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奶牛是人類的重要家畜之一,其產出的牛奶、肉類等產品在人類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伴隨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牛奶在人們平時生活中的地位逐漸提升,變為生活必需品。在奶牛養殖規模逐漸擴大的同時,養殖場內部存在許多管理問題,一定程度上導致奶牛疫病頻頻出現,不僅會影響人們平時的生活,還會影響奶牛養殖業發展。要想獲得高質量的奶牛產品,飼養管理是至關重要的。本文將從奶牛的飼養環境、飼料、疾病防治等方面進行探討。
關鍵詞:奶牛的飼養管理;疫病;防治措施
奶牛的飼養環境對其生產性能有著重要的影響。首先,奶牛需要個干燥、通風、溫度適宜的環境。在冬季,高寒地區氣候很冷,需要為奶牛提供保暖措施,如加厚牛棚、加強飼料供應等。在夏季,需要為奶牛提供遮陽措施,如搭建遮陽棚,中午時間奶牛拴住在陰涼處其次,奶牛需要一個干凈、衛生的環境。養殖場及個體戶應牛棚不定期清理、消毒,保持干凈衛生。此外,奶牛需要充足的空間,以便其自由活動、躺臥等。
1 紫金鄉基本情況
紫金鄉位于西藏日喀則市江孜縣西北部,東連江熱鄉,西連重孜鄉,南靠康卓鄉,北以年楚河與藏改鄉相望。鄉政府駐地位于日江國道349公路沿線,平均海拔4 050 m,距離縣城7 km。紫金鄉下轄7個行政村(孜慶夏村、孜慶努村、卡熱村、嘎西村、香普村、努堆村、幫玉村),16個自然村,共有697戶3 923人,
脫貧戶124戶555人。全鄉耕地面積為822.87 hm2,草場面積7 233.73 hm2。2022年,經濟總收入實現
11 270.51萬元,人均純收入21 545元,糧油總產量532.54萬kg,牲畜存欄10 476(頭、只、匹),其中黃牛3 621(包括改良牛1 475頭,品種為荷斯坦)頭、綿羊6 243只、山羊175只、馬412匹。
2 飼料管理
奶牛的飼料是其生產性能的重要保障。奶牛需要充足、均衡的飼料,以滿足其生長、發育、產奶等需要。飼料的種類包括粗飼料和濃飼料。粗飼料包括青貯料、干草、飼料玉米等,濃飼料包括谷物、豆,粕、魚粉等。在飼料的選擇上,需要根據奶牛的品種、年齡、體重、生產階段等因素進行合理搭配。此外,飼料的質量也需要保證,如青貯料需要在適當的時期采摘,干草需要晾曬干燥等。
2.1 確保飼料適口性良好
奶牛是高產動物,所以對飼料營養有著嚴格的要求,飼養人員要確保飼料的供應充足、新鮮,如果有發霉壞的物質都要及時處理掉。特別是在奶牛泌乳期間,要準備適應的口糧,主要以干草,青貯料為主,并且粗料不能低于2種,精料不能低于3種,嚴格控制奶牛的飲水量。
2.2 做好精料的飼喂工作
奶牛產前2周左右,應該逐漸增加精料的喂養,要做好日糧精料和粗飼料的比重,注意飼喂的次數和順序,飼養人員還可以在養殖場內開設補飼槽,供奶牛自由采食;而對于奶牛的喂養順序可以采用“先粗后精”的飼養原則,保證奶牛的正常反芻和消化,只需要注意確保奶牛產前低鈣,產后高鈣的情況,一是可以預防奶牛產后無力、四肢癱瘓的情況,二是可以保證奶牛的良好食欲。要注意在奶牛分娩后1~4 h內不能擠太多奶,直到后面才可以逐漸增加。
2.3 養成健康的喂養習慣
做到定時定量,少給勤添。一來是可以形成良好的喂養,讓奶牛形成健康的飲食習慣,使奶牛的消化道和身體機能都能處于活躍的狀態。如果飼養人員需要在不同時期更換飼料品種時,切記要注意采用過渡法,在7~10 d時間過渡變化飼料才最安全。所更換的飼料一定要是新鮮、干凈的,不可飲用已經過期或者是發霉的飼料,否則容易引起腸胃疾病,給奶牛造成不利的影響。飼養人員要切記,喂養的飼料一定要是過篩的,清除掉玻璃殘渣。
2.4 飲水要充足
