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九三學社誕生的歷史背景

2024-11-05 00:00:00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
民主與科學 2024年4期

一、抗日戰爭后期的形勢和民主運動的興起

九三學社的創建同抗日戰爭后期國內的政治形勢密切相關。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日本吞并中國東北,亡國慘禍迫在眉睫。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統一方能御侮”的不抵抗政策,極大地傷害了廣大民主人士和國民黨內進步力量的愛國熱情,聯共抗日的呼聲高漲。1935年12月,北平爆發一二·九運動,要求蔣介石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運動進一步高漲。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逼蔣抗日。1937年7月7日,盧溝橋的槍聲暴露了日本帝國主義企圖吞并整個中國的野心,標志著全面抗戰的開始。公開分裂、對抗了十年之久的國共兩黨,在抗日戰爭中再次成為并肩作戰的友黨。國共合作的政治氛圍,鼓舞了民主人士、進步團體和全國人民的抗戰熱情。

全面抗戰初期,國民政府是積極抗戰的。在蔣介石統領下,國民黨愛國官兵不畏強敵,浴血奮戰,挫敗了日本侵略者“三個月占領中國”的企圖。中國共產黨開辟敵后戰場,開展艱苦卓絕的游擊戰爭,不僅配合國民黨軍隊在正面戰場上的作戰,而且迫使日軍將大量部隊用于防守占領區,這對穩定全國戰局,使抗戰由戰略防御階段轉入戰略相持階段,起了重要作用。然而,在抗戰進入相持階段以后,日本侵略者對國民黨政府采取誘降政策,國民黨頑固派利用日本帝國主義者之手消滅中國共產黨的念頭,又重新膨脹起來。他們蓄意破壞國共合作,扼殺進步力量。團結抗戰的局面,籠罩著一團濃重的陰影。在此情形下,中國共產黨在英勇抗日的同時,堅決回擊國民黨頑固派的挑釁。

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是九三學社產生的政治基礎。早在1939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在《關于組織進步力量爭取時局好轉的指示》中指出:“一切站在國共之間主張堅持抗戰團結進步的所謂中間力量,最近期間表現出政治積極性日益增長,成為推動時局好轉的極重要因素,因此,我們應用極大努力幫助他們,用各種方式組織起來。”[1]1940年3月11日,毛澤東在《目前抗日統一戰線中的策略問題》報告中指出:“在中國,這種中間勢力有很大的力量,往往可以成為我們同頑固派斗爭時決定勝負的因素”,因此,“爭取中間勢力是我們在抗日統一戰線時期的極重要的任務”。[2]在國統區工作的中共領導人周恩來、秦邦憲、董必武、林伯渠、吳玉章、鄧穎超等,根據中共中央的精神,在陪都重慶經常同愛國民主人士接觸,參加他們的活動,分析國內外形勢,闡明中國共產黨的方針政策,對他們給予鼓勵、支持和幫助。1941年1月6日,蔣介石在安徽省涇縣茂林地區策劃了皖南事變。在大后方,國民黨頑固派也加快了摧殘民主力量的步伐。廣大人民對國民黨這種反動行徑極為不滿。周恩來在一次愛國民主人士聚會中提出,當前人民群眾和各黨各派對國民黨的一黨專政強烈不滿,有必要伸張民主、反對獨裁。各小黨派領導人黃炎培、左舜生、梁漱溟、張君勱、章伯鈞、沈鈞儒等經過討論研究,認為有必要組織起來,成立中國民主政團同盟,要求團結抗戰,要求民主。大家一致認為,政治不民主,抗戰勝利必無可能。而為了促進抗戰勝利,必須加強全國之團結。1941年年初,中國民主政團同盟在重慶成立。中國共產黨明確表示支持,稱它是“中國民主運動中的一個新的推動”。許德珩被推選為該組織的聯絡部副部長。

抗日戰爭后期,是國際民主勢力同世界法西斯反動勢力大決戰的時期。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發生重大變化:2月,蘇聯軍隊取得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偉大勝利,不久,向德軍發動反攻;7月,英美聯軍占領意大利南部,意大利發生政變,并于9月向英美投降,退出法西斯同盟;9月,中、美、英在緬甸對日軍開始反攻,日軍逐漸陷入不利地位。

