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書圣”王羲之,不得不提到那篇書法作品《蘭亭集序》。公元353年農歷三月三日,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41位才子于紹興蘭亭以文會友。在宴會上,各位才子紛紛飲酒賦詩,曲水流觴,大展才情。會畢,王羲之將每人吟誦的詩詞整理成集,并揮毫為這本詩集作序,這便是赫赫有名的《蘭亭集序》。
除此之外,王羲之的書法造詣更是讓人津津樂道,唐朝著名的書法理論家張懷瓘在《書斷》中就曾寫道:“晉帝時,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入木三分。”這句話意思是說:當時,皇帝要去北郊祭祀天地,以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于是下令工人更換祝版上面的題詞,結果工人在那塊木板上刮了好半天,可由王羲之題寫的祝詞依然清晰可見,最后是把整張木板削掉近三分厚度,才露出木板的本色。工人驚嘆于王羲之的筆力雄渾,筆鋒竟然能入木三分,可見書法技藝之d04b06c9cfef13708a8b6710dd3c7572深。這也是成語“入木三分”的來歷。
那王羲之是用什么方法來提高寫字水平的呢?這里有一件小趣事,據說王羲之很喜歡鵝,經常望著河里的鵝發呆,仔細觀察鵝劃水的姿態,并從中領悟到運筆原理,以此提高了自己的書法技藝。當然這個方法因人而異,王羲之作為大書法家,肯定有自己的想法。這也并不奇怪,就像咱們熟知的武功招式中的鶴形、虎形、虎鶴雙形,都是從自然萬物中演化而來的。
但王羲之對鵝的喜愛,簡直到了癡迷的程度。有一次,王羲之出門游玩,見到一家道觀養的一群鵝特別好看,于是趕緊找到道士,表示要把這群鵝買下來。小道士趁機提出一個條件:“你喜歡這群鵝的話,送給你都沒問題,但必須幫我抄寫一部《黃庭經》。你要是同意,我就把鵝送給你。”王羲之聽完,二話不說,連忙在道觀里抄寫起來,最后開開心心地把鵝帶回了家。可見,王羲之是真心喜愛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