奶牛的生長發育及產奶需要大量水,水對于維持奶牛健康和泌乳比飼料更重要,水又是牛奶的主要成分,約占牛奶的85%以上,如果飲水不足就會直接影響產奶量。為保證奶牛每天有足夠的飲水,最好在牛舍內安裝自動飲水器,如無自動飲水器則要定時飲水3~4次。如果是在炎熱的夏季,飼養人員要注意增加飲水的次數,也可以在飼養場多設置水池,以便隨時飲水,但是飼養人員需要定期更換水源,保證水源干凈衛生。另外,水溫的變化也會對奶牛有很大的影響,如果在夏季水溫過高,會影響奶牛的飲水量,如果在冬季水溫過低也會影響奶牛的飲水量,因此飼養人員要在不同的季節控制水溫。
2.5 運動量要充足
如果奶牛的運動不達標,那么會導致肥胖,從而導致產奶量過低。因此飼養人員要注意每日引導奶牛運動5~6 h,要堅持每天放牧,增強奶牛的體質,有利于奶牛的健康。
2.6 經常刷拭牛體
其作用是可以清潔牛體。因為奶牛的皮膚容易被糞便黏上,清潔牛體可以保持干凈。可以去除奶牛體外的寄生蟲,促進奶牛皮膚的血液循環,還可以提高奶牛的生產性能,加強奶牛腸胃消化,從而提高奶牛的產奶量。因此,飼養人員每天應該刷拭牛體1~2次,可以慢慢馴化犢牛,從而建立人與奶牛的信任感。
2.7 奶牛乳房護理
護理的重要性就是在于保證奶牛的健康,預防乳房炎等疾病,因為嚴重者會影響到奶牛的產量。還要特別注意清除奶牛乳房隱患,因為細菌是通過乳頭進入乳腺而感染疾病。因此,飼養人員要清潔奶牛衛生條件,還要不定時給奶牛按摩乳房,促進乳腺細胞的發育,還可以給奶牛補充維生素E,可以顯著提高奶牛對乳房疾病的抵抗力,保證牧場的經濟效益。
3 做好疫病防控工作
奶牛的健康狀況對其生產性能有著重要的影響。出于奶牛養殖業持續發展提供保障的目的,奶牛養殖場需對奶牛疫病防控舉措效果引起重視[1]。首先,需要養殖場的飼養員及散養戶的畜主不定期對奶牛的平時健康情況觀察,及時發現發病情況。其次,需要對奶牛進行疫苗接種,預防疾病的發生。此外,需要對奶牛進行驅蟲、消毒等措施,保持其健康狀態。奶牛的飼養管理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從飼養環境、飼料、疾病防治等多個方面進行綜合考慮。只有做好飼養管理,才能獲得高質量的奶牛產品,為人類的生活做出更大的貢獻。
3.1 口蹄疫
冬末春初是口蹄疫多發的季節,應特別重視飼養管理及每年春秋兩季按時接種疫苗。疫苗注射是最可靠的預防措施,免疫程序為每6個月注射1次,每年
2次,保護率較高。犢牛60~90日齡可進行初免,劑量是成年牛的一半。免疫效果檢測可在疫苗注射21 d后進行。樣品送到檢測部門檢測,一般抽檢率為5%~10%,推薦使用正規廠家生產的高端三聯疫苗,效率高、效果好,要求一牛一針,免疫密度100%[2]。
3.2 病毒性腹瀉
病毒性腹瀉主要是來自犢牛,其癥狀是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而青年牛就很少出現這種情況。特別是在冬季和春季的時候是病毒多發的季節。因此,飼養人員要及時做好疫病防控工作,要堅持自繁自養。在引進犢牛時,也要進行試驗和檢查,只有達到的犢牛在單獨隔離2~3個月以上才能引入養殖場內。并且引進時也要分開隔離養殖最少3個月才能進行混養,這期間一旦有奶牛出現身體不適的就要立即進行治療和進行隔離,預防流行感染[3]。
3.3 奶牛冬痢
冬痢是一種季節性暴發極強的疾病,流行于深秋至初春,產奶牛的發病率明顯高于育成牛,犢牛只是偶爾發病,容易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4]。其預防措施主要為加強飼養管理、增強機體抵抗力、合理搭配日糧、保持飼料的穩定性。減少應激反應,在寒冷天氣盡量飲用溫水,保持圈舍干燥,牛舍內鋪設柔軟的墊料,不可飼喂冰凍的飼料和飲結冰的涼水。加強舍內防疫消毒,可用2%火堿溶液或其他消毒藥對牛舍及運動場定期噴灑消毒[5]。
3.4 定期驅蟲
出于為奶牛的健康提供保障目的,應該將預防為主當作工作原則。春季和秋季定期為奶牛驅蟲,驅蟲次數為1次,值得注意的是,不可對妊娠奶牛實施驅蟲操作。常用方法是使用鹽酸左旋咪唑對體內寄生蟲進行有效驅除,使用阿維菌素或伊維菌素片隔3~5 d后再
