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輕量化”傳播已成為新聞媒體應對快節奏時代的重要策略。在第二十一屆東博會和峰會的報道中,廣西日報社運用“輕量化”傳播策略做好盛會的報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文章通過對比分析傳統報道模式與“輕量化”傳播模式的差異,揭示了“輕量化”傳播在提升報道效率、擴大傳播范圍、增強用戶互動等方面的優勢,并針對可改進的方面提出了優化策略。
【關鍵詞】“輕量化”傳播;重大活動報道;東博會和峰會
在當今這個信息高速傳播的時代,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多元化,對新聞報道的速度、廣度和深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在重大活動報道中,如何迅速、準確、有效地傳遞信息,成為新聞媒體面臨的重要挑戰。“輕量化”傳播,作為一種新興的傳播理念和技術手段,以其簡潔、快速、互動性強的特點,在重大活動報道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廣西日報社在第二十一屆東博會和峰會這一國際性盛會的報道中,積極運用“輕量化”傳播策略,取得了顯著的傳播效果。本文以廣西日報社在第二十一屆東博會和峰會報道為例,深入剖析“輕量化”傳播在重大活動報道中的應用實踐,探討其優勢和可改進方面,并提出相應的優化策略。
一、“輕量化”傳播的特點
(一)定義
“輕量化”傳播,顧名思義,強調信息的“輕”與“快”。它采用簡潔明了、易于理解的語言和表達方式,通過小切口、小事件來展現大主題,以適應移動互聯網時代信息碎片化的傳播態勢,有效提升傳播效果。
學者也從不同角度對“輕量化”傳播在新聞傳播領域的作用進行了探討。08da802ae3fc53b084675ec3982e9fc4欒軼玫等認為,傳播內容的“輕量化”呈現,是指通過凝縮內容體量、優化傳播內容,以提升信息觸達率與傳播效果[1]。段鋼等認為,宏大敘事的傳播效果是十分有限的,理論如果要實現最廣泛的傳播,必須盡可能地突出“輕”,比如通過“圖片、動漫視頻的形式,讓更多的老百姓接收”[2]。總之,這種“輕量化”傳播的敘事方式,旨在拉近普通人與大事件的距離,為受眾提供個性化的視角,使其更容易接受報道所蘊含和傳達的主題。
(二)優勢
1.內容簡潔明了
“輕量化”傳播強調信息的簡潔性,力求用最少的文字、圖片、視頻等元素表達最核心的內容。這種簡潔明了的信息呈現方式,注重語言的簡潔性和易懂性,避免使用復雜冗長的句子和晦澀難懂的詞語,使受眾在輕松的接收體驗中感受到大主題的深刻內涵。
2.傳播迅速高效
移動媒體的信息傳播簡潔快速,不但可以由推送者迅速傳播至受眾,而且能夠在多位受眾之間進行相互傳遞[3]。“輕量化”傳播的內容形式易于通過社交媒體、短視頻平臺、新聞客戶端等渠道廣泛傳播,有效拓寬報道的傳播渠道和覆蓋面,極大提高信息的傳播速度。
3.雙向溝通頻繁
“輕量化”傳播的內容注重與受眾的互動屬性,借助評論、點贊、分享及轉發等多種互動手段,有效激發受眾的參與積極性,促使受眾更加主動地參與到信息傳播的討論與分享中,從而形成一個充滿活力且互動性強的信息傳播生態。
4.受眾沉浸感強
“輕量化”傳播可以根據受眾的興趣、偏好等用戶畫像特征,進行個性化的信息推送,有助于提高信息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提高受眾的滿意度和忠誠度。
5.廣泛覆蓋受眾
