學鑒賞能力,進而促進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文章將探索初中語文教師在深度學習理論視域下以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內容為例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實踐的策略,以期為初中語文教師提供參考。
一、深度學習理論概述
深度學習是人工智能研究領域的概念,是一類對具有深層結構的神經網絡進行有效訓練的方法的統稱。在教育領域,深度學習是一種與機械式、被動式、盲目式學習相對的一種學習方式,該學習方式強調學習的主動性、理解性、靈活性和實踐性。隨著教育學的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到學生在教學中的重要性,強調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并將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培養學生科學高效的學習習慣作為教學的重要目標。相較于以記憶再現和單向獲取為特征的淺層學習,深度學習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持久記憶利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深度學習理論視域下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特征
(一)參與主體廣泛
深度學習理論視域下的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具有參與主體廣泛的特征,參與主體包括教師、學生、家長、作者和編者等。首先,教師和學生是重要的教學參與主體,教師主要起到指導、規劃、監督等作用,學生是教學的主體。除了教師和學生一起閱讀、共同探討的活動,教師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也能構成共讀關系。首先,全年級的初中語文教師會針對文學作品展開廣泛而深入的交流,通過理性研討把握整本書閱讀教學的目標和重難點,設計指導性、實踐性強的整本書閱讀教學方案,保證整本書閱讀教學活動有序開展。同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會分享自己的閱讀感悟,在交流中實現思維的升華。其次,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空間不局限于教室和學校,學生有很多時間在家進行閱讀,在此過程中,學生和家長構成了親子閱讀共同體。最后,文學作品是作者和編者共同努力的成果,蘊含著作者和編者的思想,因此,學生和教師或家長共同閱讀書籍的過程,也是讀者與文學作品、作者、編者“隔空交流”的過程。
(二)教學過程有序
深度學習理論視域下的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具有教學過程有序的特征,主要表現為初中語文教師為了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和確保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整本書閱讀任務,協助學生制訂宏觀、科學、可執行、可控的整本書閱讀計劃,并在整本書閱讀教學全過程開展閱讀進度管理和閱讀方法管理。在實際語文教學中,整本書閱讀教學與其他教學過程是交織進行的,初中語文教師制訂詳細而周密的整本書閱讀教學方案,可以有效平衡整本書閱讀教學和其他教學之間的關系,避免給學生帶來過大的學習壓力,并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統籌安排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三)教學評價內容靈活
深度學習理論視域下的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具有教學評價內容靈活的特征,主要表現為評價指標不固定且各評價指標占比不一。不同學生對同一經典文學作品的看法存在較大差異,研究興趣也不同。例如,對于《西游記》這本書,部分學生被故事情節吸引,希望在閱讀過程中學習作者吳承恩設計故事情節的技巧;部分學生被字詞句篇吸引,希望在閱讀過程中學習生動、詼諧、古典的語言風格;部分學生被作品內涵吸引,希望通過閱讀深挖孫悟空、唐僧、豬八戒、沙僧等主要角色的形象。由此可見,整本書閱讀教學評價內容相對靈活。在深度學習視域下,初中語文教師應鼓勵學生在興趣的驅動下抓住某一重點展開深入研究,在深入研究的過程中實現深度學習。
三、深度學習理論視域下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策略
(一)明確整本書閱讀教學目標
在深度學習理論視域下,初中語文教師在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時,應明確整本書閱讀教學目標,并在該教學目標的指引下設計整本書閱讀教學內容,規劃整本書閱讀教學過程。
首先,初中語文教師應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下文簡稱“新課標”)的指導下,明確整本書閱讀教學內容。新課標是新課程改革階段指導義務教育階段各學科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重要文件,其對初中階段的整本書閱讀教學目標作出了明確規定(表1),不同類型文學作品的整本書閱讀教學目標存在差異。其次,初中語文教師應在教材的指導下明確整本書閱讀教學目標。教材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重要依據,絕大多數情況下,初中語文教師按照語文教材的編排順序開展教學。最后,初中語文教師應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圍繞學生最近發展區設定分層教學目標,以挖掘學優生的學習潛能,增強學困生的學習自信心。
(二)設計整本書閱讀教學內容
