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控
59項
當地時間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6屆世界遺產大會通過決議,將“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中國世界遺產總數達到59項。“北京中軸線”縱貫北京老城南北,始建于13世紀,形成于16世紀,此后經不斷演進發展,形成今天全長7.8千米、世界上最長的城市軸線。
5.64億
2024年7月31日,以“打造安全大模型,引領安全行業革命”為主題的第十二屆互聯網安全大會開幕。大會上介紹,截至目前,我國已經完成備案并上線,能為公眾提供服務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大模型已達180多個,注冊用戶數已突破5.64億。
29部
由中國作家協會主辦的“揚帆計劃”文學沙龍在北京舉行,我國代表作家與26位來自意大利、智利、埃及等國的漢學家、海外出版界代表及“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聯席會議成員單位代表展開深入交流。“揚帆計劃”是“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開展對外推廣交流的子計劃,已助推29部作品與海外出版社簽訂100多項版權輸出合同。
熱詞
高鐵漂流瓶
高鐵上一種陌生人之間的交流方式。乘客在列車的清潔袋上寫下自己的心情、故事或祝福,然后把它們留在座位上,供其他乘客閱讀,從而形成“高鐵漂流瓶”。
電子布洛芬
每當情緒不好的時候,人們就會翻看搞笑或治愈的視頻片段。布洛芬可以緩解身體疼痛,而“電子布洛芬”可以緩解心理疼痛。不開心時看一集綜藝節目,相當于吃了一顆“電子布洛芬”。
假日覺醒
每到節假日有些人就會自動早醒,明明可以睡懶覺,卻因為毫無睡意,不得不醒來。這種情況在上班族和學生群體中較為常見。
眼緣
閱讀灰燼:3名學生用AI成功破譯兩千年前的赫庫蘭尼姆卷軸
赫庫蘭尼姆卷軸(以下簡稱卷軸)是珍貴文物,因嚴重碳化,卷軸一觸即碎,根本無法展開,肉眼已不可見的墨跡更不可能識讀。
2002年,美國肯塔基大學的計算機科學家布倫特·西爾斯開發出一套將計算機X線斷層掃描所得圖像進行虛擬展平的系統,又在2005年提出對卷軸進行非侵入式數字閱讀的方法。2016年,西爾斯團隊開發出“卷軸制圖器”程序,可以在不打開卷軸的情況下生成高分辨率圖像。2019年,西爾斯團隊開發了一個神經網絡來檢測卷軸中不可見的碳基墨跡。
2023年,西爾斯團隊又發起目標為復原赫庫蘭尼姆卷軸的“維蘇威火山挑戰賽”,面向全球征召人才,以求加快卷軸識讀工作進度。
2024年,3名分別來自埃及、瑞士和美國的學生利用西爾斯團隊開發的軟件訓練人工智能算法,對掃描圖像進行虛擬展平后檢測并識別墨跡,成功讀出了一號卷軸四段十一列指定文字中的兩千多個希臘字母,極大地促進人們對古代哲學的了解。
語錄
人的一生會面臨很多選擇,但最不能放棄的就是讀書。你讀過的書,會在某一時間匯聚成一束光,照亮你前進的路,增加生命的厚度和廣度。
——在第三屆全民閱讀大會上,張桂梅接受記者采訪,她如此談論為什么要讀書
知識為我改寫了一次人生軌跡,我想用知識再創造一個“奇跡”。
——自幼患有“脆骨癥”、一直靠扭扭車代步的男孩張亮被大學錄取后,和伙伴們設計了一套人體下肢外骨骼雛形,讓自己站了起來。他這樣闡述設計初衷
職業生涯中第一次在國外奪冠時,沒有中國國旗和國歌。后來一次次突破,讓大家知道有一位中國車手。披上國旗一直是我的動力,我覺得我做的所有事情,一定會被全世界看到。
——中國首位F1 車手周冠宇在上海F1 中國大獎賽正賽中完成主場首秀,賽后接受采訪時,他如是說
潮物
眼熟的簸箕,陌生的座椅
簸箕——作為一種傳統工具用于篩選谷物,你能想象把簸箕與椅子結合起來是什么效果嗎?
在科隆國際家具展上,日本實踐工作室推出一把特別的、風格鮮明的椅子,曾經用于分揀谷物的傳統工具,被設計為一個座椅。其經典的編織結構在椅身的三維曲面中得以體現,不僅符合功能需求,還增強了椅子的結構穩定性,兼具經濟美觀與耐用,既保留了編織的美感,又有可能實現批量化生產,降低手工操作者制作的門檻。
網友紛紛表示家里失蹤許久的簸箕,原來被人拿去墊屁股了。還有人打趣道:“這個椅子經得起‘二哈’的折騰嗎?”
一副眼鏡走遍天下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跨國交流變得越來越頻繁,而語言障礙成為很多人面臨的難題。一款創新性的翻譯設備——iTour橫空出世,徹底改變了傳統翻譯設備的使用體驗。
iTour翻譯眼鏡支持104種語言的在線實時翻譯,并且細分多種口音,可以準確識別并翻譯不同地區的方言,這對于需要跨國交流的用戶來說十分便利。翻譯后的內容不僅會在眼鏡鏡片上顯示,還會通過耳機播報,確保用戶能快速理解對方的意思。
此外,iTour翻譯眼鏡還支持拍照翻譯功能、電話翻譯功能,無論是學習、娛樂,還是工作,這款眼鏡都能提供全方位的語言支持,讓用戶的生活更加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