“輕量化”傳播依托互聯網技術,降低了受眾的閱讀門檻,可以實現信息的全球傳播。新聞媒體能夠突破地域限制,將相關信息傳遞給全球范圍內的受眾,擴大傳播范圍,提高傳播效果。
二、“輕量化”傳播在東博會和峰會中的實踐應用
基于“輕量化”傳播具有的明顯優勢,廣西日報社d716d5132ca816bc59d27c2717504780在第二十一屆東博會和峰會的報道中,通過多平臺聯動、可視化呈現、個性化推送、實時互動等傳播手段,有效提升了該屆東博會和峰會報道的傳播效果和影響力。
(一)多平臺聯動,傳播全方位覆蓋
廣西日報社通過整合“全球+全國+全區+全集團”的媒體資源,形成了四級聯動機制,實現了對東博會和峰會的全方位覆蓋。這一策略不僅包括傳統媒體,也涵蓋了新媒體平臺,如社交媒體、短視頻平臺等,從而實現了信息的多渠道、多形態傳播。例如,廣西國際傳播中心與柬埔寨、越南、泰國等東盟國家參會媒體,以及海外媒體合作伙伴,開展跨國連線、共同逛展等聯動報道,提高東博會和峰會在東盟國家的關注度,與西部國際傳播中心iChongqing、海南國際傳播中心Hannan Today、河南國際傳播中心iHenan、佛山國傳Foshan Foodie、貴州國傳Discover Guizhou、大象國際等16家國傳中心進行海外平臺傳播聯動,通過資源共享、渠道共享、海外傳播力共享的模式,擴大東博會和峰會的國際影響力,廣西云與潮新聞、南方+等18家省(區)級主流媒體,以及廣西37家市縣融媒體中心,在東博會和峰會開幕當天共同上線聯動海報開機頁、互轉互推一批東博會和峰會重點稿件等,擴大傳播效果。同時,廣西云借助“三級貫通”傳播渠道優勢,聯動14個設區市、111個縣(市、區)及廣西黨政企新媒體,共推“三級聯動·東博walk”互動話題報道,聯動南寧融媒體中心、欽州融媒體中心開展《東博會逛展奇遇記》逛展直播,在廣西云客戶端、南寧融媒視頻號、欽州發布視頻號等14個平臺推出。
(二)可視化呈現,提升閱讀體驗
海報、圖解、漫畫、短視頻等可視化產品,也是“輕量化”傳播在重大活動報道中的重要應用。其中,短視頻重塑了一種社交場景,受眾不但可以自我創作內容,點贊、留言、轉發、私信等更是成為吸引受眾的“秘密武器”[4]。其以內容簡短、制作簡便、閱讀直觀、易于傳播的特點,成為重大活動報道中的重要形式。廣西日報社大量采用短視頻的形式,將東博會和峰會的重要信息以及展會現場、展品風采等精彩瞬間,濃縮成數十秒或1分鐘左右的短視頻,方便受眾隨時觀看、隨手分享。例如,廣西云客戶端、《廣西日報》視頻號推出的《來喂!和東盟友仔友女逛展啦!》等直播報道,以及《東博WALK》“MY CAEXPO TIME”、《外國人在廣西》等融媒體產品,采用了可視化手段,使得報道更加易于理解和接受,《一名會講壯話的老師去逛東博會,當泰國老板一開口時,很多壯族小伙伴表示:我聽懂了》等8條短視頻,全平臺瀏覽量均突破50萬+,“東盟奇‘換’日”互動活動,聯合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東盟國家特邀嘉賓,挑戰如何在1分鐘內換1件東盟好物,由此發布《靠“猜”就成功拿下老撾古樹茶?印尼小伙換物有妙招!》《越南姑娘猜歌名!越南歌沒猜對,中文歌一聽就懂》等新聞。同時,策劃推出“MY CAEXPO TIME”雙語短視頻系列報道、《潮評東盟》視頻評論報道等,多角度展現東博會和峰會的新氣象、新風貌。這些“輕量化”的短視頻,不僅豐富了報道的形式,還提高了信息的傳播效率,吸引了大量受眾的關注,并通過社交媒體等渠道實現了快速傳播。
(三)個性化推送,提高傳播針對性