日本帝國主義為了挽救在太平洋戰場上的失利,于1944年4月發動了向平漢、粵漢和湘桂鐵路沿線的新的進攻,國民黨軍隊出現了大潰敗的局面。豫湘桂會戰,充分暴露了國民黨軍隊的腐敗和無能。

1944年下半年,日本帝國主義對我國大西南地區發動新的進攻,桂林失陷,川黔吃緊,國統區軍事、政治、經濟的全面危機日益加劇,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嚴峻的形勢使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不內爭民主,就不能外御強寇,就無法解救中華民族于危亡之中。在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影響和感召下,國統區的抗日民主運動風起云涌。正是在這國家和民族的危急關頭,國民參政會中的中共代表林伯渠,適時地在三屆三次國民參政會上,提出了“廢除國民黨一黨專政,召開各黨派會議,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主張,立即得到社會各階層的熱烈響應。后來,中國共產黨又向國民黨當局書面提出建立民主聯合政府的主張。10月10日,周恩來在延安發表題為《如何解決?》的演講,進一步闡明召開各方代表參加的緊急國事會議及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具體步驟和方法。中國共產黨關于民主聯合政府的主張,反映了當時全國各階層人民的一致愿望和要求。抗日民主運動掀起新高潮,進入以建立抗日民主聯合政府為目標的新階段。

正是在這樣的形勢下,九三學社的前身——“民主科學座談會”誕生了。

二、“民主科學座談會”

在中國共產黨的感召下,抗戰時期先后來到重慶的一部分文教、科學技術界的高級知識分子許德珩、潘菽、梁希、褚輔成、張西曼、吳藻溪、黃國璋、金善寶、稅西恒、涂長望、張雪巖、勞君展等,發起組織了“民主科學座談會”,討論民主與抗戰問題,主張“團結民主,抗戰到底”,發揚五四反帝反封建精神,為實現人民民主與發展人民科學而奮斗。

“民主科學座談會”作為九三學社的前身,是在1944年下半年逐步發展起來的。潘菽在追憶“民主科學座談會”成立緣起時說:

第一次就和黃國璋同志一起去了。去許老(按:許德珩)家里時,每次都要吃飯,在吃飯前后互相談談。沒有經過多次以后,我又介紹稅西恒同志也來參加。……稅老參加進來后,聚會的地點就改在重慶市自來水公司,因為稅老已專任那里的總工程師,那里有廚師,吃飯也方便,因此仍是每次聚會都要吃飯。過了不久,我又把學校里(自然科學)座談會的同志陸續介紹進來。此外還有一些從別的方面參加進來的人。這樣,這個座談會就有相當規模了,代表的方面也較廣了。這時已接近抗戰勝利的日子,這時有一部分同志感覺到這個會應該有一個名稱。許老曾提議可以名“民主與科學座談會”。大家對此沒有提出不同的意見。這個名稱也沒有向外公開用過。

(一)重要創始人

“民主科學座談會”的發起人中,有五四運動的著名人物,有國民黨元老,也有各個領域的佼佼者。其中,許德珩、褚輔成、張西曼、梁希、潘菽、稅西恒、黃國璋、張雪巖、吳藻溪等人,起了較為重要的作用。

許德珩(1890—1990),字楚生,江西德化(今九江市)人。他是五四運動的學生領袖之一。五四運動期間,他受北京學生聯合會的委托,起草了《北京學生界宣言》,參加了示威游行,是“五四”當天被北洋政府逮捕的32人之一。五四運動后,為了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許德珩赴法勤工儉學,1927年回國參加大革命,任中山大學教授和黃埔軍校教官。九一八事變后,許德珩積極參加一二·九運動等抗日救亡運動,曾經被捕入獄。

許德珩是抗戰時期國民參政會的首屆參政員。1938年,他來到戰時的陪都重慶。在歷屆國民參政會上,他目睹國民黨對日妥協,對中國共產黨及進步的黨派團體和民主人士進行無情鎮壓、迫害的反動行徑,越來越堅定地站在中國共產黨一邊,與國民黨頑固派進行堅決的斗爭。許德珩是“民主科學座談會”的主要發起人,是籌組九三學社的三位召集人之一。

褚輔成(1873—1948),字慧僧,浙江嘉興人。他是著名的國民黨元老,是杰出的民主主義者、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1913年褚輔成當選為第一屆國會眾議院議員。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時,被懷疑是中共黨員,一度被捕。

