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鎖骨鉤鋼板內固定與鎖骨外側解剖鋼板內固定治療對鎖骨遠端骨折患者肩關節功能的影響,為臨床治療該疾病提供參考依據。方法 選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泗洪醫院收治的鎖骨遠端骨折患者86例,以雙色球法隨機將其分為兩組,對照組(43例,行鎖骨外側解剖鋼板內固定治療)和研究組(43例,行鎖骨鉤鋼板內固定治療)。兩組患者均于術后隨訪8個月。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相關指標,術前和術后8個月肩關節功能、活動度,以及隨訪期間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與對照組比,研究組患者骨折愈合時間更短,并發癥總發生率更低;與術前比,術后8個月兩組患者主觀、客觀評分及肩關節后伸、前屈、內收、外展活動度均升高,研究組均較對照組更高(均P<0.05);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住院時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結論 鎖骨鉤鋼板內固定與鎖骨外側解剖鋼板內固定治療鎖骨遠端骨折患者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相當,但相較于鎖骨外側解剖鋼板內固定,鎖骨鉤鋼板內固定治療鎖骨遠端骨折能夠顯著改善患者肩關節功能及活動度,且可加快骨折愈合速度,安全性較高。
【關鍵詞】鎖骨遠端骨折 ; 鎖骨鉤鋼板內固定 ; 鎖yAKfbhhuS7xoyxEPrHQ4I6R8Btvy2FoWwjx6dp8Y1iM=骨外側解剖鋼板內固定 ; 肩關節功能 ; 肩關節活動度
【中圖分類號】R6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718.2024.20.0067.04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4.20.022
鎖骨遠端骨折的高發部位為人體鎖骨外側1/3位置,臨床主要表現為疼痛加劇、腫脹與壓痛、畸形、摩擦聲、肩關節活動受限等,其病因主要為直接暴力、間接暴力、運動損傷等,需盡快就醫,如治療不及時則有可能進一步損害患者肩關節功能,從而致使其生活質量嚴重下降[1]。鎖骨遠端骨折的治療取決于骨折的穩定性和移位程度,現階段,臨床對鎖骨遠端骨折患者的治療多采用手術干預,較為常見的有內固定技術,如鎖骨鉤鋼板、紐扣鋼板及解剖鎖定鋼板等。鎖骨外側解剖鋼板內固定因其鎖骨外側端具有多向鎖定孔,能有效固定鎖骨遠端骨折部位,為骨折愈合提供穩定的環境,但其不能完全對抗骨折的上移力量,且對施術者技術要求較高[2]。鎖骨鉤鋼板內固定治療鎖骨遠端骨折能夠為骨折部位提供更為穩固的固定效果,有助于骨折的愈合,還可使用螺釘固定,從而促進骨愈合,使肩鎖關節穩定,且患者早期可進行功能鍛煉,有助于恢復肩關節的正常功能[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鎖骨鉤鋼板內固定和鎖骨外側解剖鋼板內固定治療對鎖骨遠端骨折患者肩關節功能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泗洪醫院收治的鎖骨遠端骨折患者86例,以雙色球法隨機將其分為兩組,對照組(43例)和研究組(43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9例;年齡23~66歲,平均(50.93±2.51)歲;受傷至入院時間2~23 h,平均(13.84±1.38) h;骨折斷端移位6~26 mm,平均(16.22±1.96)mm;致病原因:高空墜落傷12例,交通事故傷11例,運動傷9例,摔傷11例;骨折Craig分型[4]包括:Ⅱ類Ⅰ型20例,Ⅱ類Ⅱ型12例,Ⅱ類Ⅲ型7例,Ⅱ類Ⅳ型4例。研究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8例;年齡21~67歲,平均(50.75±2.75)歲;受傷至入院時間3~21 h,平均(13.53±1.42) h;骨折斷端移位4~27 mm,平均(16.51±2.63)mm;致病原因:高空墜落傷11例,交通事故傷12例,運動傷8例,摔傷12例;骨折Craig分型包括:Ⅱ類Ⅰ型21例,Ⅱ類Ⅱ型10例,Ⅱ類Ⅲ型