通過分析受眾的閱讀習慣和行為數據,從小切口入手,通過講述普通人的故事和經歷,展現大主題和宏觀背景,并根據目標受眾的文化背景、語言習慣、興趣偏好等因素,為受眾提供滿足其需求的東博會和峰會報道內容,進行精準定位提高信息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例如,《廣西日報》開設的《我在廣西挺好的》等專欄,深入挖掘出《老撾新農人喬月瑩:觸網轉型電商 講述種瓜日常》《希臘餐飲投資者威廉·馬克:迷上螺螄粉 愛跳廣場舞》等一批普通國際友人在廣西生活的鮮活報道,以“圖+文+視頻”等方式呈現,展現廣西開放包容、蓬勃發展的形象,通過與柬埔寨、越南、泰國等東盟國家參會媒體開展聯動采訪,實地探尋參展商品的生產基地,了解東盟國家參展商開拓中國市場的故事等。這種“輕量化”的敘事方式不僅拉近了受眾與新聞事件的距離,還使得報道更加生動、有趣、易傳。
(四)實時互動性強,增強受眾參與感
注重與受眾的互動,通過設置話題標簽、開展線上互動活動等方式,精準抓住“流量密碼”,鼓勵受眾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吸引了大量受眾的關注和參與,增強了報道的互動性和趣味性。盛會期間,《廣西日報》開設的微博平臺話題#2024東博會#閱讀量突破1339萬人次,抖音、快手話題#2024東博會峰會#閱讀量超過773萬人次。例如,對首次參觀東博會的自治區政協委員,香港著名演員、主持人王祖藍探館和訪談活動進行全程拍攝,快速推出《祖藍的東博時刻》系列短視頻,借助知名人士的傳播效應,讓盛會內容更可視化、直觀化、生動化,吸引了大量年輕受眾的關注。其中,廣西日報視頻號發布的短視頻《茶是廣西濃,干了!王祖藍品廣西六堡茶》火爆全網,單條視頻觀看量近400萬人次,全平臺瀏覽量近1000萬人次。《南國早報》制作的《王祖藍在東博會被熱情圍觀》短視頻,登上抖音同城熱榜TOP2。這種互動性強的報道方式,不僅增強了受眾的參與感,還使得報道更加具有傳播力和影響力。
三、“輕量化”傳播優化策略
(一)可改進方面
通過分析“輕量化”傳播在第二十一屆東博會和峰會中的實踐可以發現,其在多種優勢共同作用下,提升了受眾的接收體驗和滿意度,增強了受眾對東博會和峰會的認知和理解,不僅提高了東博會和峰會報道的傳播力,還擴大了其影響力,但可改進的方面也值得關注。
1.信息權威性的保障可能削弱
“輕量化”傳播往往采用更加輕松、活潑的表達方式,這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報道的權威性,特別是在一些需要嚴謹表述和權威解讀的場合,“輕量化”傳播可能會顯得力不從心。
2.信息深度與廣度受到一定限制
“輕量化”傳播強調信息的簡潔明了和快速傳播,但這也可能導致報道內容的深度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信息的深度和廣度。
3.受眾群體有局限性
“輕量化”傳播雖然能夠吸引年輕受眾和移動互聯網用戶的關注,但其受眾群體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對部分習慣傳統報道方式的受眾,可能會忽略他們的需求和偏好。
4.傳播效果具有不可控性
“輕量化”傳播盡管可提升受眾的參與感、互動性,但對傳播效果的把控卻有困難。特別是在進行重大活動報道時,“輕量化”傳播的內容或形式可能存在引發爭議與誤解的風險,對媒體的聲譽和影響力造成負面沖擊。
5.技術更新挑戰不斷
“輕量化”傳播對互聯網技術和新媒體平臺的發展,有著一定的依賴性。在移動互聯網環境下,隨著技術的不斷更新換代,如何確保“輕量化”傳播的內容能夠順暢地傳播給受眾,以保持競爭力,也是需要關注的問題。
(二)優化策略
1.注重策劃角度
著重選擇具有代表性、典型性、普遍性的重大主題作為報道的核心內容。此外,還需緊密結合受眾的興趣和需求,確定報道的角度和切入點,注重語言的簡潔性和易懂性,盡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表述。注重細節描寫和人物形象的刻畫,使報道更加鮮活有趣。