抗戰爆發后,褚輔成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為實現國共合作奔走呼吁。抗戰勝利前夕,為促成國共和談,團結建國,褚輔成與黃炎培、傅斯年等六名參政員從重慶飛赴延安,與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共領導人商談國是。黃炎培在《去延安》一詩中贊道:“七十三歲的高齡,為了心頭的責任,褚老先生說:‘走一遭算什么,這老命還得一拼。’”由于德高望重,褚輔成被推選為籌組九三學社的三位召集人之一。

張西曼(1895—1949),又名百祿,湖南長沙人。十月革命前后,張西曼兩度到俄國學習,接觸了普列漢諾夫、列寧的著作。1919年,張西曼在北京與李大釗、陳獨秀等創立了社會主義研究會,翻譯出版了《俄國共產黨黨綱》《蘇聯憲法》等一系列有關俄共和十月革命的文獻,為在中國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作出了積極貢獻。

九一八事變后,張西曼力主停止內戰,對日絕交、宣戰。1946年2月24日,張西曼在重慶發起成立了中國民主憲政促進會,被推選為理事長,許德珩、潘菽、孟憲章、吳藻溪、張雪巖、王卓然、孫蓀荃、謝立惠等人均參加了該會。中國民主憲政促進會成員與九三學社在人員構成上存在較大的重合性,在爭取民族解放、實現民主政治的共同事業上有著相當的默契與配合。張西曼也是籌組九三學社的三位召集人之一。

潘菽(1897—1988),字水叔,江蘇宜興人,中國著名心理學家。潘菽早年在北京大學讀書時,積極參加五四運動,也是“五四”當天被逮捕的學生之一。后赴美國留學,歸國后任中央大學教授。在抗戰時期的重慶,他與許德珩一見如故,成為親密戰友。

在九三學社的發起、壯大過程中,潘菽發揮了聯系愛國民主人士同中國共產黨合作的橋梁作用。當時的中共新華日報社社長潘梓年是潘菽的長兄,中共統戰工作的重要干部潘漢年是潘菽的堂弟。潘菽因為這種關系,同新華日報社聯系十分自然而方便,通過潘菽的介紹和聯系而同中共建立了親密關系的愛國民主人士不在少數。在“民主科學座談會”和籌備成立九三學社的過程中,潘菽根據周恩來的建議,曾多次介紹科學技術界的高級知識分子參加進來,對形成九三學社的組織特點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稅西恒(1889—1980),四川瀘縣人。1911年12月,稅西恒由汪精衛介紹加入同盟會,參與刺殺清朝度支大臣載澤。后留學德國獲博士學位,回國后主持設計建造了四川第一座水電廠——濟和水電廠和重慶自來水公司。1935年出任重慶大學工學院院長兼電機系主任。抗日戰爭時期,主持制訂了川康經濟建設規劃。抗戰后期,他經常邀請吳玉章、熊克武、但懋辛等到家中聚會,交換意見,對國民黨當局表示不滿。1944年出任蜀都中學、重華法商學院校長,與中共地下黨合作,使之成為愛國民主運動的堡壘。

1944年,稅西恒與許德珩等視察西南各高等學院教學情況,結識了一批進步教授和民主人士,并參加了“民主科學座談會”的活動。稅西恒加入之后,“民主科學座談會”的活動地點就從許德珩家改在稅西恒任總工程師的重慶自來水公司及蘭園稅宅。其后,稅西恒成為九三學社第一位財務負責人。

黃國璋(1896—1966),湖南湘鄉人,是中國著名地理學家。1926年黃國璋赴美國芝加哥大學攻讀研究生,1928年10月學成歸國后,任教于南京中央大學地理系、北平師范大學地理系。他與丁文江、翁文灝合稱為“中國地理三杰”。

1945年年初,黃國璋被西北師范學院借聘到蘭州講課。當時黎錦熙在西北師范學院任教授,袁翰青也在該院兼課,他們都是老朋友。經黃國璋介紹,黎錦熙、袁翰青也參加了“民主科學座談會”。九三學社成立時,黎錦熙在蘭州,但還是被公推為九三學社監事會的監事。黃國璋在九三學社的組織建設上所作的貢獻可見一斑。他是九三學社第一任組織委員會委員。

