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城市學院”,是那個浙大嗎?
也是,也不是。
說是,是因為浙大城市學院與浙江大學確實有著非同一般的關系。其前身為浙江大學城市學院,由杭州市人民政府與浙江大學于1999年7月合作創辦,是浙江大學的獨立學院。雖然說是獨立學院,開始也確實是在三本批次招生,但和其他獨立學院由高校與民營企業合作辦學不同,浙江大學城市學院其本質就是公辦,甚至被稱為是浙江大學的“親生兒子”。
來自浙江大學的支持可以說是涵蓋了方方面面。在此我們僅特別介紹一下能夠直升浙江大學的“立交橋”政策——浙江大學每年從浙江大學城市學院以及有著相似背景的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浙江大學與寧波市人民政府合作創辦)的大一學生中,根據學生大一學年的學分績點以及兩門考試成績(微積分+大學物理,或高等數學+大學英語),以專業(大類)為單位,取各專業(大類)約前2%的學生進入面試,最終根據筆試及面試成績擇優錄取各專業前1%的學生進入浙江大學學習,符合要求者在畢業時可獲浙江大學畢業證與學位證。按浙江大學城市學院一年招生4000人來算,大約一年有40人能通過“立交橋”政策進入浙江大學學習。
浙江大學城市學院的建設發展不僅得到了浙江大學的全力支持,更得到了教育部、浙江省和杭州市的關心和厚愛。習近平總書記主政浙江期間,在學院建院五周年時發來賀信,指示學院“充分發揮名校辦學、政府支持和機制靈活的優勢,搶抓機遇,加快發展,早日成為一所特色鮮明、質量優秀、充滿活力的地方一流綜合性學院”。
依靠浙江省的雄厚財力和浙江大學的優厚教育資源,浙江大學城市學院迅速脫穎而出,成為全國同類院校的領跑者和排頭兵,被教育部譽為獨立學院的樣板,為中國高等教育大眾化貢獻了特色發展的杭州經驗。
那為什么又說不是呢?這是因為根據國家的相關政策,2020年1月,浙江大學城市學院正式轉設成為公辦普通本科高校,由杭州市人民政府主辦,同時更名為浙大城市學院,浙江大學自此不再作為該校的主辦一方。2020年高考,可以直升浙江大學的“立交橋”政策也不復存在。此“浙大”,已不再是那個“浙大”。
不變的“名城+名校”合作辦學模式
名字的變化,并沒有改變浙江大學對學校的支持。很快,也就是當年的6月,杭州市人民政府與浙江大學簽署合作協議,提出用十年的時間,將學校建成全國百強大學——
第一步,經過五年左右的努力,通過與浙江大學共建共享優勢學科等舉措,扶持浙大城市學院快速提升辦學層次,到2025年成為博士30d2c8d0ddf9d2ca3363b01b4faeda40學位授權單位,具備若干個博士學位授權點,成為一所辦學綜合水平與浙江省重點建設大學相當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
第二步,再經過五年左右的努力,到2030年,將浙大城市學院建成一所綜合型全國百強大學和全國前十強一流應用型大學。
短短十年成就百強夢想,必須采取超常規的舉措,實現跨越式的發展。
根據協議,杭州市將加大資源配置力度,多方面全力支持浙大城市學院提升辦學水平,10年給予100億元經費用于保障高水平學科建設和高質量發展;在國家級人才和學術團隊引進方面實行“一事一議”,以項目化的方式給予大力支持。一句話,“錢”不是問題。
而浙江大學則全力支持浙大城市學院提升教學科研和辦學水平,將其納入浙江大學辦學體系建設規劃,加大在學科、人才隊伍、科研平臺等方面的重點扶持力度,幫助其培育若干個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主打一個要人給人,我的就是你的。
圖:轉設后,浙大城市學院的標志主圖形(左圖)依舊沿用浙江大學的求是鷹圖形(右圖),體現了對浙江大學這所百年學府求是文脈的傳承,寓意浙大城院人展翅高飛、干事創業、奮發向上、勇立潮頭的精神風貌。
不得不感慨“名城+名校”“杭州+浙大”的實力——僅兩年后,浙大城市學院即獲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電子信息、土木水利、設計等3個專業型碩士點獲批設立,是全國轉設后獲得碩士點最快的高校;2024年5月,在新發布的ESI學科最新數據中,浙大城市學院工程學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彰顯學校在土木工程、機械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建筑學、城鄉規劃學等領域的學科實力;2024年7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公示了新增博士碩士學位授權審核專家核查及評議結果,浙大城市學院再次獲批8個碩士點。加上此前已有的3個碩士點,浙大城市學院的碩士點總數已經達到了“大學”的設置標準。
報考浙大城市學院,低分成就名校路
浙大城市學院的地理位置優越,坐落于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風景旅游勝地杭州。學校設有計算機與計算科學學院等13個學院和浙大城市學院懷卡托大學聯合學院1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學院),35個本科招生專業。現有全日制碩士研究生100名,與浙江大學等聯合培養碩博研究生330余名。擁有兩院院士、長江學者、國家杰青、國家引才計劃和國家重要人才項目入選者等國家級和省部級高層次人才41人,專任教師高級專業技術職務占比近50%,博士學位占比69%。
雖然沒有了“立交橋”政策的支持,但學校隨即與浙江大學合作,于2020年設立了“求是雛鷹班”(“求是創新”是浙江大學的校訓)。
“求是雛鷹班”下設文科實驗班和理科實驗班,實行本科導師制,由浙江大學博士生導師等高水平師資擔任學術導師。“求是雛鷹班”在大一即單獨開設教學班,開設通識課程,由浙江大學和本校優秀教師授課,給學生打下扎實的基礎;大二,可轉入全校范圍內的任意專業學習(不含藝術類、中外合作專業);大三,選拔不超過50%的優秀學生,赴浙江大學相應專業進行一學年的交流學習。
從目前來看,“浙大城市學院”這個校名仍讓諸多浙江省外的家長和考生誤以為其是民辦院校,因而錄取分數并不算高,但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杭州市和浙江大學的全力支持下,學校2030年前由“學院”升為“大學”的可能性非常大,也將實現成為全國百強大學的目標。
對于這樣的潛力股,你還在猶豫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