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采用推拿聯合牽引治療對其腰部活動度和生活質量的影響,為提升該疾病的臨床治療效果提供依據。方法 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無錫市錫山人民醫院東亭分院于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收治的151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分為對照組(75例,熱敷、姿勢糾正、紅外線照射等常規治療+牽引治療)和研究組(76例,常規治療+牽引+推拿治療),兩組患者均治療30 d。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療效,治療前后臨床指標、腰部活動度及生活質量評分,以及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結果 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療效比對照組高;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視覺模擬量表(VAS)疼痛評分均降低,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兩組患者日本骨科協會(JOA)評分均升高,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兩組患者直腿抬高(SLR)角度及前屈、后伸、側彎角度較治療前均增大,且研究組均大于對照組;治療后兩組患者生理、心理、社會關系、環境評分較治療前均升高,且研究組均高于對照組(均P<0.05);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采用推拿聯合牽引治療可提高臨床療效,減輕患者疼痛,改善腰椎功能,提高直腿抬高角度、腰椎活動度及生活質量,且安全性良好。
【關鍵詞】腰椎間盤突出癥 ; 推拿 ; 牽引 ; 腰部活動度 ; 腰椎功能 ; 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2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718.2024.20.0081.03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4.20.026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一種常見的脊柱退行性疾病,若不及時加以干預,可能會遺留不同程度的神經功能障礙,從而造成活動受限,對患者身心健康和日常生活造成困擾。目前臨床上針對腰椎間盤突出癥常采用牽引治療,有助于使脊柱恢復正常的生理曲度,但部分患者單獨使用該方法對腰椎功能的改善作用不顯著,適用范圍有限,且只能暫時緩解癥狀,整體效果有局限性[1]。中醫認為,腰椎間盤突出癥病機主要在于經絡痹阻、氣滯血瘀,中醫治療應以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為主,推拿可以運用不同手法作用于人體特定穴位或部位,調節病變部位氣血不暢情況,從而使氣血通暢,改善患者臨床癥狀[2]。鑒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采用推拿聯合牽引治療對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無錫市錫山人民醫院東亭分院在2023年1月到2024年2月收治的151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75例)患者中男、女性分別為38、37例;年齡24~74歲,平均(46.85±2.73)歲;L3/4、L4/5、L5/S1部位分別為21、35、19例。研究組(76例)患者中男、女性分別為40、36例;年齡24~73歲,平均(46.67±2.52)歲;L3/4、L4/5、L5/S1部位分別為22、36、18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⑴西醫符合《腰椎間盤突出癥診療指南》 [3]中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診斷標準;⑵中醫符合《中醫骨傷科常見病診療指南》 [4]中氣滯血瘀證;主癥:腰部疼痛如刺,痛有定處;次癥:痛處拒按,肌膚甲錯;舌脈:舌質暗紫或有瘀斑,脈弦緊或澀;⑶經磁共振成像確診;⑷腰椎間盤突出癥節段性分布為單節段。排除標準:⑴合并其他腰椎病變;⑵存在燒傷燙傷、凝血障礙、急腹癥及推拿禁忌證;⑶伴有急性拉傷、扭傷和急性炎癥。本研究經無錫市錫山人民醫院東亭分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進行熱敷、姿勢糾正、紅外線照射等常規治療。在此基礎上,對照組患者采用牽引治療,20 min/次,1次/d,取仰臥位,將腰椎牽引套固定在腰髖部,初始質量為25~50 kg,然后根據患者實際狀態調整。研究組患者采用推拿治療,牽引后即刻進行推拿治療,輔助患者取俯臥位,在患者腰背部及下肢肌肉施予滾法、揉法、按法等,放松腰部兩側豎脊肌、臀大肌、大腿后側肌群等肌肉,10~15 min;點按腎俞、命門、大腸俞、環跳、委中、承山等穴位,1~2 min,以患者感到酸麻脹痛為宜。在腰部痛點及條索狀硬結處,用彈撥法進行松解緩解肌肉緊張和痙攣,5~10 min;輔助患者取側臥位,兩手分別抵住患者肩前部、臀部,兩手同時向相反方向用力,使腰部旋轉,左右各操作1~2次;最后再次運用揉法、按法在腰背部及下肢進行放松,5 min;總時長30 min/次,
1次/d。兩組患者均治療30 d。
1.3 觀察指標 ⑴臨床療效。治療后評估患者臨床療效,優:患者腰部可正常活動,下肢麻木、腰痛、肌肉萎縮等臨床癥狀全部消失,直腿抬高幅度>70°;良:患者腰部活動有改善,臨床癥狀減輕,直腿抬高幅度在30°~70°;差:患者腰部活動受限嚴重,臨床癥狀無明顯變化[3]??們灹悸?[(優+良)例數/總例數]×100%。⑵臨床指標。治療前后分別使用視覺模擬量表(VAS)疼痛評分[5]評定疼痛程度,總分10分,分數與疼痛程度成正比;使用日本骨科協會(JOA)評分[6]評定腰椎功能,總分29分,分數越高代表腰椎功能越好;使用直腿抬高試驗[7]評估直腿抬高(SLR)角度,患者取仰臥位,使患膝在保持伸直狀態下向上抬舉,觀察并測量患者直腿抬高的角度。⑶腰部活動度。治療前后分別使用骨骼量角器(北京東方安達科技有限公司,型號:HXGL)測量兩組患者的前屈、后伸、側彎的腰部活動度。⑷生活質量。治療前后分別采用世界衛生組織生存質量測定量表(WHOQOL-BREF) [8]評估患者生活質量,包括生理、心理、社會關系、環境,滿分均為20分,評分分值與生活質量成正比。⑸不良反應。記錄兩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如皮膚損傷、頭暈、下肢麻木等,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等于各項發生率之和。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6.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計量資料經S-W檢驗證實符合正態分布且方差齊,以( x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
