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中藥坐浴聯合痔瘡穴針刺治療對肛周膿腫術后患者中醫證候積分和炎癥因子的影響,為提升該疾病的臨床治療效果提供依據。方法 選取2022年4月至2024年3月南京市高淳中醫院收治的62例肛周膿腫術后患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31例,對癥治療+高錳酸鉀溶液熏洗治療)和研究組(31例,對癥治療+中藥坐浴+痔瘡穴針刺治療),兩組患者均治療2周,評估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炎癥因子及Wexner肛門失禁評分。結果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肛周腫痛、傷口不斂、創面焮熱積分均降低,且研究組均低于對照組;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C-反應蛋白(CRP)、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6(IL-6)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組均低于對照組;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Wexner肛門失禁評分均降低,研究組低于對照組,且研究組治療前后差值高于對照組(均P<0.05)。結論 中藥坐浴聯合痔瘡穴針刺治療可有效降低肛周膿腫術后患者中醫證候積分,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減輕體內炎癥反應,促進肛門功能的恢復。
【關鍵詞】中藥坐浴 ; 痔瘡穴針刺 ; 肛周膿腫 ; 中醫證候積分
【中圖分類號】R26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718.2024.20.0084.03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4.20.027
肛周膿腫是一類因細菌感染導致肛門、肛管及周圍組織間隙發生急性化膿性感染的臨床常見肛腸疾病,以肛周腫塊,紅腫熱痛與里急后重感為主要臨床表現,嚴重者可致寒戰高熱,引發感染性休克,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構成嚴重威脅。手術是治療肛周膿腫的有效方式,但患者創口易受到糞便和細菌的影響,有滲出液增多、水腫等并發癥的發生,創面愈合較慢,影響患者手術療效與肛門功能恢復[1]。臨床上常采用西藥熏洗的方法進行處理,如高錳酸鉀溶液熏洗,有利于組織恢復,但其在減輕患者局部腫脹與炎癥反應方面仍存在一定局限性[2]。肛周膿腫屬中醫“肛癰”范疇,多因飲食不節,外感濕熱毒邪以致肛周濕熱下注,瘀熱內阻,化腐成膿而為癰疽[3]。中藥坐浴可通過藥物散熱和局部刺激促進血液循環,具有清理創面、消炎止痛的作用,且在減輕肛周疾病術后患者創面腫痛方面效用顯著[4]。而針刺可通過相應的穴位刺激神經末梢,調節機體生理功能,且針刺痔瘡穴具有疏通活絡、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作用[5]。鑒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中藥坐浴聯合痔瘡穴針刺治療對肛周膿腫術后患者中醫證候積分和炎癥因子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4月至2024年3月南京市高淳中醫院收治的62例肛周膿腫術后患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31例)和研究組(31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齡46~60歲,平均(52.47±5.63)歲;病程4~7 d,平均(5.58±0.71) d;膿腫直徑2.7~5.5 cm,平均(4.13±0.62) cm;膿腫類型:低位19例,高位12例。研究組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0例;年齡45~59歲,平均(51.95±5.52)歲;病程3~8 d,平均(5.74±0.86) d;膿腫直徑3.0~5.3 cm,平均(4.25±0.65) cm;膿腫類型:低位17例,高位14例。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⑴西醫符合《肛周膿腫臨床診治中國專家共識》 [6]中關于肛周膿腫的診斷標準;⑵中醫符合《中醫肛腸專科診療手冊》 [7]中的熱毒蘊結證,主癥:肛周局部突發并伴持續腫脹疼痛,指診觸痛、質地硬且皮膚焮熱;次癥:口干、便秘、發熱、溲赤;舌脈:舌質紅,苔薄黃,脈數或滑數;⑶肛門結構功能正常且符合肛腸手術治療指征;⑷經影像學證實。排除標準:⑴合并肛腸占位性病變或血液系統疾病;⑵合并免疫系統疾病或惡性腫瘤;⑶既往存在肛腸手術史或其他藥物治療史;⑷合并肛周部位嚴重感染或其他急性傳染性疾病。