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人生用詞也有年度榜,那我的年度熱詞肯定是“不用”。這個詞簡直是用膠水粘在了我的嘴上,牢固程度堪比問“How are you(你好嗎)”,而我機械式回答“I'm fine,thank you(我很好,謝謝)”一樣。我甚至沒有思考過我的需求,就脫口而出“不用”。
朋友撕開一袋薯片,問我要不要吃,盡管饑腸轆轆,我也會說:“不用不用,謝謝啊?!痹诼糜螘r,好心的大叔問我需不需要幫忙搬行李箱,我也會說:“不用不用,謝謝啊。”
我總是在說“不用”,總是在拒絕,總是怕麻煩別人和耽擱別人的時間。朋友說我是一生要強的女人,我卻只是笑呵呵地敷衍回應。
實際上,我是感到別扭的。即使是小事情,但在我心里,接受他人的善意總是沉重的,會讓自己有些不知所措。
除了從小到大的耳濡目染,我也習慣了做給予者,會幫忙,會付出,但是突然被照顧,被關照,反倒有些難為情。親友給予的擁抱是溫暖的,但是令我不自在;陌生人給予的幫助是令人感動的,但是令我很尷尬。
我通常把原因歸咎于大家給的善意實在太好了,讓我有些不知道該怎么回應。
而我的嘴巴也稱不上乖巧,說不出幾句甜言蜜語。因此,我害怕自己的回應不能像大家給出的善意那樣熱烈,于是下意識就想要拒絕。我想將這些心聲吐露,卻又擔心被對方討厭。
可是有一天,我在煮粥。鍋下是藍幽幽的火焰,鍋中是沉甸甸的冷水,這時的鍋就和我一樣,也有了一肚子的心事。但是不一會兒,火就“撓”著鍋的癢癢,將那冷冰冰的心事變成香噴噴的心事,粥煮好了。水蒸氣頂開了鍋蓋,仿佛鍋在噗嗤噗嗤地笑。此時,我也想開了,不禁也跟著笑了起來。我向媽媽講了我的心事,問她:“我是不是很討厭?”媽媽先是愣了一下,隨即輕輕抱住了我,堅定地說:“沒有。”
人啊,真是奇怪。自己毫不吝嗇給予善意,卻不習慣接受善意。
有一次,我和朋友約著去飯店吃飯。朋友點了麻辣刀削面,砂鍋里的湯汁咕嘟咕嘟冒著泡兒。吃著吃著,朋友的白襯衣就遭殃了。
“這是什么白衣服必濺到油定律!我剛換的衣服??!”朋友無奈地喊道。
結(jié)果,隔壁桌的女生聽見了,從包里火速掏出一包濕紙巾遞給朋友,說不知道有沒有用,先試試看。朋友立刻說謝謝,但是還沒來得及說“不用”,女生就匆匆結(jié)賬離去了。
朋友有些悵然地對我說:“只不過是一點兒油漬,怎么好意思收人家一整包濕紙巾?!蔽颐Π参康溃骸皼]事的,接受他人的善意也是一種成長……”當我說完后,突然意識到自己從媽媽那里接收到的溫柔,竟然好好地傳遞給下一個人——我的朋友。這實在有一些奇妙。我是不是在被治愈的同時,也治愈他人了呢?我不確定地想著。但是我很開心,這種感覺真是太好了!
朋友們,大方地去接受他人的善意吧!不必覺得不自在,也不必覺得尷尬。畢竟他人給予善意的初衷和我們是一樣的,也只是希望你要開心,你要好好的。
那善意是一種包含著酸酸澀澀的柔軟,滋味像微酸的櫻桃、澀口的茶,但那些善意在我們心上停放,就會變成密密的糖霜,一粒一粒種在心田。或許自然接受他人的善意真的很難,我們會有點兒害羞,不知道如何是好,但是我們可以嘗試著習慣。
比如,先從接受一個擁抱開始,告訴對方,這個擁抱真的很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