6例,Ⅱ類Ⅳ型6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可比。納入標準:⑴經X射線或CT檢查確診為鎖骨遠端骨折,癥狀表現為肩部出現疼痛癥狀,上肢活動受限,部分情況嚴重的患者存在皮下瘀斑;⑵閉合性骨折;⑶單側骨折。排除標準:⑴存在嚴重血管損傷情況;⑵病理性骨折;⑶合并神經功能異常。本研究經泗洪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者及家屬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手術方法 兩組患者均實施全身麻醉,指導患者取沙灘椅位。對照組患者行鎖骨外側解剖鋼板內固定治療,切口位置為鎖骨遠端表面到肩鎖關節處,將遠端骨塊分離,避免對患者肩鎖韌帶造成損傷,顯露骨折端,對鎖骨外側前部的三角肌纖維實施分離處理,借助金屬骨針(上海優科骨科器材有限公司,國械注準20173130528,型號:錐三角刃)對鎖骨斷端邊緣置入鋼板,后實行鉆孔及測深操作,將3枚至5枚螺釘固定在遠端,將3枚螺釘固定在近端,對喙鎖韌帶進行深入探查,若發生斷裂則需進行縫合修復處理并逐層縫合切口,后對患者斜方肌纖維、三角肌纖維實施重疊縫合處理,明確肩鎖關節、骨折端的固定效果,確認其達到對位對線良好,無移位或僅有微小移位的標準后,對切口實施縫合處理。
研究組患者行鎖骨鉤鋼板內固定治療,切口位置為鎖骨遠端表面到肩峰處,確保鎖骨遠端充分暴露于視野,將皮膚及筋膜切開,使骨折端暴露,在斜方肌和骨膜間隙處實施銳性分離,選用長度適宜的金屬鎖定接骨板釘系統(天津市威曼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國械注準20153131363,型號:Ⅱ),實施預彎,將其鉤部小心置入患者肩峰后下方的骨膜處,使肩鎖關節復位,后沿患者鎖骨近端至遠端位置實施鉆孔操作,完成后繼續進行測深,將2枚螺釘固定至遠端,另取2枚螺釘固定至近端。協助患者活動肩關節,對骨折固定情況進行檢查,確定無肩峰下撞擊情況,固定穩定性達到標準后,及時將切口縫合。
術后處理:兩組患者手術結束后需采取前臂吊帶法對患肢進行有效固定。在手術結束6 h后,可予以患者少量流食并逐步過渡到正常飲食,確保患者術后營養均衡,促進傷口愈合。術后第1天起可鼓勵患者在無痛或微痛的狀態下進行腕關節和肘關節的主動活動,以促進血液循環,注意對其活動度進行限制,避免過度活動,在手術結束
1周后,醫護人員可指導患者開展肩關節功能訓練,如聳肩、前屈及后伸等動作。在手術結束3周后,可指導患者適度開展肩關節抬舉訓練。在手術結束6周后,隨著患者肩關節功能的恢復,囑咐患者可循序漸進進行非持重活動。在此過程中,需定期對患者實施隨訪,明確其內固定和骨折愈合情況,在骨折端達到愈合狀態后,需及時取出內固定,通過內固定取出術進行干預,術后需實施健康宣教,鼓勵患者積極開展肩關節完全功能訓練,以此促進其肩關節功能的康復。兩組患者術后均隨訪8個月。
1.3 觀察指標 ⑴臨床相關指標。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住院時間、骨折愈合時間。⑵肩關節功能。分別于術前和術后8個月采用Constant-Murley評分[5]評估兩組患者肩關節功能,分為主觀評分(分為日常生活影響、疼痛程度2個維度,總分35分)和客觀評分(分為肩關節力量、肩關節活動2個維度,總分
