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7月2日,上海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聽取了市政府關于推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情況的報告。數據顯示,2023年上海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5萬億元,同比增長12.6%,比2021年增長2.4%;服務零售額1.3萬億元,同比增長29.2%,比2021年增長7.3%。2021年和2023年,上海消費市場規模均居全國城市首位。2024年5月,上海在商務部組織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中期評估中獲得第一。
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是現代國際化大都市的核心功能之一,具有很強的消費引導和帶動作用。2021年7月19日,經國務院批準,在上海市、北京市、廣州市、天津市、重慶市,率先開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帶動一批大中城市提升國際化水平,加快消費轉型升級,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舉措,對于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具有重要意義。
2019年10月14日,經國務院同意,商務部等14個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指導意見》(商運發〔2019〕309號),指導推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工作。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工作目標是,利用5年左右時間,指導基礎條件好、消費潛力大、國際化水平較高、地方意愿強的城市開展培育建設,基本形成若干立足國內、輻射周邊、面向世界的具有全球影響力、吸引力的綜合性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帶動形成一批專業化、特色化、區域性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使其成為擴大引導消費、促進產業結構升級、拉動經濟增長的新載體和新引擎。
上海市商務委員會主任朱民在上述關于推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情況的報告中提到:3年來,上海聚焦“國際”、緊扣“消費”、突出“中心”,著力推動消費提質擴容,著力創新業態和服務功能,著力提升消費環境品質,加快推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持續打響“上海購物”品牌。
據悉,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龔正高度重視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多次實地走訪調研,要求發揮上海經濟中心城市綜合優勢,結合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捕捉時尚消費“新風口”,打造消費購物“打卡地”,構建經濟增長“強引擎”,充分釋放內需潛力,以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此外,上海市人大常委會高度重視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工作,通過立法等多種形式,為優化消費環境、促進市場創新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3年來,通過持續優化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的體制機制,不斷夯實促消費的工作基礎。主要體現為以下三項措施:首先,建立了一個工作機制,即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每年年初組織召開領導小組會議,部署年度重點工作任務。其次,制定了一個實施方案,在實施兩輪打響“上海購物”品牌3年行動計劃的基礎上,制定《上海市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實施方案》,力爭到“十四五”末率先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競爭力、美譽度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最后,出臺了一個專項計劃,即《上海市商業空間布局專項計劃(2022—2025年)》,明確了構建“4+X+2”商業空間布局體系(4級商業中心體系、X個特色商業功能區、2個配套支撐體系),強化上海全市商業空間規劃協同,為打造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相適應的商業體系提供支撐。
要成為全球消費資源集散地,首先要提升消費引領度,首發經濟高質量發展必不可少。據悉,2021至2023年4500多個品牌在上海舉辦了首發活動,滬上引進各類首店累計3366家,亞洲級別以上首店37家。為打造進口消費品集散中心,滬上世界知名高端品牌集聚度已超過90%,一線國際品牌覆蓋率達98%,國際零售商集聚度位居全球第二。上海口岸消費品進口總額占全國比重達40%以上,進口服裝、化妝品、汽車分別占全國的70%、47%和36%。在進博會溢出效應的帶動下,“6天+365天”交易服務平臺擴容至60家,累計進口商品超3230億元。為加快發展滬上本土品牌,上海發布了首發經濟引領型本土品牌推薦榜單,累計推出213個上海新品牌和老字號品牌。
為培育多元消費聯動新格局,加強行業融合度,2023年滬上商業綜合體中商旅文體等融合業態的商戶數量、營業面積占比較2019年分別提高了2.5個、5.5個百分點。2023年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12.7億元,開具退稅單2.9萬張,創歷史新高。國際郵輪復航以來,上海口岸進出境國際郵輪達百余艘,郵輪旅客近40萬人次,正不斷吸引郵輪流量,為消費增量。
2023年,上海接待境內外游客超3億人次,旅游總收入4122億元,同比增長77%;全年舉辦營業性演出超過4.5萬場,其中演唱會、音樂節等大型演出194場,比2019年增長60%以上;全年舉辦各類重大體育賽事118項,帶動消費37億元,拉動相關產業效應129億元。目前,上海環球美食餐廳數量超過1.3萬家,餐廳數量、規模、餐飲消費占比均位居全國第一。
為提升創新活躍度,打造國際消費潮流風向標,上海正加快商業數字化轉型。據商務部監測,2023年上海實現網絡零售額17014億元,同比增長10.8%;2024年一季度上海實現網絡零售額3692億元,同比增長17.2%。上海網絡零售額在全國占比保持11%左右。據統計,滬上已集聚10家千億級電商平臺,19家百億級電商平臺,打造了5家國家級電子商務示范基地,認定了12家上海市直播電商基地。同時,上海還運用XR、AI、5G等數字技術,推動信息消費業態模式創新。在工信部推出的首批5家全國新型信息消費體驗中心中,上海入選2家。
為培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消費節慶,2020年以來上海連續舉辦了五屆“五五購物節”,其已成為上海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打響“四大品牌”的重要功能性平臺和重大標志性活動。據悉,該購物節每屆舉辦重點活動均超過200項、特色活動超1000項,線上參與企業超50萬家、線下參與企業超10萬家,有力激活了滬上消費市場潛力,帶動了線下商圈客流。目前,南京東路、北外灘、豫園商圈年均客流量分別已提高到1.5億、1.5億、4500萬人次。
據悉,為充分發揮《上海市進一步促進商旅文體展聯動吸引擴大消費的若干措施》的支持引領作用,上海將加快建設一批演藝綜合體、游樂綜合體、體育綜合體,支持市場化并購,培育面向終端消費的多元復合業態企業集團。
上海是國際旅客出入境的門戶樞紐口岸、高度開放的“流量型”經濟中心。據多個消費“黃金周”移動運營商手機信令的監測,上海市重點商圈手機信令中的外來客流占比達4成以上。
今年暑期全球旅游度假旺季,特別是近階段以來,我國國際航班加快恢復,免簽國家范圍擴大,國內旅游消費穩步增長,為上海更好地吸引國際旅游客源、促進外來消費提供了有利條件。在此背景下,上海市委市政府果斷決策,于2024年7月6日啟動了首屆“上海之夏”國際消費季,并將其作為上海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又一標志性品牌活動。其間,上海廣泛發動行業協會和市場主體,發揮展會、文博、藝術、旅游、體育的大流量帶動作用,策劃推出了共百場商旅文體展聯動活動,為境內外消費者提供了多元消費場景。
此外,上海將持續打造世界級商圈,實施“一圈一策”,支持南京東路、南京西路、淮海中路、豫園、陸家嘴、徐家匯、北外灘、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8個商圈建設成為面向全球的頂級商圈。明確支持采用先租后讓、彈性年期等方式依法重新設定土地使用期限,支持存量商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