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
春天怎么這么多雨呀,都下了一整天。您說這是不是春天的障眼法?或許她早就想溜了,想偷偷地讓夏天來給她接班。可是,我還沒看夠春色呢。
春天剛來的時候,學校里紫玉蘭傲然枝頭。那時,我已經有幾天沒出門了,竟生出一種“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的感覺。沒過幾天,我看到附近有銷售昆曲《牡丹亭》的票,立馬買了,準備端午節那天去聽。
說來也巧,我清明節前去查濟,在二甲祠看到當地戲班的唱譜里也有《牡丹亭》這出戲,不過是黃梅戲版的。可惜,我當天在現場沒聽到。想來,我對傳統戲曲的喜愛,還是受您影響。
記得小時候,夏天您帶我去看戲,還帶著一把蒲扇,一邊看戲,一邊給我扇風趕蚊子。看完戲回到家,屋子里黑黑的,家人都睡了。這時,您還不忘舀水給我漱口,怕我半夜又因牙疼而醒。時間過得真快啊,現在我能獨自去很遠的地方看戲了。可是聽完戲,我再也不能跟您分享了。
昨天陽光很好,門口的薔薇花星星點點地散落在綠葉里,粉粉的,小小的,真是可愛。薔薇花不像櫻花那么多情,也沒有山茶花的耐心,更不像牡丹花那么熱烈,她有自己的簡單和內斂。每次看到薔薇花,我總會想起“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這句詩。也不知道經過今天這場雨,“花落知多少”。
前幾天出門去拿掛燙機,我看到公園里的海棠花和櫻花落了一地。風一吹,洋洋灑灑的一場粉色花雨,像是她們對春天最后的留戀。最近看到一句很美的話,我念給您聽:“海棠花開了又落,人生之書好像又翻過了嶄新一頁。”這句話是不是很有故事感?我在寫給牙醫的信中,就用了這句話作為開頭。對了,我的牙套已經摘下來了,牙齒現在很整齊。但是,您好像更喜歡我的兩顆虎牙,說是很可愛。
我有顆牙壞得實在太厲害了,醫生說已經沒有保留的必要。去看壞牙的那天,我從醫院出來看到有去老家的公交車,就順勢去了一趟老家。這還是我第一次去老家,以前只在您的講述里想象著老家的樣子。我一直很好奇,老家究竟有什么樣的魅力,讓您鄉音未改,讓您魂牽夢縈。
我沒有回到您幼時生活的村莊,而是去了當地的博物館。我想,參觀博物館是了解一個地方最直接的方式。在那里,我了解到老家悠久的、厚重的歷史。這里有已發現亞洲地區最古老的人類活動遺址,有青銅器時代重要的采礦基地,有中國古代最早燒制青白瓷的窯廠,還有您經常回憶的一些老地方。
說回春天,現在紫藤花還是堅挺,就那么順著藤蔓掛落著,一串一串的,真有點兒像葡萄。紫藤花和槐花長得有點兒像,但是不如槐花香。去年,我撿了好多槐花放在桌上,可是不一會兒就蔫了。我應該把槐花做成槐花餅吃了,這樣就把春天裝進肚子里了。
今年裝到肚子里的春天,只有春筍了。清明節放假一回到家,我就告訴爸爸:“我要吃野菜,不吃野菜,枉過春天。”爸爸笑著說:“現在只能給你弄到春筍。”我說:“筍也可以,讓我嘗到春天的味道就行。”爸爸說:“明天我起早去給你弄,讓奶奶燒給你吃。”
我清明前在外玩了幾天,回到家里熟悉的小床,睡得很安穩,當醒來的時候,時間有點兒晚了。爸爸早已去上班,奶奶在水池旁洗衣服。對,爸爸還在那個服裝廠,早出晚歸。早上七點就要出門。奶奶依然忙碌,閑不下來。她身體倒是還好,只是總腿疼。
我洗漱完,掀開鍋蓋一看,筍已經燒好。細細嗅著,沒錯,這就是奶奶的味道,家的味道,春天的味道。鍋架上還熱著包子,我掰開來一看,筍餡的。不用想,這肯定是姑姑做好送來的。姑姑在家里摘茶葉呢,您現在喝不上她親手摘的茶葉了。記得那年春茶上新,您還參與了炒茶,給我普及了什么是明前茶,什么是雨前茶。過幾天就是谷雨了,雨前茶的采摘也該收尾了。谷雨一過,夏天也就來了,又是一年夏。
今年,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我這里的蒲公英很是孱弱。稈子細細的,白色的蓬蓬球小小的,我都不忍心吹。蒲公英媽媽怎么了?她的孩子還能乘著降落傘飛到很遠的地方嗎?外面的雨還在下。爺爺,您那里下雨了嗎?窗外有落葉嗎?七里香開得怎么樣?
孫女:泡泡魚
2024年4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