65分),總分值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肩關節功能恢復越好。⑶肩關節活動度。分別于術前和術后8個月采用關節量角器測量兩組患者后伸、前屈、內收、外展活動度,測量方法:讓患者取站位或坐位,保持上肢自然下垂,放松肩關節。首先測量后伸活動度,叮囑患者盡量向后伸展上肢,同時保持上肢在同一水平面上,用量角器測量上肢與軀干后側之間的夾角;患者盡量向前抬起上肢,直至達到最大前屈角度,同樣用量角器測量上肢與軀干前側之間的夾角;囑患者將上肢向身體中線靠攏,直至達到最大內收位置,用量角器測量上肢與軀干側面之間的夾角,得到內收活動度;測量外展活動度,囑患者上肢外展,直至達到最大外展角度,用量角器測量上肢與軀干側面之間的夾角。每項測量進行3次后取平均值。⑷并發癥。觀察統計兩組患者隨訪期間肩峰周圍疼痛、骨折愈合延遲、肩峰下撞擊的發生情況。并發癥總發生率為各項并發癥發生率之和。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經S-W檢驗符合正態分布,以( x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手術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相關指標比較 研究組患者骨折愈合時間較對照組更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住院時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肩關節功能比較 與術前比,術后8個月兩組患者主觀、客觀評分均升高,研究組均較對照組更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肩關節活動度比較 與術前比,xd7Yq2UVycO1JvURvFQMlA==術后8個月兩組患者后伸、前屈、內收、外展活動度均升高,研究組均較對照組更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與對照組比,研究組并發癥總發生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若人體鎖骨遠端出現骨折,在喙鎖韌帶牽拉的影響下,將會導致斷端錯位現象的發生,故而,僅采取手法復位治療鎖骨遠端骨折難以獲得理想療效,骨折愈合效果無法達到預期目標[6]。因此,臨床中手術治療是鎖骨遠端骨折的首選干預方法,臨床治療以骨折塊的穩定、骨折愈合及肩關節功能的恢復作為主要目標。
鎖骨外側解剖鋼板內固定也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固定方法,其主要通過鎖骨骨折遠端的多枚、多角度固定的鎖定螺釘可以有效固定遠端骨折塊,具有良好的抗扭轉穩定性,通過應用3~5枚螺釘,能夠從多方位進行鎖定,角度維持較為穩定,故固定強度較為良好,固定物不會輕易位移[7]。鎖骨鉤鋼板通過遠端的刺刀狀尖端穿入肩胛下孔,利用刺刀狀尖端與肩峰的下側面產生的杠桿作用,在鎖骨遠端產生持續而穩定的力量,從而克服導致骨折移位的作用力,且鎖骨鉤鋼板結構具有一定特殊性,通過充分結合韌帶修復,并可促進固定效果的強化,使其更加穩定,但由于受到結構形狀的影響,固定過程需涉及肩峰,故患者術后會出現疼痛癥狀[8]。此外,兩者憑借各自優勢在臨床中得到了有效應用,但是關于兩種方法的應用效果對比依然存在一定爭議,為進一步分析兩種方法的臨床應用價值,本文選擇86名患者為研究對象,對此展開研究。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骨折愈合時間較對照組更短,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住院時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這提示兩種內固定術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住院時間相當,但采用鎖骨鉤鋼板內固定術治療可使患者骨折愈合更快。分析原因認為,鎖骨鉤鋼板的設計特性能夠為鋼板固定及與鎖骨遠端之間緊密結合提供更大的空間,促進提高鋼板固定的穩定性,這對于骨折斷端的對合具有重要作用,從而也就實現了骨折的早期
愈合[9]。
