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嫂齡”15年的軍嫂,我被睢嫂子的故事深深感動,尤其是那句“咱回家吧,就是一堆泥,俺也要把你撮回去!”令我感到靈魂的震顫。那一刻,這個不識字的農(nóng)村女性,在我心里的形象愈發(fā)高大。
我也在心里悄悄問自己:“如果人生遇到這樣的抉擇,你會不會如此義無反顧?”說實話,我沒有勇氣給出答案。一邊是曾經(jīng)萌動的愛,一邊是現(xiàn)實中未知的深淵,我根本沒膽量探頭看。
43年的風雨路,生活一點都不會幫他們跳過,但慶幸的是,他們彼此相濡以沫,樸素的字里行間密密織就的全是深情。欠睢嫂子的婚禮,也許她真沒有覺得是缺失,我倒覺得“去影樓好好拍張合影”必須盡快安排上——別再問她要不要了,帶她去就是了。這個遺憾能補!
向睢嫂子致敬,向這樣的英雄夫妻致敬!
讀罷文章,我被他們的故事震撼。一個大膽追愛、不離不棄的農(nóng)村女孩和一個勇猛頑強、懂得感恩的傷殘軍人,用他們的曲折經(jīng)歷告訴我:陪伴,是婚姻和愛情的真諦。
深情不及久伴,厚愛無需多言。感情的世界里,陪伴與懂得比愛情本身更重要。
作者與妻子相識于懵懂,在還不知愛與喜歡的年紀,定下終身大事。自己負傷后,他為了未婚妻能夠幸福,不惜毀掉婚約,在她來探望時冷臉相對。未婚妻雖不識字,卻深明大義,憑借愛情和責任的支撐,勇敢地來到他身邊默默陪伴,用行動經(jīng)營愛情。從他們身上,我也看到了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看到了婚姻與愛情應(yīng)有的模樣。
本文中,作者表達了對妻子的歉疚——欠她一場婚禮,這種心情我非常理解。但同時,我認為婚禮不是結(jié)婚的必需品。歷盡磨難,終成佳偶,感情深厚,互敬互愛,互相忠貞,更是難能可貴。
作者夫婦的堅貞摯愛,得到了時光的驗證。結(jié)婚40周年,被稱為“紅寶石婚”,肯定了婚姻的長久、忠誠和珍貴。據(jù)說法國人把結(jié)婚43周年叫做“法蘭絨婚”,彰顯著柔軟和舒適。
我想,或不必為“錯過”婚紗照遺憾,對“欠缺”釋懷,但珍惜美滿姻緣、憧憬美好明天。
鐵漢何嘗沒有柔情?作者的愛意、愧意,早在與妻子的朝夕相處中涓涓涌現(xiàn)。當他深受重傷,處于人生最黑暗的時刻,未婚妻不懼世俗眼光,對他不離不棄,更是讓人敬佩。
作者與妻子情比金堅的愛情讓人深感溫暖。我來自軍人家庭,也突然理解了,父母之間的相處模式,竟也與文中有些相像:他們從未說出口的愛意,其實早已展現(xiàn)在每一個平淡的日子里。
我熱愛部隊,崇敬軍人。我常幻想柏拉圖式的愛情,期待今后我的那個他是大英雄。作者重傷致殘,未婚妻對他不離不棄;退役回家后,生活壓力又壓在了她身上。“但凡壯勞力能干的重活她都學會了,流的汗水卻比男人多幾倍。”語言看似平靜,我卻從中讀到了感動、感激。
我不知道如果將來有一天,自己遇到了這樣的事情會怎么選擇,但我深深敬佩作者的妻子,她才是生活中的英雄。我們贊美這樣的愛情和婚姻,也祝愿每一位傷殘軍人,都能遇到如此善良勇敢的伴侶。
編輯/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