1次驅蟲,對奶牛體表寄生蟲有效驅殺作用[6]。
4 做好日常衛生消毒
4.1 場地消毒
為了能使養殖場內的疫病得到有效的控制,飼養人員需要注意定期給場地做消毒的工作,可以多做幾個消毒池,放入2%的消毒堿每1~2 d就需要更換消毒水,要保證消毒液的有效性,做好環境衛生[7]。進入場內的飼養人員也要事先做好消毒,穿好防護服。要禁止場外人員隨意進入養殖場內,嚴謹一些可以在場內周圍都做好消毒工作,預防疾病侵入損害奶牛健康。
4.2 人員消毒
場地內要禁止外來人員和外來車輛隨意進入,要嚴格按照牛場衛生防控制度,并且對于進入場地內的人員也要做好消毒工作,飼養人員還要在定期做好體檢,預防人畜共患病[8]。
4.3 用具消毒
對于奶牛常用的飲水槽、食用槽等各種用具都要進行消毒,飼養人員最好再加入合適的0.1%新潔爾滅或0.2%~0.5%過氧乙酸,只要是奶牛平時各種配種用具等都要進行全面的消毒工作。
4.4 牛體消毒
奶牛身上容易附上黏土和糞便從而引起多種病毒,因此,奶牛身上也需要飼養人員定期消毒[9]。例如:擠奶、助產、注射等一系列跟牛體有關系的都應該進行消毒。
4.5 生產區域消毒
在奶牛生產時要嚴格按照標準執行,對于一系列生產用品都要做好消毒工作。
4.6 糞便處理
因為奶牛的糞便帶有病毒,因此場內的糞便要勤清理和消毒,牛圈內要定期做全面消毒工作,定期處理牛糞堆積問題。
5 加強飼養人員責任意識
對奶牛場飼養員來說,其應該具備責任意識,除需要每天動態觀察牛群和觸摸牛群之外,還要嗅聞牛群,假如出現異常反應,能夠以最快的速度發現問題,將異常情況盡快告知獸醫,以便立即處理疫病,或者盡量將疫病控制在最小范圍,避免產生非必要的損失。就平時飼養管理工作來說,應該完成“看、摸、嗅”工作。“看”指的是在添料之前對草料進行檢查,判斷草料是否存在腐敗和變質問題,奶牛的飲水是否清潔,奶牛采食量以及飲水量是不是正常,判斷糞便顏色以及糞便稀薄程度,判斷奶牛精神狀況以及運動狀況,觀察奶牛鼻腔的濕潤程度,觀察奶牛的腹圍大小,判斷奶牛乳頭和乳房是否存在異常狀況,觀察奶牛皮膚和奶牛皮毛是不是有異常狀況。
6 結語
奶牛防疫措施是對奶牛生命安全的保證,定期給奶牛做好消毒工作,合理規劃好奶牛飲食,實時做好檢查工作,注射合理藥理都是奶牛健康的保障,只有堅持合理養殖,才能讓奶牛產出更多更優質的牛奶,才能給飼養人員創造更好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張洪軍.奶牛的飼養管理與疾病防控措施[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4(9):67-76.
[2] 武曉東.規范化奶牛場日常管理措施[J].現代畜牧科技,2021(10):55-56.
[3] 李長志.春季奶牛疾病防控與飼養管理措施[J].今日畜牧獸醫,2020,36(5):57.
[4] 瑪黑拉·黑那亞提.春季奶牛疾病防控與飼養管理措施分析[J].農家致富顧問,2020(12):129.
[5] 王瑾,鐘代彬,王艾晶,等.奶牛場春秋季飼養管理及防疫措施[J].中國動物保健,2017,19(9):38-39.
[6] 袁梟龍,丁勇,李岳娟.奶牛流產的病因分析及防控措施[J].中國畜禽種業,2016(2):59-60.
[7] 王效田,聞發全,俞濤,等.奶牛疫病的綜合防控措施[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3(8):80-81.
[8] 杜朝峰,劉穎,李麗華.奶牛養殖小區建設及疫病防控措施[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4(9):104.
[9] 領兄.春季奶牛疾病防控與飼養管理措施[J].畜牧獸醫科學(電子版),2018(1):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