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土雞蛋市場需求不斷增加,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養殖戶加入了生產仿土雞蛋的隊伍中,隨之形成了仿土蛋雞的育種和生產需求。為進一步提高產蛋量、均勻度,本文以仿土蛋雞為研究對象,在介紹仿土蛋雞的基礎上,大力研究了仿土蛋雞的育種方向和配套選育技術。仿土蛋雞是市場發展的產物,需迎合消費者的品質、數量要求等。為此,需要進一步明確仿土蛋雞的培育方向,弄清楚仿土蛋雞的配套選育技術。
關鍵詞:仿土雞;育種方向;配套選育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提高,消費者在關注雞蛋營養價值的基礎上,也開始關注雞蛋外形、品質等。與此同時,土雞蛋市場不斷擴大,蛋雞養殖行業也持續發展。為了獲得豐厚的經濟利潤,明確仿土蛋雞育種方向與配套選育技術是必要的[1]。
1 仿土蛋雞簡介
產蛋性能不高是部分土種雞的特點,因年產蛋量無法滿足市場需求,所以,以現有土種雞為基礎開發產蛋性能更好的雞。在以往,市場上銷售的土雞蛋多以農戶散養為主,隨著養殖技術不斷發展,土雞養殖逐漸形成規模,其養殖模式也更加科學、高效。
受土雞蛋市場價格增長、規模擴大等因素影響,仿土蛋雞出現。仿土蛋雞是經過雜交獲得的品種,相較于土雞,因其融入了高產品系雞的優質基因,所以,蛋品質量較好、蛋形相似度高、產蛋量有所增加等。通過銷售仿土雞蛋,養殖戶的養殖成本有所降低,經濟利潤增長。
關于仿土蛋雞配套系性能:因消費者普遍等同看待土雞蛋和優質雞蛋,所以,仿土雞蛋的品質要求很高,與此同時,對仿土蛋雞配套系性能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關于仿土蛋雞的基本特征:第一,蛋殼顏色多以粉色為主,蛋形稍長。因屬于經過改良的品種,所以蛋形指數相對較好。第二,通常情況下,開產日齡不超過20周,對于66周齡的仿土蛋雞,其產蛋量超過210個,平均蛋重在46~54 g。第三,從外貌的角度分析,仿土蛋雞的體型、外貌與土種蛋雞有著高度的相似性。
2 仿土蛋雞育種方向
2.1 育種現狀
隨著養殖業不斷發展、市場需求的不斷增多,目前,國內蛋雞育種狀況仍不理想。相較于國外,國內蛋雞育種發展具有一定的滯后性,其原因包括蛋雞育種體系復雜、特殊,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研究和分析;世界幾大育種集團公司實施制約策略,限制了國內蛋雞育種的發展;國內蛋雞育種公司投入不足,限制了蛋雞育種的進一步發展[2]。
近年來,國內蛋雞育種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一些蛋雞品種如北京白雞、京白939、京紅1號、新楊綠殼等活躍在市場上,但與國外的一些品種相LdoV9ixsvJCfrJEKhAVWRA==比,如德國羅曼雞,這些品種在生產性能上仍存在不足,并且部分品種的蛋雞尚處于保種階段,遠遠沒有可大量繁殖的程度。但也有部分蛋雞品種在生產性能上有著媲美國外同類品種的水平,也就是說,蛋雞育種獲得了有利基礎。
國內蛋雞市場,國外品種占有率最高,超過了75%。為滿足蛋雞的市場需求仍需要從國外引進,但出現了“只引不育”的問題。與國外蛋雞育種相比,國內存在以下問題:(1)蛋雞育種公司規模普遍較小,在技術、資金、人力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不大,無法滿足蛋雞育種需求,此外,也存在蛋雞育種及配套選育基礎設備功能不足、性能較差、開發創新能力弱的問題,并且一定數量的國內蛋雞育種公司并未制定長遠的育種目標。(2)在地方,尚未形成科學、系統的蛋雞選育系統,且蛋雞生產性能較低、穩定性較差等。由于地方發展能力不足,還出現了部分蛋雞性能退化的問題。(3)部分企業推廣的測定標準等脫離實際情況,無法滿足現代仿土蛋雞選育需求等。
2.2 育種方針
隨著科技創新水平不斷提升,為保證蛋雞種源的安全性,需進一步強化蛋雞育種企業的主體地位,鼓勵和引導其提升自身蛋雞育種技術,構建完善的蛋雞育種繁育體系,以提升國內蛋雞生產性能等。
《全國蛋雞遺傳改良計劃(2021—2035年)》提出,在保護發展成果的同時也持續推動蛋雞行業持續發展,進一步實現提質增效。到2035年,建立健全完善的商業化的蛋雞育種體系,培育8~10個蛋雞新品種,提升育種技術創新和應用至國際水平[3]。利用自主培育品牌搶占市場占有率,使其超過70%。同時也要持續提供現有蛋雞品種,并著力培育出富有國際競爭力的蛋雞品種。