本研究經南京市高淳中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術后均給予兩組患者常規清洗、換藥及抗感染等基礎對癥治療。在對癥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對照組患者高錳酸鉀溶液熏洗治療,按照1∶5 000的比例將高錳酸鉀(吉林省東盟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2026515,規格:20 g/瓶)與開水混合,配置5 000 mL溶液,待水溫降至40 ℃左右后進行熏洗坐浴治療,將患者臀部置于盆內進行坐浴,15 min/次,1次/d。在對癥治療的基礎上,給予研究組患者中藥坐浴聯合痔瘡穴針刺治療,⑴中藥坐浴治療:藥方為白鮮皮、土茯苓各30 g,桃仁、紅花、苦參、川芎、黃柏、白芷、黃連各15 g,甘草、大黃、冰片各10 g,取清水煮30 min后去除藥渣,將2 000 mL溫開水與250 mL藥液充分混合后,放置浴盆內等待藥液冷卻至40 ℃,囑患者坐浴前排空膀胱,將肛周部位置于藥液中浸泡20 min,1次/d;⑵痔瘡穴針刺治療:治療前進行常規消毒處理,取一次性無菌針灸針(馬鞍山邦德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型號:平柄),以提插捻轉平補平瀉針刺療法刺入痔瘡穴,留針30 min,每5 min捻針1次,以患者自覺酸脹為度,1次/d。兩組患者均持續治療2周。
1.3 觀察指標 ⑴中醫證候積分。在治療前后分別采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 [8]評估患者肛周腫痛、傷口不斂、創面焮熱等臨床癥狀,每項總分均為3分,分數越高代表患者癥狀越嚴重。⑵炎癥因子。于治療前后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轉速3 500 r/min,離心15 min后取上層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C-反應蛋白(CRP)、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6(IL-6)水平。⑶肛門功能。于治療前后采用Wexner肛門失禁評分[9]評估患者肛門功能,量表包含糞便形態、稀便、排氣、成形便、衛生墊和生活方式改變5個條目,總分20分,分數越高代表肛門功能越
嚴重。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7.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經S-W檢驗證實符合正態分布且方差齊,以( x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肛周腫痛、傷口不斂、創面焮熱積分均降低,且研究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比較 與治療前,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CRP、TNF-α、IL-6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Wexner肛門失禁評分比較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Wexner肛門失禁評分均降低,研究組低于對照組,且研究組治療前后差值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3 討論
肛周膿腫屬肛腸科常見急性化膿感染性疾病,具有發病急、進展快且疼痛劇烈等顯著特點,若不及時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可導致反復感染,進而發展為復雜性病變,增加治療難度,臨床常用外科手術進行治療,但因患病位置特殊,術后創口愈合率較低,易對患者日常生活造成影響[10]。術后西醫常給予止痛,止血,消炎等常規對癥治療,在此基礎上,也常采用高錳酸鉀溶液熏洗治療,高錳酸鉀為強氧化劑溶液,采用熏洗治療雖可通過強氧化和殺菌消毒保持創面清潔,但無法加速創面愈合,易灼傷皮膚,部分患者耐受程度不佳,且無法減少患者體內炎癥反應,導致治療效果不理想[11]。
癰疽其記載最早可追溯至《黃帝內經》:“癰疽發于尻燥……其狀赤堅大”,其病因病機為飲食不節、脾胃受損可致脾虛濕盛,濕熱下注致肛門蘊結,肛癰發作,加之血行不暢,皮肉失養,加劇熱盛肉腐,創面不斂,應以清熱解毒、抗炎止痛為治則[12]。中藥坐浴是中醫常用的外治療法之一,是治療肛腸科疾病行之有效的方法,白鮮皮性寒味苦,歸膀胱經,主清熱燥濕,祛風解毒之能;土茯苓性甘味平,有解毒利濕,通利消腫之用;白芷、黃柏、冰片及大黃具有清熱涼血、解毒消腫、去腐生肌之效,諸藥合用,可直接作用于患處肌膚,有效緩解患者肛周局部充血,減輕組織水腫,促進肛門周圍的血液循環,改善新陳代謝;輔以痔瘡穴平補平瀉針刺療法,可共行清熱解毒、消炎止痛之效,減輕肛周膿腫術后患者臨床癥狀[13]。