在深度學習理論視域下,初中語文教師在開展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時,應科學設計整本書閱讀教學內容,設計覆蓋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教學內容,提高整本書閱讀教學的綜合性和全面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首先,初中語文教師應為學生講解整本書中的重點知識。在課前,初中語文教師應積極備課,以“教師”和“學生”的視角進行雙向研讀,明確“教師應該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教什么”和“學生希望在整本書閱讀活動中學到什么”兩大問題。例如,在開展《艾青詩選》整本書閱讀教學時,初中語文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解詩歌的特征、詩歌的鑒賞和寫作方法,組織學生品味詩歌語言、學習詩歌創作和感悟詩歌魅力。
其次,初中語文教師應引導學生掌握科學高效的閱讀方式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初中語文教師要認識到整本書閱讀教學過程的長期性和連續性,幫助學生合理安排閱讀時間,并設置必要的分享環節。例如,初中語文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在晚自習前30分鐘和其他空余時間參與整本書閱讀活動,并每月組織一次讀書分享會,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讀書感悟,檢查學生的閱讀進度。此外,初中語文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指導學生掌握整本書閱讀的方法。例如,在開展《駱駝祥子》整本書閱讀教學時,初中語文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先跳讀,大致了解作品內容,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研究方向,然后精讀,在精讀過程中通過圈點與批注的方式提高思考質量。
最后,初中語文教師應幫助學生在閱讀過程獲得審美體驗。例如,在開展《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整本書閱讀教學時,初中語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感受該文學作品所倡導的大無畏革命英雄主義以及樂觀、無私奉獻和忘我工作精神,鼓勵學生分享自己對上述精神的看法,要求學生在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塑造高尚的品格。
(三)規劃整本書閱讀教學過程
在深度學習理論視域下,初中語文教師組織整本書閱讀教學,應遵循教學規律規劃整本書閱讀教學過程,當好整本書閱讀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初中語文教師可以根據“感知—理解—應用”的順序規劃整本書閱讀教學過程,并根據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設定各教學環節的發展目標,以使整本書閱讀教學達到預期效果。此外,初中語文教師可以根據整本書閱讀教學過程規劃方案設計整本書閱讀教學進度表,提醒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閱讀任務,引導學生養成每日閱讀或每周閱讀的習慣。例如,在開展《西游記》整本書閱讀教學時,初中語文教師可以為學生設定以下四個循序漸進的閱讀目標:一是了解吳承恩的生平和《西游記》的寫作背景;二是掌握《西游記》的重點內容;三是賞析孫悟空、唐僧、豬八戒、沙僧等主要角色的藝術形象;四是從語言、情節、思想等方面品味《西游記》的藝術魅力。同時,初中語文教師要依據閱讀目標為學生制訂具體明確的閱讀計劃。例如,筆者計劃用14周完成《西游記》整本書閱讀教學,并設計了整本書閱讀任務清單(表2)。
(四)激發學生整本書閱讀興趣
在深度學習理論視域下,初中語文教師在開展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時,應注意激發學生的整本書閱讀興趣。學生只有對閱讀產生興趣且積極參與閱讀活動,才能真正實現深度學習。
首先,初中語文教師可以利用初中學段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的特點,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并通過閱讀解答問題,以激活學生的閱讀動力。例如,在開展《西游記》整本書閱讀教學時,初中語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第1~7回,要求學生思考孫悟空的性格特點,鼓勵學生猜測孫悟空在取經路上會有什么表現,引導學生通過閱讀驗證自己的觀點。學生為了驗證自己的觀點,會非常積極地參與整本書閱讀,及時完成閱讀任務。
其次,初中語文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競爭意識強、希望得到別人認可的心理特點,組織具有競賽性質的整本書閱讀教學活動,如劇情表演比賽、仿寫比賽、續寫比賽、演講比賽、征文比賽等。例如,在開展《昆蟲記》整本書閱讀教學時,初中語文教師可以組織仿寫活動,要求學生尋找生活中常見的昆蟲或動物,利用自己閱讀中學到的知識寫一篇科普散文,參加班級范圍內的征文比賽。初中語文教師可以選拔語文成績優異的學生組成評審組,選出優秀作文,并為獲獎學生頒發獎狀、獎杯,或獎勵文具、課外書等,以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
最后,初中語文教師可以開展趣味性強的整本書閱讀教學,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參與整本書閱讀。例如,在開展《簡·愛》整本書閱讀教學時,初中語文教師可以組織班級學生演繹書中的經典片段。
結語
深度學習理論視域下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具有參與主體廣泛、教學過程有序和教學評價內容靈活等特點。初中語文教師應加強對整本書閱讀教學的研究,明確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內涵和目標,掌握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方法,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閱讀指導服務,助力學生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徐州市賈汪區青山泉鎮青山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