本研究中顯示,與術前比,術后8個月研究組患者的術后肩關節功能的主、客觀評分、后伸、前屈、內收、外展活動度均高于對照組,這提示了采用鎖骨鉤鋼板內固定術治療鎖骨遠端骨折患者肩關節活動度恢復更好,進而更有利于患者肩關節功能的恢復。分析原因認為,鎖骨鉤鋼板內固定在置入鎖骨鉤鋼板時,可使患者肩鎖關節囊被打開,從而使肩鎖關節、喙鎖韌帶被更好地修復,從而達到有效修復肩關節功能的目的[10]。與鎖骨鉤鋼板的設計特性有關,其在應用后能夠為患者的肩關節提供更加穩定的支撐,能夠有效減少因骨折不穩定所造成的關節僵硬和活動受限的情況發生,并且,鎖骨鉤鋼板內固定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肩鎖關節應力,從而使關節面能夠平滑接觸,這對于改善術后肩關節活動度具有重要作用[11-12]。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這提示采用鎖骨鉤鋼板內固定術治療安全性較高。
綜上,鎖骨鉤鋼板內固定與鎖骨外側解剖鋼板內固定治療鎖骨遠端骨折患者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相當,但相較于鎖骨外側解剖鋼板內固定,鎖骨鉤鋼板內固定治療鎖骨遠端骨折能夠顯著改善患者肩關節功能及肩關節活動度,且可加快骨折愈合速度,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蔡寧, 倪鳳民, 楊小龍, 等. 解剖鎖定鋼板聯合縫合錨固定與鎖骨鉤鋼板固定治療NeerⅡb鎖骨遠端骨折的療效觀察[J]. 西部醫學, 2024, 36(8): 1180-1184.
馬智強, 黃繼鋒, 李奕博, 等. 喙鎖韌帶重建聯合解剖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陳舊性NeerⅡb型鎖骨遠端骨折的近期療效[J]. 創傷外科雜志, 2024, 26(6): 424-428, 447.
吳加東, 劉勁楓, 朱磊. 鎖骨遠端鎖定鋼板與鎖骨鉤鋼板治療Neer Ⅱ型鎖骨遠端骨折的療效[J]. 江蘇醫藥, 2023, 49(12): 1270-1272.
李曌, 張里程, 張立海, 等. 鎖骨鉤鋼板治療CraigⅡB型鎖骨遠端骨折鋼板取出前后肩關節功能的變化[J]. 解放軍醫學院學報, 2015, 36(6): 577-579.
覃劍, 閔潔, 段海萍, 等. 高頻超聲全程引導下漢派骨傷三聯療法在肩周d216b4393678bd0b8a3cbf876694511a炎患者中的應用及對Constant-Murley肩關節評分的影響[J]. 四川中醫, 2020, 38(5): 142-144.
吳劍宏, 東靖明, 韓志華, 等. 鎖骨外側端骨折公濟分型的建立及其治療策略[J]. 中華骨科雜志, 2022, 42(4): 220-227.
黃聰, 雷美珠, 繆曉暉, 等. 鎖骨外側端解剖鎖定鋼板聯合骨錨內固定治療Neer ⅡB型鎖骨遠端骨折[J]. 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 2022, 37(9): 973-975.
王濤, 婁園一, 陳周韜, 等. 喙鎖韌帶重建術和鎖骨鉤鋼板治療不穩定型鎖骨遠端骨折效果的Meta分析[J]. 廣西醫學, 2023, 45(15): 1871-1878.
黃飛, 馬永成. 15°“鉤板角”鎖骨鉤鋼板內固定對鎖骨遠端骨折患者術后疼痛與治療效果的影響[J]. 醫學臨床研究, 2024, 41(7): 1005-1008.
龍本豪, 楊寧俊, 楊開雙. 分析鎖骨鉤鋼板治療鎖骨遠端骨折和肩鎖關節脫位的應用效果[J]. 中國醫療器械信息, 2024, 30(9): 117-119.
于召龍. Neer Ⅱ型鎖骨遠端骨折手術治療方法及其并發癥的研究進展[J]. 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 2023, 38(1): 108-111.
吳雙 , 陳家磊 , 張潔 , 等 . 鎖骨鉤鋼板聯合縫合錨釘重建喙鎖韌帶治療不穩定鎖骨遠端骨折[J]. 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 2021, 35(8): 978-983.
作者簡介:王浩,碩士研究生,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骨科。
通信作者:班興平,大學本科,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骨科。E-mail:bxp14328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