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炎癥因子指標均降低,研究組均低于對照組,這提示中藥坐浴聯合痔瘡穴針刺治療可降低肛周膿腫術后患者中醫證候積分,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減輕體內炎癥反應。其原因分析為,現代藥理學表明,黃柏、苦參具有較強的抗菌、消炎等多種藥理作用;白鮮皮、大黃和冰片憑借清熱解毒功效常用于炎癥疾病治療,配合中藥坐浴可有效修復肛周創面,提高病變局部藥物濃度,充分發揮藥效,促進患部皮膚血液循環,同時減少炎癥因子積聚,進而減輕機體炎癥反應;且紅花、桃仁和川芎有行氣活血之效,黃柏、苦參行抗炎作用,白芷可促創面愈合,而冰片可提高其他藥物濃度和生物利用度,促進透皮吸收,通過中藥坐浴熱力作用擴充肛周血管,促進新陳代謝,輔以痔瘡穴中醫針刺,疏經通絡,加速血液循環的同時,下調機體炎癥因子表達,改善患者臨床癥狀,降低患者體內炎癥反應[14]。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患者Wexner肛門失禁評分與治療前比均降低,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這提示中藥坐浴聯合痔瘡穴針刺治療可促進肛周膿腫病患者肛門功能的恢復。其原因分析為,中藥坐浴作為中醫輔助治療手段,可通過藥物熱力作用刺激肛門局部皮膚,擴張皮下血管并促進血液和淋巴循環,消腫止痛斂瘡生肌,且具有減輕肛門括約肌的抽搐癥狀、清理局部區域的分泌物的作用,而針刺療法可作為補充治療,可進一步減輕患者肛門墜脹與疼痛程度,促進患者肛門和整體功能恢復[15]。
綜上,中藥坐浴聯合痔瘡穴針刺治療可有效降低肛周膿腫術后患者中醫證候積分,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減輕體內炎癥反應,促進肛門功能的恢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曹建梅, 范從畑, 丁曉紅. 生肌止痛熏洗法聯合腕踝針在肛周膿腫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 河北中醫, 2024, 46(7): 1146-1149.
唐磊, 劉永海, 王娟, 等. 肛癰促愈湯對肛周膿腫術后創面愈合的影響[J]. 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 2024, 26(7): 180-184.
唐昆, 陳力, 李明, 等. 白竭散對肛周膿腫術后創面愈合的療效觀察[J]. 安徽中醫藥大學學報, 2024, 43(2): 24-27.
許明月, 袁麗君, 王賀桐. 巨大肛周膿腫術后中藥坐浴的療效觀察[J]. 天津中醫藥, 2021, 38(11): 1390-1392.
王麗娟, 王秀華, 徐貞珍. 中藥熏洗聯合針刺痔瘡穴在肛腸疾病術后的應用[J]. 中國中醫藥科技, 2021, 28(4): 644-646.
中國醫師協會肛腸醫師分會指南工作委員會. 肛周膿腫臨床診治中國專家共識[J]. 中華胃腸外科雜志, 2018, 21(4): 456-457.
賈小強. 中醫肛腸專科診療手冊[M].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20: 54-57.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 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 北京: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2002: 77.
張軒, 劉浩, 王凱, 等. 腹腔鏡輔助全結腸切除逆袢回腸直腸吻合術治療慢傳輸型便秘中位隨訪五年療效觀察[J]. 腹部外科, 2020, 33(6): 429-433.
馬志瓊, 黃小瑜, 何嬌. 肛周膿腫或肛瘺術后影響創面愈合質量的危險因素分析[J]. 臨床誤診誤治, 2020, 33(2): 76-80.
朱倩, 鄭海霞. 超聲熏洗對低位肛周膿腫術后創面愈合及疼痛的影響[J]. 新中醫, 2022, 54(14): 99-102.
吳士雄, 溫麗輝, 劉滿君, 等. 蛋黃油聯合清熱解毒湯外洗在肛周膿腫術后創面愈合中的應用[J]. 中國醫科大學學報, 2024, 53(5): 446-450, 457.
陳麗娜, 劉滿君, 逯萌, 等. 自擬中藥外洗方對肛周膿腫術后患者創面愈合進程的影響研究[J]. 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 2024, 24(5): 537-540, 544.
韋娟, 付榮, 繆紅莉. 中醫熏洗坐浴與針刺痔瘡穴治療老年患者肛腸術后疼痛療效觀察[J].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7, 26(10): 1062-1064.
姜傳剛. 針刺痔瘡穴聯合中醫熏洗坐浴在老年肛腸術后疼痛中的應用[J]. 海峽藥學, 2019, 31(6): 227-228.
作者簡介:卞小利,大學本科,主治中醫師,研究方向:肛腸科診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