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有隱士,“小隱隱于野,中隱隱于市,大隱隱于朝。”而在動物界,也有“隱士”,它就是蚯蚓。
蚯蚓又名地龍,在我老家人們都叫它曲蟮。小時候,它曾是我和小伙伴的玩伴。每逢下雨天,平時難得一見的蚯蚓就會爬了出來。我和小伙伴看著它爬行的身體,會用小棍兒撥動它,它迅速扭動身體,首尾擺動甚至翹起,以示不滿和反抗。當太陽出來后,隨著地面逐漸變干,蚯蚓便不見蹤影。有個別行動遲緩或流連忘返的,則被曬得暈頭轉向,直至被曬干或成為雞鴨的美餐。在美餐后,雞鴨生下的蛋的蛋黃比沒吃蚯蚓的雞鴨生下的蛋的蛋黃顏色更黃亮,味道吃起來還更加濃香。那時,我不知道蚯蚓含有較高的蛋白質和10余種禽畜必需的氨基酸,如讓家禽、魚類食用,對提高養殖質量有著明顯的效果。
蚯蚓也是很好的魚餌。那時,我常在水井旁挖蚯蚓,水井旁的泥土濕濕的,很適宜蚯蚓生長。在挖出后,蚯蚓連帶泥一起用紙包住。來到河邊,我掐一節蚯蚓串上魚鉤,將魚鉤甩到河中,魚兒很快就會游來。
蚯蚓帶給我年少時的歡樂,讓我一步步加深了對它的了解。
當大地在春風的撫摸中醒來,蟄伏了一個冬季的蚯蚓也在農家的犁鏵中重見天日,然后又匆匆鉆入松軟的泥土。它雖然沒有眼睛,但觸覺器官非常發達,包括表皮感覺器、口腔感覺器、光線感覺器等,只要觸及外部世界,它都能極其敏感地感覺到。它是一個標準的地下工作者,在黑暗的地下,它默默地吞食著土壤,每日穿行幾米,疏松土壤,改良著土壤的物理與化學性質。經過它吞食的土壤排出體外,便轉化成含有氮、磷、鉀的土壤,成為一種有機肥料,能增加土壤的腐殖質。蚯蚓還有聚集土壤中鎘、鉛、鋅等重金屬的能力,能有效減輕土壤受重金屬的污染。
有些國家興建養殖蚯蚓的工廠,用蚯蚓處理城市的有機垃圾,保護環境,并生產有機肥料。據科學家研究發現,用蚯蚓糞代替標準的農業化肥,可以使農作物增產30%。正如荀子在《勸學》中寫的:“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p>
蚯蚓還是一味中藥?!渡褶r本草經》《名醫別錄》《唐本草》《本草綱目》等中草藥典籍中記載,它體內含有地龍素、多種氨基酸、維生素等,具有解熱、平肝、平喘、降壓、利尿、通絡等功效。
蚯蚓已默默奉獻了幾億年,它使地球上的土壤變得疏松、多孔、通氣和透水,使植物有了更多的生存空間,使人類和禽類得益,在地球生態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達爾文稱它是“地球上最有價值動物”。
蚯蚓沒有骨頭,卻能屈能伸,比有些有骨頭的動物還要堅強;蚯蚓低調,從不張揚,從不索取,可與默默耕耘的老黃牛一比;蚯蚓即使被斷為兩截,仍然能頑強地自愈。
蚯蚓是應該得到感謝和贊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