在文件中以2035年為一個節點,提出了核心指標,具體內容包括2項,一項是實現高產蛋雞700日齡產蛋數超過500個、產蛋期(至72周齡)料蛋比達到1.9∶1、成活率高于96%;一個是地方特色蛋雞品種產蛋數、產蛋期料蛋比分別年增加超過1.5個、年降低超過0.02、成活率高于94%。為此,蛋雞育種企業應不斷地推動自身發展,打造蛋雞研究和推廣基地;更新現有裝置設備,提升育種技術水平;構建完善的蛋雞育種管理體系,挖掘各品種的遺傳潛力。升級蛋雞育種技術,引進和應用現代智能化測定裝備等,優化性能測定機制,提升性能測定的精準度和可參考性。
2.3 育種優勢
目前,國內部分品種蛋雞的生產性能無限接近于國際水平,其優良性能為仿土蛋雞的培育和配套選育研究提供了支撐。比如,在蛋雞良種體系中,農大3號蛋雞有著良好的遺傳性能。成年雞平均體重維持在1 600 g,相較于普通蛋雞,身高較矮,差距約在10 cm。培育該品種蛋雞,可提高飼養密度。在產蛋高峰期,平均每只雞單日采食量在80~90 g。與養殖普通蛋雞相比,實現了節約飼料,節約量在10~12 kg,同時也提高了飼料利用率、產蛋率等。該品種蛋雞適應性強、抗病能力強、料蛋比低。
2.4 育種趨勢
我國人口多,對仿土雞蛋的需求量大,除此之外,也存在出口需求和再加工需求。為此,對仿土蛋雞培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未來人均糧食占有量逐漸降低,仿土蛋雞養殖向著提高糧食轉化率和利用率、降低糧食所需量等方向培育將會成為主要趨勢。受飼料成本、人工成本、培育人才緊缺等因素影響,仿土蛋雞培育成本越來越高,仿土蛋雞養殖的利潤空間正在逐漸縮小。所以,在未來,仿土蛋雞的培育有必要向著智能化、節糧的方向發展,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現階段,仿土蛋雞的生產性能的提升空間逐漸縮小,繼續將研究放在現有仿土蛋雞品種生產性能提升上缺乏一定的可行性。基于此,有必要將研究重點放在仿土蛋雞產蛋率的增長上。在節糧背景下,生產有機健康雞蛋也成為重點。為滿足廣大消費者的食品安全需求,在研究仿土蛋雞時,也要關注健康養殖。調整現階段的小規模養殖習慣。推廣大規模仿土蛋雞養殖模式,以此提高疾病防控水平,杜絕濫用藥等。
3 仿土蛋雞的配套選育技術
3.1 確定育種目標和方向
仿土蛋雞的選育初衷是通過繼承傳統土雞優良性狀,并將其與現代蛋雞優良性狀結合的方式提高產蛋能力,培育出適應性強、抗病性好、產蛋率高且蛋品質量好的蛋雞品種。在此基礎上,需要進一步細化育種目標和方向,有針對性地開展育種工作,以取得預期效果。仿土蛋雞整體培育目標可進一步細分為提高產蛋率、強化仿土蛋雞的抗病能力、優化繁殖性能等。
3.2 合理選擇選育配套方法
在確定仿土蛋雞培育目標的基礎上,結合當地環境氣候條件選擇合適的選育配種方法。具有可行性的選育配套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家族繁殖法、全能選育法。第一,家族繁殖法主要是指可根據親緣關系篩選個體性能優良的仿土蛋雞進行繁殖。第二,全能選育法主要是通過從多種性狀中選擇重要性狀,再經過計算后,確定選育的一種選育配套方法。第三,除了上述兩種選育配套方法外,還包括交配選育法,即通過配對的方式,讓優良性狀相結合,以此提升個體質量。
在選擇選育配套方法時也需要考慮以下內容:第一,確定品種。為保障仿土蛋雞選育配套效果,在選擇選育配套方法時,也需要考慮品種,以選擇遺傳性能優良的土雞品種為主,之后科學選擇現代蛋雞,將性能優良的土雞與現代蛋雞雜交,以獲得性能更好的仿土蛋雞。第二,測定性能。為保障選育配套方法合理,在確定品種后,也需要進行測定工作,通過測定所選品種的產蛋率、抗病性等,根據構建的完善的性能評價體系,客觀評價選育配套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并科學優化。第三,借助分子生物技術手段,結合選育品種背景,評估所選品種的遺傳性能,挖掘遺傳潛力,以此保障育種決策的科學性。
3.3 科學飼養,加大管理力度
在選育仿土蛋雞時,須根據其要求落實管理工作。