張雪巖(1901—1951),山東濰坊人,是一位極富傳奇色彩的宗教界人士。第一次世界大戰起,他被法國當局招募赴歐洲戰場服役,備受洋人欺凌。他憑自學,熟練地掌握了英語,并自學政治、經濟、文化知識。

1930年,張雪巖考入南京金陵神學院,步入宗教界。畢業后,創辦面向農村、農民的《田家》半月刊,其辦刊宗旨是:“為真理說話,替正義作聲;農民是國本,知識是力量。”抗戰期間,張雪巖積極宣傳抗日,后又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進修,后轉入美國康奈爾大學,并獲社會學博士學位。1940年張雪巖回國,繼續主持《田家》的工作并出任齊魯大學歷史系主任。張雪巖在國民黨的白色恐怖下,憑借宗教界身份為九三學社提供了安全的活動場所,作出了獨特貢獻。

吳藻溪(1904—1979),湖北崇陽人。他19歲參加反帝大同盟,1927年“七一五”反革命事變后到開封,在馮玉祥總部開展革命工作,擔任重要幕僚。1930年冬赴日本留學,先后入東京帝國大學、早稻田大學學習,1933年夏,因從事反日愛國運動被日本警察逮捕。

抗戰期間,吳藻溪來到重慶,在中國共產黨的支持下,創辦學校,參與民主憲政活動,開展科學運動,促成了《新華日報》“自然科學”副刊的創立,并發表了多篇署名文章。

1945年下半年,吳藻溪數度到許德珩住宅與他討論時局,著重討論統一戰線、停止內戰和促進成立聯合政府等問題,并商討發起成立一個政治性團體。九三學社正式成立時發表的緣起、成立宣言、基本主張等,均由吳藻溪起草。

(二)“自然科學座談會”

在“民主科學座談會”活動的同時,由中央大學教授梁希、金善寶、潘菽、涂長望、干鐸、李士豪,以及重慶大學的謝立惠為主要成員的“自然科學座談會”也在活動。“自然科學座談會”的成員大都是大學教授、科學家,他們中的許多人也參加了“民主科學座談會”并成為九三學社的重要創始人。

梁希(1883—1958),浙江吳興(今湖州市)人,是“自然科學座談會”的核心人物,我國現代林學界的一代宗師。1900年八國聯軍攻占北京,他目睹清廷昏庸腐敗,在“武備救國”思想的影響下,投筆從戎。1905年梁希進入浙江武備學堂學習西洋軍事,1906年被選送日本留學,入日本士官學校學習海軍。在日本,他受章太炎等影響,加入孫中山先生建立的中國同盟會,經常在東京出版的《民報》上撰寫詩文,撻伐腐敗辱國的清王朝。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他回國參加了浙江湖州軍政分府新軍的訓練工作。辛亥革命后,他又回到日本士官學校。1913年,梁希因不滿日本士官學校學生歧視和欺侮中國學生,改入東京帝國大學農學部林科學習自然科學,專攻林產制造學和森林利用學,走上了“科學救國”的道路。1916年梁希學成回國,應聘于北京農業專門學校,開始了他的教書生涯。在該校任教7年中,他深感我國林業科學技術落后,于1923年辭去教席,自費前往德國德累斯頓薩克遜森林學院,學習歐洲先進的森林利用和林業化學方面的科學技術。1927年學成歸國,先后在北京農業大學、浙江大學任教。梁希在焦急憂慮中尋找著中國的出路,但國民黨政府政治腐敗、官貪吏虐的現實,一次又一次地使梁希失望,也促使他越發追求民主進步。他說:“民主是科學的土壤,民主是科學的肥料,民主是科學的溫床。所以,吾們需要幸福,需要科學,便不得不需要民主。”

金善寶(1895—1997),浙江諸暨人,是“自然科學座談會”的另一位重要成員,我國農學界的一代宗師,被譽為“東方神農”。金善寶為我國農業科學和農業教育事業作出了卓著貢獻。1939年,由他選育的小麥品種“南大二四一九”先后在我國20多個省、市、區推廣種植,面積達700余萬畝,應用時間達二三十年之久。