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療效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VAS疼痛評分均降低,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兩組患者JOA評分均升高,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兩組患者SLR角度均增大,且研究組大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腰部活動度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前屈、后伸、側彎角度較治療前均增大,且研究組均大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生理、心理、社會關系、環境評分較治療前均升高,且研究組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2.5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治療期間對照組發生皮膚損傷、下肢麻木各1例,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2.67%(2/75);研究組發生頭暈1例,不良反應總發生率1.32%(1/76)。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00,P>0.05)。
3 討論
腰椎間盤突出癥發病機制復雜,主要是由椎間盤退變、損傷、腰骶先天異?;蛩韬私M織突出所致,具有反復發作的特點。牽引治療是保守治療的一種,可擴大椎間隙,糾正關節位移,改變突出物和神經根的位置,雖能夠對患者腰椎功能發揮一定改善作用,但其在應用中無法從根源上治療疾病,實際應用中存在局限性[9]。
從中醫理論角度來看腰椎間盤突出癥屬“痹證”“腰痛”范疇,《雜病源流犀燭》曰:“腰痛……氣滯血瘀閃挫其標也”,其與臟腑、經絡及氣血有關,因此應從通絡理氣、活血祛瘀等方面入手治療,推拿聯合牽引治療符合中醫通經活絡、活血化瘀的治療原則,推拿手法通過刺激穴位和經絡,調整氣血運行;命門穴位于督脈上,有強壯腰膝的功效;腎俞穴、大腸俞歸足太陽膀胱經,二者具有舒筋活絡的功效;環跳穴位于胃經和脾經的經絡上,具有祛風化濕、疏通經絡的功效;承山穴、委中穴屬于足太陽膀胱經穴,兩者通過按壓能夠散瘀活血,使氣血通暢;彈撥腰部痛點及條索狀硬結,可促進經絡氣血的流通,改善氣滯血瘀的狀況,減輕對神經和血管的壓迫,使患者腰部旋轉,調整脊柱關節,同時也可以通過刺激脊神經來減輕疼痛麻木癥狀,通過揉按使腰背部和下部放松有助于恢復氣血運行;牽引則有助于緩解椎間盤內壓,松弛韌帶,改善脊柱的氣血供應,兩者相輔相成,共同達到調理氣血、疏通經絡的
目的[10]。
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比,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療效更高,JOA評分、各維度生活質量評分均更高,VAS疼痛評分更低,SLR角度與腰部活動度均更大;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這提示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采用推拿聯合牽引治療可提高臨床療效,減輕患者疼痛,改善腰椎功能,提高直腿抬高角度、腰椎活動度和生活質量,且安全性良好。分析其原因可能為,推拿聯合牽引治療具有協同作用,可使脊柱結構趨于正常,改善腰部的力學平衡,同時減少肌肉對腰椎的牽拉和限制,有助于增加腰部活動度,改善腰椎功能,且還能對患者的整體身體狀況進行調理,提高身體的抵抗力和自我修復能力,從而增強對抗疾病的能力,提高生活質量[11];同時本研究在推拿聯合牽引操作過程中通過遵循嚴格的操作規程,能有效避免不必要的損傷和風險,保障安全性。
綜上,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采用推拿聯合牽引治療可提高臨床療效,減輕患者疼痛,改善腰椎功能,提高直腿抬高角度、腰椎活動度和生活質量,且安全性良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李小飛, 許彥來. 陽和湯合附子湯聯合牽引治療寒濕痹阻型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療效[J]. 西部中醫藥, 2024, 37(8): 107-
110.
盧興軍, 曾濤, 馬道友. 推拿聯合腰椎牽引治療氣滯血瘀型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研究[J]. 陜西中醫, 2020, 41(7): 986-989.
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脊柱外科學組, 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骨科康復學組. 腰椎間盤突出癥診療指南[J]. 中華骨科雜志, 2020, 40(8): 477-487.
中華中醫藥學會. 中醫骨傷科常見病診療指南[M]. 北京: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2012: 75-76.
陳家正, 呂立江, 鄭巧平, 等. 五步復位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觀察[J]. 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 2021, 45(4): 425-429.
李宗霖, 雷龍鳴, 潘波洋. 不同直腿抬高扳腿法對推拿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療效的影響[J].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20, 29(4): 343-346, 406.
李維燕, 張麗平, 董俊剛, 等. 恒溫中藥熱敷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效果觀察[J]. 護理研究, 2022, 36(12): 2254-2256.
李業, 王建華. 針刺郄穴合推拿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腰椎活動功能及血液流變學指標的影響[J]. 中國中醫急癥, 2019, 28(10): 1829-1831.
李劍飛, 尹學永, 宋國亮, 等. 通絡祛痛膏聯合腰椎牽引治療寒濕痹阻證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效果觀察[J]. 實用醫院臨床雜志, 2023, 20(3): 92-96.
王志杰, 劉妍妍, 黃金勇. 推拿聯合牽引對腰椎間盤突出患者腰痛程度及炎癥因子的影響[J]. 湖北中醫藥大學學報, 2022, 24(3): 64-66.
張勇, 李鵬, 楊洋. 中醫推拿聯合牽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及其對患者肌電圖、血清IL-1β、TNF-α和血漿TXB2的影響[J]. 重慶醫學, 2019, 48(19): 3283-3286.
作者簡介:朱慧琳,大學本科,技師,研究方向:康復治療學。
通信作者:陳鳴,大學本科,副主任中醫師,研究方向:骨關節疾病的中醫綜合治療。E-mail:cm120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