關于飼料:應根據仿土蛋雞所處生長階段,結合性能需求設計和調整,保證飼料中蘊含豐富的營養物質,如蛋白質、礦物質等,以此保證飼料營養均衡。觀察飼料品質,若出現霉變等應避免喂食給仿土蛋雞[4]。另外,根據當地環境因素等選擇調整飼料種類,選擇合適的儲存方式。根據仿土蛋雞的生長特點,科學添加維生素等物質,以保障仿土蛋雞健康生長。
關于環境:保證雞舍正常通風,擁有良好的采光條件,控制溫濕度,以便于為仿土蛋雞提供良好、舒適的生存環境。管理人員應根據防疫要求、建筑要求等落實區域劃分、疾病預防工作等。定期消毒、通風等,必要時,科學用藥,通過接種疫苗等方式提升仿土蛋雞的抗病能力。
3.4 實時監測,科學防治
為保障仿土蛋雞健康生長,管理人員也要加大疾病防治力度。第一,完善疾病防治體系,優化疾病預防流程,定期接種疫苗、體檢等;若發現疾病,應根據相關要求及時上報相關部門,與專業人員一同落實疾病防控工作。為避免疾病大范圍傳播,在發現病雞后,須及時隔離,根據患病以及治療情況,判斷是否需要將其淘汰。加大消毒力度,尤其是病雞經過的區域,通過及時消除病菌,防止疾病大范圍傳播。定期匯報疾病防治效果和進度等。第二,控制雞群密度,若單位密集內養殖數量過多,也容易增加疾病的發生概率,所以管理人員應根據仿土蛋雞的體型變化等動態調整單位面積內仿土蛋雞數量。為達到仿土蛋雞選育的高標準,可按照飼養10只/m2的比例進行全料飼養。保持雞舍內飼養環境干燥、衛生,管理人員應定期清理雞舍,及時消除病菌等,以降低發病率。第三,加大飲用水管控力度,定期更換被污染水源,消除病菌的傳播途徑。第四,制定應急處理方案,以提升重大疾病的應對能力和反應速度。通過快速采取措施,有效控制疫情進一步傳播,并減少損失,保障經濟收入。詳細記錄疾病的發生、治療等,整理成檔案儲存管理,以便于為后續疾病的防治提供參考依據。第五,科學用藥是必要的,管理人員應遵循獸醫指導用藥,嚴格控制用藥量、用藥次數等。
3.5 落實評估,科學改進
在選育初期,管理人員需要注重性能測定、遺傳評估,以此選擇出優良個體,在選育中期,也應定期評估,從選育群體中進一步篩選優良個體,淘汰性能差的仿土蛋雞,以優化種群結構,保證選育效果。
管理人員也要定期評估培育效果,分析和明確產蛋率等各性能的改善情況,客觀評價選育方案的有效性、可行性等。根據評估結果,科學調整培育目標、方法等,以優化仿土蛋雞選育技術,不斷提升仿土蛋雞選育水平。
與專業機構建立合作關系,加大技術交流力度。引進和應用先進的培育技術、管理經驗等,推動培育技術創新,以此保障培育效果。
3.6 精細化管理
在選育仿土蛋雞時,完善飼養管理和記錄體系,詳細記錄蛋雞的生長、產蛋、疾病發生率、喂食量和采食量等。通過分析對應數據,掌握仿土蛋雞的生長情況、性能變化等。根據記錄數據、分析結果等進一步優化飼養管理措施,改善飼養環境,以提高仿土蛋雞生產性能等。在日常飼養中,也要不斷地觀察雞群動態,若是出現打架行為應立即干預,以免土蛋雞的品質受到影響。定期整理記錄檔案,通過分析一段時間的記錄數據,明確下階段的工作重點、要點,以不斷提高仿土蛋雞培育效果。
3.7 關注市場趨勢變化
為拓展利潤空間,增加經濟利潤,在選育仿土蛋雞時,管理人員也要關注市場趨勢變化,根據消費者需求等有針對性地調整培育方向,以滿足消費者對雞蛋品質、營養成分、外形等提出的要求。關注糧食價格,因養殖成本受糧食價格影響,在選育仿土蛋雞時,應科學運用飼養技術,提高飼料利用率,避免浪費。關注市場競爭,隨著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仿土蛋雞選育應向著有計劃的方向轉型發展,持續提高雞蛋品質、營養價值等。
4 結論
為滿足土雞蛋市場需求,應科學開展仿土蛋雞培育工作。根據相關文件的指示要求,細化培育目標。科學運用選育配套技術,為此,要根據培育目標確定選育配套方法、科學飼養、實時監測,科學防治、落實過程評估與效果評估,科學改進培育方案、實行精細化管理與記錄,并要關注市場趨勢變化,以保障仿土蛋雞選育配套效果和經濟利潤等。
參考文獻
[1] 周盡喜,呂希偉.蛋雞培育階段營養與管理對蛋殼品質的影響[J].北方牧業,2023(7):19.
[2] 孫偉,高玉剛,支亮堂,等.蛋雞高效養殖措施及飼料配制要點[J].家禽科學,2024,46(4):60-62.
[3] 鄧衛平.佛岡縣蛋雞養殖技術要點[J].今日畜牧獸醫,2024,40(3):56-58.
[4] 侯中保.蛋雞飼養管理技術[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23(12):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