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我的高中同學,語文成績十分優秀。我曾無意中對她說,我對瓊瑤的小說沒有什么興趣,但覺得《幾度夕陽紅》這個書名很有意境。她便告訴我,這一句出自明代楊慎的詞《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后被用作小說《三國演義》的開篇詞。我曾經隨口說道“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她便接著背出了整首《勸學詩》。我這才知道,原來除了“黃金屋”和“顏如玉”,書中還有“千鐘粟”和“稻粱謀”。在無數個課間,我看著她興致勃勃地和幾個同學玩對詩的游戲。那時候,我只有什么也不說,才能掩蓋自己什么也不知道的尷尬。
她最愛的書是《紅樓夢》。上幼兒園的時候,她看小人書,僅能磕磕絆絆地讀出書里的文字,對于內容似懂非懂,她的注意力更多的是在書里好看的圖畫上。上了小學,她讀《紅樓夢》簡寫本;到了中學,她開始讀《紅樓夢》原著。用她自己的話說,從小到大,各種版本的《紅樓夢》不知被翻爛了多少本。
在高中畢業后,我倆上了不同的大學。之后不久,我偶然聽說,她的一個室友竟然也非常喜歡《紅樓夢》。在每晚熄燈后,她倆就躺在床上對《紅樓夢》中的詩詞,一人一句地往下對,直到兩人困得睜不開眼睛,沉沉睡去為止。我能想象出其他室友目瞪口呆地聽著她倆對詩的樣子,因為就在不久遠的當年,我就是這樣目瞪口呆地看著她對詩的。
除了佩服得五體投地之外,我也很想知道,她究竟是如何做到博覽群書的。我沒有問過她這個問題,不過她曾對我說過一句話,似乎恰好解答了我的這個疑問:“對于咱們這些看書解悶的人來說,看的書是不是名著并不重要。《紅與黑》好不好?能稱為世界名著,它當然是好的,但是我不喜歡,那么在我這里,它就是不好的。”
對此,她的解釋是,在閱讀這件事情上不必隨波逐流,挑自己喜歡的書讀就好。這樣一來,讀書就不再是苦差事,而是樂趣。
我頓時釋然了,因為我一直在為該讀什么書而糾結。那些如雷貫耳的名著似乎都應該讀一讀才對,可是有的書我分明讀不下去,即使勉強讀完,也絲毫品味不出它們的精彩之處。
其實,每個人的興趣、偏好各有不同,你喜歡讀書,他喜歡畫畫。同樣的,在閱讀這件事上,你喜歡這本書,他喜歡那本書,是再正常不過的事。而閱讀興趣又會受到學識、閱歷、成長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你讀不懂的書,他能讀懂;今天讀不懂的書,或許幾年后就能讀懂了。古往今來,世上的好書浩如煙海,何必非讀那些自己不喜歡的書呢?不愛看,就放下,去找自己愛看的書來讀。
一如我的這個同學,她愛《紅樓夢》,愛古詩詞,也愛極了鄭淵潔的童話故事。直至停刊前,她一直訂閱《童話大王》雜志,這么多年未曾間斷。她幾乎收藏了鄭淵潔的全部作品。我向她借過《魔方大廈》,書很舊,顯然被翻看過很多遍,但每一頁都平平整整,沒有折痕,沒有污漬。
好書不分貴賤,名著也好,童話也罷,都有值得汲取的養分。讀書也不必求多、求全。讀書,終究是用來充實自己的,而不是用來炫耀的。我始終認為,讀懂了,領悟了,讓一本書扎扎實實地落在心里,這才是讀書的意義所在。
人生正好,本就有著無限可能。讀書,又何必給自己設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