涂長望(1906—1962),湖北武漢人,著名氣象學家。1930年,涂長望官費赴英國攻讀氣象學。留學期間,他接受馬列主義,同英國共產黨、中共地下黨聯系密切,參加第三國際領導的秘密革命活動。1934年,涂長望應竺可楨聘請回國任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研究員,歸國途中參觀訪問了蘇聯。1935年,他積極參加一二·九運動。1937年,涂長望遷重慶,任中央大學教授。他積極參加愛國民主運動,也是“自然科學座談會”的重要成員之一。

1937年,梁希、金善寶等教授隨中央大學遷到重慶沙坪壩,他們來到抗日戰爭時期的陪都重慶,看到的是國民黨統治下政治腐敗、經濟蕭條、反動勢力猖獗。科技文教界的朋友普遍感到茫然和苦悶。一次偶然的機會,梁希看到了《新華日報》,他像久旱逢甘霖般地閱讀了報上所有文章。從此,梁希便成為《新華日報》的忠實讀者,每期報紙,他都一字不漏地仔細閱讀,甚至到了“飯可不吃,《新華日報》不可一日不讀”的程度。梁希聽說潘菽與新華日報社有來往,就主動與潘菽接近,交談有關抗戰形勢問題。特別是中共方面的情況,梁希更為關心。談過幾次之后,他們都覺得盡興,于是約定各自找一些朋友來一起談。交談每星期舉行一次,時間都是晚上,地點在同事李士豪的房間里。李當時單身住一個房間,來往的人很少,地點也較僻靜。中央大學的涂長望、干鐸,重慶大學的謝立惠先后參加進來。較后參加進來的還有在附近工廠里工作的錢保功,還有一些臨時來參加一兩次座談的同志。活動的內容主要是交流關于時局的消息,議論抗戰局勢問題,而延安方面的政治主張和政策及言論,是大家最關心、最迫切希望了解的。后來又增加了學習馬列主義代表著作的內容。

“自然科學座談會”這個組織并不保密,但參加的成員卻是不公開的。潘梓年經常直接或間接地指導這個座談會的活動。因此,座談會與新華日報社有了密切的關系。《新華日報》在當時的重慶,像一座熠熠閃光的燈塔,給人民以光明和希望。座談會的同志經常參加新華日報社組織的各種活動,也經常去周恩來住所聽抗戰形勢報告或參加座談會。在中國共產黨的幫助教育下,大家的覺悟不斷提高,逐步成為《新華日報》的親密戰友。“自然科學座談會”的一些成員應《新華日報》編輯部的邀請,協助編輯“自然科學”副刊。對中國共產黨了解越多,便油然產生一種向往之情。在梁希、金善寶、涂長望等科學家的帶動下,“自然科學座談會”的科學家大部分留在重慶,團結廣大科學技術界的人士,參加了在國民黨統治區的愛國民主運動。為了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他們在周恩來、潘梓年的授意下,積極團結更多的科學技術工作者和文教工作者,成立“中國科學工作者協會”。參加協會的有竺可楨、李四光、任鴻雋、丁燮年、嚴濟慈等100多位著名的科學家。

“民主科學座談會”開展活動后,經周恩來、潘梓年授意,由潘菽介紹,“自然科學座談會”的大部分同志先后參加了“民主科學座談會”,使“民主科學座談會”成為一個以科學技術界、文化教育界高級知識分子為主體的民主政治團體。

(三)其他重要成員

“民主科學座談會”的重要成員中,還有王卓然、孟憲章、笪移今、彭飭三、盧于道、王造時、初大告等人。

王卓然(1893—1975),遼寧撫順人。他于1911年考入奉天兩級師范,其間參加基督教青年會,先后結識了閻寶航、盧廣績等人。1923年,王卓然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深造,1928年回國,被張學良聘為“咨議”,并兼任其子女的家庭教師,成為張學良的親信和得力助手。1937年七七事變發生后,王卓然來到重慶,被選為國民參政會參政員。王卓然積極參與民主救亡運動,九三學社正式成立時,被推選為16名理事之一。

孟憲章(1895—1953),湖北均州(今丹江口市)人。1918年考取北京大學,積極參加學生運動。1927年3月,任馮玉祥隨從秘書,為馮玉祥整理日記、文電,并撰寫國民革命軍史稿,在馮玉祥部及西北軍中享有較高聲望。七七事變后,積極宣傳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九三學社正式成立時,孟憲章被推選為16名理事之一。

