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紡織行業的運行環境并不樂觀,業界企業所面對的幾乎是持續的運營壓力。然而,即便是在這樣的生存環境之下,無論從行業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看,還是從企業在產品技術創新方面各種表現看,行業展現出的仍舊是充滿活力的狀態。
就在上周,為期5天的中國國際紡織機械展暨ITMA 亞洲展覽會在上海落下帷幕,作為全球紡機業界的重要展會,本屆國際紡織機械展有來自全球22個國家和地區的約1700家展商進行了新產品、新技術的集中展示。當然,在家門口開的展會,中國展商的參展情況可想而知,占比達到了80%,可以說,借助這次展會也在某種程度上讓大家看到了中國紡機業當下的精神面貌。
眾所周知,創新不易,裝備技術創新也一樣。雖然只與上一屆展會時隔不足一年的時間,本屆展會仍有大批紡機創新成果呈現出來:從更快、更長、更便捷的紡紗機械,到高速、綠色、智能的織造機械,從節能、降耗的染整機械,再到高端化進程加速的針織機械,以及柔性化、差別化、可持續特點突出的化纖及產業用機械……貫穿整個紡織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隨處可尋裝備技術的創新點。
e4QhEUx2Rgz5PlYUoMQPWw==這樣的表現,讓人們看到了紡機行業企業積極向上謀新發展的狀態。他們一面向終端深挖市場需求與創新方向:從青島東佳的 FB70型特種纖維梳理機,到康特斯的全球首臺機上經紗染色織機,再到浙江萬利的WL600型碳纖維劍桿織機等等,很多企業的新產品技術或是能助力紡企產品品質提升,或是可支撐客戶低碳、可持續發展,又或者能夠深挖細分市場特點為紡企的多元化、差異化生產開辟路徑。
另一面,他們也在放寬視野,加大拓展跨界技術與行業對接,立足紡織各個工藝環節和企業產品特點創新,為紡織智造帶來更多可能。比如青島環球融入了AI大數據模型的并粗細聯合粗紗機系統和HIMS智能監控系統,海佳機械HW-001噴水織機擁有的自動落布系統、卷布輥上輥系統等自動化功能,圣東尼集團推動的新智慧工廠示范,以及凹凸精機的針織廠自動化解決方案等等。這些創新產品技術,讓我們看到了紡織業在智能化生產方面的新圖景,未來的紡織業,或將很快刷新紡紗環節的萬錠用工量,打造出織造環節更加連續化、高效率的生產場景,會讓印染業以更加可控的環保方式運行……可以相信,中國紡織智造必將帶給世界新的示范。
雖然,擺在行業企業面前的是繞不過的“難”,但大家并沒有失去信心,沒有躺平,而是選擇了積極作為,且是以更加務實的方式應對挑戰,用自身不斷增強的實力開拓市場、尋找機會,這其中釋放出的可能不僅僅是產業的活力,更包括其耐力與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