2.加強內容審核機制
建立嚴格的內容審核機制,在發布前,由專業編輯團隊對內容進行審核和把關,確保發布的內容來源可靠、真實可信,避免傳播虛假信息誤導受眾。加強對虛假信息的打擊力度,維護新聞媒體的公信力。
3.平衡內容深度與廣度
在保證信息簡潔明了的同時,注重內容的深度挖掘。通過設置專欄專題、進行深度報道等方式,為受眾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服務。同時,應注重信息的廣度覆蓋,確保不同層次的受眾都能獲取到所需的信息。充分發揮傳統媒體深度報道與新興媒體快速傳播等優勢,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共同推動“輕量化”傳播的發展。
4.強化互動和參與
通過巧妙設置話題標簽、組織問答環節、發起投票活動、鼓勵評論交流以及開展豐富多彩的線上互動活動,提升受眾的參與熱情與歸屬感。同時,還可以利用社交媒體等新媒體平臺,與受眾進行實時互動和交流,提高報道的傳播效果和影響力。利用數據分析工具,監測信息的傳播效果和用戶反饋。根據分析結果,及時調整傳播策略和內容,優化傳播效果,提高信息的到達率和閱讀率。
5.創新傳播形式和手段
新媒體時代,內容的表達方式更多元,更能為用戶提供沉浸式的場景體驗[5]。新聞媒體要不斷創新傳播形式和手段,以適應受眾多樣化的需求。例如,除了短視頻、圖文直播等“輕量化”傳播形式,還可以運用色塊、線條、圖形等版面編輯語言來增強報道的視覺效果,運用核心內容圖表化等手法,突出報道的重點內容,提高受眾的閱讀效率和體驗,借助虛擬現實(VR)與增強現實(AR)等前沿技術,為受眾營造出一種全新的沉浸式閱讀體驗。
6.提升技術水平和加強人才培養
關注行業動態和新興技術,不斷探索和創新“輕量化”傳播的方式和手段,保持信息的競爭力和吸引力,不斷提高“輕量化”敘事在重大主題報道中的應用水平和效果。同時,應注重人才培養,培養一支具備全媒體素養和專業技能的采編團隊,為“輕量化”傳播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四、結語
“輕量化”傳播作為一種新興的傳播方式,在重大活動報道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展望未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媒體融合的深入推進,“輕量化”傳播將在重大活動報道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新聞媒體應抓住機遇,迎接挑戰,不斷創新傳播手段,優化傳播策略,為受眾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信息服務,提升重大活動報道的傳播力和影響力。潮
參考文獻
[1]欒軼玫,徐雪瑩.時政報道的“輕量化”傳播:以央視《物印初心》為例[J].新聞愛好者,2020(1):39-42.
[2]段鋼,汪仲啟.互聯網時代主流話語傳播要強化受眾意識[J].紅旗文稿,2017(1):29-32.
[3]牛海,劉詩銘.新媒體時代馬克思主義理論之“輕”傳播[J].傳媒,2019(18):94-96.
[4]姚欣.輕傳播視域下短視頻人格化表達研究:以《主播說聯播》為例[J].西部廣播電視,2021(2):4-6.
[5]劉顏,胡姮.擁抱技術驅動“輕新”融合 占領新興傳播陣地[J].新聞研究導刊,2021(5):15-16.