笪移今(1909—1998),江蘇句容人。他立志追求真理與正義,新中國成立前先后入獄三次。九三學社正式成立時,被推選為16名理事之一。九三學社成立初期,笪移今接受許德珩的委托,到處奔走,做了許多聯絡與社務工作。1946年5月,笪移今在馬敘倫授意下起草了《為和平請愿告上海市民書》,在這份呼吁書上,上海的各民主黨派、團體及各界知名愛國人士簽字者達164人之多。

彭飭三(1900—1978),湖北沔陽人。1921年赴南京半工半讀。就讀東南大學期間,加入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并于1924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25年,彭飭三從南京到上海擔任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上海地方組織書記。1926年到武漢后,經惲代英介紹,任教于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黃埔軍校武漢分校),講授社會進化史等課程。抗戰時期,彭飭三任重慶璧山社會教育學院教授。九三學社正式成立時,他被推選為16名理事之一。

盧于道(1906—1985),浙江鄞縣(今寧波)人,中國神經解剖學的開拓者和先驅之一。1926年,赴美國芝加哥大學攻讀神經生理學和解剖學,1930年獲博士學位并歸國,在上海醫學院任教。1931年開始,盧于道擔任中央研究院心理學研究所研究員。抗戰期間,他擔任中國科學社代理總干事。九三學社正式成立時,盧于道被推選為8名監事之一。

王造時(1903—1971),江西安福人。1925年赴美國威斯康星大學攻讀政治學,1929年獲政治學博士學位,1930年經蘇聯回國,擔任光華大學文學院院長兼政治系主任。九一八事變后,王造時與宋慶齡、魯迅、楊杏佛等發起組織中國民權保障同盟,擔任宣傳委員、執行委員。1936年6月,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成立,他被選為執行委員、常務委員,11月,被國民黨逮捕,為著名的“七君子”之一員。王造時積極參與創建九三學社,他的居所也是上海分社成員經常聚會的地點之一。

初大告(1898—1987),山東萊陽人。1918年8月,考入北平高等師范英語系,是五四運動的積極分子,也是“五四”當天被逮捕的32人之一。初大告是九三學社創建人之一,積極參與了抗戰勝利前后的愛國、民主活動。

注釋:

[1]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2冊),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204頁。

[2]《毛澤東選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48頁。

(本文摘自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著:《九三學社史》,華文出版社2024年4月版)

責任編輯:馬莉莎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免费| 日韩欧美高清视频| 99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婷婷色狠狠干| 91麻豆精品国产高清在线| 欧美国产精品拍自| 熟妇丰满人妻|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 99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日a本亚洲中文在线观看| AV无码国产在线看岛国岛| 54pao国产成人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永久不卡免费视频| 91探花在线观看国产最新| 亚洲 欧美 偷自乱 图片 | 亚洲综合专区| 99这里只有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久91| 在线观看网站国产| 欧美a在线| 亚洲网综合| 成人国产免费| 女人一级毛片| 精品福利视频网| 久久黄色视频影| 久久精品嫩草研究院| 国产成人1024精品| 国产成人乱无码视频| 红杏AV在线无码| 欧美爱爱网| 一本大道视频精品人妻 | 精品国产自在在线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伊人77777| 欧洲av毛片| 日本精品一在线观看视频| 日本成人福利视频| 日韩欧美国产另类| 国产欧美在线观看精品一区污| 日韩黄色精品| 国产91丝袜| 国产激情第一页| 欧美国产日本高清不卡|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 黄色a一级视频| 看你懂的巨臀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欧美成人国产| 欧美成人精品一级在线观看|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精品| 日本道综合一本久久久88| 2022国产无码在线| 波多野结衣久久精品| 91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 天天综合色网| 亚洲男人的天堂久久精品| 国产视频 第一页| 91小视频版在线观看www| 夜夜操狠狠操| 99久久99这里只有免费的精品| 露脸一二三区国语对白|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呦| 国产人碰人摸人爱免费视频| 一本大道香蕉久中文在线播放|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 夜精品a一区二区三区| 五月婷婷欧美| 国产黄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作爱| 伊人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 久久婷婷综合色一区二区| 久草视频一区| 国产91熟女高潮一区二区| 日本人真淫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五月天天天色| 国产一国产一有一级毛片视频| 五月天在线网站|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 国产在线八区| 成人日韩视频| 九九这里只有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免费电影| 国产91精品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